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弱宋:造極之世
  • 陳勝利
  • 3271字
  • 2021-12-31 16:14:46

姨侄兩皇后

北宋仁宗皇后曹氏出身將門,祖父為北宋名將曹彬,為開國功臣,官至樞密使、謚周武惠王。明道二年(1033),太后劉娥死后,仁宗將第一位皇后郭氏借口廢掉。十八歲的曹氏奉詔入宮,次年立為皇后。

曹皇后熟讀經史,善書法,性情慈愛,生活簡樸。但相貌一般,終身未生育子女,因此,仁宗對她并不寵愛。曹皇后善于自處,常常在宮苑內種植谷物,養蠶采桑,不參與內宮爭寵之事。她嚴格約束外戚,對曹氏家人、仆人有貪贓枉法的,毫不通融。

張貴妃恃寵而驕,成為朝廷上下名利之徒依附的對象。有一次,張貴妃竟想打著皇后的儀仗出游,仁宗讓張貴妃自己去找皇后借。對這種僭越行為,曹皇后沒有表示出不高興,而是爽快地答應了。張貴妃回告仁宗,仁宗覺得張貴妃有些過分,便說:國家的文物禮儀章法,上下是有秩序的,你用皇后的儀仗出游,朝廷會非議的。張貴妃只好放棄。曹皇后以謹慎和寬容的作風,贏得內外贊譽,正位中宮達二十八年之久。仁宗一度產生廢皇后、改立寵妃張貴妃為皇后的想法,遭到大臣們的一致反對,只得作罷。

嘉祐八年(1063)三月,仁宗駕崩,英宗趙曙即位,尊曹皇后為皇太后。英宗生心疾,請太后處置軍國大事,曹皇后在東門小殿聽政。第二年夏天,英宗的病快好了,曹皇后撤簾歸政。

英宗在位四年病死,神宗即位,尊曹太后為太皇太后。曹太后認為,“祖宗法度不宜輕改”,反對王安石變法。她對神宗說:王安石確實有才干學問,但怨恨他的人太多了,皇上要是愛惜他,想保全他,不如暫且放他到外省去。神宗對祖母很孝順,幾乎動搖了變法決心。

神宗想出兵燕薊,遭到曹太后反對。曹太后說:得到燕薊,不過是受到些朝賀而已,萬一不行,則生靈涂炭。如燕薊能輕易取之,那么太祖、太宗早就收復了,哪里會等到今日。神宗覺得有理,聽從了她的意見。

元豐二年(1079)七月,蘇軾因烏臺詩案下獄,大家都以為他必死無疑。曹太后聽說此事,對神宗說:我想起仁宗皇帝在殿試中取中蘇軾兄弟時,高興地說:我為子孫們找到兩位宰相。現在聽說蘇軾因為作詩而被關進監獄,該不會是受了仇人的誣蔑吧?從詩句中搜尋過錯,即使有錯也是小錯。我的病已經很重了,不能再因為冤枉好人、濫加罪名而傷害天地的中正和平之氣。對蘇軾一案,要仔細審查才好。

神宗聽進了曹太后的話,蘇軾得以免罪。同年冬,曹太后病死。

英宗即位后,立高氏為皇后。高氏小名滔滔,出身名門,其曾祖為宋初名將高瓊,祖父是名將高繼勛。她還是仁宗曹皇后的姨侄女。英宗與高氏是青梅竹馬的夫妻。仁宗無子,英宗系仁宗之侄,是濮安懿王的第十三子,自小養在宮中,被稱為“官家兒”。曹后亦無子女,將滔滔從小養在宮中,視為己出,被稱為“皇后女”。兩個小孩剛好同歲,仁宗很是喜歡,曾對曹皇后說:“異日當以婚配。”后來,仁宗和曹皇后果真親自為兩人主持婚禮。對這樁美事,時人有“天子娶媳,皇后嫁女”的說法。

高氏自小在宮中長大,見識不凡。英宗想晉用高后的弟弟,被她阻止。高皇后的兩個侄子在朝廷任官,原本可以升到觀察使一職,但高皇后一再阻止,最后只將兩人各升一等。高皇后的母親有一年想在元宵節時入宮賞花燈,被她勸止。她說:皇上如果知道母親要來看花燈,一定會隆重禮遇母親,若因此壞了祖先的禮法,這會令我不安。在錢財方面,高皇后謹守分寸,不論誰送她禮物,她都原封不動地退還,或繳入國庫,分文不取。

英宗與高氏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高后為英宗誕下四子四女。英宗僅做了四年的皇帝便駕崩,他們的長子神宗趙頊即位。神宗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高后雖不同意變法,但也尊重兒子的想法,沒有過多干涉。神宗想替高太后的娘家興建幾棟豪宅,被她拒絕,她最后只要了一塊郊區土地,用自己儲蓄的錢蓋了房子,沒有動用國庫。

元豐七年秋,神宗在一次宴會上發病,把酒杯打翻。次年正月臥床不起,不能理政。二月,神宗疾病惡化。宰相王珪請神宗早日立延安郡王趙煦為皇太子。神宗已經不能說話,點頭表示同意。王珪又建議讓高氏暫時處理朝政,等神宗身體康復后再還政,神宗也點頭認可。退出后,王珪等人跪在高皇后面前,要求她處理朝政。高皇后開始時執意推辭,后在宦官張茂則勸說下同意垂簾聽政。

神宗同意立皇子趙煦為太子,但一直未下詔書。趙煦為神宗第六子,母親為德妃朱氏,既非嫡出,又非長子,因為皇后向氏沒有兒子,前面五個哥哥又早夭,他才被立為太子。這時候,趙煦才十歲,而神宗的兩個弟弟雍王趙顥三十六歲,曹王趙頵三十歲,且與神宗是同母兄弟,都是高皇后親生。前朝有太宗“兄終弟及”的先例,論地位和出身,二人都具備了做皇帝的資格,于是,一些人開始從中謀劃。

大臣蔡確與宰相王珪不和,他見王珪打算擁立趙煦為皇太子,便與另一大臣邢恕密謀在雍王和曹王中選立一人為帝。高后的立場至關重要。為取得高后的支持,蔡確和邢恕經過一番精心策劃,由邢恕出面,以賞花為名,邀請高皇后的侄子高公繪和高公紀到府中。二人應邀前來后,邢恕開門見山地說:皇帝陛下的病情已重,御醫都無回天之力,延安郡王年幼,雍王和曹王都很賢明,有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高公繪不等他說完,大驚失色地說:邢公這是想陷害我們全家!然后與高公紀急忙離開了邢府。

高后察覺到這些不正常情況,下令關閉宮門,禁止趙顥和趙頵出入神宗寢宮,亮明了自己的態度。群臣覲見時,她當眾夸獎趙煦聰明伶俐,還將趙煦為父親祈福手抄的佛經拿出來給大臣們看。大臣們都表示稱贊。高皇后立即命人領著趙煦出來,宣讀神宗詔書,立趙煦為皇太子。

幾天后,神宗病逝,趙煦即位為哲宗,改元元祐,當時曹太后已死,尊高氏為太皇太后,尊神宗皇后向氏為向太后,尊生母德妃朱氏為皇太妃,軍國大事由高太皇太后暫時處理,一切按照真宗皇后劉娥聽政的先例辦理。于是,五十四歲高太后開始執掌朝政大權達九年之久。

高太后素來對王安石新法持反對立場,她垂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回司馬光。司馬光回到朝廷后立即打出“以母改子”旗號,全面廢除新法,史稱“元祐更化”。高太后不僅一味信任司馬光,委以重任,還在司馬光死后,將其反對變法的措施執行到底,并起用大批反對派官員如文彥博、呂公著、范純仁和呂大防等人,將變法派官員呂惠卿、章惇和蔡確等人逐出朝廷,大大激化了新舊黨爭。

高太后晚年迷戀權力,與哲宗的祖孫關系處得并不好,哲宗親政后,極力否定元祐政治。《朱子語類》記載,哲宗常使用一張舊桌子,高太后讓人換掉,但不久見桌子又被搬了回來。高太后不解,追問原因,哲宗回答說:是爹爹用的。高太后聽后很是吃驚,知道哲宗有恢復神宗政治的意愿,更不愿輕易放棄權力。

哲宗十七歲大婚,立孟氏為后,高太后仍沒有還政的意思。兩年后,高太后病重不起,她召宰相呂大防等大臣晉見,當著大臣的面,對哲宗說:這幾年,我為了皇帝,為了國家,自問盡心盡力。只希望天下太平,上不負祖宗,下不負百姓。只是不知,我這點心意,官家是否知道?相公和天下人是否知道?哲宗沒有接茬,卻開口說:呂大防!你們退下!語氣極為嚴厲。大臣們嚇得面面相覷。

元祐八年(1085)秋,高太后病重去世,十九歲的哲宗親政。哲宗認為高太后聽政時,元祐舊臣都仰承她的鼻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一次,高太后問哲宗:那些大臣奏事,你怎么想的,為什么不說?他回答道:娘娘已處分,還讓我說什么?哲宗追述高太后垂簾時,好幾次都說“朕只見臀背”。

哲宗對高太后對待自己生母德妃朱氏的態度也不能釋懷。哲宗即位后,向皇后被尊為皇太后,德妃只被尊為太妃,直到元祐三年(1088)秋,高太后才允許朱太妃的輿蓋、儀衛、服冠可與皇后相同,但還是比向太后待遇低很多。哲宗親政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將母親朱太妃的待遇提高到完全與向太后相同。哲宗以“紹述”即繼承神宗成法為名,于次年改年號為“紹圣”。他拜章惇為相,重新啟用新黨,毫不留情地打擊舊黨。“紹圣”政治完全是對于“元祐更化”的反動。

宋室南渡后,高宗出于收拾人心的政治需要,改修《神宗實錄》,否定王安石。他上臺翌日,便下詔為“以母改子”的高后辯誣,說“宣仁圣烈皇后保佑哲宗,有安社稷大功”,奸臣出于私心,誣蔑她的圣德,并寫在史書中,可令國史院派史官重新修撰,播告天下。高宗還多次聲稱自己“最愛元祐”。《宋史》對高太后的評價很高,稱她為“女中堯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大渡口区| 东丰县| 安丘市| 峨眉山市| 延寿县| 钟祥市| 阳泉市| 偃师市| 山东省| 九龙县| 乐东| 崇文区| 甘南县| 怀来县| 静乐县| 额济纳旗| 蛟河市| 永济市| 乌审旗| 商洛市| 射阳县| 襄垣县| 犍为县| 陆良县| 长子县| 铜川市| 噶尔县| 雷州市| 耿马| 湘潭市| 苏尼特左旗| 沙雅县| 鄱阳县| 中宁县| 景德镇市| 巴彦淖尔市| 饶平县| 安顺市| 达尔| 德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