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早期發展系列教材之七:促進心理行為發育適宜技術
- 戴耀華 王惠梅
- 850字
- 2019-12-06 11:46:21
三、 交流能力的發展
1. 語言理解
這是兒童言語能力發展非常迅速的時期。①兒童對語言的理解力逐漸增加。他們逐漸理解簡單的兩步要求,如:“拿球給我” ;理解一般物品、熟悉人或事的名稱的意思;理解“是否”、“跑停’、”來去”、”上下”等反義詞。他們聽大人讀書時注意力時間延長,還喜歡聽音樂和唱越來越復雜的兒歌。②兒童的詞匯日漸豐富,說話也越來越清楚。他們會用詞或動作來要求熟悉的人幫忙:餓了要食物、向大人要玩具、當需要時讓人幫忙,或者試著用語言解決和小朋友的矛盾。他們逐漸把詞連成句子(如媽媽再見、奶奶吃),并開始問簡單的問題(如爸爸在哪兒?去公園嗎?)。他們使用人稱代詞“我、你”等的頻率增加,經常使用自己的名字。他們開始用每天的經歷構建詞匯,談論自己在做什么、用語言表達簡單的想法、甚至可以表達身體和情緒的感覺。③書寫模式的交流建立并增強:他們聽大人讀書時他們會看著書或雜志,并適時翻書頁。他們認識停止的標志、喜歡的餅干盒的標簽。他們用筆亂畫并能說出自己亂畫的含義。
家長與兒童交流時,注意與兒童視線水平,保持親密的接觸和交流。可以自言自語或者跟兒童講述日常活動,如“我要給你先換尿布,然后穿褲子”、“風吹到我臉上很冷啊”。多用語言描述符號、手勢等,讓孩子了解其含義;也可以在玩具架上貼上帶有圖和文字的標簽。對于多種語言的家庭,建議家庭成員在家里使用同一種語言,在此基礎上增加新的語言。
2. 情緒表達和情感理解
情緒表達是兒童進行情感交流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出現害羞、困窘等情緒。他們會用畫筆、橡皮泥等進行創造性的表達,如“這是我媽媽”、“這是我的狗”等。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這件事真的讓你很失落。”
情感理解是兒童理解自己或他人的情緒的能力。兒童逐漸開始說或表現自己的情感,如“我難過”;當媽媽咳嗽時,孩子會問“媽媽沒事吧”。這時,家長可以多把語言與面部表情聯系起來,如“她看上去很害怕、失落、興奮”。當孩子出現無理哭鬧等不適宜的行為時,可采用暫停(不予理睬)或轉移等行為矯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