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惡心和嘔吐
(1)體質(zhì)允許的情況下可飲用清淡的飲料,嚴重嘔吐時暫時予以禁食,遵醫(yī)囑配合止吐藥物治療,癥狀好轉(zhuǎn)后改予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飲食,逐漸恢復(fù)為軟飯、普食。
(2)嘔吐期一般以進食軟爛、易消化的素食為宜,緩解期可增加少油的葷菜,避免太甜或太油膩的食物以及蔥、蒜、酒等刺激性食物。進食前可用生姜擦舌或姜汁滴舌,以降逆止嘔。
(3)起床前后或運動前吃較干的食物,如餅干、面包等,可抑制惡心,運動后勿立即進食。
(4)避免同時攝入冷、熱的食物,否則易刺激嘔吐。
(5)少量多餐,切忌飽食,避免空腹或腹脹。
(6)飲料最好在飯前30~60分鐘飲用,中藥湯劑在兩餐之間服用,避免飯后服藥,以免嘔吐。嘔吐頻繁時,中藥湯劑可少量頻服,或服藥后含生姜片。
(7)在放療或化療前2小時內(nèi)避免進食,以防止嘔吐。
(8)注意水、電解質(zhì)平衡。
(9)飯后適當休息,但勿平躺。
(10)按壓患者合谷、內(nèi)關(guān)、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輔助止嘔。嘔吐過后可以用掌心自上而下為患者按摩腹部,以緩解患者胃脘部的緊張不適。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處,于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隙中。
內(nèi)關(guān):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cè)腕屈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