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備急千金要方校釋
- (唐)孫思邈著 李景榮等校釋
- 2777字
- 2019-12-10 19:10:40
鼻病第二論一首 方五十五首 灸法六首
治鼻塞 ②,腦冷 ③,清涕出方
② 鼻塞 又名鼻窒。謂肺氣為風冷所傷,鼻氣不宣利,以致鼻腔塞窒。《靈樞經?本神》:“肺氣虛則鼻塞不利。”
③ 腦冷 病證名,疑似“腦風”。多因風冷侵襲腦部而致,癥見項背寒,后頭枕部冷,痛不可忍。《證治準繩》頭痛總論:“項背怯寒,腦戶極冷,神圣散主之。”
通草 辛夷 各半兩 細辛 甘遂 一作甘草 桂心 芎
附子 各一兩

上七味末之,蜜丸,綿裹納鼻中,密封塞勿令氣泄,丸如大麻子,稍加微覺小痛,搗姜為丸即愈。用白狗膽汁和之,更佳。
治鼻塞,常有清涕出方
細辛 蜀椒 干姜 芎
吳茱萸 附子 各十八銖 桂心 一兩 皂莢屑 半兩 豬膏 一升

上九味
咀,以綿裹,苦酒漬一宿,取豬膏煎,以附子色黃為度,去滓,綿裹納鼻孔中,并摩鼻上。

涕出不止 灸鼻兩孔與柱齊七壯。
治鼻塞窒,香膏方
白芷 芎
通草 各十八銖 當歸 細辛 莽草《 小品》 并《 翼》 作薰草 辛夷 各三十銖

上七味
咀,以苦酒漬一宿,以不中水豬肪一升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黃膏成,去滓,綿沾如棗核大,納鼻中,日三。《 小品》 加桂心十八銖。

治鼻不利,香膏方
當歸 薰草《 古今錄驗》 用木香 通草 細辛 蕤仁 各十八銖 芎
白芷 各半兩?羊髓 四兩, 豬脂亦得

上八味
咀,以微火合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黃膏成,去滓,取如小豆大,納鼻中,日二。先患熱后鼻中生赤爛瘡者,以黃芩梔子代當歸細辛。

治鼻窒,氣息不通方 小薊一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

又方 瓜蒂末少許吹鼻中,亦可綿裹塞鼻中。
又方 槐葉 五升 蔥白 切, 一升 豉 一合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治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清水出不止方取當道車輾過蒺藜一把,搗,以水三升煎取熟,先仰臥,使人滿口含取一合汁灌鼻中,使入不過再度,大嚏必出一兩個瘜肉,似赤蛹 ①。一方有黃連等分同煎。
① 赤蛹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鼻塞窒不通利方作“爛蟲”。
治鼻齆方
通草 細辛 附子
上三味各等分末之,以蜜和,綿裹少許,納鼻中。
又方 甘遂 通草 細辛 附子 等分
上四味末之,以白雄犬膽和為丸,如棗核大,綿裹納鼻中,辛熱涕出四五升,瘥。亦治瘜肉。
又方 炙皂莢,末之,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
又方 干姜末蜜和,塞鼻中,吹亦佳。
又方 鐵鎖磨石取末,以豬脂和,綿裹納之,經日,肉出瘥。
又方 以馬新屎汁,仰頭含滿口,灌鼻中。
又方 伏面臨床前,以新汲冷水淋玉枕上,后以瓜蒂末綿裹塞之。
治齆鼻有瘜肉,不聞香臭方
瓜丁 細辛
上二味各等分末之,以綿裹如豆大許,塞鼻中,須臾即通。
治鼻中瘜肉 ①,不通利, 通草散方
① 鼻中瘜肉 病證名,又稱鼻瘜肉、鼻痔、鼻中肉。因肺氣不足,外受風冷,冷氣結聚,搏于血氣,凝結鼻內,故變生瘜肉。
通草 半兩 礬石 一兩 真朱 一兩
上三味末之,捻綿如棗核,取藥如小豆著綿頭,納鼻中,日三易之。一方有桂心細辛各一兩,同前搗末和使之。
治鼽鼻 ②,鼻中瘜肉,不得息方
② 鼽(qiú 求)鼻 病證名,謂鼻塞流清涕。《素問?金匱真言論》王冰注:“鼽,謂鼻中水出。”《素問玄機原病式》卷一:“鼽者,鼻出清涕也。”
礬石 六銖 藜蘆 六銖 瓜蒂 二七枚 附子 十一銖
上四味各搗篩,合和,以小竹管吹藥如小豆許于鼻孔中,以綿絮 ③塞鼻中,日再,以愈為度。《 古今錄驗》 葶藶半兩
③ 以綿絮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鼻中瘜肉方作“或以綿裹”四字。
治鼻中瘜肉方
炙猬皮末,綿裹塞之三日。
又方 細篩釜底墨,水服之三五日。
治鼻中瘜肉,不聞香臭方 燒礬石末,以面脂和,綿裹著鼻中,數日瘜肉隨藥消落 ④。
④ 消落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鼻中瘜肉方作“出”一字。
又方 末瓜丁,如小豆許吹入鼻中,必消,如此三數度。
又方 細辛 釜底墨
上二味末之,水和,服方寸匕。
又方 綿裹瓜蒂末塞鼻中。
治鼻中瘜肉梁起, 羊肺散方
羊肺一具 干之 白術 四兩 蓯蓉 通草 干姜 芎
各二兩上六味末之,食后以米飲服五分匕,加至方寸匕。

又方 通草 十三銖 真朱 六銖 礬石 細辛 各一兩
上四味末之,捻綿如棗核,沾散如小豆,并綿納鼻中,日再三 ①。
① 日再三 “三”原作“怠”,據元本、道藏本、四庫本改。又,《外臺秘要》卷二十二?鼻中瘜肉方作“日三取瘥”四字。
鼻中瘜肉 灸上星三百壯,穴在直鼻入發際一寸。
又 灸夾上星兩旁相去三寸各一百壯。
治鼻中生瘡方
燒祀灶飯末,以敷鼻中。
又方 燒故馬絆末,敷鼻中。
又方 偷孝子帽以拭之。
又方 烏牛耳垢敷之。
又方 以牛鼻津 ②敷之。
② 牛鼻津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鼻生疳及疳蟲蝕方“鼻”下有“頭”字。
又方 搗杏仁乳敷之。亦燒核,壓取油敷之。
又方 燒牛狗骨灰,以臘月豬脂和敷之。
治疳蟲蝕鼻生瘡 ③方
燒銅箸頭,以醋淬之數過,取醋敷之。又以人屎灰涂之瘥。
③ 疳蟲蝕鼻生瘡 病名,又名鼻疳、鼻疳蝕、疳鼻等。多因風熱傷肺而致,癥見鼻下兩旁生瘡,赤癢,或連唇生瘡,浸淫糜爛,甚而波及鼻孔。
治鼻痛方
常以油涂鼻內外,酥亦得。
治卒食物從鼻中縮入腦中,介介痛不出方 牛脂若羊脂如指頭大納鼻中,以鼻吸取脂,須臾脂消,則物逐脂俱出也。
論曰:鼻頭微白者,亡血。設令微赤,非時者死。病人色白者,皆亡血也。凡時行衄,不宜斷之,如一二升以上,恐多者可斷,即以龍骨末吹之。九竅出血者,皆用吹之。治大便出血,及口鼻皆出血,血上胸心氣急,此是勞熱所致方。
生地黃 八兩 蒲黃 一升 地骨皮 五兩 黃芩 芍藥 生竹茹 各三兩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溫三服。

凡吐血衄血 ①,溺血,皆臟氣虛,膈氣傷,或起驚悸,治之方
① 衄血 病證名,即鼻出血。按“衄”,鼻出血。《說文解字?血部》:“衄,鼻出血也。”詳參《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鼻衄候、鼻衄不止候、鼻大衄候及鼻久衄候等。
生竹皮 一升 芍藥 二兩 芎
當歸 桂心 甘草 各一兩 黃芩 二兩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皮,減三升下藥煎取二升,分三服。

治衄血方
伏龍肝 二枚,如雞子大 生地黃 六兩 芎
一兩 桂心 三兩 細辛 六銖 白芷 干姜 芍藥 吳茱萸 甘草 各三兩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酒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生地黃湯
主衄方。
生地黃 八兩 黃芩 一兩 阿膠 二兩 柏葉 一把 甘草 二兩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煎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生地黃 三斤, 切 阿膠 二兩 蒲黃 六合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鼻出血不止方
干地黃 梔子 甘草 等分
上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如鼻疼者,加豉一合;鼻有風熱者,以蔥涕和服如梧子五丸
治鼻衄方
地黃汁五合煮取四合,空腹服之,忌酒炙肉,且服粳米飲。
又方 飲小薊汁。
又方 以冷水凈漱口,含水以蘆管吹二孔中,即止。
又方 取亂發五兩,燒作灰,以管吹鼻中棗核大,不止益吹之,以血斷止。并水服方寸匕,日三,甚者夜二。已困不識人者,服亦佳。
又方 取人屎尖燒灰,水服,并吹少許鼻中,止。
又方 五月五日取人屎燒作灰,冷水服五分匕。
又方 以膠帖鼻頭上至頂及發際三寸,止。
又方 新馬屎汁灌鼻中,及飲之。
又方 以濕布薄胸上。
又方 淳醋和土,涂陰囊上,干,易之。
又方 韭根蔥根取汁,懸頭著一棗大納鼻中,少時更著,兩三度瘥。蔥白搗汁亦得。
治鼻出血不止方
搗楮葉汁,飲三升,大良。
又方 張弓令弦向上,病兒仰臥,枕弦,放四體如常臥法。衄時癢癢,便灸足大指節橫理三毛中十壯,劇者百壯。衄不止,灸之。并治陰卵腫。
又 灸風府一穴四壯,不止又灸。
又 灸涌泉二穴各百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