太平軍的迅猛發展和軍事力量上的堅不可摧,實在是讓人驚嘆太平天國的“成長”之快!十幾年來的辛勤刻苦終究鑄造出了如今的豐功偉績,洪秀全等待這一時刻到來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在此時間段里,多少的士兵和骨干人員壯烈犧牲?多少的恩怨情仇相繼出現和消失?又有多少的劫難和痛苦一個接著一個的發生?這真是不容易??!
但是,太平天國的威武之風和強大之氣終會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而消失殆盡。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的領導人滿足于現狀,從而開始享樂腐化,爭權奪利。1856年,楊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北王韋昌輝請求洪秀全誅殺楊秀清,但天王沒有允許。后來有人向天王告密,說楊秀清有篡位之意圖,于是天王密詔韋昌輝、石達開等將軍在夜晚鏟除楊秀清。
一天夜晚,韋昌輝潛入東王府,誅殺了楊秀清及其親人、手下、士兵共計兩萬多人,史稱“天京事變”。事后,石達開責備韋昌輝濫殺遂率部出走。韋昌輝則應天王命令去翼王府殺盡了石達開親屬。石達開聞訊后便立即上書洪秀全請求誅殺韋昌輝,天王一開始并不同意,但是見大多數人都支持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殺韋昌輝。
天京事變發生后,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管理朝政,但是洪秀全十分嫉妒石達開的聲望才能,只封他為“義王”。局勢稍加好轉后,洪秀全又對石達開產生了謀害之意,石達開從而又一次率部出走。
天京事變的產生使太平軍的人心士氣都受到了巨大影響,所產生的損失也特別慘重。從此,太平天國走向了衰落。
為防止國力的繼續下滑,洪秀全封洪仁玕為“干王”,提拔了陳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輕將領。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主張向西方國家學習,從而提升國力、推翻清政府的統治。但是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資政新篇》未能付諸實踐。軍事方面,陳玉成、李秀成不負天王所期望,先后取得了幾場戰爭的勝利,但是不利局面未能從根本上改變。
清朝大臣曾國藩在回鄉期間,以團練為基礎,利用儒家思想后宗法關系,編造了一支紀律嚴明、力量強大的私人性軍隊——湘軍,因此成為近代軍閥的鼻祖。
1860年,曾國藩的湘軍趁太平天國正處于極度混亂之中迅速包圍安慶。陳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支援,太平軍遇到了自金田起義以來最兇悍的敵人,最終失敗。不久安慶便被攻占,陳玉成被俘后便從容就義。接著,李秀成率領太平軍攻克杭州,卻遭到了洋槍隊和李鴻章所率淮軍的進攻和抵抗。
1862年,湘軍圍困太平天國都城天京。李秀成迅速從江南回師進行救援。太平軍與敵軍激戰了四十多天后,還是沒能解除湘軍對天京的威脅。
1864年,洪秀全病逝。湘軍轟塌城墻,沖入天京城內,城內將士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最后戰死,隨后對城內百姓進行了兇狠的殘殺。天京陷落!這一農民政權在此耗盡了它最后的氣力。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
太平天國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最為特殊的農民戰爭,它堅持斗爭14余年,轉戰大半個中國,與腐朽的清廷政府和帝國主義抗爭到底。由于太平天國統治階級無法保持領導核心的團結,無法制止和克服集團的腐敗,缺乏軍事和外交經驗,從而走向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