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

每個人最初的自尊都是從父母那里來,孩子最初的尊重也交付給父母。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就會尊重父母,走出家庭也會尊重他人。

尊重孩子就要因材施教

◆ 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里,展示著華裔設計師吳季剛為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設計的晚禮服。在2009年奧巴馬就職典禮上,這襲令人驚艷的飄逸白裙使吳季剛一舉成名,28歲就躋身紐約時尚界前沿。4年后,米歇爾又穿著吳季剛設計的作品,神采奕奕地出現在奧巴馬連任美國總統的就職典禮上。這件事震驚了美國的設計圈,因為歷史上還沒有哪位設計師連續兩次獲此殊榮。

吳季剛的成功,與他媽媽對他的尊重和理解密不可分。吳季剛從小就和一般男孩不一樣,他不喜歡舞刀弄槍,只愛洋娃娃、逛婚紗店,喜歡親手給娃娃縫制衣裳。吳季剛這些興趣遭到不少親友的嘲笑。他的媽媽陳美云卻沒有“匡正”這些“與眾不同”,反而幫兒子訂時裝雜志,托人搜集洋娃娃,還找老師教兒子學裁縫和服裝設計。這些讓陳美云飽受親友們的批評和指責。一年不到,吳季剛就把老師教的東西全學會了。“他有設計天分,你應該找更高明的人教他。”老師的一句話讓陳美云決定帶9歲的兒子遠渡重洋,到加拿大接受更完整的設計教育。

吳季剛還有一個和他截然不同的哥哥。吳季剛從小就非常“另類”,對正規的學校教育很排斥,動手能力特別強,適合在實踐中學習。哥哥則“中規中矩”,接受間接知識的能力非常強,品學兼優。陳美云依據兩個兒子的不同天性,分別挑選了適合他們特點的學校,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教育之道,最后兩個人在不同的領域都獲得了成功。

由此可知,尊重孩子、因材施教絕不是一句空話,做父母的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體會他們的感受,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不去打聽孩子的“秘密”

“人性至深的本質就是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孩子年齡小,卻一樣渴望獲得尊重。當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父母就應盡量尊重他們的選擇和意愿,不做過度保護、干涉過多的包辦型家長。尊重孩子就要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個性,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精神空間,不去打聽孩子的“秘密”,窺探孩子的“隱私”。很多父母在這個問題上“栽了跟頭”。

◆ 有一位母親趁兒子上學時偷偷打開他的日記本,看到里面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的話使她的手“像被燙著了一般縮了回來”:“媽媽,我知道你會打開我的日記本偷看。但是,媽媽,我要告訴你,我看不起你……”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心靈自由,即使在最親最近的人面前,也需要有自我的領地和秘密。不用說,那位母親內心一定很痛苦,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卻以這樣的口吻對自己說話。但我想如果不是這位母親“侵權”在先,惹惱了孩子,他也不會“出此下策”。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獨立意識的增強,父母應把原來無微不至的愛藏在心底,對孩子表示出充分的信任,讓孩子擁有獨立的空間,給孩子支配時間的自主權,尊重孩子的選擇,善待孩子的朋友。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更不能硬來。這個階段的孩子雖然不可能脫離父母,卻有著強烈的自主愿望。他們對任何事物都開始產生自己的看法,是人的“第二次誕生”(精神上的誕生)。他們對自尊的需求、對自我實現的需求很高,特別需要別人的理解和尊重,父母須格外關注。面對孩子的逆反情緒,父母應坦然處之,理解這是孩子成長的特殊階段。父母此時要把自己的情緒管理好,制造寬和、寬厚、寬容的家庭環境,耐心等待孩子長大。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父母不能“和孩子一般見識”,爭執不休只能造成兩敗俱傷,父母“贏了”孩子遠不及“贏得”孩子。所謂“贏了”孩子,無外乎大人用懲罰等手段戰勝了孩子;而“贏得”孩子,則是大人維護了孩子的尊嚴,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把思考和判斷的權利交給孩子,贏得孩子的心。

多讓孩子自己做主

一般來講,在孩子小時候,他們自己能夠決定的事非常有限,無非是吃什么、穿什么、到哪里去玩、和誰玩等“小事”,念書擇校等“大事”多由父母做主。但父母千萬不要小瞧這些“小事”,它們可以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社交能力,還能鍛煉孩子承擔后果的心理素質。總之,對孩子自己生活范圍內的事情,父母應盡量把支配權、選擇權交給孩子,自己只保留建議權。

◆ 我有一個朋友是服裝設計師,穿衣服很講究搭配。每當有親友聚會,她總要親自給女兒挑選衣服,把女兒打扮得漂亮出眾。但自從女兒上中學之后,她再也不像從前那樣“好擺布”了,不愿媽媽再干涉自己的服飾。我的朋友很難接受,覺得女兒自己搭配的衣服不合適、不好看,母女倆因此常發生口角。有幾次女兒“說不過”媽媽,索性拒絕出門。我勸朋友:“既然衣服穿在孩子身上,她自己舒服、高興就行了。每個人的審美情趣不同,她總是尊重你,你為何不能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呢?再說,穿衣沒有對錯之分,孩子無非是想通過爭取‘搭衣權’,擺脫自己每次被母親當‘洋娃娃’打扮的感覺。”

孩子的獨立意識正在發展,父母應該高興才對。如果孩子都不能決定自己穿什么,那么孩子將來還能有什么決斷力呢?父母不僅要尊重孩子,還要在言傳身教中注意對他人的尊重,這樣才是為孩子詮釋“尊重”的含義。

◆ 一個做媒體的媽媽總禁止自己的女兒和鄰居家的女兒玩,因為她認為鄰居是開出租車的,文化“低”、素質“差”,怕女兒變“粗俗”。后來她的女兒交了一個好朋友,這個新朋友的媽媽是銀行行長,曾在劍橋留學。每次女兒回來,言談話語間總流露出對朋友媽媽學識的欽佩,為朋友能有這樣見多識廣的媽媽而感到十分羨慕。這下做媒體的媽媽苦惱了,覺得女兒似乎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其實,每個人的獨特性決定了這個人的價值,狹隘的價值判斷是最不可取的。這個媽媽不尊重孩子的交友權,不尊重鄰居。她的思維方式影響到了女兒,這種價值觀對女兒走向社會沒有幫助,反倒是種阻礙。

有些孩子與同學關系緊張,與老師關系也緊張,追問起來,是因為他們在家中不被尊重,甚至常常挨打,以至于無法與他人良性互動。尊重是合作的基礎,孩子將來的成功離不開與人的合作,一個不會尊重別人的人,是孤立可悲的,在社會上很難受到歡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都| 仙桃市| 府谷县| 扶绥县| 西充县| 平泉县| 平潭县| 新密市| 茶陵县| 仁化县| 章丘市| 婺源县| 广丰县| 晴隆县| 萨迦县| 六盘水市| 宣恩县| 宁海县| 利津县| 拉孜县| 华蓥市| 辉南县| 湟中县| 宝丰县| 家居| 乐山市| 祁东县| 鄯善县| 西和县| 怀宁县| 扶风县| 淳安县| 龙里县| 汽车| 梁河县| 阳高县| 吉安市| 名山县| 株洲县| 雷州市| 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