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傷寒第五寒熱溫瘧附 論一首 方三十五首 灸法一首

② 寒熱溫瘧附 原無,據本書目錄補。
論曰:夫小兒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傷寒也。大人解脫之久,傷于寒冷,則不論耳。然天行非節之氣,其亦得之。有時行疾疫之年,小兒出腹便患斑者也,治其時行節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藥,分劑少異,藥小冷耳。
治小兒未滿百日傷寒,鼻衄身熱嘔逆, 麥門冬湯
麥門冬 十八銖 石膏 寒水石 甘草 各半兩 桂心 八銖
上五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
治少小傷寒, 芍藥四物解肌湯
芍藥 黃芩 升麻 葛根 各半兩
上四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期歲以上分三服。
治少小傷寒,發熱咳嗽,頭面熱者, 麻黃湯
麻黃 生姜 黃芩 各一兩 甘草 石膏 芍藥 各半兩 杏仁 十枚 桂心 半兩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二服,兒若小以意減之。
治小兒傷寒方
葛根汁 淡竹瀝 各六合
上二味相和,二三歲兒分三服,百日兒斟酌服之。不宜生,煮服佳
① 不宜生,煮服佳 孫本作“生服佳”三字。
治小兒時氣方
桃葉三兩搗,以水五升煮十沸,取汁,日五六遍淋之。若復發,燒雄鼠屎二枚,燒水調服之。
治小兒傷寒病久不除,瘥后復劇,瘦瘠骨立, 五味子湯
五味子 十銖 甘草 當歸 各十二銖 大黃 六銖 芒消 五銖 麥門冬 黃芩 前胡 各六銖 石膏 一兩 黃連 六銖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服二合,得下便止,計大小增減之。
治少小傷寒, 莽草湯浴方
莽草 半斤 牡蠣 四兩 雷丸 三十枚 蛇床子 一升 大黃 一兩
上五味 咀,以水三斗煮取一斗半,適寒溫以浴兒,避眼及陰。
治小兒卒寒熱不佳,不能服藥, 莽草湯浴方
莽草 丹參 桂心 各三兩 昌蒲 半斤 蛇床子 一兩 雷丸 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二斗煮三五沸,適寒溫以浴兒,避目及陰。
治小兒忽寒熱, 雷丸湯浴方
雷丸 二十枚 大黃 四兩 苦參 三兩 黃芩 一兩 丹參 二兩 石膏 三兩
上六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兒,避目及陰。浴訖,以粉粉之,勿厚衣,一宿復浴。
治少小身熱,李葉湯浴方 李葉無多少 咀,以水煮去滓,將浴兒,良。
治小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方 細切柳枝,煮取汁洗兒。若渴,絞冬瓜汁服之。
青木香湯
浴小兒壯熱羸瘠方。
青木香 四兩 麻子人 一升 虎骨 五兩 白芷 三兩 竹葉 一升
上五味 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兒。
治小兒暴有熱,得之二三日, 李根湯
李根 桂心 芒消 各十八銖 甘草 麥門冬 各一兩
上五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
治少小身體壯熱,不能服藥, 十二物寒水石散粉方
寒水石 芒消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青木香 大黃 甘草 黃芩 防風 芎  麻黃根
上各等分,合治下篩,以粉一升,藥屑三合相和,復以篩篩之,以粉兒身,日三。
升麻湯
治小兒傷寒,變熱毒病,身熱面赤,口燥,心腹堅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瘡者,或因壯熱,便四肢攣掣驚,仍成癇疾,時發時醒,醒后身熱如火者,悉主之方。
升麻 白薇 麻黃 萎蕤 柴胡 甘草 各半兩 黃芩 一兩 樸消 大黃 釣藤 各六銖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升。兒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治小兒肉中久挾宿熱,瘦瘠,熱進退休作無時, 大黃湯
大黃 甘草 芒消 各半兩 桂心 八銖 石膏 一兩 大棗 五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治小兒潮熱, 蜀漆湯
蜀漆 甘草 知母 龍骨 牡蠣 各半兩
上五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歲兒少少溫服半合,日再。
治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谷為不化方
大黃 黃芩 甘草 芒消 麥門冬 各半兩 石膏 一兩 桂心 八銖
上七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期歲以下兒作五服。
治小兒夏月患腹中伏熱,溫壯來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黃,三焦不利, 竹葉湯
竹葉 五合 小麥 三合 柴胡 半兩 黃芩 一兩六銖 茯苓 十八銖 人參 麥門冬 甘草 各半兩
上八味 咀,以水四升煮竹葉小麥取三升,去竹葉麥,下諸藥,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兒夏月忽壯熱燒人手,洞下黃溏,氣力惙然 ,脈極洪數,用此方加大黃二兩,再服,得下即瘥。
① 氣力惙(chuò 綽)然 謂氣力虛乏。按“惙”,疲乏。《玉篇?心部》:“惙,疲也。”
竹葉湯
主五六歲兒溫壯,腹中急滿,息不利,或有微腫,亦主極羸,不下飲食,堅痞,手足逆冷方。
竹葉 一升 小麥 半升 甘草 黃芩 栝樓根 澤瀉 茯苓 知母 白術 大黃 各二兩 桂心 二銖 生姜 一兩半 人參 麥門冬 半夏 各一兩 當歸 十八銖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小麥竹葉,取四升,去滓納藥,煎取一升六合,分四服。小兒連壯熱,實滯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悸方
② 小兒連壯熱……微驚悸方 《千金翼方》卷十一?小兒雜治有紫石英,為十三味。
大黃 一兩 黃芩 栝樓根 甘草 各十八銖 桂心 半兩 滑石 二兩 牡蠣 人參 龍骨 凝水石 白石脂 消石 各半兩
上十二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服三合,一日一夜令盡,雖吐亦與之。 一本加紫石英半兩
調中湯
治小兒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氣折其四肢,熱不得泄則壯熱,冷氣入胃變下痢,或欲赤白滯起數去,小腹脹痛,極壯熱氣,脈洪大,或急數者,服之熱便歇,下亦瘥也。但壯熱不吐下者,亦主之方。
葛根 黃芩 茯苓 桔梗 芍藥 白術 藁本 大黃 甘草 各六銖
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如后法:兒生一日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恐吃五合未得,更斟酌之;其百日至三百日兒,一如前篇,龍膽湯加之。
治小兒寒熱進退,啼呼腹痛, 生地黃湯
生地黃 桂心 各二兩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期歲以下服二合,以上三合。一方七味,有芍藥、寒水石、黃芩、當歸、甘草各半兩。
治小兒傷寒發黃方
搗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方 搗青麥汁服之。
又方 搗韭根汁,澄清,以滴兒鼻中如大豆許,即出黃水,瘥。
又方 小豆 三七枚 瓜蒂 十四枚 糯米 四十粒
上三味為末,吹鼻中。
治少小有熱不汗, 二物通汗散
雷丸 四兩 粉 半斤
上搗和下篩,以粉兒身。
治少小頭汗, 二物茯苓粉散
茯苓 牡蠣 各四兩
上治下篩,以粉八兩合搗為散。有熱,輒以粉,汗即自止。
治少小盜汗, 三物黃連粉
黃連 牡蠣 貝母 各十八銖
上以粉一升,合搗下篩,以粉身,良。
此由心臟熱之所感,宜服 犀角飲子
犀角 十八銖 茯神 一兩 麥門冬 一兩半 甘草 半兩 白術 六銖
上五味 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龍齒一兩,佳。
恒山湯
治小兒溫瘧方。
恒山 一兩,切 小麥 三合 淡竹葉 切,一升
上三味,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一日至七日兒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兒一合半,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兒二合,為三服;四十日至六十日兒六合,為三服;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兒,一服三合。
又方 鹿角末,先發時便服一錢匕。
又方 燒鱉甲灰,以酒服一錢匕,至發時服三匕,并以火炙身。
又方 燒雞肶胵中黃皮 ,末,和乳與服。男雄女雌。
① 雞肶胵中黃皮 即雞內金。
小兒溫瘧 灸兩乳下一指三壯。
(任娟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渭源县| 禄劝| 乃东县| 富源县| 汽车| 兴山县| 永善县| 阿瓦提县| 资中县| 永寿县| 清水河县| 锡林郭勒盟| 澄迈县| 阳城县| 赤壁市| 海盐县| 田林县| 临武县| 沁阳市| 惠安县| 河曲县| 昌吉市| 宝兴县| 东乌珠穆沁旗| 城固县| 汕尾市| 昌都县| 晴隆县| 山丹县| 彝良县| 高要市| 依安县| 腾冲县| 望城县| 宁蒗| 蓬溪县| 湖州市| 广丰县| 皮山县|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