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臺山道家健身功法三十六式圖解
- 應有榮 陳德軍
- 1047字
- 2019-12-26 10:22:12
第九式 青牛觀蹄
一、功法圖解
1.預備勢 身體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右手掌貼在下腹部丹田處,左手背貼在腰骶部(圖1-1-62)。

圖1-1-62 預備勢
2.身體不動,頭部向左側旋轉至最大限度(圖1-1-63)。

圖1-1-63 頭部向左側旋轉至最大限度
3.然后兩目光通過左肩后方向右下肢腳后跟處觀看,停留2~3秒(圖1-1-64)。

圖1-1-64 視左肩胛骨后方→視左腳后跟部
4.然后頭部回到正前方,兩手調換位置,即左手掌貼在丹田處,右手背靠在腰骶部(圖1-1-65)。

圖1-1-65 頭部回到前方,兩手調換位置
5.頭部向右側→兩目視→右肩胛骨后方→視左腳后跟部(圖1-1-66、圖1-1-67)。每組3~5遍。此過程中吸氣。

圖1-1-66 右轉至最大限度

圖1-1-67 視右肩胛骨后方→視左腳后跟部
6.然后緩慢恢復至原來位置,此過程中呼氣。
7.側方動作(圖1-1-68~圖1-1-73)。

圖1-1-68 側方動作(一)

圖1-1-69 側方動作(二)

圖1-1-70 側方動作(三)

圖1-1-71 側方動作(四)

圖1-1-72 側方動作(五)

圖1-1-73 側方動作(六)
二、動作要領
1.頭頸向上向左旋轉時要做到身體保持正直,勿隨頸部旋轉而動。
2.當頭頸向后下方旋轉時,可適當帶動身體轉動。
三、注意事項
1.整個過程中身體應保持挺直狀態,尤其是身體轉動時不可松垮、歪斜。
2.觀蹄時,目光應越過肩胛骨看對側足后跟,而不是從手臂處繞過去看對側足后跟。
四、功法原理及養生機制
1.中醫理論
本功法除了可以刺激風池穴以外,對天柱穴所處部位亦有較大的開發作用。天柱穴位于后頭骨正下方凹處,也就是頸部有一塊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側凹處,后發際正中旁開約2厘米左右即是此穴。它的主治病癥為:頸椎酸痛、落枕、高血壓、目眩、頭痛、眼睛疲勞等。該穴道是頭部、頸部、脊椎以及神經類疾病治療與保健的首選腧穴之一(圖1-1-74)。

圖1-1-74 天柱穴
經常訓練此功法,亦可使頸部肌肉放松,緩解頭痛,改善失眠等。
2.功能解剖及運動力學
本功法主要運動肌肉為胸鎖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夾肌。該功法中,胸鎖乳突肌、斜方肌運動機制與犀牛望月相似,此處主要介紹肩胛提肌和夾肌的運動機制。
肩胛提肌遠端固定(肩胛骨內側角固定),一側收縮,使頭頸向同側側屈、后伸和向下回旋(圖1-1-75)。

圖1-1-75 菱形肌、肩胛提肌
頭、頸夾肌下端固定,一側收縮,使頭頸向同側側屈和回旋。兩者相互協作,共同使頭頸側屈、后伸、回旋(圖1-1-76)。

圖1-1-76 頭、頸夾肌
本功法主要適用于頸椎中下段關節失穩,甚至錯縫及頸椎曲度改變等所導致的頭暈、頭痛、頸部脹痛、手指麻痛、失眠等癥狀。通過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等主要肌群的收縮帶動頸椎、頭顱的運動,能松解頸部僵硬肌肉,改善中下段關節失穩,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增加血液循環,減少頸椎對神經的壓迫,最后逐步緩解以上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