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備急千金要方校釋
  • (唐)孫思邈著 李景榮等校釋
  • 2914字
  • 2019-12-10 19:10:38

客忤第四鬾病 夜啼 驚啼附 論二首 方三十二首 灸法一首 咒法二首

① 鬾病……附 原無,據本書目錄補。
論曰:少小所以有客忤病者,是外人來氣息忤之,一名中人,是為客忤也。雖是家人或別房異戶,雖是乳母及父母,或從外還,衣服經履鬼神粗惡暴氣,或牛馬之氣,皆為忤也。執作喘息,乳氣未定者,皆為客忤。其乳母遇醉及房勞喘后乳兒最劇,能殺兒也,不可不慎。凡諸乘馬行,得馬汗氣臭,未盥洗易衣裝,而便向兒邊,令兒中馬客忤。兒卒見馬來,及聞馬鳴驚,及馬上衣物馬氣,皆令小兒中馬客忤,慎護之,特重一歲兒也。凡小兒衣,布帛綿中不得有頭發,履中亦爾。白衣青帶,青衣白帶,皆令中忤。凡非常人及諸物從外來,亦驚小兒致病。欲防之法:諸有從外來人及有異物入戶,當將兒避之,勿令見也,若不避者,燒牛屎,令常有煙氣置戶前,則善。
小兒中客為病者,無時不有此病也。而秋初一切小兒皆病者,豈是一切小兒悉中客邪。夫小兒所以春冬少病,秋夏多病者,秋夏小兒陽氣在外,血脈嫩弱;秋初夏末,晨夕時有暴冷,小兒嫩弱,其外則易傷暴冷折其陽,陽結則壯熱,胃冷則下痢,是故夏末秋初,小兒多壯熱而下痢也,未必悉是中客及鬾也。若治少小法,夏末秋初常宜候天氣溫涼也。有暴寒卒冷者,其少小則多患壯熱而下痢也,慎不可先下之,皆先殺毒,后下之耳。《玄中記》云:天下有女鳥,名曰姑獲。 《肘后》、《子母秘錄》作烏獲一名天帝女,一名隱飛鳥,一名夜行游女,又名釣星鬼,喜以陰雨夜過飛鳴,徘徊人村里,喚得來者是也。鳥淳雌無雄,不產,陰氣毒化生,喜落毛羽于人中庭,置兒衣中,便令兒作癇,病必死,即化為其兒也。是以小兒生至十歲,衣被不可露,七八月尤忌。
凡中客忤之為病,類皆吐下青黃白色,水谷解離 ,腹痛夭糾,面色變易,其候似癇,但眼不上插耳,其脈急數者是也。宜與龍膽湯下之,加人參當歸,各如龍膽秤分等多少也。
① 水谷解離 謂水谷雜下,大便不實。按“解離”,分解離散。《廣雅?釋詁三》:“解,散也。”又,“離,散業。”
小兒中客,急視其口中懸癰左右,當有青黑腫脈,核如麻豆大,或赤或白或青,如此便宜用針速刺潰去之,亦可爪摘決之,并以綿纏釵頭拭去血也。少小中客之為病,吐下青黃赤白汁,腹中痛,及反倒偃側 ,喘似癇狀 ,但目不上插,少睡耳,面變五色 ,其脈弦急,若失時不治,小久則難治矣。欲療之方 用豉數合,水拌令濕,搗熟,丸如雞子大。以摩兒囟上手足心,各五六遍畢,以丸摩兒心及臍,上下行轉摩之,食頃,破視其中,當有細毛,即擲丸道中,痛即止。
② 反倒偃側 謂身體顛倒仰側,不能安臥。按“偃”,仰。《集韻?銑韻》:“偃,仰也。”
③ 喘似癇狀 《千金翼方》卷十一?養小兒“似”上無“喘”字。
④ 面變五色 調面色變化無定,或赤或白或黃等。
治少小中客忤,強項欲死方 取衣中白魚十枚,為末,以敷母乳頭上,令兒飲之,入咽立愈。一方二枚著兒母手,掩兒臍中,兒吐下愈,亦以摩兒項及脊強處。
治少小客忤 ,二物黃土涂頭方 灶中黃土蚯蚓屎等分搗,合水和如雞子黃大,涂兒頭上及五心,良。一方云雞子清和如泥。
又方 吞麝香如大豆許,立愈。
治少小犯客忤,發作有時者方 以母月衣覆兒上,大良。
治小兒卒中忤方
剪取驢前膊胛上旋毛,大如彈子,以乳汁煎之,令毛消藥成。著乳頭飲之,下喉即愈。
又方 燒母衣帶三寸并發,合乳汁,服之。
又方 取牛鼻津服之。
又方 取牛口沫敷乳頭,飲之。
治小兒寒熱及赤氣中人,一物豬蹄散方 豬后腳懸蹄燒末,搗篩,以飲乳汁一撮,立效。
治少小卒中客忤,不知人者方 取熱馬屎一丸,絞取汁飲兒,下便愈。亦治中客忤而 ,面青腹強者。
治少小見人來卒不佳,腹中作聲者,二物燒發散方 用向來者人囟上發十莖,斷兒衣帶少許,合燒灰,細末,和乳飲兒,即愈。
啼 病證名,又作躽啼。因小兒在胎中時,其母傷于風冷,兒生之后邪猶不去,與正氣相搏而致,癥見腹痛啼哭,腰曲背張,氣息急迫等。詳參《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七?躽啼候。又,“ 啼”,指因啼哭而氣息塞堵,按“ ”,堵塞。
治小兒卒客忤方
銅鏡鼻燒令紅,著少許酒中,大兒飲之;小兒不能飲者,含與之,即愈。
治少小中忤,一物馬通浴湯方 馬通三升,燒令煙絕,以酒一斗煮三沸,去滓。 浴兒即愈
治小兒中人忤 啼,面青腹強者,一物豬通浴方 豭豬通二升,以熱湯灌之,適寒溫,浴兒。
小兒中馬客忤而吐不止者 灸手心主、間使、大都、隱白、三陰交各三壯。可用粉丸如豉法,并用唾,唾而咒之,咒法如下:
咒客忤法 咒曰: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子兒苦客忤,從我始,扁鵲雖良不如善唾良。咒訖,棄丸道中。
又法 取一刀橫著灶上,解兒衣,發其心腹訖,取刀持向兒咒之唾,輒以刀擬向心腹,啡啡曰 音非,出唾貌:煌煌日,出東方,背陰向陽。葛公葛公,不知何公,子來不視,去不顧,過與生人忤。梁上塵,天之神,戶下土,鬼所經,大刀镮犀對灶君。二七唾客愈。兒驚,唾啡啡如此。二七啡啡,每唾以刀擬之,咒當三遍乃畢。用豉丸如上法,五六遍訖,取此丸破視其中有毛,棄丸道中,客忤即愈矣。
小兒鬾方
論曰:凡小兒所以有鬾病者,是婦人懷娠,有惡神導其腹中胎,妒嫉他小兒令病也。鬾者,小鬼也 音奇,妊娠婦人不必悉招鬾魅,人時有此耳。鬾之為疾,喜微微下痢,寒熱,或有去來,毫毛鬢發,鬇 不悅 ,是其證也,宜服龍膽湯。凡婦人先有小兒未能行,而母更有娠,使兒飲此乳,亦作鬾也。令兒黃瘦骨立,發落壯熱,是其證也。
① 鬇(zhēng 爭) (nìng 寧)不悅 謂毛發散亂枯焦無光澤。按“鬇 ”,毛發亂貌。《玉篇?髟部》:“鬇,鬇 ,發亂。”“鬇 ”原作“ ”,據《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七?被鬾候改。
治鬾方
炙伏翼,熟嚼哺之。
又方 燒伏翼,末,飲服之。
又方 以水二升煮萹蓄 冬瓜各四兩,取浴之。
② 萹蓄 孫本無此藥。
治少小客鬾挾實, 白鮮皮湯
白鮮皮 大黃 甘草 各一兩 芍藥 茯苓 細辛 桂心 各十八銖
上七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三服。
小兒夜啼方
龍角丸
主小兒五驚夜啼方。
龍角 三銖 牡蠣 九銖,一作牡丹 黃芩 半兩 蚱蟬 二枚 牛黃 如小豆五枚 川大黃 九銖
③ 龍角 藥名,為古代大型哺乳動物的角骨化石。性味甘平,主治驚癇,身熱如火等證。
④ 牡蠣 原作“牡礪”,據道藏本、四庫本改。
上六味末之,蜜丸如麻子。褥裹兒服二丸,隨兒大小,以意增減之。 崔氏名五驚丸。
治小兒夜啼,至明即安寐,
 白術 防己 各半兩
上三味治下篩,以乳和與兒服之,量多少。又以兒母手掩臍中,亦以摩兒頭及脊,驗。二十日兒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之,服如麻子一丸,兒大能服藥者,以意斟酌之。
治少小夜啼,一物前胡丸方 前胡隨多少搗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九,以瘥為度。
又方 以妊娠時食飲偏有所思者物,以此哺兒,則愈。
又方 交道中土 伏龍肝 各一把
右二味治下篩,水和少許飲之。
又方 取馬骨燒灰,敷乳上飲兒,啼即止。
治小兒夜啼不已,醫所不治者方 取狼屎中骨,燒作灰末,水服如黍米粒大二枚,即定。
治小兒驚啼
① 驚啼 病證名。因風熱內侵,心神被擾而致,癥見睡中驚醒,啼哭不止,伴面赤,身熱,多汗等。詳參《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七?驚啼候。
取雞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
又方 酒服亂發灰。
又方 臘月縛豬繩燒灰,服之。
又方 燒猬皮三寸灰,著乳頭飲之。
又方 車轄脂如小豆許,納口中及臍中。
千金湯
主小兒暴驚啼絕死,或有人從外來,邪氣所逐,令兒得疾,眾醫不治方。
蜀椒 左顧牡蠣 各六銖,碎
上二味,以酢漿水一升煮取五合,一服一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县| 鲁甸县| 临海市| 宜宾市| 江达县| 疏附县| 宾川县| 商城县| 洛阳市| 吉木萨尔县| 丽江市| 鄂托克旗| 司法| 包头市| 昌都县| 措勤县| 铁岭市| 兴城市| 永靖县| 四平市| 龙州县| 上高县| 荆门市| 休宁县| 建宁县| 泽库县| 平果县| 获嘉县| 莱芜市| 南丰县| 承德市| 木里| 平和县| 木里| 田阳县| 石河子市| 铜鼓县| 宜宾市| 巴马| 康平县| 乐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