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疼得想放棄 爸爸的一巴掌讓她堅持下來
過完暑假,靜鈺進入景德鎮(zhèn)市第十中學,也就是景德鎮(zhèn)市業(yè)余體校讀書。體校離家遠,靜鈺年紀又小,不能每天回家,只能住在學校里,周末才可以回去。人生第一次,靜鈺離開父母家人,過上了一個人的獨立生活。剛開始住進體校集體宿舍,喜好新奇的靜鈺內心里還有一點點小激動、小驕傲呢。她看哪兒都是新鮮的,什么東西都能引起她的好奇心。靜鈺心里美滋滋的,她覺得自己長大了,她不再是父母和姐姐嘴里的那個“小小”,她是個大姑娘了。靜鈺當時沒想到的是,遠離家人的生活,她后來要過那么多年。
在體校里,靜鈺她們幾個新來的女孩子上午上文化課,下午訓練。體校的生活是枯燥的,也很苦、很累。剛開始時練體能,400米的跑道,靜鈺她們每天得跑20多圈兒。景德鎮(zhèn)夏天的氣溫高達三十幾度,待在陰涼底下不動還熱呢。操場無遮無擋,白花花的大太陽照著,那個罪簡直就沒法兒說了。一跑起來就汗如雨下,幾圈兒下來渾身不知道濕透了多少回。

靜鈺在市隊的日子
為了給靜鈺她們上強度,龔循謙教練時常安排她們跟男田徑隊員一起跑。練跆拳道就練跆拳道唄,為什么還要那么苦地練體能?對于龔教練的做法,靜鈺一開始并不理解。可不理解歸不理解,既然教練那樣安排了,靜鈺還是咬牙堅持著。漸漸地,靜鈺的身體素質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她跑得比那些男隊員都快。當時隊里有規(guī)定,跑不過靜鈺的男隊員要重跑加練,有些男隊員就抱怨靜鈺:“小鈺你跑慢一點兒,都快把我們累死了。”可靜鈺就是那個脾氣,只要去做,就盡最大力量去做,就要做得最好。別人抱怨就讓他們抱怨去吧,靜鈺還是不惜力地奔跑。
多年之后,靜鈺才明白龔循謙教練讓她們練體能的用意和苦心。眾所周知,跆拳道比賽很激烈,很耗體能,一項賽事上,一個公斤級的比賽通常一天打完,想要最終奪冠要打好幾場比賽,沒有出眾的體能和耐力怎么行?靜鈺性格上有一個很好的特點,她倔是倔,但她是個好學生,她聽話,只要覺得別人是為自己好,她就虛心受教。經過一番苦練,靜鈺的跑步速度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靜鈺曾透露說:“我爆發(fā)力很好,跑得特快,2000年市體校所有項目的隊員一起測800米,我跑了2分29秒,離國家二級標準就差兩秒,連田徑隊的隊員都被我甩在身后。當時好多隊都來要我,我們龔教練就來問我意見。我說,不讓我練跆拳道我就回家。”
初學跆拳道的靜鈺難,摸索著教授跆拳道的龔循謙教練也難。由于個子瘦小,對于靜鈺的質疑一直存在,龔循謙教練感受到壓力。跆拳道是對抗激烈的競技體育項目,身材瘦小的靜鈺似乎并不太適合。可跟靜鈺一樣,龔循謙教練也是個倔強的人。他認定的路,再難也要走下去。習武多年,龔循謙教練有自信,他不想輕易就懷疑甚至否定自己的眼光。自己相對于跆拳道而言是個門外漢,那就摸索著前進,一邊學一邊教。別人對靜鈺有懷疑,那也不能輕易放棄她。靜鈺個子是不高,可她腦子聰明,速度和反應都快。靜鈺爆發(fā)力強,那是快的基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對靜鈺應該因材施教,可以在她的快上做文章。
當然,靜鈺身上的問題也是有的,龔循謙教練也心知肚明。靜鈺體能好、爆發(fā)力突出,可由于練跆拳道有點兒晚,她缺乏童子功,身體柔韌性不足成了她的一塊短板。跆拳道的許多動作都要求練習者有很好的柔韌性,如果在這一點上沒有質的提高,靜鈺再怎么勤學苦練,還是會受制于這一“瓶頸”,未來不會有太大的發(fā)展前途。怎么提高靜鈺的身體柔韌性?自古華山一條路,中國武術與韓國跆拳道殊途同歸,只有抻筋拔骨拉韌帶,把身子拉開一條路。于是在接下來的訓練中,龔循謙教練特意給靜鈺加大那個環(huán)節(jié)的強度。
拉韌帶疼,靜鈺最怕拉韌帶。對于初入門者,拉韌帶無異于一道鬼門關。如果小時候拉韌帶,肯定要容易得多。12歲才開始練跆拳道,要想抻開筋骨,靜鈺得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忍常人不能忍的疼。
劈叉動作,靜鈺一開始時就是劈不下去,身子下到一半兒,就感到大腿韌帶如撕裂般疼痛。劈下去了還不算,教練還讓靜鈺她們彎下腰,用手去夠自己的腳尖兒。大腿繃直,彎腰下去,讓兩個手掌都貼到地面兒上,那個動作也疼得靜鈺直咬牙,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兒。有時候,靜鈺鬧情緒,不練了。龔循謙教練可不吃她那一套,不練就別吃飯、別睡覺。沒辦法,再疼也得練,咬著牙流著淚也得練,靜鈺感覺自己像脫了一層皮。多年后再提起當年拉韌帶,靜鈺仍心有余悸。她回憶說:“練好跆拳道必須要柔韌性好,但我的韌帶很難拉開。每次拉韌帶時都很疼,剛開始我每天都哭,而且一聽到教練讓我拉韌帶就想回家。”
與靜鈺同時進隊的兩個女孩兒放棄了,靜鈺也想過放棄。有一次,她偷偷跑回了家。父親鼓勵她說,一個人要想成大器,必須練出堅韌不拔的意志。父親還故意為難靜鈺:“把學費賺回來,你就不用練了。”上體校,學費是2000元,那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靜鈺哪里去弄那么多錢?沒辦法,她只好又回到體校。可一拉韌帶,靜鈺還是疼。靜鈺是那樣的性格,受了委屈、遇到挫折,她不會跟教練吵鬧,她只是一個人默默地哭泣。發(fā)現靜鈺心理上的變化,龔循謙教練也很著急。像靜鈺那樣的好苗子,對于基層教練員來說非常難得,龔循謙教練不想看她放棄。靜鈺性格倔強又比較內向,要做通她的工作并不容易。龔循謙教練知道,自己很難說服靜鈺,關鍵時刻,還得讓她父母做她的工作。
龔循謙教練找來了靜鈺的父母,苦口婆心地對他們說:“吳靜鈺不能輕易放棄跆拳道,隊里這二十多個孩子中,我最舍不得的就是她。只要她能夠堅持下去,百分之百能夠成材。”教練的一席話讓靜鈺父母深受觸動,他們也下定了決心。靜鈺父母是騎著摩托車到體校的,知道女兒訓練苦,母親還特意給她熬了鴿子湯。靜鈺正在拉韌帶,一見到父母,她更委屈了,眼淚一個勁兒地往外流。鴿子湯喝不下去,靜鈺跟父母哭訴訓練的苦,嚷著要回家。靜鈺父親是個嚴父,聽得不耐煩了,從不動手打女兒的他一巴掌打向了女兒。這一巴掌很奏效,靜鈺不哭了,也不嚷嚷回家了。打在女兒身上,也疼在母親心上。自打那以后,靜鈺母親再也不敢到體校看女兒訓練了。
既然不走了,那就好好練。相比之前,靜鈺練得更刻苦,更投入。再拉筋骨,靜鈺覺得不像以前那樣疼痛難忍了。也還是疼,拉的時候,也還是眼里含著淚水,但靜鈺硬是一邊哭一邊拉。靜鈺身體柔韌性本來就不錯,筋骨一拉開,再練什么動作都不犯怵了,那為她日后練出下劈腿絕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于跆拳道,靜鈺從最初的一竅不通,變得慢慢開始喜歡。在龔循謙教練指導下,靜鈺初步掌握了跆拳道的各種動作要領和技巧。在訓練中,靜鈺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兒。她每天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提高自己,打敗對手。每次訓練,如果輸給隊友,靜鈺就會纏著高年齡組的師哥師姐討教打贏對手的方法。再打同一個對手時,靜鈺就能戰(zhàn)而勝之了。
練跆拳道只練了兩個月,靜鈺就參加了在江西宜春舉行的江西省青少年跆拳道比賽。在父親和龔循謙教練的陪伴下,靜鈺人生第一次坐火車出遠門。在宜春,靜鈺有了意外收獲,初識跆拳道的她居然輕松斬獲少年組女子37公斤級比賽的冠軍。第一次登上領獎臺,靜鈺興奮不已。初嘗冠軍滋味,讓靜鈺堅定了練跆拳道的決心,也讓她更為自信。她覺得她適合練跆拳道,她覺得只要努力,她就可以取得好成績。未來的路上,盡管遇到很多挫折,但靜鈺總是咬牙堅持。她覺得她行,她可以,因此她不能隨隨便便就放棄。
多年后,回想當年,龔循謙教練認為靜鈺注定就是為跆拳道這項運動而生。2012年倫敦奧運會,靜鈺再度奪得跆拳道女子49公斤級金牌,作為靜鈺的啟蒙恩師,龔循謙教練接受了媒體的采訪。龔循謙教練不以發(fā)現靜鈺的伯樂自居,但他說當年他就看好靜鈺。龔教練說:“我那時沒有看得那么長遠,沒敢想吳靜鈺能拿奧運冠軍。但我知道她日后一定可以成為全國冠軍,對于這一點,我有信心!”

率真的靜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