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具大典·地區(qū)卷
- 張福昌
- 13字
- 2021-03-19 16:16:51
3.4 廣作傳統(tǒng)家具的原料與輔料
3.4.1 廣作傳統(tǒng)家具的主要原料
廣作家具用料以酸枝木為主,亦有紫檀及黃花梨等,用材上講究木質(zhì)的一致性。為了顯示硬木木質(zhì)的色質(zhì)美和天然花紋,廣作家具在制作中不髹漆里,上面漆,不上灰粉,打磨后直接揩漆,即通常所稱的廣漆。廣作家具花紋變化無窮,線條流暢,根據(jù)不同器形而隨意生發(fā)延伸。刀法渾圓齊整,刮磨精工細致,卯榫銜接精確不可思議,歷年來,留下了很多足以傳世的家具佳品。加之廣州是貴重木材的主要產(chǎn)地,南洋各國的優(yōu)質(zhì)木材也多由廣州進口,制作家具的材料比較充裕,這些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賦予了廣作家具獨特的藝術風格。
廣東硬木家具除了使用紫檀、酸枝、花梨外,還常用東京木、雞翅木、鐵力木、楠木、坤甸、菠蘿格和柚木等。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的原輔材料。
1.紫檀
中國俗名青龍木,約有20個品種,是硬木家具中最為珍貴的用材之一。紫檀木產(chǎn)于熱帶的美洲、非洲、印度、越南、緬甸和南洋群島,中國滇南也有引種。最著名的紫檀木如巴西黑檀、非洲紫檀等,是極為珍貴的家具用材。關于紫檀的記載,宋代趙汝適《諸蕃志》中曰:“檀香出閣婆(爪哇)……,其樹如中國之荔枝,其葉亦然,土人砍之陰干,氣清勁而易泄,蘇之能奪眾香;色黃者謂之黃檀,紫者謂之紫檀,輕而脆者謂沙檀……”沙檀有清香,黃檀香味更為濃烈,紫檀的顏色呈赭紅,氧化后顏色呈暗紅或深紫。紫檀紋理細密,據(jù)說,以馬草研磨之碧色粉末滲入紫檀紋理中,再髹以薄漆,即現(xiàn)金絲紋脈,而成金絲紫檀。現(xiàn)日本正倉院收藏的中國15世紀家具中,大多是珍貴的紫檀木家具。紫檀材質(zhì)堅實厚重,色澤為深紫紅色,紋理極其細密,經(jīng)打蠟磨光,表面光亮如漆,其貴重豪華的質(zhì),任何良材都難與其媲美。《格古要論》中談道:“紫檀……新者紅色,舊者色紫,有蟹爪紋,新者以水浸之能染物……”紫檀木的心材殷紅,紋理及材色均勻一致,和其他紅木類的木材一般較易區(qū)別。由于紫檀木成長期很長,枝干也較小,板材有“寬不過七(寸)”之說,所以,人們在制作家具時都十分珍惜這類高級用材。
2.酸枝
中國北方稱之為紅木,臺灣稱檀木,海南稱荔枝木,廣東稱酸枝。酸枝是熱帶常綠大喬木。初開鋸時,木材散發(fā)一種辛香,聞之有酸辛味。酸枝在明代家具中已有應用。在清代,它是廣東硬木家具最常用的木材,因而,“酸枝家具”也就成為廣東一般硬木家具的通稱。酸枝產(chǎn)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印度、越南、泰國、孟加拉、緬甸等地都有出產(chǎn);中國閩、粵、滇也有出產(chǎn),但木紋較疏而色澤稍淺,材質(zhì)稍遜于南洋所產(chǎn)。通常酸枝的顏色以深紅色為佳品,按質(zhì)量有油脂、青筋、紅脂、白脂之分。油脂質(zhì)量上乘,鋸開時,鋸末細如粉狀,質(zhì)地和紫檀相似;白脂質(zhì)較松脆,常用于制作花幾之類次要家具。酸枝初伐時其心材一般為深赭紅色,隨著長時間放置,逐漸在空氣中氧化而呈暗紅色。酸枝質(zhì)堅而重,可沉于水,木材結(jié)構(gòu)細密,有深褐色或黑色條紋,家具制作后經(jīng)刮磨打蠟或髹漆等工序,表面平整如鏡,光彩照人,撫之細滑清涼,從視覺和觸覺上酸枝家具具有一種深厚含蓄而華貴雋永之美。酸枝防蛀性能很強,制成的家具經(jīng)久耐用,常使用的家具色澤華美,舊家具只要稍加油色潤澤又煥然一新。清代廣東酸枝家具產(chǎn)量大、銷路廣,除遠銷歐、美、東南亞外,一般會館、園林、宗社以及殷康之家都常陳設成套酸枝家具。近年來由于進口原材較少,此類家具在市場上顯得更為高貴。
3.花梨
花梨又稱花櫚,玫瑰木屬,西方國家稱之為玫瑰木(rosewood),為世界名貴木材之一。花梨是一種闊葉高干喬木,高達30m以上,直徑也可達1m左右,泰國、緬甸、越南和南洋群島均有出產(chǎn)。該屬遍布于世界熱帶及亞熱帶,約有150個品種,其中以大紅和青筋為最佳。花梨的邊材常為灰黃或黃褐色,心材為棕紅色,久則變?yōu)榧t褐色,有時帶條紋,木材紋理交織,花紋美觀,刨面平滑光亮。花梨在中國海南島和兩廣也有出產(chǎn),《博物要覽》中記載:“花梨產(chǎn)交廣溪峒,一名花櫚樹,葉如梨而花無實,木色紅紫,而肌理細膩,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諸具。”據(jù)宋代趙汝適《諸蕃志》記述,中國在12—13世紀與阿拉伯國家進行貿(mào)易時已有這種木材進口,可見這種木材在貿(mào)易和使用上的歷史已很悠久。清代中葉以后,海運更為暢通,通過海外貿(mào)易,大量的花梨木材源源輸入廣州等沿海城市,由于花梨木的產(chǎn)量較多,樹材也較大,進口的多為重達數(shù)噸的巨材(有的重達8噸)。大材可以大用,這些巨大的高級木材受到廣大家具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的歡迎,從而它也和酸枝一樣,成為廣東硬木家具最常用的木材之一。
明代家具中有一種花梨家具。花梨木的心材為深褐紅色,邊材淡黃至黃色,顏色外淺里深,木材肌理細膩,并間著深褐色斑紋,和木材的淡黃色調(diào)對比成明顯的美麗紋絡。明代家具以這種木材優(yōu)美沉著的紋樣,充分表現(xiàn)了木質(zhì)的自然美。現(xiàn)代有的專家為區(qū)別這種木材和清代以后大量采用的進口的花梨木材,稱之為“黃花梨”,而將后者區(qū)別為“新花梨”或“紅花梨”(通常稱為花梨)。
廣州稱黃花梨為“降香”(一作杠香,粵音“降”同“杠”),是現(xiàn)代較為稀少的木材,家具行業(yè)中已很少見到。明初王佐增訂的《格古要論》中談道:“花梨出南番、廣東,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味……”又《瓊州府志》物產(chǎn)條,也有:“花梨木,紫紅色,與降真香相似,有微香……”降真香即降香,是黃檀屬近百種中之一種,心材顏色較深,呈紅褐色,邊材顏色較淺,偏淡黃,內(nèi)外顏色層次明顯而肌理細膩,并有深褐色美麗的漣漪狀斑紋。據(jù)宋代《諸審志》記載:“降香出三佛齊(蘇門答臘)、婆(爪哇)、蓬豐,廣東(廣)西諸郡亦有之……”說明降香在中國和東南亞均有出產(chǎn),在古代已是商貿(mào)木材之一。據(jù)家具行業(yè)的老藝人稱,降香生長于海南島山谷中,樹干延伸盤屈而少有寬闊的家具板材,人們常利用其美麗的斑紋制作一些精美的裝飾用品。另據(jù)《東南亞木材》一書記載,這類木材“邊材淡黃褐色,心材深紫褐,帶有黑紫色條紋,木材紋理交錯,有光澤,新鮮木材切面有薔薇香氣……是高級家具、樂器、特種工藝品及裝飾用材”。可見,國內(nèi)外的黃花梨還有多種。
明代硬木家具中有不少是這種黃花梨木做成的。清代中葉以后,由于黃花梨材小源缺,人們逐漸用新花梨取而代之。所以審定家具的制作年代,除以家具的做工和形式作為對比外,“黃花梨”也成為鑒別明代家具的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