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舌病第四方十一首

舌主心臟,熱即應舌,生瘡裂破,引唇揭赤, 升麻煎泄熱方
蜀升麻 射干 各三兩 柏葉 切,一升 大青 二兩 苦竹葉 切,五合 赤蜜 八合 生蘆根 薔薇根白皮 各五兩 生玄參汁 三合 地黃汁 五合
上十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下玄參汁令兩沸,次下地黃汁兩沸,次下蜜煎取一升七合,綿惹取汁 ,安舌上含,細細咽之。
④ 綿惹取汁 謂用綿蘸取藥汁。按“惹”,沾染。《增韻?馬韻》:“惹,引著也。”
舌上瘡,不得食,舌本強,頸兩邊痛,此是心虛熱所致,治之方
柴胡 升麻 芍藥 梔子仁 通草 各二兩 黃芩 大青 杏仁 各一兩半 生姜 石膏 各四兩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九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滓可重煎服之。
治舌卒腫 ,滿口溢出如吹豬胞,氣息不得通,須臾不治殺人方 急以指刮破舌兩邊,去汁即愈;亦可以鈹刀 決兩邊破之,以瘡膏敷之。
⑤ 舌卒腫 病名。又名“泡舌”、“脬舌”。《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癥因火上沖,痰隨火上注,舌忽脹滿口中,軟如豬尿脬形,不疼痛,口中流涎,妨言語。”《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舌卒腫起,如吹脬滿口塞喉。”
⑥ 鈹(pī 批)刀 即鈹針,兩面有刃,多用于外科。
又方 刺舌下兩邊大脈血出,勿使刺著舌下中央脈,血出不止殺人。不愈 ,血出數升,則燒鐵篦令赤,熨瘡數過,以絕血也。
① 不愈 此上元本有“如上治”三字。
又方 半夏十二枚,洗熟,以醋一升煮取八合,稍稍含嗽之,吐出。加生姜一兩佳。
治舌腫 強滿口方
滿口含糖醋少許時,熱通即止。
② 舌腫 病證名。因血虛或心脾有熱而致,癥見舌腫起,甚至妨礙飲食語言。詳參《諸病源候論》卷四?虛勞舌腫候。
治舌腫起如豬胞方
釜下墨末,以醋厚敷舌上下,脫去更敷,須臾即消,若先決出血汁竟,敷之彌佳。凡此患,人皆不識,或錯治益困,殺人甚急。但看其舌下自有噤蟲形狀,或如螻蛄,或如臥蠶子,細看之有頭尾,其頭少白,燒鐵釘烙頭上使熟,即自消。
治舌脹滿口,不得語方
三十枚 鹽 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三沸,含之,稍稍咽之,日三。
治舌強 不得語方
③ 舌強(jiàng 匠) 即“舌本強”。謂舌根僵硬,活動不靈。《脈因證治》卷下:“脾熱則舌強。”《景岳全書》雜證謨卷二十六:“肺熱則舌強。”《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風毒入肺而失音,或痰迷而舌強者。”
礬石 桂心
上二味等分,末之,安舌下,立瘥。
舌上黑,有數孔大如箸,出血如涌泉,此心臟病,治之方
戎鹽 黃芩 一作葵子 黃檗 大黃 各五兩 人參 桂心 甘草 各二兩
上七味末之,蜜和,以飲服十丸如梧子,日三。亦燒鐵烙之。
治舌上出血如泉方
燒鐵篦熟爍 孔中,良。
④ 熟爍 謂深深地灼燙。按“熟”,程度深。《北史?爾朱榮傳》:“及醉熟,帝欲誅之,左右苦諫乃止。”“爍”,燙,烤灼。《文選?枚乘?七發》李善注:“爍,亦熱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江市| 麦盖提县| 清远市| 龙门县| 香港 | 五河县| 兴业县| 二连浩特市| 美姑县| 文成县| 金塔县| 邵阳市| 清苑县| 永嘉县| 射阳县| 凌海市| 黄陵县| 鄱阳县| 交口县| 三江| 广丰县| 阿拉尔市| 昌邑市| 涿州市| 舒兰市| 望城县| 温泉县| 上饶市| 丰县| 新昌县| 汉川市| 乐至县| 滨海县| 彰化市| 永登县| 当雄县| 绥中县| 垫江县| 东港市| 咸阳市|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