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豬的生物學特性
豬4~5月齡就性成熟,6~8月齡為初配年齡,妊娠期為114天左右,母豬一般年產兩胎,平均每胎產仔10頭以上,高窩產仔豬達20頭左右,一年可生產20頭左右仔豬。我國的民豬3~4月齡達到初情期,每胎產仔15~16頭,經產母豬3胎及以上的還能產仔豬15.5頭。
豬的生長發育很快,易育肥。現在飼養的瘦肉型品種,仔豬初生重1千克,1月齡體重5~6千克,增長5~6倍;2月齡體重達10~15千克,增長10~15倍;6~8月齡時,生長發育仍舊很快。豬利用飼料變為脂肪的能力很強,便于育肥出欄。生后5月齡,體重平均在90千克左右即可上市提供肉食。一般每增重1千克需3~4千克精料。
豬雖屬單胃動物,但具有雜食性,既能吃植物性飼料,又能吃動物性飼料。因此飼料來源廣泛,但對粗纖維飼料消化能力較差。我國農村有用青菜、菜葉、米糠等喂豬的習慣,長期以來形成了多數地方豬種對青飼料有較高利用能力的特性。
豬的適應能力很強,表現在地理分布廣泛。氣候上從熱帶、溫帶到寒帶,地域上從平原、盆地到高海拔地區豬都能生長。如產于我國青藏高原的藏豬,主要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和甘肅南部地區。豬對高海拔地區適應能力特別強,能適應海拔3000米的高寒環境,終年放牧,僅在嚴冬補充少量精料。長期的生存,造就了藏豬具有許多適應高原環境的特點。心臟發達,適應高原缺氧環境;鬃毛發達,冬季密生絨毛,以抵御零下20℃的嚴寒;脂肪積蓄能力強,秋季采食落果、草籽和根莖,極易轉化成體脂而大量沉積,以供寒冬時消耗。
豬有特殊的鼻子,嗅覺非常靈敏。豬的耳朵形大,頭頸轉動靈活,容易對聲音刺激建立條件反射。如一棟豬舍的飼養員工作一段時間以后,豬看到飼養員,就不像有生人進入豬舍那樣警惕和驚恐躲避。因此豬舍要盡量避免頻繁更換飼養員,同時避免無關人員進入。但豬對危險信息也特別警覺,即使睡覺時,一旦有意外響動,就立即蘇醒,站立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