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行血脈流注針法:子午流注法的秘密
- 黃伯靈 向誼 趙小寅等
- 2417字
- 2019-12-06 21:15:11
六、子午流注納子法
子午流注納子法,亦稱為“納支法”,是一種以十二經絡配合十二地支,不分時辰陰陽,按一日十二個時辰,一時辰配合一經,順序流注開穴的方法。流注順序則宗《靈樞·營氣》中指出的營氣之所行,元代《針經指南》一書中將其稱為“古法流注”。其主要代表文獻為刊行于1529年由明代高武所著的《針灸聚英》卷之二:《十二經是動所生病補瀉迎隨》與《十二經病井滎俞經合補虛瀉實》篇。
高武依《難經·六十九難》中“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原則,瀉實,候該經流注時辰到達,經氣旺盛時,取該經五輸穴中的子穴用瀉法;補虛,則待該經流注時辰已過,經氣虛衰時,在下一個時辰取本經五輸穴中的母穴用補法,且以《靈樞·經脈》篇中十二經脈“是動、所生病”及“寸口、人迎”脈診法來辨別十二經脈的虛實狀態并加以施治。所以稱其為“十二經是動所生病補瀉迎隨”法。
以下摘自《針灸聚英》:“《難經》曰:經脈行血氣,通陰陽,以榮于身者也。其始平旦寅時從中焦注手太陰肺、陽明大腸卯,陽明注足陽明胃辰、太陰脾巳,太陰注手少陰心午、太陽小腸未,太陽注足太陽膀胱申,少陰腎酉,少陰注手心主包絡戌、少陽三焦亥,少陽注足少陽膽子、厥陰肝丑,厥陰復注于手太陰,如環無端,轉相灌溉。”
“手太陰肺經屬辛金,起中府,終少商,多氣少血,寅時注此。
是動病 邪在氣,氣為是動肺脹,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謂臂厥。
所生病 邪在血,血為所生病咳嗽上氣,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掌中熱。氣盛有余,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卒遺失無度,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補……用卯時……太淵。”
“瀉……用寅時……尺澤。”
“手陽明大腸經為庚金,起商陽,終迎香,氣血俱多,卯時注此。
是動病 齒痛頰腫。是主津。
所生病 目黃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用。氣有余,則當脈所過者熱腫,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虛則寒栗不得,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補 用辰時曲池。”
“瀉 用卯時二間。”
“足陽明胃經屬戊土,起承泣,終厲兌,氣血俱多,辰時氣血注此。
是動病 灑灑然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心動欲獨閉戶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謂骭厥。主血。
所生病 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唇胗,喉痹,大腹水腫,膝髕腫痛,循胸乳氣街股伏兔胻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氣盛則身已前皆熱,其有余于胃,則消谷善饑,溺色黃,人迎大三倍于寸口;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則脹滿,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補 用巳時解溪。”
“瀉 用辰時厲兌。”
“足太陰脾經屬己土,起隱白,終周榮,多氣少血,巳時氣血注此。
是動病 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后出與氣,則快然如衰,身體皆重。是主脾。
所生病 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寒瘧,溏瘕泄,水閉,黃疸,不能臥,強立。膝股內腫厥,足大指不用。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虛者,寸口小三倍人迎也。”
“補 用午時大都。”
“瀉 用巳時商丘。”
“手小陰心經屬丁火,起極泉,終少沖,多血少氣,午時注此。
是動病 嗌干心痛,渴而欲飲,是為臂厥。主心。
所生病 目黃脅痛,臑臂內后廉痛厥,掌中熱。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虛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補 用未時少沖。”
“瀉 用午時靈道。”
“手太陽小腸經屬丙火,起少澤,終聽宮,多血少氣,未時注此。
是動病 嗌痛頷腫,不可回顧,肩似拔,臑似折,是主液。
所生病 頸寒肩臑耳聾目黃,頰腫肘臂外后廉痛。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虛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補 用申時后溪。”
“瀉 用未時小海。”
“足太陽膀胱經屬壬水,起睛明,終至陰,多血少氣,申時注此。
是動病 頭痛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結,
似裂,是為踝厥,是主筋。

所生病 痔瘧狂癲,頭囟頂痛,目黃淚出,鼽衄,項背腰尻腘腨腳皆病,小指不用。盛者,人迎大再倍于氣口;虛者,人迎反小于氣口也。”
“補 用酉時至陰。”
“瀉 用申時束骨。”
“足少陰腎經屬癸水,起涌泉,終俞府,多血少氣,酉時注此。
是動病 飲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
然如無所見,心如懸饑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然,如人將捕之,是謂骨厥。是主腎。


所生病 口熱舌干咽腫,上氣嗌干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后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虛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補 用戌時復溜。”
“瀉 用酉時涌泉。”
“手厥陰心包絡經 配腎 相火,起天池,終中沖,多血少氣,戌時注此。
是動病 手心熱,臂肘攣痛,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善笑不休,是主心包絡。
所生病 煩心心痛,掌中熱。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虛者,寸口反小于人迎。”
“補 用亥時中沖。”
“瀉 用戌時大陵。”
“手少陽三焦經 屬相火配心包。起關沖,終絲竹,多氣少血,亥時注此。
是動病 耳聾,渾渾焞焞,咽腫喉痹,是主氣。
所生病 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虛者,人迎反小于氣口也。”
“補 用子時中渚。”
“瀉 用亥時天井。”
“足少陽膽經 屬甲木,起瞳子髎,終竅陰,多氣少血,子時注此。
是動病 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
所生病 頭角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夾癭,汗出振寒,瘧,胸中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虛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補 用丑時俠溪。”
“瀉 用子時陽輔。”
“足厥陰肝經 屬乙木,起大敦,終其門,多血少氣,丑時注此。
是動病 腰痛不可俯仰,丈夫
疝,婦人小腹腫,甚則嗌干,面塵脫色。是主肝。

所生病 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癃閉。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虛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補 用寅時曲泉。”
“瀉 用丑時行間。”
“上針法,井滎俞經合補瀉,皆本《素》《難》也。”
十二經病井滎俞經合補虛瀉實簡表見表1-13。
表1-13 十二經病井滎俞經合補虛瀉實簡表

續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