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高危因素
在胎兒期、新生兒期和嬰幼兒期,對胎兒、新生兒和嬰幼兒發育(尤其是腦發育)有不良影響的各種內外因素均稱之為高危因素。從胎兒期到嬰兒期影響兒童發育的高危因素很多,我們主要選擇影響突出、危害顯著、便于識別和能夠干預的高危因素重點管理,這樣能夠抓住影響兒童發育的主要矛盾,便于管理的組織實施和高危因素篩查、干預措施的具體落實。
(一)胎兒期高危因素
1.母親孕期感染
孕期尤其是孕早期病毒、原蟲等病原體的感染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最常見是TORCH系列感染(弓形體病、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這種感染對孕婦影響相對較輕,對胎兒危害較大,輕者可造成胎兒器官發育障礙和畸形如大腦損傷、眼部畸形、聽力障礙等,嚴重的可導致流產、死胎或死產。
2.接觸或使用有害物質
妊娠期頻繁或較長時間、較大劑量地接觸、使用各種有害、有毒物質,如各種放射線、重金屬、致畸物質、藥物、毒品等,均可對胎兒組織器官造成損害,導致發育障礙、器官功能異常、畸形、流產或死胎等。
3.多胎妊娠
同時有2個或2個以上的胎兒妊娠稱為多胎妊娠。自然妊娠中多胎發生率為12%左右,但只有14%存活到足月。隨著促排卵藥物的應用,近年多胎妊娠的發生率顯著升高。多胎妊娠時宮內環境復雜多變,孕婦各個系統的負擔均加重,高危因素增多,早產、生長受限、先天畸形的發生率明顯增加且出現的較早、較重。
4.羊水異常(過少、過多)
妊娠期羊水超過2000ml者為羊水過多。羊水過多本身就提示有胎兒畸形等不良因素的存在,羊水過多容易引起胎膜早破、臍帶脫垂、胎兒窘迫、早產,病死率和不良預后增加。羊水過少可發生在妊娠各期,以晚期最為常見;妊娠晚期羊水少于300ml稱為羊水過少。羊水過少提示胎兒存在畸形、生長受限、胎盤功能不良,羊水過少使其對胎兒的保護作用下降,容易導致宮內缺氧。羊水過少發生越早,圍產兒的預后越差。當羊水量少于50ml時,圍產兒的死亡率高達88%。
5.臍帶問題
臍帶作為連接胎兒與胎盤的紐帶,發揮著輸送營養、氣體交換和排出代謝產物的功能。各種臍帶的結構異常、位置異常,例如纏繞、扭轉、打結、脫垂等,均可導致臍帶功能障礙,輕者引起胎兒生長受限、宮內窘迫、發育障礙,嚴重的可導致胎兒急性缺氧死亡。
6.胎盤異常
胎盤異常有多種,對母親和胎兒影響較大且易于診斷的胎盤異常主要是前置胎盤;胎盤循環障礙雖然對胎兒影響明顯,但在分娩前往往難以判斷;其他胎盤異常如胎盤形態和種植深度的異常主要對母體產生影響,對胎兒影響較小。前置胎盤對胎兒的主要危害是異常剝離引起的出血、失血會導致胎兒早產,亦可因孕婦休克發生胎兒窘迫,胎兒嚴重缺氧以致胎兒死亡。
7.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在妊娠20周以后出現,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嚴重的可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母嬰死亡。這是一種繼發于血管痙攣和內皮激活、導致組織器官低灌注為基本病理改變的妊娠期特異性綜合征,容易導致胎盤功能不良、胎兒宮內窘迫、生長受限、早產、死產等嚴重后果。
8.妊娠期合并糖尿病
是妊娠期最常見的合并癥,包括妊娠期才出現的糖尿病或糖耐量減低(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前就患有糖尿病的孕婦(糖尿病合并妊娠)。無論妊娠期糖尿病還是糖尿病合并妊娠,均會增加胎兒畸形、胎兒生長受限或生長過度(巨大兒)、呼吸窘迫、腦發育異常、早產、生后低血糖的概率,也會增加生后遠期肥胖、糖尿病、神經精神發育偏離的危險。
9.妊娠期貧血
貧血是妊娠期常見的合并癥之一。WHO資料顯示50%以上的孕婦合并貧血,發展中國家比例更高,我國孕婦妊娠晚期約有60%存在貧血,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母子骨髓組織在攝取血液中鐵元素的競爭過程中,胎兒占據優勢地位,且胎盤對鐵元素的轉運只存在母體向胎兒的單向運輸,因此輕癥的缺鐵性貧血對胎兒的影響不很明顯。但較重的貧血就容易造成胎兒鐵儲備不足、發育遲緩、胎兒窘迫、早產或死胎。如果貧血是葉酸、維生素B 12缺乏所引起,則會引起胎兒腦發育障礙、神經管畸形,可導致出生后神經心理功能障礙。
10.胎兒生長受限
胎兒在宮內的生長速度沒有達到遺傳學最大潛力,到胎兒出生時其體重低于相同孕齡胎兒的2個標準差,也稱小于胎齡兒;妊娠>37周出生的稱為足月小樣兒。母體各種因素、胎盤因素和胎兒自身因素均可導致胎兒生長受限,發生率約為6.39%。足月小樣兒的圍產期死亡風險是正常體重兒的8~20倍,日后體格和智力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11.宮內窘迫
指胎兒在宮內處于缺氧或酸中毒狀態,分為急性和慢性窘迫。急性窘迫一般發生在分娩期或胎盤早剝、失血性休克等妊娠急性并發癥時;慢性窘迫多與胎盤功能不良有關。宮內窘迫是導致胎兒宮內死亡、死產、新生兒窒息和神經系統損傷的常見原因之一。
(二)分娩期高危因素
1.早產兒、低體重兒
妊娠滿28周不滿37周分娩的新生兒為早產兒。出生體重低于2500g的新生兒稱為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1500g的稱之為極低體重兒,出生體重<1000g的稱為超低體重兒。妊娠期越短、出生體重越低,新生兒的器官發育,特別是大腦、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越不成熟,發生窒息、顱內出血、膽紅素代謝異常、腦損傷、全身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早產的原因復雜多樣,包括母體因素如子宮畸形、妊娠合并癥等,胎兒自身因素如胎兒窘迫、生長受限等,外在因素如感染、外力作用也可導致早產。我國早產發生率為5%~15%,早產是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圍產兒死亡75%以上的與早產有關,約25%左右的早產兒會遺留智力障礙或神經系統后遺癥。
2.過期產兒
胎齡滿42周或以上(≥294天)出生的稱為過期產兒。過期妊娠的發生率約占分娩總數的3%~15%。過期妊娠的危險性在于容易發生胎盤功能減退引起胎兒宮內窘迫、發育障礙、羊水過少,嚴重的引起死胎、死產。胎盤功能減退也增加新生兒窒息、產傷和新生兒低血糖的概率。統計顯示過期產兒死亡率是足月兒的3~6倍。
3.先天缺陷
胚胎或胎兒發育過程中因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或環境因素導致的嬰兒機體結構或功能的異常。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較高,2010年統計數據為149.9/萬,我國每年出生缺陷兒總數高達數十萬。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如小頭畸形、先天性腦積水,先天性代謝缺陷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癥、苯丙酮尿癥,小兒最為常見的常染色體畸變疾病21-三體綜合征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造成嬰兒大腦發育障礙或功能異常。
4.新生兒窒息
出生時無呼吸或呼吸抑制者為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窒息診斷標準國內外尚未統一,國內常用APGAR評分作為診斷指標,1分鐘評分<7分為窒息,其中4~7分者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新生兒窒息發生率約5%~10%,早產兒較高,可達50%~60%。新生兒窒息危害嚴重,窒息時的缺氧可導致大腦、心臟、肝臟、腎臟等多器官的損傷,引發近期和遠期的功能障礙。有報告估計全球每年400多萬的新生兒死亡中23%與新生兒窒息有關,新生兒窒息是世界范圍內導致新生兒死亡、嬰兒腦癱和智力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新生兒期高危因素
1.新生兒缺氧缺血腦病
新生兒缺氧缺血腦病(HIE)主要由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圍產期異常引起缺氧缺血所致的腦部病變。發生率約為活產兒的3‰~6‰,其中15%~20%在新生兒期死亡,存活者25%~30%可能留有不同程度的遠期功能損害如智力障礙、腦癱和癲癇等,是新生兒死亡和嬰幼兒腦功能障礙的最常見的原因。
2.顱內出血
是新生兒腦損傷的常見形式,原因主要與該時期小兒腦部解剖特點、缺氧、早產等多種圍產期高危因素有關。出血可發生在顱內各個部位,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最為常見(80%以上),其他相對較少的有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腦實質出血和小腦出血等。出血導致局部腦組織壓迫、炎性反應、血液循環異常、腦脊液循環障礙等原發與繼發性損傷進而引起各種腦功能障礙,進展急劇者導致死亡。
3.病理性黃疸
當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超過220.6μmol/L (12.9mg/dl),早產兒超過256.5μmol/L(15mg/dl),或每天增量超過85μmol/L(5mg/dl),或生后24小時內出現,或消退過遲(2~3周以后)均提示為病理性黃疸。未結合膽紅素可通過血腦脊液屏障,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潛在毒性,過高的未結合膽紅素可造成核黃疸等損傷,可遺留遠期后遺病癥,是小兒腦癱最常見的病因之一。
4.新生兒低血糖
是指新生兒血糖值低于2.2mmol/L(40mg/dl),近年研究發現,血糖值低于2.6mmol/L即可引起神經系統損害。低血糖是新生兒最常見的代謝問題之一,發生率在足月兒為0.1%~0.3%,早產兒為4.3%,足月小樣兒為6%左右。反復、持續或嚴重的低血糖可以導致低血糖腦病等嚴重后果,表現為出汗、驚厥、震顫、呼吸異常等,遠期可出現運動障礙、智力落后、視力障礙和驚厥發作等發育問題。
5.嚴重感染病史
感染在新生兒期較為常見。嚴重的感染如新生兒肺炎、顱內感染、敗血癥等全身感染,可以直接或間接地造成多器官包括大腦的損害和功能異常,也會導致長期的后遺問題。
6.新生兒行為評定異常者
圍產期和新生兒期高危因素和疾病甚多,表現變化多樣。不管存在哪種病因或相關因素,不管原發疾病有無表現,當應用新生兒神經行為測評工具進行評估結果為異常者,均應視作高危兒進行監測和專案管理,并進一步追蹤原因,進行必要的早期干預。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通過新生兒疾病篩查或常規醫學檢查就能夠發現并確診的遺傳代謝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如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聽力障礙、21-三體綜合征、顱腦畸形等,一經發現就會進入特定的診斷、治療和管理路徑,不包括在本專題討論之列。
(四)嬰兒期高危因素
1.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營養是一切發育的物質基礎,營養不良不僅影響體格生長發育,還對循環、消化、免疫和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多方面不良影響。早期的營養不良對大腦發育影響輕微,但隨著營養不良的加重可導致腦細胞體積減小、數量減少,形態改變與腦組織結構的萎縮、生長不良,導致各種腦功能障礙。在胎兒期和嬰兒期這些腦發育高峰期出現的營養不良所導致大腦組織改變往往是不可逆的,會遺留永久性的腦功能障礙。
2.顱內感染
嬰兒期發生的顱內感染如化膿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等均可使發育中的大腦產生局灶性的損害,并導致相應的功能障礙和發育問題。
3.顱內出血
遲發型維生素K缺乏、外傷等各種原因導致的嬰兒顱內出血往往病情兇險,急性期死亡率較高,急性期過后也常發生癱瘓、智力發育落后、癲癇等后遺癥。
4.反復或長期感染
反復的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慢性消耗過多和營養不足,會導致復合型的營養障礙、代謝紊亂和組織器官功能異常,長期下去會影響兒童的體格生長和大腦發育。
5.養育環境不良
兒童早期發展是其內在遺傳潛力與后天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不僅營養、感染等物質、生物因素影響著兒童的發展,社會文化環境特別是家庭養育環境在兒童神經心理發展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一些不良養育環境如嚴重的忽視、虐待,長期的寄養,顯著的社會文化剝奪等都可對兒童的認知發展、情緒發展、個性發展和社會能力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環境所提供的信息刺激不僅直接決定著兒童近期的語言、認知、情緒與社會能力的發展水平,而且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體現這些功能所依賴的神經系統細微結構,具有長期效應。有人認為,群體對環境的長期適應甚至會影響著遺傳的選擇和發展趨向,形成代際效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盐边县| 林口县| 柘城县| 通化县| 永定县| 西和县| 清水河县| 长沙县| 府谷县| 黑龙江省| 宝鸡市| 响水县| 衡南县| 洛扎县| 从化市| 河源市| 四平市| 昌黎县| 仪征市| 昌黎县| 栾城县| 凌源市| 广州市| 浠水县| 长岛县| 平和县| 江西省| 靖西县| 临武县| 湟中县| 平乡县| 崇文区| 靖安县| 嵊泗县| 手游| 秦安县| 贵南县| 临西县| 五华县| 裕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