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口病第三香附論一首 方五十九首 灸法二首

① 香附 原缺,據本書目錄補。
論曰:凡患口瘡及齒,禁油面酒醬酸醋咸膩干棗,瘥后仍慎之。若不久慎,尋手再發,發即難瘥。薔薇根角蒿為口瘡之神藥,人不知之。
凡口中面上瘜肉轉大 以刀決潰去濃血,即愈。
治口中瘡久不差,入胸中并生瘡三年以上不瘥者方濃煎薔薇根汁,含之,又稍稍咽之,日三夜一。冬用根,夏用莖葉。
又方 角蒿 灰敷之,一宿知,二宿瘥。有汁吐之,不得咽也。
② 角蒿 藥名。性味辛苦平,有小毒,主治口瘡,齒齦潰爛,耳瘡,濕疹疥癬等。
治口瘡 不歇方
③ 口瘡 病名。泛指唇、頰等處黏膜的一種復發性潰瘍。
牛膝 生蘘荷根 各三兩 黃檗 一兩
① 黃檗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口瘡方作“刺檗葉”三字。
上三味 咀,以綿裹,酒三升漬一宿,微火煎一兩沸,細細含之。
治膀胱熱不已,口舌生瘡,咽腫, 升麻煎
升麻 玄參 薔薇根白皮 射干 各四兩 大青 黃檗 各三兩七合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蜜更煎兩沸,細細含咽之。
治口數生瘡,連年不瘥方
薔薇根 黃芩 當歸 桔梗 黃芪 白蘞 鼠李根皮 大黃 芍藥 續斷 黃檗 葛根 各一兩
上十二味末之,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亦可漿水服之。
治胃中客熱,唇口干燥生瘡方
茯苓 黃芩 甘草 大黃 薔薇根 各三十銖 枳實 杏仁 黃連 各二兩 桂心 半兩 栝樓根 十八銖
上十味末之,食前漿水服方寸匕,日二。
治口熱生瘡方
升麻 三十銖 黃連 十八銖,《 古今錄驗用黃檗
② 黃連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口瘡方作“黃檗”。
上二味末之,綿裹含,咽汁,亦可去之。
治口瘡方
③ 薔薇根皮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口瘡方作“蘆根”二字。
薔薇根皮 四兩 黃檗 三兩 升麻 三兩 生地黃 五兩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瘥止,含極吐卻更含。
治口中瘡爛,痛不得食方
杏仁 二十枚 甘草 一寸 黃連 六銖
上三味末之,合和,綿裹杏仁大,含之勿咽,日三夜一。
治口中瘡,身體有熱氣痱瘰, 薔薇丸
薔薇根 黃芩 鼠李根 當歸 葛根 白蘞 石龍芮 《千金翼》作黃連 黃檗 芍藥 續斷 黃芪 各一兩 栝樓根 二兩
上十二味末之,蜜和,服如梧子十丸,日三服。
治口吻瘡
以楸白皮及濕帖之,三四度瘥。
① 口吻瘡 病名,又名口肥瘡、燕口,小兒多患之。因脾胃濕熱上攻唇口而致,癥見口角生瘡,色白糜爛,疼痛微腫,濕爛有汁。詳參《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口吻瘡候。
又方 取經年葵根,欲腐者彌佳,燒作灰,及熱敷之。
又方 以新炊飯了甑,及熱以唇口向甑唇上熨之 ,二七下,三兩上 ,瘥止。
② 甑及熱……熨之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口吻瘡方作“甑唇及熱熨之”六字。
③ 三兩上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口吻瘡方“上”作“度”。
又方 梔子 甘草 各十八銖 細辛 三十銖 桂心 十二銖 芎 一兩
上五味末之,蜜丸,食后服七丸,日再服,瘥止。
又方 芎  白芷 橘皮 桂心 棗肉 各一兩半
上五味末之,以蜜和為丸。食后服十五丸,又含之,以瘥為度。此方甚驗。
治口肥瘡方
熬灶上飯令焦,末,敷之。
治燕吻瘡
白楊枯枝。鐵上燒,取 及熱敷之。
④ 燕吻瘡 病名,又稱燕口瘡。謂口角生瘡干裂。其瘡色白,開口則燥痛,遇風則開裂,并微有清血,多因脾胃有客熱而致。詳參《諸病源候論》卷五十?燕口生瘡候。
(yì 義) 火燒松枝所得的汁液。《集韻?霽韻》:“ ,燒松枝取汁曰 。”此謂火燒白楊枯枝所得的汁液。
又方 以木履尾,納煻灰中令熱,取柱兩吻,各二七遍。
治口旁惡瘡方
亂發灰 故絮灰 黃連末 干姜末
上四味等分,合和為散,以粉瘡上,不過三遍。
治口中瘡,咽喉塞不利,口燥,膏方
豬膏 白蜜 各一斤 黃連 一兩
上三味合煎,去滓,攪令相得,含如半棗,日四五夜二。
治熱病,口爛,咽喉生瘡,水漿不得入,膏方
當歸 射干 升麻 各一兩 附子 半兩 白蜜 四兩
上五味 咀,以豬脂四兩先煎之令成膏,下著地勿令大熱,納諸藥,微火煎令附子色黃藥成,絞去滓,納蜜復上火一兩沸,令相得,置器中令凝,取如杏仁大含之,日四五遍,輒咽之。
治失欠頰車蹉,開張不合方  一人以手指牽其頤,以漸推之,則復入矣,推當疾出指,恐誤咬傷人指也。
① 失欠頰車蹉(cūo 搓)開張不合方 本法用于下頜關節脫位的整復,至今仍在應用。“失欠頷車蹉”,因打呵欠等之閃失,而致下頜關節脫位。詳參《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失欠頜車蹉候。
治失欠頰車蹉方
消蠟和水敷之。
失欠頰車蹉 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壯。滿三日未瘥,灸氣沖二百壯。胸前喉下甲骨中是,亦名氣堂。
又 灸足內踝上三寸宛宛中,或三寸五分百壯,三報,此三陰交穴也。
治卒口噤不開方
以附子搗末,納管中,強開口,吹口中。
治口中熱干, 甘草丸
② 甘草丸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口干燥方引《刪繁方》無“生姜”,為五味。
甘草 人參 半夏 生姜 烏梅肉 各二兩半 棗膏 二兩半
上六味末之,蜜丸如彈子大,旋含咽汁,日三。
治口干方
羊脂若豬脂雞子大,擘之,納半升醋中漬一宿,絞取汁,含之
③ 含之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口干燥方“含”作“服”。
治口干除熱下氣方
石膏 五合,碎 蜜 二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納蜜煮取二升,去滓,含如棗核大,咽汁盡,更含之。
治虛勞口干方
麥門冬 二兩,末 大棗 三十枚肉
上二味,以蜜一升和令熟,五升米下蒸之,任性服。
又方 羊脂如雞子大,淳酒半升,棗七枚擘,合漬七日,取棗食之,愈。
又方 酸棗 一升 酸石榴子 五合 葛根 三兩 麥門冬 四兩 覆盆子 三合 烏梅 五合 甘草 栝樓實 各二兩
上八味末之,以蜜丸,含如棗大,以潤為度。
五香丸
治口及身臭,令香,止煩散氣方。
豆蔻 丁香 藿香 零陵香 青木香 白芷 桂心 各一兩香附子 二兩 甘松香 當歸 各半兩 梹榔 二枚
上十一味末之,蜜和丸,常含一丸如大豆,咽汁,日三夜一,亦可常含咽汁。五日口香,十日體香,二七日衣被香,三七日下風人聞香,四七日洗手水落地香,五七日把他手亦香。慎五辛。下氣去臭。
治口氣臭穢,常服 含香丸
丁香 半兩 甘草 三兩 細辛 桂心 各一兩半 芎 一兩
① 芎   ”字原脫,據道藏本、四庫本補。
上五味末之,蜜和,臨臥時服二丸,如彈子大。
又方 常以月旦日未出時,從東壁取步,七步回面垣立,含水噀壁七遍,口即美香。
又方 桂心 甘草 細辛 橘皮
上四味等分,治下篩,以酒服一錢匕,瘥止。
又方 芎  白芷 橘皮 桂心 各四兩 棗肉 八兩
上五味末之,次納棗肉,干則加蜜,和丸如大豆,服 十丸,食前食后常含之,或吞之,七日大香。
② 服 此上元本有“旦”字。
治口中臭方
① 桂心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口臭方作“細辛”。
桂心 古今錄驗用細辛 甘草 各等分
上二味末之,臨臥以三指撮酒服,二十日香。
又方 細辛豆蔻含之,甚良。
又方 蜀椒 桂心 各等分
上二味末之,酒服三指撮。
主口香去臭方
甘草 三十銖 芎 二十四銖 白芷 十八銖
上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口香。
又方 松根白皮 瓜子仁 大棗
上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一百日衣被香。
又方 瓜子仁 芎  藁本 當歸 杜蘅 各六銖 細辛 半兩防風 二兩
上七味治下篩,食后飲服方寸匕,日三服。五日口香,十日身香,二十日肉香,三十日衣被香,五十日遠聞香。一方加白芷十八銖。
又方  橘皮 二十銖 桂心 十八銖 木蘭皮 一兩 大棗 二十枚
② 又方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口臭方無“大棗”,有“芎 ”六分。
上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身香。亦可以棗肉丸之,服二十丸如梧子大,稍加至三十丸。一方有芎 十八銖。
又方 濃煮細辛汁,含之,久乃吐之。
又方 井花水三升漱口,吐廁中,良。
又方 香薷一把,水一斗煎取三升,稍稍含之。
又方 甜瓜子作末,蜜和,每日空心洗漱訖,含一丸如棗核大,亦敷齒。
又方 熬大豆令焦,及熱醋沃取汁,含之。
治七孔臭氣,皆令香方
沉香 五兩 藁本 三兩 白瓜瓣 半升 丁香 五合 甘草 當歸芎  麝香 各二兩
上八味末之,蜜丸,食后服如小豆大五丸,日三,久服令舉身皆香。
治身體臭,令香方
白芷 甘子皮 各一兩半 瓜子仁 二兩 藁本 當歸 細辛 桂心 各一兩
上七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日口香,三七日身香。
又方 甘草 松根皮 甜瓜子 大棗
上四味各等分,治下篩,食后服方寸匕,日三,七日知,一百日大香。
熏衣香方
雞骨煎香 零陵香 丁香 青桂皮 青木香 楓香 郁金香 各三兩 薰陸香 甲香 蘇合香 甘松香 各二兩 沉水香 五兩 雀頭香  藿香 白檀香 安息香 艾納香 各一兩 麝香 半兩
① 雀頭香 藥名,即香附。
上十八味末之,蜜二升半煮肥棗四十枚令爛熟,以手痛搦令爛如粥,以生布絞去滓,用和香,干濕如捺 ,搗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以微火燒之,以盆水納籠下,以殺火氣,不爾必有焦氣也。
②  (chǎo 炒) 米、麥等炒熟后磨粉制成的干糧。《新修本草》注:“米麥 ,蒸米麥熬磨作之。”
又方 沉香 煎香 各五兩 雀頭香 藿香 丁子香 各一兩
③ 煎香 藥名,即沉香之肌理有黑脈,入水半浮半沉者,為沉香之次品。《新修本草》:“沉香、青桂、雞骨、煎香,同是一樹,出天竺諸國。”《本草拾遺》:“其枝節不朽,沉水者為沉香;其肌理有黑脈,浮者為煎香。雞骨、馬蹄,皆是煎香,并無別功,止可熏衣去臭。”
上五味治下篩,納麝香末半兩,以粗羅之,臨熏衣時,蜜和用。
又方 兜婁婆香  薰陸香 沉香 檀香 煎香 甘松香 零陵香 藿香 各一兩 丁香 十八銖 苜蓿香 二兩 棗肉 八兩上十一味粗下,合棗肉總搗,量加蜜,和用之。
④ 兜婁婆香 藥名,即藿香。
濕香方
沉香 二斤七兩九銖 甘松 檀香 雀頭香 一作藿香 甲香  丁香 零陵香 雞骨煎香 各三兩九銖 麝香 二兩九銖 薰陸香 三兩六銖
① 甲香 藥名,為蠑螺科動物蠑螺或其近緣動物的掩厴。性味咸平,無毒,主心腹滿痛,氣急,止痢,下淋。
上十味末之,欲用以蜜和,預和歇不中用。
又方 沉香 三兩 零陵香 煎香 麝香 各一兩半 甲香 三銖 薰陸香 甘松香 各六銖 檀香 三銖 藿香 丁子香 各半兩
② 久窨(yìn 印) 謂久藏窖中。按“窨”,窖藏,深藏。《說文解字注?穴部》:“窨,今俗語以酒水等埋藏地下曰窨。”
上十味粗篩,蜜和,用熏衣瓶盛,埋之久窨 佳。
百和香
通道俗用者方。
沉水香 五兩 甲香 丁子香 雞骨香 兜婁婆香 各二兩 薰陸香 白檀香 熟捷香 炭末 各二兩 零陵香 藿香 青桂皮 白漸香 柴也 青木香 甘松香 各一兩 雀頭香 蘇合香 安息香 麝香 燕香 各半兩
上二十味末之,酒灑令軟,再宿酒氣歇,以白蜜和,納瓷器中,蠟紙封勿令泄,冬月開取用,大佳。
衣香方
(yī 衣) 用香熏衣。《集韻?緝韻》:“ ,香襲衣也。”
零陵香 藿香 各四兩 甘松香 茅香 各三兩 丁子香 一兩 苜蓿香 二兩
上六味各搗,加澤蘭葉四兩,粗下用之,極美。
又方 零陵香 二兩 藿香 甘松香 苜蓿香 白檀香 沉水香 煎香 各一兩
上七味合搗,加麝香半兩,粗篩,用如前法。
又方 藿香 四兩 丁香 七枚  甘松香 麝香 沉香  煎香
① 七枚 《外臺秘要》卷三十二? 衣干香方作“一兩”。
② 甘松香、麝香、沉香 用量缺。《外臺秘要》卷三十二? 衣干香方作“各二兩”。
③ 煎香 用量缺。《外臺秘要》卷三十二? 衣干香方作“煎香一兩。”
上六味粗篩,和為干香以 衣,大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宁海县| 方山县| 台中市| 普安县| 萝北县| 榆树市| 北辰区| 万源市| 吉林省| 年辖:市辖区| 永顺县| 盐亭县| 盱眙县| 庐江县| 秀山| 西华县| 克什克腾旗| 普安县| 乐昌市| 墨玉县| 大英县| 广昌县| 塘沽区| 岐山县| 建湖县| 大理市| 团风县| 乌鲁木齐县| 杭锦后旗| 滨海县| 大石桥市| 阜阳市| 荆门市| 时尚| 固镇县| 凌云县| 平和县| 五台县| 赣州市| 镇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