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嬰幼兒健康發育離不開母乳喂養

嬰幼兒期是全面、快速發育階段,是孩子智力與體格發育最重要的時期。此階段孩子要接受各種新的食物,又是乳牙萌出時期,也是鍛煉咀嚼能力的關鍵期。
1.初乳是加強寶寶免疫功能的天賜食物
初乳是分娩后1周內母親分泌的乳汁,呈黃色、黏稠狀,產后頭兩天初乳量較少且比較稀,但其中抗體含量卻非常豐富。初乳比成熟乳含更多的抗體及白細胞,可提供對多種細菌和病毒的初始免疫功能,有利于寶寶抵抗遇到的致病因素。初乳中的有益菌有助于寶寶腸道生態菌群的建立,初乳攝入后,在寶寶腸道中能夠形成保護層,在寶寶吃到初乳前,即使是幾小勺水、配方奶、果汁等液體食物,都會對此保護層造成破壞,導致過敏或感染發生。初乳有輕微通便作用,能幫助寶寶清理腸道內的胎便,排出膽紅素,預防嬰兒黃疸癥發生。所以,孩子出生后喝的第一口奶必須是母乳。
2.中國媽媽的乳汁更有利于嬰兒大腦發育
母乳中的脂肪酸含量從初乳、過渡乳、到成熟乳,都在發生變化,以適應不同哺乳期嬰兒的需要。母乳中的亞油酸可幫助嬰兒生長發育,缺乏亞油酸的嬰兒會出現脫皮、皮膚潰破、毛發稀疏等癥狀。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與兒科醫學研究所選取了上海、廣州、重慶、呼和浩特、長春5個城市中共156位中國媽媽作為樣本,測定了母乳中的油酸、亞油酸、軟脂酸、硬脂酸、肉豆蔻酸等5大脂肪酸,研究發現,在世界各國的母乳中,對孩子大腦發育有利的亞油酸含量僅約10%左右,而中國的母乳中亞油酸含量達到20%,高出國外母乳一倍以上。這無疑有利于中國寶寶的大腦發育。
3.母乳喂養可增強嬰兒體質,預防過敏
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華指出:“研究發現,母乳喂養可以避免13%的兒童死亡。母乳的營養素比例最適合嬰兒,而且含有奶粉中沒有的活性抗感染蛋白能夠降低嬰兒感染的機會。”接受母乳喂養的孩子比配方奶喂養的腸胃功能好,抵抗力更強。母乳可以給嬰兒提供天然免疫力,一般半年內孩子不會生病。第一口奶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找到一種配方奶能與母乳相媲美。媽媽乳頭上的生態菌群能有效預防孩子發生過敏,因此母乳喂養的意義不僅在于嬰兒健康的營養供給,還為了讓孩子吃到媽媽乳頭上的生態菌群,這是預防嬰幼兒發生食物過敏的關鍵。
母乳除了是高脂肪食物外,所含碳水化合物也非常奇特,相當部分是具有生物活性功能的“低聚糖”,人類母乳與其他動物乳汁相比,低聚糖含量要高出10~100倍。低聚糖可促進嬰兒腸道生態菌群增殖,幫助營造有益菌群占優勢的、健康的腸道生態環境,促進嬰兒免疫調節系統的健康發育。這是任何配方奶都無法做到的。
4.母乳是嬰兒最經濟、健康的生態食物
母乳的營養成分適合嬰兒營養需要,其乳清蛋白含量高,蛋白質容易消化吸收;所含各種抗體、免疫活性細胞對寶寶生長發育都非常重要。在不同哺乳期,母乳營養成分會發生變化,以適應嬰兒的需要。嬰幼兒剛出生時,脂肪消化能力較差,對能量的需要比較少,初乳中脂肪含量就比較低。隨著嬰兒成長,對脂肪消化能力增強,熱量需要也在增加,于是過渡乳和成熟乳中的脂肪含量就會逐漸增加。母乳尤其是初乳中,含豐富的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這對嬰兒大腦和視網膜發育極其重要,而再好的配方奶也不具備這種功能。
5.嬰兒開始添加輔食的最佳時段
倫敦大學兒童健康研究所與愛丁堡和伯明翰大學兒童健康專家認為,世界衛生組織和兒童基金會提出的“生命最初6個月應純母乳喂養”的指導原則缺乏醫學證據。專家認為從4個月齡開始就該讓孩子吃輔食,如不在6個月齡前就用固體食物逐漸取代母乳,可能會給孩子健康造成隱患。 一是可能造成缺鐵:使嬰兒神經、運動肌和心理發育發生障礙。 二是容易 增加食物過敏的機會。三是容易誘發腸胃疾病:瑞士政府采用世衛組織的“ 6 個月原則”后,嬰兒腸胃疾病的人數呈上升趨勢,把指導原則改回4個月后,患病的寶寶人數開始回落。
總的來說,4~5個月齡時添加輔食是最安全的。在母乳喂養的同時加入輔食,能將遺傳易感1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降到最低。但也不要在孩子4個月齡前就添加固體食物。過早給嬰兒喂固體食物會導致吸收的熱量增加,所需的其他營養成分卻會減少,加大患糖尿病、肥胖、濕疹的風險。
6.添加輔食要循序漸進
寶寶在4月齡前,母乳就能滿足營養需要。在保證嬰兒每天進食600~800毫升母乳的前提下,4個月時就可添加輔食。此時應以糊狀食物為主,鍛煉孩子吞咽和舌頭前后活動的能力。輔食應逐步從稀糊狀過渡到稠糊狀,如小米糊、蛋黃糊、土豆泥糊等。
6~9個月是寶寶口腔發育的關鍵期,是認同多種食物、培養咀嚼能力的黃金時期。此階段可添加軟的食物,以鍛煉舌頭上下活動、利用舌頭和上顎碾碎食物的能力。可選擇的食物有小米粥、蘋果泥、蔬菜末、面片湯、燕麥片粥等。10~12個月的嬰兒,要吃些能用牙床磨碎的食物,如饅頭片、面包片、豆腐、小餛飩、水果塊等。讓寶寶練習舌頭的左右運動,用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2~3歲時孩子乳牙基本長齊,消化吸收能力比較完善,但仍要讓孩子學習有效地咀嚼和吞咽。此時可適當增加蔬菜、雜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既有利牙齒與下頜骨發育,也能增強胃腸消化功能。食物宜采用蒸、煮、燉、煨等低溫烹飪方法,口味要清淡,盡量不要用雞精與味精。
添加輔食時,孩子對新的食物有熟悉與習慣的過程,遵循食物一種到多種、量少到量多,主食由細到粗、由稀到稠、由軟到硬,循序漸進的原則實施。輔食最好是天然生態食物,一般先添加谷物(如米油、粥)、蛋類,再加蔬菜水果,最后添加畜、禽、魚肉,深海魚富含ω-3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利孩子神經系統發育,要適當增加。
每添加一種新的輔食后,要注意嬰兒糞便及皮膚情況,3~5天后如果一切正常,就可再增加新的輔食,要注意不要同時添加多種輔食。輔食應從泥糊類的半流質食物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包括蔬果汁、菜泥、稀飯,以及軟飯、蔬菜粥、軟面條等;也可添加少量餛飩、饅頭、米飯等食物。古代先賢 “半年后宜陳米稀粥,十月后漸與稠粥爛飯”、“周歲斷乳”等育兒經驗,是值得尊重與借鑒的。
7.如何預防哺乳期產婦缺鈣
哺乳期媽媽缺鈣的主要癥狀是:①小腿抽筋,多在夜間發生;②牙齒松動、腰腿酸痛、骨關節痛時常發生。缺鈣的孩子容易發生驚厥或佝僂病,牙齒的萌出時間比較晚。正常人體內含鈣量約1200克,99%在骨骼中,僅1%在血液和軟組織中。哺乳期媽媽從食物中獲取的鈣不僅要滿足自身需要,還要提供給母乳。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孕婦、乳母每日鈣供給量標準是1000~1500毫克。而根據我們對北京市居民膳食的調查結果分析,北京市普通居民每天從3頓飯中攝入的鈣平均在400毫克,所以作為哺乳期婦女應該特別補充適量的鈣。哺乳期的媽媽要以“食補”為主,同時配合鈣劑的補充。富含鈣質的食物有蝦皮、芝麻醬、大豆、乳制品、堅果類、蛋黃、海帶、紫菜、木耳、雪里蕻等,特別要注意增加戶外運動,經常曬太陽,讓體內自身合成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
溫馨提示
要少吃富含草酸、干擾鈣吸收的蔬菜, 如菠菜、芹菜、竹筍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林县| 华安县| 莲花县| 象山县| 黔西| 宁明县| 祁门县| 宜兰县| 台东市| 广东省| 沾益县| 高安市| 新竹市| 陆川县| 文水县| 昭觉县| 左权县| 大余县| 利津县| 中卫市| 铁岭县| 高唐县| 忻城县| 甘洛县| 仪陇县| 石河子市| 古交市| 崇礼县| 漠河县| 汤阴县| 扶绥县| 南雄市| 麻栗坡县| 双桥区| 信宜市| 确山县| 荔浦县| 怀集县| 建湖县| 汪清县| 忻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