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在線醫療
- 海天電商金融研究中心編著
- 1373字
- 2021-03-26 19:20:38
1.2 醫療模式不規范
醫療模式不規范一直是我國醫療遇到的難題之一,它主要表現在如圖1-13所示的幾個方面。

圖1-13 醫療模式不規范的主要表現
1.2.1 重治療缺乏防御機制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張國璽曾在第八期“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表示:當前我國醫療體系存在“重治療、輕預防”的誤區,許多醫院進口大量的儀器和設備,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治療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慢性疾病已漸漸成為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脅,下面以2013年與糖尿病相關的調查數據來說明,如圖1-14所示。

圖1-14 2013年與糖尿病相關的數據
糖尿病是威脅全球人類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從圖1-14中數據可以看出,在中國乃至全球都面臨著嚴峻的慢性病防治形勢。此外,心腦血管疾病、癌癥、呼吸系統疾病都是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它們是影響我國居民健康和生命質量的主要疾病。
我國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上,依然以注重發病后的治療為主,這種“重治療、輕預防”的模式實際是走進了醫療的誤區。要想減少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理應從源頭上減少疾病的發生,實行早預防早診斷疾病的方針。這需要政府給予經濟和政策的支持,也需要醫院轉變醫療模式,進行長期管控,建立健康、導向型的疾病預防模式。
1.2.2 護理隊伍建設不到位
很多醫院的護理隊伍建設并不到位,醫院對臨床醫療會非常重視,但是對護理工作就比較忽視。實際上,高質量的護理工作有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可靠的護理工作不僅要關注病人病情、觀察判斷處理簡單疾病,還要在護理工作中盡量滿足病人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情感、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如圖1-15所示。

圖1-15 在護理工作中滿足病人的個性化需求
然而,目前能達到護理要求的醫院還非常少,國家37年前制定的1:0.4的“床護比”至今還難以達標,這就足以說明目前我國醫院護理人員緊缺的現狀。護理工作的困境會導致如圖1-16所示的一些“詬病”。

圖1-16 護理工作導致的“詬病”
1.2.3 更關注利益忽視患者
在醫療中,有“病本位”的說法,即醫療把“救死扶傷”作為關注重點。但這種只關注患者的疾病的方式,是缺乏整體護理、功能康復和服務理念的,不能滿足民眾其他醫療需求。
雖然“病本位”的思想至少還能讓患者獲得醫護人員對疾病的關注,但以藥補醫的實情卻讓醫療逐漸走向了另外一種更為惡劣的醫療性質,這就是醫療上所說的“利本位”思想。
“利本位”的實質就是醫療機構只關注利益而忽視患者身體和心理的感受,利用大量過度治療來追求經濟利益,這種做法產生的危害遠遠超過了“病本位”醫療。
我國改革開放之后,醫療費用結構產生變化,國家不再像以前那樣包攬醫院支出,醫院逐漸進入市場,使其不得不設法自食其力。這些進入市場的醫院,首先想到的是,通過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來收取費用。然而,在計劃經濟年代,很多醫療價格普遍偏低,部分醫療項目的收費甚至低于成本。因此,醫院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另尋出路,于是以藥養醫的道路就這樣被開辟了出來。
1.2.4 醫護配合協同不到位
在醫療工作中,醫生應該是護士最好的老師,他們能夠從臨床遇到的實際案例中教會護士很多知識和理論,幫助護士第一時間更好地觀察病人的病情;護士應該是醫生最好的助手,她們能及時為醫生診療提供第一手觀察信息,如圖1-17所示。

圖1-17 醫生與護士配合協同
但實際上,醫護配合協同還不是很到位,護士雖然執行醫囑,但其工作性質往往是被動的、機械的,醫生囑咐什么,護士就執行什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