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我是催眠師
  • 管玲
  • 10116字
  • 2021-03-19 18:57:30

第一章 催眠真的能讓人睡著嗎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目前2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而在中國的一份關于失眠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45.4%的中國人在過去1個月中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失眠。

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國衛生協會提出的口號就是:優質睡眠,健康心理。可見,睡眠問題如今成了一個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同時,就如同中國衛生協會所說,睡眠問題80%都是由于心理問題引起的。

就像我在自序中說的,失眠只是一種現象,引起這種現象的心理原因卻是不同的。睡不著的夜里,是你的潛意識在提醒你——起來想一想,心里到底有什么事情?

有人明明身體放松了,頭腦卻放松不下來,腦子里不斷地放電影,甚至我有很多個案,身體緊繃,自己卻意識不到。這種情況多見于焦慮反應,可以稱之為焦慮型失眠者。

焦慮,是因為心中擔心很多事情。可能是工作,可能是家庭等。有人告訴我因為工作太忙,操心的事情太多而焦慮,其實引起焦慮的原因并不是操心的事情太多,而是擔心這些事情達不到自己的期待,這種擔心讓自己失眠。

另外一種個案,由于個性原因對任何事情都要去分析批判一下,在心理學中稱之為高批判區。批判區是我們強大的自我保護系統,批判區過低甚至沒有的人,就會輕信別人而造成傷害,而批判區過高的人,整天在做分析,腦子也會累到失眠。更嚴重的,分析之后會不自覺地評價,評價背后往往因為不滿而憤怒,如此導致更多身心問題,如頭疼、眩暈。高批判的人往往也是焦慮的。

一味地討好別人,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越來越多的糾結與自我否定,有可能成為抑郁型失眠。

很多人的自卑與童年有關。童年不完整,感覺自己不被愛,于是產生自卑感;父母管教太嚴,經常受挫的孩子也會產生自卑感。這種自卑感伴隨孩子成長,到了成年仍然不能消除。就是這種自卑感讓自己去討好別人,或追求不適合自己的優越感。我的一個個案,他內心明明喜歡開武館,卻一直在總經理的位置上奮斗著,他告訴我這樣才能賺更多的錢。但是工作的不快樂讓他失眠。

失眠的人也有很多種性格,有的人性格樂觀。樂觀的人在睡不著的日子里也許會想:“只是有點睡不著而已,沒什么。”甚至他會起床,利用這段睡不著的時光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確實是一種良好的心態,但在打發失眠時光的時候卻讓自己的意識與身體過于興奮,久而久之成了習慣性失眠。

還有一類明明睡著了,卻非要說自己睡不著的人。他們客觀上睡著了,主觀卻感覺自己睡不著,我會把他們稱作疑似失眠者。這類人雖然睡著了,卻沒有感知,沒有得到睡眠帶來的滿足感,因此他們固執地認為自己睡不著。

很多個案越努力想讓自己睡好,卻越睡不著。總是想著“今天一定要睡好”,“我一定要11點之前睡著”,這樣去讓意識努力工作著,反而越發地不放松,并且如此在意,稍被影響就開始有情緒波動,甚至不自覺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影響自己的事情和聲音上,更加難以入眠。殊不知,意識與潛意識相伴相生,睡眠是放下意識開啟潛意識的過程。因此越是努力,意識越強大,便越難入睡。換句話說,想安然入睡不是要去努力,而是要去放下。

總之,失眠的人是各種各樣的。我的一個學催眠的師妹開了一個睡眠中心,但沒多久她就找到我,說自己學習了催眠技術,卻不知道怎么用催眠去解決這些問題。我回答她,這就好比老師給你一堆治病的藥,你卻不知道如何對癥下藥,想對癥首先你要了解失眠者的“癥狀”,并且知道這種“癥狀”用什么樣的“藥”才能解決。也就是說,針對不同失眠原因的個案要用不同的催眠方法去解決。

那么,催眠如何解決失眠問題,催眠真的能讓人睡著嗎?

一百個人里有九十個問過我,催眠真的能讓人睡著嗎?或者有人直接對我說:“快給我催一個,我正好困著呢。”

是的,我很肯定地告訴你,催眠可以讓人睡著。大家想不明白,怎么單憑我說說話,對方就睡著了呢?于是,催眠開始被神話了。在這里,我要開始破除這個神話。

我在做個案催眠,鈴鐺為加強型心錨

首先,催眠有一個技巧,叫作“信息過載”。什么叫“信息過載”呢?比如,你去開會時間長了,這時你頭腦里吸收的信息過多,你就開始聽不進去了,然后潛意識產生“逃跑”反應,于是你開始想睡覺了。等到下一次再開會,你又產生了這種反應,一次一次的會議中,這種反應成為條件反射,你發現自己有了一開會就睡覺的習慣。剛才我舉的例子屬于聽覺與感知覺信息過載,另外還有視覺信息過載,如有人睡前看書看到睡著。

催眠中的信息過載,也就是催眠師用同樣的語調和語速,對你不斷重復同樣的話,重復多次后換另外的話再重復多次。這樣如唐僧一般不斷地無內容“叨嘮”,是不是想想就困了?

當然,光憑信息過載技術是絕對不夠的。我曾經有過一個高分析型的個案,第一次催眠后反饋說:“我一直在想,您為什么一句話說那么多遍。”對每一件事都去分析,甚至催眠中都習慣性地分析我的引導語,腦子不累才怪。單一手段對個案沒有效果,因此,下一項技術就要用到了。

第二種技術:呼吸引導。

我們如果仔細回憶,睡眠時的呼吸和平時呼吸是有差別的。有經驗的催眠師可以通過觀察呼吸了解個案是否睡著,因為睡眠中的人呼吸更深,更多地使用腹式呼吸,而平時我們多用胸部呼吸,我觀察到有些呼吸習慣不當或者焦慮狀態的人,往往呼吸更淺。緊張時呼吸變淺,屬于身體的應激本能,但長期如此甚至形成習慣而不自知就會導致一系列問題。

讀到這里,你可能已經開始體會自己的呼吸,那么下面就請跟我繼續這樣做吧!生活中很多朋友在緊張時自己做幾個深呼吸幫助放松,催眠師利用的正是呼吸引導這個方法,在催眠過程中不斷引導來訪者呼吸加深,并配合身體放松與其他技術。

對于不同個性的人呼吸引導方法也是不同的。就像我前面提到,高焦慮的人大多過于努力,特別想要配合,這樣反而不能放松。有個案告訴我:“我越刻意呼吸,感覺越緊張。”因此我對于這類人的引導語往往是間接暗示:“不用刻意去做,去觀察你的呼吸,當你開始感受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呼吸慢慢加深。”而缺乏內部動力的人,則需要更多直接暗示:“你可以主動深吸一口氣,幫自己放松。”

有時候我覺得心理學和中醫有些像,我的一個中醫朋友告訴我,真正的中醫是在診療中對患者的個性與身體都做了解,這其實就是心理學中身心互相影響的道理。

除了剛才所說作用引導語,其實還有很多讓個案不知不覺中被呼吸引導或者說被催眠的方法,比如呼吸同步技術。呼吸同步屬于更間接的暗示技術,催眠師會先配合個案的呼吸節奏說話,之后慢慢加深自己的呼吸節奏,個案在催眠師的語言中感受到這種節奏而無意識地與催眠師同步。

第三種能讓人睡著的技術:注意力剝奪與專注力引導。

還記得電視里催眠師舉起水晶球說:“看著我的水晶球”這樣類似的場景嗎?你以為水晶球里有什么魔力,其實當個案按催眠師的指令去看水晶球的時候,個案的注意力已經成功地被催眠師帶走了,我們稱之為注意力剝奪。當個案的注意力被催眠師掌控后,個案逐漸進入了催眠狀態。水晶球、懷表、筆、手指,甚至隨便的某一點,都是這個原理。

你這樣聽著可能心里有些不爽,原來我認為那么神秘的事情,你們催眠師就是想引起我注意呀。對了,這就和課堂上老師說:“注意看我這里”一樣簡單。如果這種簡單的方法能引起你的注意,那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相反,如果催眠師怎么做都不能引起對方注意甚至無法交流的人,才是有很大問題的人,這種問題我們在醫學中稱為自閉癥。所以,根據催眠師的指令能很好地運用注意力,正是一種健康狀態,同時,也是一種注意力訓練。

手里的水晶球就是注意力剝奪的好用工具

我們現在來試一下,請正在讀這段文字的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咽喉,對,完全集中到自己的咽喉,你會感覺到咽喉發干,甚至有吞咽的感覺。怎么樣?感覺到了嗎?

催眠師就是這樣,從水晶球凝視開始,在催眠中用類似剛才咽喉感知等身心感知的引導,訓練個案的專注力。就像我前文提到的,睡覺前腦子里不斷想事情的人,不但不容易入睡,平時做事通常也是無法專心的。當個案的注意力一次次跟隨催眠師的時候,個案慢慢無暇再胡思亂想,從而達到放下意識,身心放松的效果,這就是專注力的訓練。

另外,反復加深喚醒技術也是很好的讓人放松甚至睡著的方法。

你有沒有這種體驗,本來應該早上7點起床,但是6點的時候被吵醒了,再次睡一覺之后發現又睡過了。這就是催眠中反復加深喚醒的原理。本來已經很放松,我非要讓你睜眼,等到再閉眼的時候,個案就進入了更深的催眠狀態。這樣反復多次,個案就會走得很深,也更容易睡著。當然,那一瞬間的睜眼個案仍然在催眠狀態中,而不是徹底清醒。另外,催眠還有身體僵直后放松技術,也是類似的道理。

上面說的這些技術,只要你掌握一個并去自我調節,就會有很好的助眠效果。不過催眠不是這么簡單,催眠師會根據個案的情況選擇運用技術,并且經常有同一時間運用多種技術的情況。

我曾經有一個高焦慮型失眠并伴頭疼的個案。他是家里長子,畢業于名校,畢業之后長期從事科研工作,長期高速思考的習慣讓他意識非常活躍,很難放松入眠。幾次催眠我發現他很難放下意識,于是我為他做目光凝視剝奪注意力的同時與他呼吸同步引領呼吸,同時用語言加載信息并配合手臂感知的指令。也就是說他的注意力、呼吸、身體與頭腦都被我同時占用,有時間思考才怪。我要做的正是讓他停止思考。果然,那次催眠他順利保持了不思考狀態,頭腦得到了放松。

剛才我說了很多能夠讓人睡著的催眠方法,但我現在要突然地告訴你,治療失眠并不一定讓個案在催眠過程中就睡著。這樣,也許你就驚訝了,我失眠,就是想讓你幫我睡著呀。是的,催眠師要幫助失眠者睡著,但并不一定是在催眠過程中睡著,而是讓個案經過催眠調整后,能夠不再有睡眠障礙,回家好好睡覺。

催眠不等同于助眠音樂的效果,聽聽就睡去,催眠是在催眠師的引導下幫助個案察覺影響自己睡眠的問題,并且通過多次練習而得到改善。這樣當個案結束治療后,他已經形成新的認識與習慣,即使沒有催眠師也不會再失眠。

我曾經有一個失眠個案,她是一家銀行的行長,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有兩年必須借助抗焦慮藥物才能入睡。我問她通常晚上幾點睡,她回答:“幾點吃藥就幾點睡。”另一個有效信息是她向我表達:“我一開始不是睡不著,是舍不得睡,老想孩子睡著后多玩玩,后來形成習慣,想睡的時候也睡不著了。”我了解到,她平時工作很忙,經常加班,有時候到夜里才回家,有孩子之后更覺得沒有自己的時間了。

第一次為她做催眠時,她在后半程完全熟睡,醒來之后她能夠意識到自己睡著,而且感覺很舒服。

在這里我想我有必要提一下關于安眠藥的問題。我接到過的失眠個案中多半都曾經不同程度地服用過安眠類藥物。明知道藥物不好,停藥后仍然會失眠,但服藥者仍然去吃藥,他們告訴我自己實在沒有辦法,失眠太痛苦了,他們需要睡著。是的,安眠藥物只能讓你睡著,卻不能讓你好好睡覺。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睡覺是人壓力釋放的過程。我們平時累積在心中的壓力會轉化成夢,身體通過夢的釋放與清除從而得到壓力的清除。也就是說,人人都會產生夢。身心健康的人壓力清除得好,因此會感覺一夜無夢睡得很好;多夢并且很累的人,往往是壓力沒有很好地清除。還有一部分人介于兩者之間,因此會感覺自己做夢了,但忘記了夢的內容。然而,用藥助眠的人,往往會造成藥物性無夢,在這種情況下,壓力會被藥物壓住無法釋放,長期壓力得不到釋放,不但不能體會到安睡的美妙,并且一旦停藥就馬上無法入睡。

話題再次回到這位失眠的行長。之后的兩次催眠中,她越來越快地睡著,甚至剛聽到我的聲音就開始入睡了。她對我說:“不知道為什么,我一聽你的聲音就特困。”催眠個案確實是認聲音的。當一個個案經常被同一位催眠師催眠,突然更換催眠師,個案會感覺非常別扭甚至無法被催眠。

這里我想起一件趣事。有一次我去給教委的心理老師們培訓,在互動環節中,我開始提問,大家都答得非常好,只有一位老師,我提問到她時,她睜著朦朦朧朧的眼看著我說:“我怎么一聽您說話就開始不在狀態,那么困啊。”她想了想又說:“是因為前兩天您給我做個案催眠了嗎?”確實,這些被培訓的老師中,只有這位老師不久前曾找到我做個案催眠,加之長期心理學基礎讓她容易接受催眠暗示,因此對我的聲音格外敏感。

為心理老師們講解心理學知識

我長期帶的微信群體里大多數人都接受過我的催眠,每當我在微信里發語音,他們經常打趣說:“管老師,我困了。”

三次催眠之后,行長周末去了大理玩。我發微信問她在大理睡眠如何,她告訴我睡得特別好,也沒吃藥。她說:“我覺得吃藥就是一種心理作用,沒準別人偷偷換了我的藥,我吃了也能睡著。”

大理回來之后,她急切地約我。種種信息表明,她在找一個心理依賴,從而拒絕面對自己內心真正失眠的原因。藥物、旅行、催眠都是她心理依賴的一部分。回憶起前幾次催眠,她兩次強調:“我覺得我沒什么煩心事兒,我也不知道這是怎么了。”她是真的意識不到,還是不愿意多想?于是,催眠中我決定不讓她再睡覺了。

第四次催眠時,一如所料,我才開始不到五分鐘,她就開始打瞌睡。我提高聲音說:“你沒有睡著,你聽得到我說話,對嗎?”她一激靈,點點頭。可是一會兒她又開始瞌睡,就這樣我反復叫醒她的意識。為了循序漸進,讓她不要感覺太突然、太不舒服,我在催眠后半程讓她睡了一會兒。我想她肯定覺得,平時催眠都能讓她舒舒服服地睡一覺,今天老是叫醒她,太討厭了!可能我的其他個案有時候也有這種感覺吧。為什么人家失眠的人來我這里治療,好不容易能在催眠中休息一下,我反而要不斷叫醒她呢?

這就是我在前面所說的,催眠不是讓你在我這里睡覺,而是讓你的意識和潛意識同時開啟,來解決問題。意識和潛意識是什么呢?簡單地說,意識就是“我應該怎么做”,潛意識是“我想怎么做”。比如,每天早上,我們會強迫自己起床上班,這個就是咱們的意識層面的想法與指令,“我很困,不想起床,再睡一會吧”這個就是咱們潛意識層面的想法與指令。這時候,我們的意識與潛意識發生了沖突,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內心會有一些沖突產生,我們會思考應該怎樣做,但是心里又不情愿這樣去做,這個時候,壓抑的情緒就開始慢慢地積累起來。

催眠正是要用我介紹過或沒介紹的一些方法,讓意識放松下來不再壓抑住潛意識,并且面對和了解潛意識真正的需要,讓意識與潛意識達成一致,從而消除內心深處的矛盾。

在催眠中睡著雖然可以加深個案放松程度和對催眠的信賴感,但如果運用不當,個案長時間處于無意識的睡眠狀態,會阻礙意識去面對潛意識的需要,成為個案逃避解決問題的借口。我曾對很多人說過,催眠是幫助你自己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定需要付出和努力,如果一直輕松舒服和聽聽音樂一樣,那不如去聽音樂助眠好了。

第五次催眠中,我更多地給行長不能入睡的暗示,基本保持她全程不睡著的狀態。五次催眠后,行長忽然開始找加班等各種理由拒絕來工作室催眠。我知道,這是她認識到催眠不會像安眠藥一樣,不需要努力,就輕輕松松地給她想要的結果。她沒準備好,她需要時間。我沒有催促她,心理學最需要的是自我動力。

半個多月后,我又見到了行長。她說:“這兩天我更睡不好了,我總看到身邊坐著一個人影。”“什么樣的人影?”我問。“就是坐在這把椅子上,頭垂著,很可怕。”說到這里,我已經知道她所說的“人影”是什么。

我讓她坐在椅子上開始催眠加深,不同以往,這次她沒有睡著。加深到一定程度后,我讓她躺到椅子對面的沙發上。我說:“看看你對面的椅子,閉上眼睛,想象你剛才坐在椅子上的樣子。”我看到她皺起眉。“想象到了嗎?”我問。她點點頭。“坐在椅子上的自己是什么狀態?”行長皺著眉有些顫抖地說:“我不敢看。”“害怕嗎?”我問。“害怕。她就是我晚上看到的人影。”“晚上你看到的是你自己催眠中的樣子?”我問。“對。”“為什么感到害怕?”“我感覺這個影子特別灰暗。”行長回答。“你看看她的臉,是什么表情?”我在意向中引導她。我看到她閉著的眼皮里,眼珠轉動了幾下,默默地流下了眼淚。“她好像,在流淚。”行長流著淚回答。“你知道她為什么流淚嗎?”我問。行長輕輕抽泣一下說:“她覺得沒有人看到她,她很難過。”“你現在還覺得她恐怖嗎?”我問。行長搖搖頭說:“我覺得她很可憐。”“你看到她了,對嗎?”行長點點頭說:“她好像……不那么難過了。”“為什么?”我問。“因為她覺得終于有人理解她了。”行長說。“你看她現在有什么變化嗎?”我問。“她好像不那么灰暗了……表情也柔和了。”“好的,現在我從1數到3,每數一個數字你眼前的意向會開始飄遠。”

我幫行長漸漸離開她的潛意識意向,并用其他技巧幫她身心放松平靜,最后強化她內心的安全感。

喚醒之后,行長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告訴我,她現在覺得非常累,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我總是在加班,連陪孩子的時間都沒有,更何況給自己的時間。”“你喜歡這份工作嗎?”我問。“沒什么喜歡,從畢業父母給安排,一直做到現在了。不做怎么辦呢?”她回答。

自己內心知道不愿意,卻無法控制地這樣做,想想看也許是因為自己的野心。對于金錢、名望、別人期待的追求,勉強著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成為不開心的野心家。而這種并不想要卻似乎必須的追求,大多是沒有安全感造成的。渴望金錢與別人的肯定彌補自己的自卑與安全感。追求的越多,越發遠離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不快樂,內心的安全感不但沒有填補,反而越來越空虛。

之后的催眠中,我會用咨詢談話幫助她梳理思緒,并且用催眠增強她心中的安全感。一周期十次催眠后,她順利停止用藥。“自從意識到這些之后,我開始睡好了。”她說,“工作中以前著急完成的事情,現在想想沒什么。”內心有了安全感,自然不再迫切地去追求,心里沒有了著急與擔心自然好眠。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催眠不是讓人睡著,而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心理學方法。至于提過的技巧,比如怎樣使用催眠增加心中的安全感,我會在后面的幾章慢慢談。

剛才說的是一個長期壓抑自己真實需要的失眠者。就像我之前說的,失眠是一種現象,而引起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不同的,從業十多年,完全相同的個案我也沒有見過。

我前文提到過的那位失眠的科研人員情況和行長就是不一樣的。前文說過,科研員畢業于清華大學,從小是家里的長子,帶著弟弟妹妹,畢業后從事和自己學歷相關的科研工作。

他找到我的時候不但出現了睡眠問題,而且已經持續頭疼有一段時間了。

第一次心理咨詢,他滔滔不絕地說了很多話,他告訴我自己的頭好像硬硬的石頭一樣又疼又重。“喜歡你的工作嗎?”我問。“怎么叫喜歡怎么叫不喜歡?”他這樣說,之后給我講了很多關于工作與喜好的博弈關系,但沒有直接回答我是否喜歡。“我看過很多醫生,說實話,對任何治療我都將信將疑,包括催眠。”他對我說。

第一次催眠,科研員身體完全呈僵硬狀態,任何指令在他身上效果甚微。被喚醒后告訴我:“我知道了,催眠就是和我以前練瑜伽有些像。”他把每個環節分析了一下,還告訴我:“你要我在意象中下樓梯,我努力想著樓梯的樣子,腦子更疼了。”“催眠過程中你有什么樣的感受嗎?”“感受?”科研員想了想說,“我覺得我沒有被催眠,但我會堅持做一個周期。”“催眠過程中能做到專心嗎?”我問。科研員搖搖頭說:“我一直在想事情,不自覺地,好像放電影一樣。”“睡前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情況?”我問。他點點頭說:“是的。”

從第一次催眠與反饋中,我們已經可以觀察到,科研員屬于我前文說過的高分析批判型的人。工作與喜好的關系分析,自己治療態度的分析,催眠過程的分析,腦子里對任何事情都要分析,自然會累到頭疼失眠。他的意識太活躍了,我必須幫他放松意識,同時訓練專注力。有人曾經問我,失眠的話去運動運動有用嗎?我回答,運動是個好方法,但運動這種方法對于有些人是無效的,因為有些人只能通過運動讓身體放松,頭腦并不能隨著身體放松下來。我們催眠要做的,就是讓頭腦也放松下來。

第二天,科研員如約而至。我從強化他的軀體反應開始,并配以眼擺技術。眼擺技術就是在電視上經常見到的,催眠師拿著水晶球或懷表在個案眼前擺動。這項技術是根據視覺不同方向對應不同腦部反射區而設計,有平行眼擺、弧形眼擺、圓環眼擺等,分別會刺激腦部不同反射區,修復個案情緒區、記憶區、聽覺區等,不同的擺動速度也會有不同的加深和脫敏效果。

幾次催眠后,科研員身體開始放松下來,反饋自己感覺一次比一次進入催眠狀態。“但我覺得我的手臂是我自己刻意抬起來的,我是為了配合你。”他告訴我說。“過程中分心了嗎?”我問。他點點頭說:“還是過電影一樣,但比第一次好一些。”

為了檢驗他專注力提高的效果,我在催眠中經常讓他用點頭搖頭反饋給我是否專注。我發現他在眼擺之后會有短時間的放松意識,而其他時間并沒有太大進步。通常的個案會在第三次催眠之后慢慢地浮現潛意識畫面,而科研員在第五次催眠還是沒有潛意識出現。我知道,我必須用更強大的手段撼動他。

第六次催眠時,就像我前面說的,我為他做目光凝視剝奪注意力的同時與他呼吸同步引領呼吸,同時用語言加載信息并配合手臂感知的指令。目光凝視是催眠師最強大的凝視技術,也被稱之為目光凝視挑戰,催眠師讓個案看著自己的眼睛,而催眠師的目光不但要堅定有力,同時要先做到自己頭腦中什么都不想。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個案會直接從催眠師眼中接收到這種頭腦放空的信息,并且隨著呼吸同步而與催眠師頭腦同步。頭腦中什么都不想不等于眼神呆滯,不然不能稱之為凝視,催眠師要用堅定的目光把信息傳達過去而不受對方影響,這對催眠師本身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水晶球目光凝視

目光凝視需要在雙方建立好關系上才能進行,在信任關系沒有建立前進行的話,個案會感覺非常不自在。當我為科研員做目光凝視的時候,我發現他眼神開始閃躲我的眼睛,每當這時我會堅定地對他說:“看著我的眼睛。”一會兒之后,他進入狀態,開始同樣凝視著我。這里再強調一下,催眠師必須在頭腦放空的情況下完成目光凝視,任何猶豫或思緒都會被個案讀到,最可怕的莫過于在目光凝視下有感情傳遞,那真是畫面太美不敢看。

兩組目光凝視后,他手臂開始抬起,我邊繼續手臂抬起抬高的指令邊把他手臂壓下來重新抬起,這是為了打破他刻意配合抬手臂的現象,就好像小時候老師對你說:“做的不對,重做!”兩次壓下之后,我讓他繼續完成手臂抬起。

這次催眠喚醒之后,他高興地說:“我終于找到手臂自己抬起來的感覺了!我終于知道什么叫腦子里什么都不想了!”

找到這種感覺后,他忽然對催眠產生了極大的信任感,這在心理學上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本來就是一種心中的感受,改變了個案的感受就治愈了個案。

之后的催眠中,我繼續強化這種感覺,他對催眠的信任與自身的性格使他堅持而努力,十五次催眠后,他不再失眠,頭也不疼了,成功地達到了自己的目標。而且他告訴我,現在已經學會了怎么去放松,朋友們都說他的情緒比以前平和了。

目光凝視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好用的技術,我助教香君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經常哭鬧,有一天夜里她給孩子喂完奶,實在困了,不想去抱著哄孩子,就把不到一歲的女兒放在自己身邊,用溫柔的目光看著女兒的眼睛,她發現女兒竟然也這樣看著自己。于是她心里想著我很困了,我要睡覺,眼神也傳達出了這樣的信息,過了會兒,她慢慢地閉上眼睛,發現孩子真的睡著了。越小的兒童越處于潛意識開放的狀態,特別是夜里,屬于潛意識最為活躍的時刻,這時候對孩子的一些催眠小技巧是十分好用的。從這次之后,香君經常用這種方法哄孩子入睡,告訴我效果非常好。家里有小寶寶的媽媽們不妨試一試。

失眠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還曾經治療過抑郁癥失眠者、驚恐型失眠者、幻聽型失眠者等。

很多失眠者會對我講起他們的夢,并且問我什么意思。一直以來,人們對于解夢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甚至希望通過釋夢指引自我與未來。實際上心理學中最早介紹夢的是弗洛伊德著名的《夢的解析》。心理學中,更多地把可以記住的夢指向無法釋放的情緒,也就是潛意識。

我們知道,白天我們清醒的時候,大多時間使用意識解決問題。而意識是用邏輯來聯系的,因此在講道理的時候人們會用是否合邏輯來衡量。

而潛意識并不是這樣,潛意識是通過情緒情感來互相連接,也就是所謂的共情。試想一下,當你要打針的時候你是什么樣的?是否想到了以往打針的恐懼情緒?這是自我的共情。或者有時候,當你聽到別人給你講一件熟悉的事情,你會想到自己從而產生情緒,這是和他人共情。

因此,你經常感覺夢荒誕可笑,不合邏輯,是因為夢屬于潛意識釋放,夢更多的表達的是你的情緒。所以我經常會告訴希望我解夢的人不要去想夢里發生了什么事情,而是想想這些事情對于你意味著什么,夢帶給你的情緒是什么。這與潛意識意向十分近似。

你有過忽然驚醒,夢已經模糊了,但深深記得那種感覺的時候嗎?

有一個個案曾經問我:“我夢到有人租我的房子不給錢,現在我心里很難受,怎么回事?”我問她最近這種難受出現在什么時候?她告訴我,她面臨結婚,但家里都覺得男朋友沒錢,因此產生了這種難受情緒。

看,被壓抑的情緒在夢中得到了表達。聯系一下你最近做的夢,你的夢想要對你表達什么呢?

或多或少地,我們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的夜里,也許是我們離自己內心最近的時候。這是一個接觸自己潛意識的機會,好好體會一下失眠夜里自己的心情與狀態,是緊張還是悲傷?和內心深處真正需要好好談一談,想一想我們所追求的東西真的值得我們用失眠來作為代價交換嗎?談通了,放下了,也許你自然就會得到優質的睡眠。

祝大家夜夜好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坝县| 宣威市| 商洛市| 新疆| 应用必备| 闽清县| 平武县| 平定县| 崇阳县| 吴旗县| 南通市| 六盘水市| 徐水县| 抚顺县| 全南县| 邹城市| 化州市| 阜阳市| 湘潭县| 三明市| 高碑店市| 德惠市| 克什克腾旗| 林州市| 兴国县| 赣榆县| 陇川县| 武宁县| 南江县| 侯马市| 岚皋县| 杭州市| 淮北市| 合阳县| 南阳市| 凉山| 泸定县| 长葛市| 白玉县| 通渭县|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