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肉雞的優良品種

目前我國飼養的肉雞品種主要有快大型白羽肉雞(一般稱為肉雞)、優質肉雞(黃羽肉雞,一般稱為黃雞)、肉雜雞和蛋雞淘汰雞等四大類。前三種類型肉雞具有各自的發展歷史與優勢,快大型肉雞是我國肉雞生產的主導品種,817小型肉雞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對于黃羽肉雞產業來說,強勁的市場需求為其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加工保鮮技術的突破則將使其消費提高到新的水平,因此,黃羽肉雞將是我國特色肉雞產業的中堅力量。

(一)白羽肉雞

白羽肉雞屬于快大型肉雞,毛色多為白色。其特點是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較高、產肉量多,適合工業規?;a,但是口感欠佳。我國引種的白羽肉雞主要品種有愛拔益加(AA+)、羅斯308、科寶(Cobb)和艾維茵等。白羽肉雞是我國肉雞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肉雞屠宰加工企業的主要原料。

我國白羽肉雞祖代種雞養殖企業主要從國外引進祖代肉種雞苗,繁育父母代肉種雞苗出售給父母代肉種雞養殖企業,父母代肉種雞產蛋孵化出商品代雛雞銷售給代養戶,商品代肉雞經屠宰加工后成為雞肉產品。白羽肉雞的目標客戶主要是快餐消費及分割產品出口。

1.愛拔益加

愛拔益加(Arbor Acres)簡稱AA肉雞(圖2-1)。該品種由美國愛拔益加家禽育種公司育成,四系配套雜交,白羽。世界上有20多個國家設有獨資或合資的種雞公司。我國1980年首次引入祖代雞,飼養在廣東食品公司;1984年和1987年在山東、上海等地直接從美國愛拔益加公司引進祖代雞。目前,北京愛拔益加家禽育種公司是國內最大的祖代種雞場。因其育成歷史較長,肉用性能優良,父母代與商品代的飼養已遍布全國,深受生產者和消費者歡迎,成為我國白羽肉雞市場的重要品種。

圖2-1 愛拔益加肉雞

【品種特性】特點是體型大,胸寬腿粗,肌肉發達,尾羽短,生長發育快,飼料轉化率高,適應性強??共×?,蛋殼顏色很淺,生產性能與其他肉雞相比均占優勢。

祖代父本分為常規型和多肉型(胸肉率高),均為快羽,生產的父母代雛雞翻肛鑒別雌雄。祖代母本分為常規型和羽毛鑒別型,常規型父系為快羽,母系為慢羽,生產的父母代雛雞可用快慢羽鑒別雌雄;羽毛鑒別型父系為慢羽,母系為快羽,生產的父母代雛雞需翻肛鑒別雌雄,其母本與父本快羽公雞配套雜交后,商品代雛雞可以快慢羽鑒別雌雄。

商品肉雞胴體美觀,胸脯和腿肉發達,是市場上分割加工、烤炸或整吃的重要雞肉來源,暢銷全世界。

【生產性能】父母代種雞愛拔益加肉雞生產性能見表2-1,商品代雞愛拔益加肉雞生產性能見表2-2。

表2-1 愛拔益加肉雞生產性能(父母代種雞)

表2-2 愛拔益加肉雞生產性能(商品代雞)

2.羅斯308(ROSS-308)

羅斯308肉雞(圖2-2)是英國羅斯育種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優良肉用雞種。1989年,上海市新楊種畜場從原公司引進了祖代雞。20世紀90年代天津引進羅斯308的祖代雞。

圖2-2 羅斯308肉雞

【品種特性】體質健壯,成活率高,增重速度快,出肉率高,羅斯308肉雞出肉率高,胸肉比例適當,更適合國內消費。目前在快大型肉雞市場占有率為27.3%。

其父母代種雞合格種蛋多,受精率與孵化率高,能產出最大數量的健雛。

該雞種為四系配套,商品代雛雞可依據羽速自別雌雄,規模雞場可以混養也可公母分開飼養,把公母分開飼養,出欄均勻度好,成品率高。

從引進以來,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基本能達到該公司提供的各項生產指標。

【生產性能】父母代種雞羅斯308肉雞生產性能見表2-3、商品代仔雞羅斯308肉雞生產性能見表2-4。

表2-3 父母代種雞羅斯308肉雞生產性能

表2-4 羅斯308肉雞生產性能(商品代仔雞)

3.科寶500

科寶500(Cobb 500)(圖2-3)原產于美國,是美國泰臣食品國際家禽分割公司培育的白羽肉雞品種,在歐洲、中東及遠東的一些地區均有飼養。1993年初,廣州穗屏企業有限公司從化種雞場首次引進科寶父母代種雞,在多年的品種推廣中普遍反映,該品種雞生長快,飼料報酬高,適應性與抗病力較強,全期成活率高。目前在國內白羽肉雞生產占有率為4.7%。

圖2-3 科寶500肉雞

【品種特性】商品代生長快,均勻度好,肌肉豐滿,肉質鮮美??茖?00配套系是一個已有多年歷史的較為成熟的配套系。體型大,胸深背闊,全身白羽,雞頭大小適中,單冠直立,冠髯鮮紅,虹彩橙黃,腳高而粗。

【生產性能】早在20多年前,就曾在丹麥、日本等地進行過測定。例如,在1992年的一項測定結果中,該雞的父母代種雞在67周齡時的產蛋量就達到168.7枚,其中種蛋為155.7枚,平均孵化率為75.7%,每只種母雞可產商品代雛117.88只。同樣,于1992年在丹麥的一次測定中,其商品代仔雞在42日齡時,活重達2.186千克,飼料報酬為1∶1.8,死亡率為4.2%。在丹麥所進行的大批量商品代仔雞的測定中,共用70萬只仔雞,其42日齡時,平均體重達到1.869千克,死亡率為4.7%,飼料報酬達到1∶1.84。

科寶500商品代生產性能見表2-5、科寶500商品代肉雞生產性能見表2-6。

表2-5 科寶500商品代生產性能

表2-6 科寶500商品代肉雞生產性能(混養)

4.艾維茵肉雞

艾維茵肉雞(Avian)(圖2-4)育成于美國,是美國艾維茵育種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白羽肉雞,1986年由美國肉雞育種鼻祖亨利賽格里奧先生經營的艾維茵國際禽場有限公司提供給北京家禽育種有限公司原種雞。

圖2-4 艾維茵肉雞

經過近幾年的精心選育,2001年,艾維茵2000型祖代和父母代種雞以高產蛋性能正式推向市場;2002年,艾維茵2024型祖代和父母代大胸肉型肉用新品種也正式推向市場;2003年艾維茵超級2000以其商品代超級增重的特性推向市場。與此同時,其父母代的產蛋性能將繼續保持艾維茵2000的優勢。

【品種特性】艾維茵雞由增重快、成活率高的父系和產蛋量高的母系雜交選育而成。其特點是繁殖力強,抗逆性強,死淘率低,從父母代的入舍母雞中能得到較多的健壯后代。該品種的肉仔雞增重快、飼料轉化率高,成活率高,胴體美觀,羽根細小,皮膚黃色,肉質細嫩,適于各種方法烹調、加工??稍谌珖^大部分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

數據表明,近10年來,艾維茵種雞的產蛋高峰提前,繁殖力有一定提高,商品肉雞的增重顯著提高,飼料轉化率也有所改善。

【生產性能】艾維茵父母代種雞生產性能見表2-7、艾維茵商品代仔雞生產性能(混養)見表2-8、艾維茵商品代生產性能(混養)見表2-9。

表2-7 艾維茵父母代種雞生產性能

表2-8 艾維茵商品代仔雞生產性能(混養)

表2-9 艾維茵商品代生產性能(混養)

(二)黃羽肉雞

黃羽肉雞是由我國優良的地方品種雜交培育而成的優質肉雞品類,國產率近100%。黃羽肉雞主要包含黃羽、麻羽和其他有色羽的肉雞。廣東和廣西地區黃羽肉雞發展比較早,在行業內具有鮮明的地域代表性。黃羽肉雞與白羽肉雞相比,具有體重較小、生長周期長、抗病能力強、肉質鮮美等特點,體型外貌符合我國消費者的喜好及消費習慣,比較適合活雞銷售,特別適用于中式烹飪。目標客戶主要是家庭消費、企事業單位食堂和酒店。由于黃羽肉雞的自身特點,不適合向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連鎖企業銷售。

按照生長速度快慢,黃羽肉雞主要分為快速型、中速型和慢速型三類,另外,還有肉蛋兼用型。

1.快速型

相對于中速型和慢速型,快速型黃羽肉雞的生長速度較快,出欄時間在60天以內。由于其出欄早且肉質的感官性狀(主要指色澤、風味、口感等方面)強于白羽肉雞,因此近年來在我國發展速度很快。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我國黃羽肉雞育種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該類型黃羽肉雞出欄時間會進一步縮短,憑借較高的生產效率,其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代表性的快速型黃羽肉雞品種有皖南青腳雞、五星黃雞、皖江黃雞、嶺南黃雞、粵禽皇3號、閩中黃麻雞、鳳翔青腳麻雞、新廣黃雞等。

(1)皖南青腳雞 皖南青腳雞由青麻A系和青麻D系二系配套而成,其模式為青麻A系×青麻D系。該配套系各個品系遺傳性能穩定,生產性能優良,群體均勻度好,總體生產性能達到國內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該配套系充分發揮了父母本雜交優勢,父母代種雞具有遺傳穩定、體型外貌一致性高、適應性好、抗病力強、蛋傳性疾病少、蛋料比高、高峰期產蛋維持時間長、種蛋合格率高等優點。

【體型外貌特征】

性成熟早,單冠,脛呈青色,體型緊湊;公雞冠大、髯紅,羽毛呈黃紅色,少數有黑色羽點,腹部黑色;母雞呈黑麻或麻黃色,皮膚呈白色。

【生產性能】

父母代種雞66周齡產蛋210枚,高峰期產蛋率達87%。80%以上產蛋率能夠維持12周以上,比同類其他品種全期多生產種蛋21~31枚,全期種蛋合格率93.2%。

商品代肉雞具有青腳麻羽、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率高、均勻度好、成活率高、飼養成本低等特點,56天上市平均活重1239.7克,料肉比為2.25∶1,全期成活率98.1%。

(2)五星黃雞 五星黃雞是在2006年安徽省畜禽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皖審2006新品種證字第8號)的基礎上進一步選育而成的黃羽肉雞3系配套系。

【體型外貌特征】

父母代公雞全身棕紅色羽,母雞黃羽,尾部有黑羽,黃喙、黃脛,單冠,肉垂、耳葉呈鮮紅色;商品代肉雞黃羽、黃脛、黃白皮膚,單冠,頸羽和尾羽有少量黑點。父母代種雞產蛋性能較好,商品代肉雞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均勻度高、飼養成本低等特點,符合國內大部分地區市場要求。

【生產性能】

農業部家禽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揚州)的測定結果表明,父母代種雞開產日齡155天,66周入舍母雞產蛋量181枚,其中合格種蛋168.7枚;商品代肉雞外貌符合市場要求,49日齡公母平均體重為1829.4克,飼料轉化率為2.057∶1,成活率為98%。

(3)皖江黃雞 皖江黃雞是安徽華衛集團禽業有限公司和安徽農業大學共同培育的快速型三黃雞配套系,于2009年審定為國家級畜禽新品種。該配套系由3個品系雜交配套而成。

【體型外貌特征】

皖江黃雞公雞體羽緊密,金黃色;尾羽上翹,紅黑羽其間;單冠,冠葉大而鮮紅;胸寬背平,脛粗長;黃喙黃脛。母雞體羽呈黃色;單冠,冠大而鮮紅;脛細長;黃喙,黃脛,體羽豐滿;蛋殼為淺褐色。

【生產性能】

周齡母雞體重2100~2200克,5%產蛋率日齡169天,高峰產蛋率83.1%,高峰期采食量135克/天,40周齡體重2500~2600克,66周齡產蛋數(HD)193枚,66周產合格種蛋數(HD)181枚,受精率93.7%,受精蛋孵化率93.2%,成活率(0~20周齡)95.8%,死淘率(21~66周齡)8.4%,66周齡母雞體重2750~2850克。

(4)嶺南黃雞 嶺南黃雞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選育。親本組合:嶺南黃雞1號的配套模式為F×E1B,2號的配套模式為AF×DB,嶺南黃雞3號的配套模式H×E3S;其中A、F均為嶺南黃雞重型父系品系,D、B為嶺南黃雞高產母系品系,E1系為含dw基因的矮小型品系,H為終端父系;E3為第一父系,屬矮小品系;S為第一母系。2009年通過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在全國各個區域飼養。

【體型外貌特征】

嶺南黃雞1號配套系父母代公雞為快羽、金黃羽,胸寬背直、單冠、脛較細、性成熟早;母雞為快羽(可根據羽速自別雌雄),矮腳、三黃、胸肌發達、體型渾圓、單冠、性成熟早、產蛋性能高、飼料消耗少。商品代肉雞為快羽,三黃、胸肌發達、脛較細、單冠、性成熟早。

嶺南黃雞2號配套系父母代公雞為快羽,三黃、胸寬背直、單冠、快長;母雞為慢羽,三黃、體型呈楔形、單冠、性成熟早、生長速度中等、產蛋性能高。商品代肉雞為黃脛、黃皮膚,體型呈楔形,單冠,快長,早熟;并可根據羽速自別雌雄,公雞為慢羽,羽毛呈金黃色,母雞為快羽,全身羽毛黃色,部分雞頸羽、主翼羽、尾羽為麻黃色。

嶺南黃雞3號配套系父母代公雞均為慢羽,正常體型,三黃(羽、喙、腳黃),含胡須髯羽,單冠、紅色,早熟,身短、胸肌飽滿。公雞羽色為金黃色,母雞羽色為淺黃色。

【生產性能】

嶺南黃雞1號配套系父母代種雞23周齡開產,開產體重1600克,29~30周是產蛋高峰周齡,高峰期周平均產蛋率82%,68周齡入舍母雞產種蛋183枚,產苗數153只,育雛育成期成活率90%~94%,20~68周齡成活率大于90%;商品代公雞45日齡體重1580克,母雞體重1350克,公母平均料肉比2.00∶1。

嶺南黃雞2號配套系父母代種雞24周齡開產,開產體重2350克,30~31周是產蛋高峰周齡,高峰期周平均產蛋率83%,68周齡入舍母雞產種蛋185枚,產苗數150只,育雛育成期成活率90%~94%,20~68周齡成活率大于90%。商品代公雞42日齡體重1530克,母雞42日齡體重1275克,公母平均料肉比1.83∶1。

嶺南黃雞3號配套系父母代種雞21周齡開產,開產體重1100克,66周齡養日產蛋數170~180枚,產苗數150只,0~20周齡成活率大于95%,20~68周齡成活率大于92%。商品代公雞80~90日齡體重1150~1250克,料肉比(2.7~3.0)∶1。母雞110~120日齡體重1250~1350克,公母平均料肉比(3.9~4.2)∶1。

(5)粵禽皇3號 粵禽皇3號雞配套系是廣東粵禽育種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我國地方雞種的優良特性,適當引進國外優良品種,通過培育專門化純系、雜交配套選育而成。于2008年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農業部公告第990號予以公布,證書編號農09新品種證字第19號。

【體型外貌特征】

粵禽皇3號雞配套系保持了我國地方雞種大部分優秀品質。父母代產蛋多,飼養成本低;商品代肉雞能進行初生雛快慢羽自別雌雄,公母自別準確率達99%以上;成活率高;飼料轉化率高,適合國內外對特優質肉雞的市場需求。

【生產性能】

根據農業部家禽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的測定結果(2005年),商品代肉雞公雞15周齡平均體重為1847.50克,飼料轉化率為3.99∶1,成活率為99.33%,母雞15周齡平均體重為1723.50克,飼料轉化率為4.32∶1,成活率為97.33%。

(6)閩中黃麻雞 閩中黃麻雞是在地方雞種永安麻雞的基礎上采用現代遺傳育種技術,經過多年培育出來的優質肉雞新品系,包括閩中麻雞、閩中黃雞兩個系列。該雞種具有土種雞固有的優良特性,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肉味鮮美,羽毛艷麗,生長速度較快,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體型外貌特征】

閩中麻雞:喙、脛為青黑色,單冠直立,顏色鮮紅。公雞為紅棕色,前胸、翅、尾和下腹部近于黑色;母雞全身為深麻色,主色調為黃麻,喙、脛為黃色,單冠直立,色澤亮麗。

閩中黃雞:體型較大,體態豐滿,單冠、冠葉不大,冠體直立,冠、臉、肉垂皆鮮紅色,喙的顏色以黃為主,脛趾均為黃色。公雞全身羽毛偏紅,尾部為閃亮的黑羽;母雞的羽色以黃麻為基調,尤以頸部和前胸的羽毛偏黃,翅與尾部的羽毛偏黑。

【生產性能】

父母代閩中麻雞20周齡開產,開產體重1.9千克,25周齡達到50%產蛋率,30周齡達到80%產蛋高峰,種蛋平均受精率92%,68周齡平均產蛋量180枚;父母代閩中黃雞22周齡開產,開產體重2.1千克,25周齡達到50%產蛋率,30周齡達到80%產蛋高峰,種蛋平均受精率92%,68周齡平均產蛋量180枚。

商品代閩中麻雞70日齡公雞活重1.65千克,母雞活重1.35千克,公雞飼料報酬2.3∶1,母雞飼料報酬2.5∶1。70日齡快長型公雞活重1.4千克,快長型母雞活重1.1千克;商品代閩中黃雞60日齡公、母雞活重均為1.5千克,母雞飼料報酬2.1∶1。50日齡快長型公雞活重1.6千克,快長型母雞活重1.3千克。

(7)鳳翔青腳麻雞 鳳翔青腳麻雞是由廣西鳳翔集團畜禽食品有限公司選育的麻雞新品種,該雞屬肉雞品種。鳳翔青腳麻雞配套系綜合了快速黃羽肉雞的生長速度和隱性白羽雞的繁殖性能,以及本地青腳雞的遺傳青色脛基因,有A(SQ2)、B(SQ1)、C(YB1)三個品系,A系為父本,B、C系為母本。肉質風味較好,生長速度快,繁殖性能高,適合集約化飼養,也適合荒地、山坡、林地等放牧飼養。

【體型外貌特征】

體型特征可概括為“一楔”“二細”“三麻身”?!耙恍ā敝改鸽u體型像楔形,前軀緊湊,后軀圓大,“二細”指頭細、腳細,“三麻身”指母雞背羽面主要有麻黃、麻棕、麻褐三種顏色。公雞頸部長短適中,頭頸、背部的羽金黃色,胸羽、腹羽、尾羽及主翼羽黑色,肩羽、蓑羽棗紅色。母雞頸長短適中,頭部和頸前三分之一的羽毛呈深黃色。背部羽毛分黃、棕、褐三色,有黑色斑點,形成麻黃、麻棕、麻褐三種。單冠直立。脛趾短細、呈黃色。商品代雛雞腹部絨毛為黃白色,頭部、背部絨毛為褐黑色,有條斑。商品肉雞公雞深紅色,母雞黃麻色。

【生產性能】

父母代66周齡入舍母雞產蛋量155~165個,受精率93%~95%,入孵蛋孵化率87%~88%。商品代70~75日齡公雞平均體重為2350~2550克,母雞平均體重為1900~2050克。

國家測定結果:8周齡公雞平均體重為2109.0克,總耗料量為4618.8克;8周齡母雞平均體重為1649.8克,總耗料為3613.1克。公母雞飼料轉化比為2.19∶1,測定期成活率為96.4%,表現了良好的生產性能。

(8)新廣黃雞 新廣黃雞是由佛山市新廣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培育出的黃羽肉雞品種,其祖代及父母代種雞的配套系(父系)選用廣東黃雞通過個體選育和家系選育而成,母系是引進最優良的肉雞高產品種——以色列Kabir隱性肉用型種雞。父母代種雞有K90和K99兩個品系,父母代種雞產蛋性能高,節省飼料,抗逆性強,具有生長快,飼料報酬高,抗病力強的特點。

【體型外貌特征】

父母代種雞K90為黃羽系,黃羽、黃腳、黃喙。K99為麻羽,商品代肉雞腳短身圓,胸肌豐滿,體型呈圓筒狀,腿肌發達,體型中等。

【生產性能】

新廣黃雞K90、K99平均開產周齡均為24周,平均開產體重分別為2100克、2150克,50%產蛋周齡均為27周,產蛋高峰周齡均為29周,60周齡產蛋總個數分別為156枚、158枚。提供苗雞數均為126只。

新廣黃雞K90、K99兩個商品代70日齡公雞平均體重分別為1650克和1750克,母雞分別為1250克和1350克,公雞飼料轉化率分別為2.35∶1和2.30∶1,母雞分別為2.55∶1和2.50∶1。

新廣黃雞K90、K99平均受精率分別為93%和92%,入孵蛋孵化率均為87%。

2.中速型

中速型出欄時間在60~100日齡。其生長速度和肉質感官介于快速型黃羽肉雞和慢速型黃羽肉雞之間,一定程度上兼顧了生產性能與雞肉品質。粵、港、澳等地曾是中速型黃羽肉雞的主要市場,近年來,中速型黃羽肉雞在內地的市場規模也逐年增長,尤其是四川、云南、貴州等西南地區。代表性的中速型黃羽肉雞品種有新興黃雞Ⅱ號、嶺南黃雞、京海黃雞、金陵麻雞、墟崗黃雞、江村黃雞、新興矮腳黃雞、新興竹絲雞3號、新興麻雞4號等。

(1)新興黃雞Ⅱ號 廣東溫氏食品集團下屬的廣東溫氏南方家禽育種有限公司在華南農業大學的育種專家和教授的直接操作下,成功培育出新興黃雞(特快型、快大型、中速型、優質型)品種。

優質新興黃雞具有三黃(黃羽、黃皮、黃脛)、優質(肉質細嫩、雞味濃郁)、早熟的顯著特點,深受南方粵、港、澳活雞市場的歡迎。新興黃雞抗逆性強,適應性廣,適合大規模商品生產,也適合當地半放牧飼養。

肉用小公雞飼養63日齡體重1.5千克,項雞(小母雞)飼養80日齡體重1.5千克,平均料肉比(2.6~2.8)∶1。商品大生產群體整齊一致,均勻度好,規模效果顯著。

【體型外貌特征】

純系品系N201品系為石岐雜雞與隱性白的雜交純繁后代,具有三黃特征,體型團圓,單冠直立,體質健壯,性情溫順,肌肉豐滿,在尾羽、鞍羽、頸羽、主翼羽處有輕度黑羽,為慢羽品系;N202品系為石岐雜雞與隱性白的雜交純繁后代,具有三黃特征,單冠直立,體質健壯,性情溫順,肌肉豐滿,在尾羽、鞍羽、頸羽、主翼羽處有輕度黑羽,為慢羽品系。

商品代肉雞公雞:單冠、金黃色羽毛、尾羽和主翼羽處有輕度黑羽,胸寬、體型團圓、皮黃、脛黃。母雞:三黃特征明顯,體型團圓,在尾羽、鞍羽、頸羽、主翼羽處有輕度黑羽。

【生產性能】

新興黃雞Ⅱ號父母代種雞育雛育成期(1~24周齡)成活率94%~97%,1~20周齡耗料量8.5~9.0千克;達到5%開產周齡23周,開產體重2130克,28周達到產蛋高峰,68周入舍母雞產蛋數161枚,68周入舍母雞產合格種蛋數150枚,68周齡入舍母雞產健雛數125只,68周齡平均種蛋合格率92%,68周齡平均受精率92%,68周齡平均孵化率84%,68周齡平均健雛率97%,68周齡成活率90%~95%,68周齡母雞體重2870克。

新興黃雞Ⅱ號商品代肉雞育雛育成期(1~24周齡)成活率94%~97%,1~20周齡耗料量8.5~9.0千克;出欄時間公雞60天、母雞72天,出欄體重公雞1500克、母雞1500克,公雞和母雞的出欄成活率均為98%,出欄耗料比公雞為1∶2.1、母雞為1∶3.0,56日齡屠宰率公雞90.57%,母雞90.78%。

(2)嶺南黃雞 嶺南黃雞是廣東農科院畜牧研究所利用我國優良地方雞種惠陽胡須雞為主要育種素材,共同培育的優質型肉雞新配套系。培育的黃羽肉雞具有生產性能高、抗逆性強,體型外貌美觀、肉質好和“三黃”特征。配套系主要有3種,即嶺南黃Ⅰ、Ⅱ、Ⅲ號。Ⅰ號為中速型,Ⅱ號為快大型,Ⅲ號為高檔優質出口型。Ⅱ號的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極佳,獲得國家畜禽新品種(配套系)證書(農新品種證字第號),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指定供應雞種,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適合全國除西藏外的地區飼養。

【體型外貌特征】

嶺南黃雞Ⅱ號成雞體型比石岐雜大,外貌特征與石岐雜相似,胸深背寬,單冠直立。

①父母代公雞為快羽,羽、脛、皮膚均為黃色,俗稱“三黃”,胸寬背直,單冠,快長;母雞為慢羽,羽、脛、皮膚均為黃色,俗稱“三黃”,體型呈楔形,單冠,性成熟早,蛋殼粉白色,生長速度中等,產蛋性能高。

②商品代可根據羽速自別雌雄,公雞為慢羽,母雞為快羽,準確率達99%以上。公雞羽毛呈金黃色;母雞全身羽毛黃色,部分雞頸羽、主翼羽、尾羽為麻黃色。黃脛、黃皮膚,體型呈楔形,單冠,快長,早熟。具有外貌特征優美、整齊度高、快長、優質的特點。

【生產性能】

嶺南黃雞Ⅰ號配套系父母代種雞23周齡開產,開產體重1600克,29~30周是產蛋高峰周齡,高峰期周平均產蛋率82%,68周齡入舍母雞產種蛋183枚,產苗數153只,育雛育成期成活率90%~94%,20~68周齡成活率大于90%;商品代公雞45日齡體重1580克,母雞體重1350克,公母平均料肉比2.00∶1。

嶺南黃雞Ⅱ號配套系父母代種雞24周齡開產,開產體重2350克,30~31周是產蛋高峰周齡,高峰期周平均產蛋率83%,68周齡入舍母雞產種蛋185枚,產苗數150只,育雛育成期成活率90%~94%,20~68周齡成活率大于90%。商品代公雞42日齡體重1530克,母雞42日齡體重1275克,公母平均料肉比1.83∶1。

嶺南黃雞Ⅲ號配套系父母代種雞21周齡開產,開產體重1100克,66周齡養日產蛋數170~180枚,產苗數150只,0~20周齡成活率大于95%,20~68周齡成活率大于92%。商品代公雞80~90日齡體重1150~1250克,料肉比(2.7~3.0)∶1。母雞110~120日齡體重1250~1350克,公母平均料肉比(3.9~4.2)∶1。

(3)京海黃雞 京海黃雞是海門京海集團、揚州大學和江蘇省畜牧總站共同培育的,當地地方黃雞資源經5個世代培育而成的小型優質肉雞新品種,體型外貌一致,生產性能優良,遺傳性狀穩定,抗逆能力強?!熬┖|S雞”于2009年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成為國家級家禽遺傳資源。目前為止,京海黃雞是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的我國第一個育成的肉雞新品種(非配套系)。

【體型外貌特征】

京海黃雞體型緊湊,公雞羽色金黃,母雞黃色,主翼羽、頸羽、尾羽末端有黑色斑點;單冠、冠齒4~9個;喙短,呈黃色;肉垂橢圓形,顏色鮮紅;脛細、黃色,無脛羽;皮膚黃色或肉色。

【生產性能】

經國家家禽生產性能測定站測定,京海黃雞種母雞18周齡體重1276克,達5%產蛋率日齡為125~133天,66周齡平均產蛋數175.4個;經現場測定,商品公雞110日齡體重為1289克,母雞為1099克,飼料轉化率為3.12∶1。

(4)金陵麻雞 金陵麻雞,屬肉用型配套系,2009年通過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新品種(配套系)審定。

【體型外貌特征】

金陵麻雞的公雞頸羽紅黃色,尾羽黑色有金屬光澤,主翼羽黑色,背羽、鞍羽深黃色,腹羽黃色雜有黑點,冠、肉垂、耳葉鮮紅色,喙青色或褐色,脛、趾青色,皮膚為白色;母雞羽色以麻黃為主,少數為麻色、麻褐色、麻黑色。冠、肉垂、耳葉鮮紅色,喙青色、褐色或黃褐色,脛、趾青色,皮膚白色。雛雞羽色為麻黃羽、麻羽、麻黑羽,頭背部有條紋斑狀,青腳、黃皮膚。

【生產性能】

父母代種雞達5%產蛋率日齡170~175天,31~33周達高峰產蛋率周齡,高峰產蛋率79%~80%,43周齡蛋重55.5~57.8克,66周齡入舍母雞產蛋數165~169枚,種蛋受精率92%~94%,受精蛋孵化率86%~88%,0~24周成活率94%~96%,25~66周成活率91%~93%,66周齡母雞體重2850~3000克。

商品代金陵麻雞出欄日齡為65天,公雞出欄體重為2000~2150克,飼料轉化比為(2.2~2.3)∶1;母雞出欄體重為1850~1950克,飼料轉化比為(2.3~2.5)∶1。65日齡公母平均出欄體重為1950~2100克,飼料轉化比為(2.2~2.4)∶1,飼養成活率96%以上。

(5)墟崗黃雞 墟崗黃雞由佛山市墟崗黃雞畜牧有限公司與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系經多年技術合作,運用現代數量遺傳學的育種實用技術,經過9年8個世代系統的選育,建立起了以301品系為核心的墟崗黃雞逐級繁育體系,該品種是廣東優質黃羽肉雞品系。其中有以301品系為核心配套生產的墟崗黃雞306商品肉雞。該品種的特點是抗逆性強、生長快、早熟、飼料報酬高、雞味濃郁。

【體型外貌特征】

墟崗黃雞的外貌以三黃為主要特征,即羽毛黃、喙黃、腳黃,體型外貌一致,腳細小,雞冠、臉部鮮紅。

【生產性能】

墟崗黃雞301父母代種雞平均開產日齡161天,平均開產體重1980克;高峰產蛋率83%;71周齡入舍母雞平均產蛋170枚,平均產雛雞123只。商品雞56日齡公雞體重1200~1400克,料肉比(2.0~2.2)∶1。母雞體重1000~1100克,料肉比(2.3~2.5)∶1;90日齡母雞體重1600~1800克,料肉比(2.8~3.0)∶1,成活率97%。

墟崗黃雞306父母代種雞平均開產日齡161天,平均開產體重2000克;高峰產蛋率85%;71周齡入舍母雞平均產蛋179枚,平均產雛雞140只。商品雞45日齡公雞體重1250~1350克、料肉比(2.1~2.2)∶1,母雞體重1000~1100克,料肉比(2.1~2.2)∶1;55日齡公雞體重1400~1600克,料肉比(2.2~2.3)∶1,母雞體重1150~1300克,料肉比(2.2~2.3)∶1;90日齡母雞體重1800~2000克,料肉比(2.7~2.9)∶1,成活率98%。

(6)江村黃雞 江村黃雞是由廣州市江豐實業有限公司利用我國地方品種的優良特性與國外優良品種雜交配套選育而成的優質雞系列配套系,分JH-1號(土雞型)、JH-1B號(特優質型)、JH-2號(特大型)和JH-3號(中速型)等。其中JH-2號和JH-3號已于2000年通過國家家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獲1996年廣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體型外貌特征】

江村黃雞在大品類上屬三黃雞,在顏色表現上,雞嘴、雞腳、雞毛、皮膚呈現黃色。公種雞個頭高大,體型勻稱。羽毛金黃色,尾部帶少量黑羽,體質健壯,肌肉豐滿。母雞種羽毛多為黃色,身體呈菱形,體型緊湊,肌肉豐滿,頭部清秀,腿為黃色。

【生產性能】

JH-1號父母代種雞平均開產日齡147天,27周齡達產蛋高峰,高峰產蛋率78%;68周齡入舍母雞平均產種蛋155枚,平均產雛雞125只。商品雞70日齡公雞平均體重1050克,料肉比2.4∶1;80日齡母雞平均體重1100克,料肉比2.7∶1;100日齡平均體重1400克,料肉比3.1∶1。

JH-1B號父母代種雞平均開產日齡140天,25周齡達產蛋高峰,高峰產蛋率60%;68周齡入舍母雞平均產種蛋120枚,平均產雛雞95只。商品雞84日齡公雞平均體重1000克,料肉比2.4∶1;120日齡母雞平均體重1100克,料肉比3.4∶1。

JH-2號父母代種雞平均開產日齡168天,29周齡達產蛋高峰,高峰產蛋率81%;68周齡入舍母雞平均產種蛋170枚,平均產雛雞142只。商品雞56日齡公雞平均體重1550克,料肉比2.1∶1;63日齡平均體重1850克,料肉比2.2∶1;70日齡母雞平均體重1550克,料肉比2.5∶1;90日齡平均體重2050克,料肉比2.8∶1。

JH-3號父母代種雞平均開產日齡154天,28周齡達產蛋高峰,高峰期產蛋率80%;68周齡入舍母雞平均產種蛋168枚,平均產雛雞140只。商品雞56日齡公雞平均體重1350克,料肉比2.2∶1;63日齡平均體重1600克,料肉比2.3∶1;70日齡母雞平均體重1350克,料肉比2.5∶1;90日齡平均體重1850克,料肉比3.0∶1。

(7)新興矮腳黃雞 新興矮腳黃雞由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選育。2002年通過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種雞性能好,早熟、體重均勻,商品代肉雞性成熟早,抗病力強,生產性能高。

【體型外貌特征】

新興矮腳黃雞種雞腳細矮、黃腳、毛色金黃、羽毛緊湊貼身;新興矮腳黃雞商品代公雞為正常型,生長速度快,羽毛純金黃;母雞為矮腳型,體型緊湊,羽毛純黃貼身,具備地方土雞外形。

【生產性能】

種雞24周齡開產,開產體重2050克,產蛋期成活率92%,產蛋高峰達80%,種蛋合格率92%,受精率92%,青苗率88%。商品代公雞63日齡體重1650~1750克,料肉比(2.20~2.35)∶1;母雞80日齡體重1350~1400克,料肉比(2.65~2.80)∶1。

(8)新興竹絲雞3號 新興竹絲雞3號配套系由廣東溫氏南方家禽育種有限公司等單位,運用現代遺傳育種技術,從1998年開始,經過八年時間培育而成。適宜全國各地飼養。

【體型外貌特征】

新興竹絲雞3號為兩系配套,保持了竹絲雞原有的體型外貌上的十全特征和皮黑、肉黑的滋補功效。十全特征明顯,烏皮烏肉,白羽絲毛,80%的個體具有鳳頭、復冠、腳毛特征,體型外貌符合市場要求。

【生產性能】

商品肉雞生長速度較快,平均上市率達到95.44%,公雞平均出欄時間為72天,出欄體重為1.115千克,母雞出欄時間為76天,出欄體重為1.035千克,平均料肉比2.60∶1。

(9)新興麻雞4號 新興麻雞4號是由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經過多年對麻羽肉雞的研究培育出的麻羽肉雞配套系。于2006年通過了國家畜禽品種委員會的審定。新興麻雞4號具有較強的抗逆性,而且生產性能也比較穩定,適合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養殖。

【體型外貌特征】

父母代公雞體型高大,單冠直立,雞冠鮮紅,肉垂、耳葉均為紅色,全身羽毛黃色,尾部帶少量黑羽。父母代母雞單冠直立,體型比父母代公雞稍矮小,羽毛大多為麻黃色,雞冠、耳葉和肉垂與父母代公雞一樣,也都是紅色的。

商品代雛雞羽毛黃褐色,腳色紅潤。成年雞羽毛豐滿,有光澤,具有腳黃和皮黃的特點。

【生產性能】

新興麻雞4號配套系父母代種雞繁殖性能高,高峰產蛋率83%,66周齡入舍母雞產蛋數170枚,66周齡入舍母雞產合格種苗135只;商品代肉雞生長速度較快,公雞63天出欄體重為1.6千克,母雞77天出欄體重為1.6千克,公母平均料肉比為2.4∶1。

3.慢速型

慢速型出欄時間在100日齡以上。該類型黃羽肉雞生長速度相對較慢,料肉比高,生產模式以放養為主,肉質的感官質量最優,價格也高于其他類型的肉雞。慢速型黃羽肉雞主要市場為中高檔餐廳,或以禮盒、活雞等形式進入家庭消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消費者對雞肉產品的肉質、口感、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業內對慢速型黃羽肉雞的市場前景普遍看好。有代表性的慢速型黃羽肉雞品種有文昌雞、清遠麻雞、固始雞、大骨雞、烏骨雞、廣西三黃雞、廣西麻雞和金陵黃雞等。

(1)文昌雞 文昌雞屬肉用型地方品種,文昌雞原產地為海南省文昌市,中心產區為文昌市的潭牛鎮、錦山鎮、文城鎮和寶芳鎮,在海南省各地均有分布。

【體型外貌特征】

文昌雞體型緊湊、勻稱,呈楔形。羽色有黃、白、黑色和蘆花等。頭小,喙短而彎曲,呈淡黃色或淺灰色。單冠直立,冠齒6~8個。冠、肉髯呈紅色。耳葉以紅色居多,少數呈白色。虹彩呈橘黃色。皮膚呈白色或淺黃色。脛呈黃色。

公雞羽毛呈棗紅色,頸部有金黃色環狀羽毛帶,主、副翼羽呈棗紅色或暗綠色,尾羽呈黑色,并帶有墨綠色光澤。母雞羽毛多呈黃褐色,部分個體背部呈淺麻花,胸部羽毛呈白色,翼羽有黑色斑紋。少數雞頸部有環狀黑斑羽帶。雛雞絨毛顏色較雜,其中以淡黃色居多,少數頭部或背部帶有青黑色條紋。

【生產性能】

據2006年海南羅牛山文昌雞育種有限公司統計,文昌雞120~126日齡開產,500日齡產蛋數120~150枚。種蛋受精率94.2%,受精蛋孵化率94.9%。平養條件下母雞就巢性較強,籠養條件下就巢性約2.3%。

(2)清遠麻雞 清遠麻雞屬肉用型品種,原產于廣東省清遠縣(現清遠市)。因母雞背側羽毛有細小黑色斑點,故稱麻雞?!吨袊仪萜贩N志》27個優質品種之一,也是家禽行業著名品種。它以體型小、皮下和肌間脂肪發達、皮薄骨軟而著名,為我國活雞出口的小型肉用名產雞之一,是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地理標志保護品種,保護范圍包括清遠市清城區、清新縣、佛岡縣、英德市等縣市現轄行政區域。

【體型外貌特征】

清遠麻雞體型特征可概括為“一楔”“二細”“三麻身”。“一楔”指母雞體型像楔形,前軀緊湊,后軀圓大,“二細”指頭細、腳細,“三麻身”指母雞背羽面主要有麻黃、麻棕、麻褐三種顏色。公雞體質結實靈活,結構勻稱,屬肉用體型。出殼雛雞背部絨羽為灰棕色,兩側各有一條約4毫米寬的白色絨羽帶,直至第一次換羽后才消失,這是清遠麻雞雛雞的獨特標志。

公雞單冠直立,顏色鮮紅,冠齒為5~6個。肉垂、耳葉鮮紅。虹彩橙黃色,喙黃,頸部長短適中,頭頸、背部的羽金黃色,胸羽、腹羽、尾羽及主翼羽黑色,肩羽、蓑羽棗紅色。腳短而黃。

母雞頭細小,單冠直立,冠中等,冠齒為5~6個,冠、耳葉呈鮮紅色。喙黃而短。頸長短適中,頭部和頸前三分之一的羽毛呈深黃色。背部羽毛分黃、棕、褐三色,主、副冀羽的內側呈黑色,外側呈麻斑,由前至后漸淡而麻點逐漸消失,形成麻黃、麻棕、麻褐三種。脛趾短細、呈黃色。

據調查統計,麻黃占34.5%,麻棕占43%,麻褐占11.2%,余下為其他色,其中以麻黃、麻棕兩色居多。

【生產性能】

清遠麻雞成年公雞體重為2180克,母雞為1750克。屠宰測定:6月齡母雞半凈膛為85%,全凈膛為75.5%;閹公雞半凈膛為83.7%,全凈膛為76.7%。年產蛋為70~80枚,平均蛋重為46.6克,蛋形指數1.31,殼色淺褐色。

農家飼養以放牧為主,在天然食餌較豐富的條件下,其生長較快,120日齡公雞體重為1250克,母雞為1000克,但一般要到180日齡才能達到肉雞上市的體重,而肉雞上市飼養期長達130~160天。

在雛雞飼料含粗蛋白質20.9%、代謝能為11296800焦耳/千克,中雞飼料含粗蛋白質17.7%、代謝能為11313536焦耳/千克及其他營養較合理的條件下,生長速度有所提高,公、母平均體重35日齡可達309克,84日齡可達951克,105日齡可達1157克。羽毛生長速度個體間有差異,一般母雞在80日齡時羽毛已豐滿,公雞則要延至95日齡以上,公雞羽毛生長速度較母雞慢10~25天。

清遠麻雞育肥性能良好,屠宰率高。6月齡開產前的仔母雞體重在1300克以上,經15天育肥增重250克。據測定,未經育肥的仔母雞半凈膛屠宰率平均為85%,全凈膛屠宰率平均為75.5%;閹公雞半凈膛屠宰率為83.7%,全凈膛屠宰率76.7%。肥育方法多為暗室籠養。

清遠麻雞在農家飼養自然孵化條件下,年產蛋為4~5窩,每窩為12~15枚,少則8~10枚,年產蛋量為80~95枚。蛋重平均為46.6克,蛋殼淺褐色,蛋形指數為1.31。

清遠麻雞性成熟較早,在農家飼養條件下,公雞4月齡就有性行為,母雞5~7月齡開產。公雞配種能力較強,公母配種比例為1∶(13~15)。在農村放牧飼養的種蛋受精率在90%以上。用自然孵化,每窩蛋12~15枚,孵化率為80%左右。人工孵化受精蛋孵化率平均為83.6%。

清遠麻雞就巢性強,每產一窩蛋就巢1次,每次約20天,醒巢后6~10天才開始產蛋。如用人工催醒,可大大縮短就巢時間。農家均采用自然育雛方法,育成率一般較低;人工育雛,30日齡育雛率達93.6%。

(3)固始雞 固始雞原產于河南省固始縣。固始雞屬黃雞類型,具有產蛋多、蛋大殼厚、遺傳性能穩定等特點,為蛋肉兼用雞。固始雞以河南固始縣為中心的一定區域內,在特定的地理、氣候等環境和傳統的飼養管理方式下,經過長期擇優繁育而成的具有突出特點的優秀雞群,是我國著名的肉蛋兼用型地方優良雞種,國家重點保護畜禽品種之一。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肉質細嫩等特點。

【體型外貌特征】

固始雞個體中等,體軀呈三角形,冠型分單冠和皇冠兩種,單冠直立,六個冠齒,冠后緣分叉,冠、肉垂、耳葉和臉均呈紅色,眼大有神,尾短呈青黃色。羽毛豐滿,羽色分淺黃、黃色,少數黑羽和白羽。公雞毛色多為深紅色或黃紅色,母雞毛色有黃、麻、黑等不同色,以黃色、麻黃色為多。尾羽多為黑色,尾型有佛手尾、直尾兩種,以佛手尾為主,尾羽卷曲飄搖、別致、美觀。外觀清秀靈活,體型細致緊湊,結構勻稱。雞嘴呈青色或青黃色,腿、腳青色,無腳毛。固始雞一與其他品種雜交,這種青嘴、青腿的特征便消失。因此,青嘴、青腿是固始雞的天然防偽標志。固始雞有青腳和烏骨兩個品系。

【生產性能】

90日齡公雞體重487.8克,母雞體重355.1克,180日齡公母體重分別為1270克、966.7克,5月齡半凈膛屠宰率公母分別為81.76%、80.16%。

【產蛋性能】

日齡:固始雞性成熟較晚。開產日齡平均為205天,最早的個體為158天,開產時母雞平均體重為1299.7克。

產蛋量:據對255只母雞個體記錄測定,年平均產蛋量為(141.2±0.35)枚,產蛋主要集中于3~6月。

蛋的品質:從商品蛋中隨機取樣測定500枚蛋,平均蛋重為51.4克,蛋殼褐色。蛋殼厚為0.35毫米。蛋形指數為1.32。蛋黃呈深黃色。

【繁殖性能】

繁殖力:公母配種比例為1∶12時,據固始雞繁育場對5批入孵種蛋(共計16293個)的測定,其受精率平均為90.4%,受精蛋孵化率平均為83.9%。在產區農村條件下,公母配種比例更大,據對直接由農戶采集51898個種蛋的測定,種蛋受精率平均為85.4%,受精蛋孵化率平均為81.2%。

就巢性:固始雞具有一定的就巢性。據1978年在產區普查838只母雞資料,具就巢性者占總數的20.1%。在舍飼條件下,觀察了533只母雞,就巢性占10%。

成活率:據對13058只雛雞育雛率測定,雛雞1月齡的成活率為81.4%。

(4)大骨雞 大骨雞又稱莊河雞。大骨雞形成歷史悠久,據資料記載,早在二百多年以前,山東移民將山東大型的壽光雞帶入遼寧,與當地雞雜交,后經當地群眾長期選育而成。主要產于遼寧省莊河市。分布于東溝、鳳城、金縣、新金、復縣等地。大骨雞是以蛋大為突出特點的兼用型地方雞種。具有體大敦實,覓食力強,產蛋多而大,且蛋殼厚而堅實,肉質鮮嫩等特性。

【體型外貌特征】

大骨雞體型大,胸深寬廣,背寬而長,腿高粗壯,腹部豐滿。公雞羽毛棕紅色,尾羽黑色并帶綠色光澤。母雞多呈麻黃色,頭頸粗壯,眼大而明亮。公雞單冠直立,母雞單冠、冠齒較小。冠、耳葉、肉垂呈紅色,嗓、胚、趾均呈黃色。大骨雞屬大型兼用型品種。

【生產性能】

成年公雞體重為3.5千克左右,成年母雞為2.3千克,6月齡公雞達成年體重的76.67%,母雞達77.59%。大骨雞產肉性能較好,皮下脂肪分布均勻,肉質鮮嫩。其半凈膛屠宰率公雞為77.80%,母雞為73.45%,全凈膛屠宰率公雞為75.69%,母雞為70.88%。

大骨雞以蛋大為其突出的特性,平均年產蛋為160枚,蛋重62~64克,高的達70克以上。在較好的飼養條件下,可達180枚。蛋殼光亮平潔,殼厚而堅實,破損率低。蛋料比為1∶(3.0~3.5)。

公雞6月齡性成熟,一般體重可達2.5千克左右,母雞180~210天左右開產,公母配種比例為1∶(8~10)。種蛋受精率為90%,受精蛋孵化率為80%,60日齡育雛率為85%以上,就巢率為5%~10%,就巢持續期為20~30天。

(5)烏骨雞 烏骨雞又名烏雞、武山雞、泰和雞等,屬雉科動物,為我國土特產雞種,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江西省泰和是我國烏雞之鄉,烏雞發源地,其正宗產地在泰和縣武山汪陂涂村。有白毛烏骨、黑毛烏骨、斑毛烏骨、骨肉全烏、肉白骨烏之分。烏雞有體型輕巧、營養豐富、成熟早的特點。

【體型外貌特征】

烏雞外形奇特,典型的烏雞具有桑葚冠、纓頭、綠耳、胡須、絲毛、五爪、毛腳、烏皮、烏肉、烏骨十大特征,有“十全”之譽。

【生產性能】

烏雞15周齡左右開啼,到20周齡左右才能配種。雌雞在24~26周齡開始產蛋,31~33周齡達到產蛋高峰。年產蛋75~140枚,平均蛋重41克,最重53克。雄性成雞體重不超過2.0千克,雌性1.0~1.5千克。

烏雞的自然壽命可達10余年。但繁殖盛期為2年左右。第1年產蛋量最高,以后隨年齡的增加而逐年減少,第2年一般要下降15%左右。

(6)廣西三黃雞 廣西三黃雞是信都雞、糯垌雞、大安雞、麻垌雞、江口雞等多個品系的總稱,主要產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屬肉用型品種。因其母雞黃羽、黃喙、黃腳而得名。廣西三黃雞以其肉質香鮮、風味佳而聞名全國,其配套系新品種市場推廣應用成效顯著。

【體型外貌特征】

體型較小,似長方體。喙黃色,喙前端肉色漸向基部呈栗色。單冠,公雞的冠大,母雞的冠小。耳葉紅色。虹彩橘黃色。皮膚黃色和白色。公雞羽色絳紅,頸羽顏色比體羽較淺,翼羽常帶黑邊,主尾羽與瑤羽也常呈黑色。母雞均黃羽,但主翼羽和副翼羽常帶黑邊和黑斑,尾羽也多黑色,第一排覆主翼羽帶稠密的黑斑或呈黑色,有的母雞頸羽呈黑色斑點,或黃色鑲黑邊。脛黃色,少數脛肉色。

【生產性能】

平均體重:30日齡公雞200克,母雞195克;60日齡公雞445克,母雞425克;90日齡公雞725克,母雞703克;120日齡公雞1000克,母雞989克;成年公雞2050克,母雞1600克。143日齡公雞平均半凈膛屠宰率84.31%,母雞85.50%;143日齡公雞平均全凈膛屠宰率75.77%,母雞76.89%。

母雞平均開產日齡165天,早者135天。平均年產蛋77枚,平均蛋重41克。平均蛋形指數1.32。蛋殼淺褐色。公雞性成熟期90~120天。公母雞配種比例1∶(10~12)。平均種蛋受精率86%,平均受精蛋孵化率71%。公母雞利用年限1~2年。

(7)廣西麻雞 廣西麻雞在靈山縣稱為靈山香雞,在馬山縣稱為里當雞,屬兼用型地方品種。廣西麻雞原產地及中心產區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浦北縣、合浦縣、橫縣、防城港市、馬山縣、都安縣。分布于靈山縣的伯勞、陸屋、煙墩等鄉鎮,馬山縣的里當、金釵、古寨、古零、加方、百龍灘、喬利等鄉鎮。

【體型外貌特征】

廣西麻雞的特征可概括為“一麻、兩細、三短”。一麻是指母雞體羽以棕黃麻羽為主,兩細是指頭細、脛細,三短是指頸短、體軀短、脛短。公雞頭昂尾翹,片狀羽,羽色以棕紅為主,其次為棕黃色或紅褐色。

靈山地區的公雞頸羽呈棕紅或金黃色,體羽以棕紅、深紅為主,其次為棕黃或紅褐色。主翼羽以黑羽鑲黃邊為主,少數全黑。副翼羽呈棕黃色或黑色。腹羽呈棕黃色,部分紅褐色,有黑斑。主尾羽和鐮羽呈墨綠色,有光澤;母雞頸羽基部多有黑斑。胸、腹羽以棕黃色居多,主翼羽、副翼羽以鑲黃邊或棕邊的黑羽為主。

里當地區的公雞羽色多為黃紅色或醬紅色。有光澤,頸羽呈金黃色,顏色較體軀背部的淺。主尾羽呈黑色,主翼羽、鐮羽呈黑色,腹部羽毛有黃色和黑色兩種。母雞片狀羽,羽色以棕麻、黃麻色為主,主翼羽、副翼羽、尾羽以黑色居多;母雞尾羽呈黑色,主翼羽黑色或帶黑斑。黃羽雞的頭頸部羽呈棕黃色,與淺黃的體軀毛色界限明顯;麻羽雞胸、腹部為淺黃色,頸、背及兩側羽毛鑲黑邊。雛雞絨毛以麻色、黃色為主。

【生產性能】

靈山地區平均130日齡開產,開產體重1300~1650克,開產蛋重29.5克,平均蛋重41.9克,66周產蛋數120~130枚。種蛋受精率91%~93%,受精蛋孵化率92%~94%。母雞就巢性強,每年就巢4~5次。

里當地區平均150日齡開產,開產體重1300~1500克,年產蛋數75枚,平均蛋重45.9克。種蛋受精率95.1%,受精蛋孵化率94.3%。母雞就巢性強,每產12~20枚蛋就巢1次。

(8)金陵黃雞 金陵黃雞,屬肉用型配套系,2009年通過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新品種(配套系)審定。金陵黃雞第一父本為性連鎖矮小型,父母代母雞為矮小型,具有耗料省、飼養成本較低的特點。

【體型外貌特征】

金陵黃雞公雞頸羽呈金黃色,尾羽黑色有金屬光澤,主翼羽、背羽、鞍羽、腹羽均為紅黃色或深黃色;冠、肉垂、耳葉鮮紅色;喙、脛、皮膚皆呈黃色;冠大,脛細長;母雞頸羽、主翼羽、背羽、鞍羽、腹羽均為黃色或深黃色,尾羽尾部黑色;冠、肉垂、耳葉鮮紅色,喙、脛、皮膚呈黃色,脛細長。公、母雛雞絨毛呈黃色。

【生產性能】

金陵黃雞父母代種雞達5%產蛋率日齡163~168天,30~32周齡達高峰產蛋率,高峰產蛋率81%~82%,43周齡蛋重52.5~54.8克,66周齡入舍母雞產蛋數170~174枚,種蛋受精率93%~95%,受精蛋孵化率87%~90%,0~24周成活率94%~96%,25~66周成活率93%~95%,66周齡母雞體重2050~2150克。

金陵黃雞商品代公雞出欄日齡為70天,出欄體重為1730~1850克,飼料轉化比為(2.3~2.5)∶1;母雞出欄日齡為80天,出欄體重為1650~1750克,飼料轉化比為(2.5~3.3)∶1。全期公、母雞飼養成活率95%以上。

4.蛋肉兼用型

一直以來,人們對于肉雞的生產,更多是關注其生長速度、肉質水平,并進行選育,以提供雞肉和雞肉產品為最終目的,到了出欄日期就會銷售或屠宰,而此時尚未到達雞的產蛋日齡。對于蛋雞的生產,人們重視的指標則主要為產蛋數量和雞蛋大小等。雖然也有一部分淘汰后的產蛋母雞作為肉雞銷售,但其肉質水平普遍不高。近年來,為了順應市場要求及變化,結合市場對優質雞肉和土雞蛋的需求,一些企業研發了蛋肉兼用型黃羽肉雞,先產蛋一年,作為高檔品牌土雞蛋銷售;淘汰時雞的肉質口感俱佳,再作為售價較高的優質老母雞銷售,極大地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可有效抵御變幻莫測的市場風險。代表性的品種有北京油雞、東鄉綠殼蛋雞、白耳黃雞、盧氏雞等。

(1)北京油雞 北京油雞是北京地區特有的地方優良品種,距今已有300余年,是優良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雞種。有鳳頭、毛腿和胡子嘴特征。外形獨特,生活力強,遺傳性能穩定,雞肉品質和蛋質優良,是我國一個非常珍貴的地方雞種。

【體型外貌特征】

北京油雞體軀中等,羽色美觀,主要為赤褐色和黃色羽色。赤褐色者體型較小,黃色者體型大。雛雞絨毛呈淡黃或土黃色。冠羽、脛羽、髯羽也很明顯,很惹人喜愛。成年雞羽毛厚而蓬松。公雞羽毛色澤鮮艷光亮,頭部高昂,尾羽多為黑色。母雞頭、尾微翹,脛略短,體態敦實。北京油雞羽毛較其他雞種特殊,具有冠羽和脛羽,有的個體還有趾羽。不少個體下頜或頰部有髯須,故稱為“三羽”(鳳頭、毛腿和胡子嘴)。

【生產性能】

北京油雞的生長速度緩慢,性成熟期也較晚。其初生重為38.4克,4周齡重為220克,8周齡重為549.1克,12周齡重為959.7克,16周齡重為1228.7克,20周齡的公雞為1500克、母雞為1200克。開產日齡170天,種蛋受精率95%,受精蛋孵化率90%,雛雞成活率97%,雛雞死亡率2%,年產蛋量120枚,蛋重54克,蛋殼顏色為淡褐色,部分個體有抱窩性。

(2)東鄉綠殼蛋雞 東鄉綠殼蛋雞原產于江西東鄉縣,屬蛋肉兼用型品種,又名湖北華綠黑雞、三峽黑雞。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江蘇等地均有分布。

【體型外貌特征】

東鄉綠殼蛋雞羽毛黑色,喙、冠、皮、肉、骨趾均為烏黑色。母雞單冠,頭清秀。公雞單冠,呈暗紫色,體型呈菱形。少數個體羽色為白、麻或者黃色。

【生產性能】

東鄉綠殼蛋雞公母平均體重,初生33克,30日齡128克,60日齡394克,90日齡562克。成年公雞1650克,母雞1300克。成年雞平均半凈膛屠宰率,公雞為78.40%,母雞為81.75%。成年雞全凈膛屠宰率,公雞為71.25%,母雞為64.50%。

東鄉綠殼蛋雞母雞平均開產日齡170~180天。500日齡平均產蛋152枚,平均蛋重50克。平均蛋殼厚度0.35毫米,平均蛋形指數1.33。蛋殼綠色。公雞性成熟期120天。公母雞配種比例1∶12,平均種蛋受精率90%以上,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0%以上。

(3)白耳黃雞 白耳黃雞又名白耳銀雞、江山白耳雞、上饒地區白耳雞,是我國稀有的白耳黃雞品種,2001年被國家農業部首批確認為我國11個地方品種雞國家級資源保護品種。2005年,廣豐白耳黃雞作為亞洲第二例活體動物獲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認證。

【體型外貌特征】

白耳黃雞體型矮小,體重較輕,羽毛緊密,但后軀寬大,屬蛋用型雞種體型。產區群眾以“三黃一白”為選擇外貌的標準,即黃羽、黃喙、黃腳呈“三黃”,白耳呈“一白”。耳葉要求大,呈銀白色、似白桃花瓣。成年公雞體呈船形。單冠直立,冠齒一般為4~6個。肉垂軟、薄而長,冠和肉垂均呈鮮紅色、虹彩金黃色。喙略彎,呈黃色或灰黃色,有時上喙端部呈褐色。頭部羽毛短,呈橘紅色,梳羽深紅色,大鐮羽不發達,黑色呈綠色光澤,小鐮羽橘紅色,其他羽毛呈淺黃色。母雞體呈三角形,結構緊湊。單冠直立,冠齒為6~7個,少數母雞性成熟后冠倒伏。肉垂較短,與冠同呈紅色。耳葉白色。眼大有神,虹彩橘紅色。喙黃色,有時喙端褐色。全身羽毛呈黃色。公、母雞的皮膚和脛部呈黃色,無脛羽。初生雛絨羽以黃色為主。

【生產性能】

初生重平均為37克。雛雞成活率,30日齡為96.4%,60日齡為95.24%,90日齡為94.04%。開產日齡平均為150天,年產蛋180枚,蛋重為54克,蛋殼深褐色,殼厚0.34~0.38毫米,蛋形指數1.35~1.38。

在公母配種比例為1∶(2~15)的情況下,種禽場的種蛋受精率為92.12%,受精蛋孵化率為94.29%,入孵蛋孵化率為80.34%。公雞約110~130日齡開啼。母雞就巢性弱。

(4)盧氏雞 盧氏雞是河南三大地方良種雞之一(另外兩種是固始雞、正陽三黃雞),是適合山地放養的古老雞種。盧氏雞個體輕巧、覓食力強、耐粗飼,其生活習性、肉蛋品質與野雞十分相似,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被收入《中國畜禽良種志》。

【體型外貌特征】

盧氏雞屬小型蛋肉兼用型雞種,體型結實緊湊,后軀發育良好,羽毛緊貼,頸細長,背平直,翅緊貼,尾翹起,腿較長,冠型以單冠居多,少數鳳冠。喙以青色為主,黃色及粉色較少。脛多為青色。公雞羽色以紅黑色為主,占80%,其次是白色及黃色。母雞以麻色為多,占52%,分為黃麻、黑麻和紅麻,其次是白雞和黑雞。

【生產性能】

成年雞體重,公1700克,母1110克。180日齡屠宰率,半凈膛79.7%,全凈膛75.0%。開產日齡170天,年產蛋110~150枚,蛋重47克,蛋殼呈紅褐色和青色,紅褐色占96.4%。

(三)肉雜雞

肉雜雞(廣義的黃羽肉雞)有兩種:一種是快大型父母代公雞和褐殼蛋雞商品代母雞雜交生產的肉雞類型,如安卡紅雞、紅寶肉雞、科尼什雞等;另一種是以快大型白羽肉雞公雞和現代蛋雞雜交配套系的商品代母雞進行雜交的后代,因其制種成本低等而發展速度很快,代表品種是山東的817系列。

1.安卡紅雞

安卡紅為速生型黃羽肉雞,四系配套,原產于以色列,是目前國內生長速度最快的紅羽肉雞。1999年由江蘇省家禽育種中心轉入國家級地方雞種基因庫(江蘇)保護。

安卡紅雞與國內的地方雞種雜交有很好的配合力。國內目前多數的速生型黃羽肉雞都含有安卡紅血液。國內部分地區使用安卡紅公雞與商品蛋雞或地方雞種雜交,生產“三黃”雞。安卡紅肉雞適宜于全國各地飼養,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養雞農戶均可飼養,活銷、加工用均適宜。

【體型外貌特征】

安卡紅雞體型較大、渾圓,是目前國內生長速度最快的紅羽肉雞。初生雛較重,達38~41克。絨羽為黃色、淡紅色,少數雛雞背部有條紋狀褐色,主翼羽、背羽羽尖有部分黑色羽,公雞尾羽有黑色,膚色白色,喙黃,腿粗,脛趾為黃色。單冠,公、母雞冠齒以6個居多,肉髯、耳葉均為紅色,較大、肥厚。

【生產性能】

商品代肉雞的主要生產性能:該商品代飼料轉化率高,生長快,飼料報酬高,6周齡體重達2001克,累計料肉比1.75∶1;7周齡體重達2405克,累計料肉比1.94∶1;8周齡體重達2875克,累計料肉比2.15∶1。

安卡紅雞父母代生產性能:淘汰周齡為66周齡,每只入舍母雞產蛋總數176枚,其中可作種蛋數164枚,出雛140只,25周齡產蛋率達5%。

種蛋孵化率達87%。0~21周齡成活率94%,22~26周齡成活率92%~95%。

2.紅寶肉雞

紅寶肉雞又稱紅波羅肉雞,原產加拿大,是加拿大謝弗公司(后歸于法國哈伯德伊莎公司)培育的快大肉雞配套系。我國最早在1972年由廣東、廣西引進商品代雞,在1981~1983年廣州、上海、廣西、東北等地先后從加拿大謝弗公司和法國子公司引進了祖代和父母代種雞。

【體型外貌特征】

紅波羅肉雞為有色紅羽,具有三黃特征,即黃喙、黃腳和黃皮膚。冠和肉髯鮮紅,胸部肌肉發達。

【生產性能】

父母代種雞24周齡平均體重2425克;平均開產日齡168天,29~30周齡達產蛋高峰,高峰產蛋率85%;66周齡入舍母雞平均產蛋188枚,平均產合格種蛋180枚,平均產雛152只,平均體重3200克。育成期死亡率為2%~4%,產蛋期死亡率(每月)為0.4%~0.7%。平均日采食量為145克。商品雞42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1580克,料肉比1.85∶1;49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1930克,料肉比2.0∶1;56日齡公母雞平均體重2280克,料肉比2.1∶1。

紅波羅肉雞引入我國后,表現出較強的抗逆性,母系產蛋量之高在肉雞種雞中也是少有的,而且有較高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肉用仔雞生長較快,屠體皮膚光滑、味道較好,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3.科尼什雞

科尼什雞屬肉用型品種。原產于英格蘭南部,由數個斗雞品種雜交育成。有白色、暗色及白覆輪紅色3個品(變)種。目前以白色變種飼養較普遍,此白色變種為后來美國引入顯性白羽基因而育成。

【體型外貌特征】

頭較小。豆冠。胸寬而深,豐滿突出,兩肩特別寬闊。喙、脛、趾、皮膚黃色,耳葉鮮紅。骨骼粗壯,肌肉結實,胸、腿肌肉特別發達,脛粗短。具有斗雞的外形特征。

【生產性能】

成年公雞體重4500~5000克,母雞3500~4000克。開產日齡240~270天,年產蛋100~120枚。蛋殼褐色?,F在多用本品種白羽雞作為父系,其他雞種如白色洛克雞作為母系,雜交生產專用白色肉雞。

4. 817肉雞

817雜交肉雞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肉用雞品種,簡稱“小肉雜”。源于山東魯西地區,因其飼養周期相對較長,肉質口感好,符合我國人的飲食口味,諸如某些地方特色雞制品,如扒雞、烤雞、熏雞等均采用817雜交肉雞,市場需求量大;加之817雜交肉雞環境適應能力強,抗病力較大型肉雞有很大的提高。因此817雜交肉雞的飼養迅速發展起來,并形成品種,且飼養規模不斷壯大,如今817雜交肉雞養殖已遍及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等地。

817雜交肉雞的生產極為簡單,采用大型肉雞父母代的公雞(AA+、羅斯308等)與常規商品代褐羽、粉羽蛋雞(海蘭、羅曼、尼克等)進行人工授精獲取的受精蛋即為817雜交種蛋,再進行孵化產出817雜交肉雞苗,一般飼養5~7周,體重達到1.3~1.8千克即可出欄。完成整個817雜交肉雞的生產過程。全過程投資較少,僅在常規商品代蛋雞飼養的基礎上添加部分大型肉雞的父母代公雞。在投資成本上要比純品種的肉雞投入的少,產出的利潤比單純的產蛋雞高很多,并且近幾年單純養產蛋雞的利潤低迷,所以817種雞的飼養在廣大的蛋雞養殖區形成規模。

“817”小型肉雞具有其他品種不可比擬的優勢。

一是制種成本降低到極限,雛雞生產成本約為快大型肉雞、優質肉雞的30.35%,而且在供種嚴重虧損的條件下,可轉為商品蛋銷售,降低了制種企業的風險。

二是“817”小型肉雞生產性能高,35日齡體重達到1千克以上,料肉比從2.37∶1下降到(1.7~1.8)∶1,只均出欄成本低,市場競爭力強,而且周轉快。

三是“817”小型肉雞市場適應性強,不但可以加工成燒雞(扒雞),還可以更多地用于加工白條雞、西裝雞、調理雞、烤雞等產品,銷往全國市場,非常適合現代中國社會小型家庭一餐一雞的消費習慣。

因此“817”肉雞的市場份額將會繼續擴大,打破我國引進快大型肉雞和優質肉雞平分市場的格局,成為我國肉雞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四)淘汰雞

蛋雞淘汰雞和肉雞祖代種雞及父母代種雞因為屬于產蛋雞飼養到一定時期后直接淘汰出售的,這里就不做介紹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江县| 荣昌县| 六枝特区| 新化县| 钦州市| 通海县| 榆树市| 本溪| 通道| 礼泉县| 秀山| 聊城市| 林周县| 竹北市| 怀仁县| 白山市| 松溪县| 铁岭县| 克什克腾旗| 石屏县| 莫力| 新兴县| 资源县| 沙河市| 色达县| 彩票| 元谋县| 全南县| 西乡县| 永仁县| 乌拉特后旗| 砚山县| 昭觉县| 大姚县| 屏山县| 博白县| 沈丘县| 拉孜县| 深水埗区| 巩义市| 青铜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