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農戶家庭經營方式與我國農產品總產量的關系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人口眾多,大宗農產品總產量水平關系到國計民生。同時我國農業生產以農戶家庭經營為主,就產生了小規模農戶經營難以增收、糧食等農產品生產成為農戶家庭經營的副業等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政策思路是:如果農業生產的機會成本過高,農民將棄耕轉向其他行業,必定會降低農產品總產量,危及國計民生,這就使得通過土地流轉實現以糧食為首的農業規模經營變得十分重要,而農業規模經營可以實現農戶家庭收入最大化。但同時產生的問題是:假如農戶依靠農業規模經營能夠實現收入最大化,是否同時能夠提高糧食等農產品的總產量,從而實現國家大宗農產品安全的目標呢?在農戶不棄耕的情況下,采用兼業經營方式是否一定會降低農產品總產量呢?因此,有必要從農戶經營方式的角度,探討影響我國農產品總產量增長的主要因素。

二、文獻綜述與分析框架

從農業發展戰略的研究歷史看,早期的研究提出,國家政策應當支持商品化生產的大農場(戶),其依據為大農場(戶)的規模經濟和傳統農業的停滯性等;稍后的研究偏向于促進小農戶的發展,原因是眾多研究表明,耕地面積和要素生產率呈反向關系,小農戶的土地生產率更高。[1]近期有研究表明,雖然較之大農場,小農戶耕作能更有效地利用資源,但并不能消除小農的劣勢,因為其他因素(如更多的肥料投入致使大農場的產量更高)可以消除小農的這一優勢,如巴西和智利小農場的谷物收益低于大農場。[2]還有研究表明,農業規模經營不存在規模經濟-平均成本下降的趨勢,但存在規模效益-總收益增加的趨勢[3];大農場往往處于規模報酬遞增的生產階段,其原因不是源于規模的擴大,而是源于生產技術的改進。[4]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在目前的小規模農戶經營為主的模式下,我國各種主要糧食作物的生產存在規模經濟,但不存在顯著的規模報酬遞增情形。因此擴大農戶的種植規模并不會帶來糧食產量的增加。[5]這些角度不同的研究不能說明究竟是農業規模經營有利還是小農戶的經營更有利,只能說明農業規模經營和小農戶經營各有利弊。由于政策目標在不同國家、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均不相同,所以諸多的政策目標也需要分清層次關系,有主次之區別。下文從目前我國以及世界性的農產品安全問題出發,在農戶經營方式的框架下,分析影響我國農產品總產量增長的主要因素及其影響方式。

農戶的目標是追求家庭收入的最大化[6][7],國家的政策目標是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農戶家庭收入最大化的目標是通過家庭成員間的分工實現的,國家的農產品供給安全目標要求提高農產品總產量。農戶家庭成員分工時,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有兩個特點:一是老齡化和女性化——相對弱質的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二是其他勞動力兼營農業生產。國家提高農產品總產量的相關政策措施也可歸納為兩項:一是惠農政策,諸如糧食直補與農機購置補貼、免除農業稅等;二是規模經營的促進政策,如鼓勵土地流轉和各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支持種糧大戶等。農戶的目標與國家目標間的一致性在于都可以促進農戶增加收入,國家增加農產品總產量的政策目標也必須通過農戶增加收入才可能實現,但在農戶增加收入的前提下,從農戶采取的家庭分工決策和國家農業規模經營的促進政策看,是否同時也達到國家提高農產品總產量的目標呢?如果農業規模經營只是促進農戶增收卻并不增加農產品總產量,那么國家的農產品安全目標就不能實現;無論農戶是否采取規模經營方式,如果農戶的勞動力配置是利用弱質勞動力和其他勞動力兼營農業,那么對農產品總產量是否一定有負面影響呢?農戶經營方式框架中的農產品產量影響因素如圖1-13所示。

圖1-13 農戶經營方式框架中的農產品總產量影響因素

在這一框架中,影響國家農產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4個:弱質勞動力務農、勞動力兼業經營、農業規模經營和國家的惠農政策。其中,國家的惠農政策同時有利于農戶增收和農產品總產量的增加,能夠對農產品總產量形成不確定性影響的就為所余的3個因素。一般認為,弱質勞動力務農、勞動力兼業經營(特別是農業成為副業的經營方式)有利于農戶增收而不利于農產品總產量的增加;農業規模經營有利于農戶增收同時有利于農產品總產量的增加。本書通過分析這3個因素在我國及在國外現代農業中的存在現狀,探討其對農產品總產量的影響方向和所需條件,得出我國農產品總產量增長的有益啟示。

三、影響農產品總產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弱質勞動力務農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勞動力的機會成本高,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離農棄農,普遍被認為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成為農業規模經營考慮的一方面問題。眾多決策者和研究者憂慮的是,在農業勞動力弱質化的情形下,擁有小規模土地的農戶把種植業作為副業,注定會導致農產品總產量下降,繼而影響農產品供給安全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然而,國際經驗表明,發達國家的農業經營也有著同樣的情形。

美國的數據表明,在美國的家庭農場中,54歲以上的勞動力占農業勞動力的比重為64%(表1-15),與我國2006年的農業普查數據比較,51歲以上的勞動力占農業勞動力比重為32.5%,41歲以上的勞動力占農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則在55.6%,如圖1-14所示??梢?,我國農業勞動力的平均年齡低于美國。

表1-15 2011年美國家庭農場主要經營者的年齡與產值特征

資料來源:USDA Agri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Survey.美國農業部網站

圖1-14 2006年我國農業從業人員和外出人員年齡構成

數據來源: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據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tjgb/nypcgb/,http://www.stats.gov.cn/tjgb/nypcgb/qgnypcgb/t20080227_402464718.htm)資料整理所得

國內外的事實說明,單純就農戶的勞動力因素比較,農戶不同質勞動力利用不一定會影響農業產出效率。以我國的糧食生產為例,就目前的生產特點而言,更不一定會影響到糧食總產量的提高。我國糧食種植越來越趨向于機械化,機械種植、收獲和運輸,不需要人工干力氣活,與勞動力的質量關系不大。機械對勞動的替代幾乎消除了勞動力質量的差異對產出的影響,機械可以是農戶自己擁有的或是雇用的,在一些地區,農機專業戶、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都成為機種機收的專業化資源,為適應農戶小規模經營的需要,我國的農機也呈現出明顯的小型化趨勢。這樣的生產方式恰恰相當于規模經營、分散管理,同時發揮了機械化的規模優勢和小規模農戶分散管理高效率的優勢,規避了管理大規模生產的監督、協調等成本支出。

(二)勞動力兼業經營

眾所周知,在人多地少的國家如日本和亞洲的許多國家,由于人均耕地面積有限,不能滿足勞動力充分利用和實現家庭收入最大化的目標,再加上種植業生產具有強烈的季節性,農業勞動力兼業經營成為普遍現象。事實上,即使是發達國家,也存在著農業勞動力兼業經營的現象。2011年,美國按銷售額分類的主要農場家庭經營收入數據顯示,各類農場的非農收入份額都很高,占25%~100%。特別是銷售額在1000美元以下的農場,來自農場自身的經營收入為負值,100%為來自于非農收入。在非農收入中,自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的比重是70%~72%,是非農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余為利息收入、股份收入等來自于其他渠道的收入,如表1-16所示。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美國的農產品總產量因此受到影響。當然美國擁有豐富的農地資源,鼓勵農場主休耕,和我國的情況大不相同。但不能否認的是,發達國家的農業也普遍存在著農業勞動力兼業的現象,這是由農業的季節性特點所決定的。

表1-16 2011年美國按銷售額分類的主要農場經營家庭的收入來源

資料來源:USDA Agri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Survey.美國農業部網站

從美國農業勞動力兼業經營的發展趨勢看,由于工作機會的增加和節約勞動的技術進步(諸如機械化),減少了農業經營者在農場中的工作時間,增加了農業經營者尋求農場外工作的機會,2004年與1996年對比,美國農場主要經營者在農場內的工作時間增加了22小時,增加了1%;農場外的工作時間增加了192小時,增加了23%。配偶的農場內工作時間增加了511小時,增加了140%;農場外工作時間增加了119小時,增加了17%(表1-17)。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了農業經營者的家庭分工狀況,和中國的農戶生產者一樣,他們的經營目標同樣是通過家庭分工來實現家庭收入的最大化。家庭中農場外收入的份額由20世紀60年代的50%上升到近10年的80%,且其中大部分是自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農場外就業也是美國農業的普遍特征。[8]

表1-17 1996—2004年美國農業經營者及配偶的農場內外工作時間

資料來源:USDA Agricul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Survey.美國農業部網站

我國也有著同樣的趨勢。由于機械的廣泛應用,目前我國糧食生產所用的農業勞作時間已經不足半個月,如圖1-15所示。農戶從種到收入幾乎都在是使用機械,只有前期的準備工作,中期的澆水、打農藥,收獲時的輔助性工作是用人工。

圖1-15 近30年我國3種糧食作物每畝家庭用工天數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2009)》

我國農業勞動力兼業經營是為了家庭收入的最大化。在這一目標下,以糧食生產為例,雖然種糧的比較利益低,但也是最節省勞動力的最適宜于兼營的作物品種。有幾種情況可以使勞動力兼種糧食:(1)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存在著一些家庭中的勞動力機會成本較低的情況,比如家里有老人、小孩和病人需要照顧,一些勞動力不能外出打工,只能在家周邊打工,附帶種植糧食;(2)家庭經營的土地面積較小,可以作為附帶的工作完成而不占用太多勞動時間;(3)土地的機會成本決定了一些土地沒有種植其他比較利益高的作物的機會,比如旱地;(4)現有的糧食種植方式更多地利用機械,不需要太多的人工,與種植其他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如水果和蔬菜相比較,更適合于兼業經營;(5)利用剩余的勞動時間附帶解決口糧問題,等于增加了收入。

2012年暑假,我們對河北省9個城市中28個縣(1個城市取2個縣;同一城市分山區和平原縣)的20個自然村以及內蒙古自治區2個旗4個自然村做了相關問卷調查。針對所調查村莊的具體收入情況,利用相對收入分層方式取得數據,抽取選取高、中、低收入的農戶各4戶,調查他們的收入和家庭經營情況。發放問卷570份,其中有效問卷549份。結果表明,無論是高收入戶、中等收入戶還是低收入戶,兼種糧食的比例都大。在183戶高收入戶中,兼種糧食的有101戶,占55%;在202戶中等收入戶中,兼種糧食的有142戶,占70%;在164戶低收入戶中,兼種糧食的有137戶,占84%。調查表明,無論是兼業農戶還是弱質農業勞動力種糧的農戶,小麥單位面積產量在350~500千克/0.067公頃,玉米產量平均不足500千克/0.067公頃,河北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的莜麥和亞麻油產量也沒有因兼業而有區別。農戶在糧食種植中化肥與農藥投入、種子投入和種植方式上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并且都是采用機械種植,播種和收獲幾乎完全實現機械化。勞動力兼業經營并不會降低糧食單產,也就不會影響到糧食總產量。

(三)農業規模經營

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是我國鼓勵的農業規模經營方式。規模經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消除弱質勞動力從事農業和農戶兼業的缺點,因為農業成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生產要素的投入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成為農戶增收的主要手段,但是否能同時帶來農產品總產量的增長呢?

仍以糧食生產為例,在農戶耕種的土地面積一定的前提下,提高糧食總產量的重要途徑有兩個:一是提高糧食單產;二是提高復種指數。對我國種糧大戶的相關研究表明,隨著規模經營面積的擴大,種糧大戶的單位面積產量呈下降的趨勢。2008年對我國北方15個地區種糧大戶的單位面積年產出量的調查數據表明:種植面積在66.7~33.27公頃的農戶,每公頃產出為6763.89千克;種植面積在33.33~66.60公頃的農戶每公頃產出6322.39千克;種植面積在66.67公頃以上的農戶每公頃產出平均為5266.31千克。與6.67~33.27公頃種植面積的農戶相比較,種植面積在33.33~66.60公頃的農戶的單位面積產量下降了6.5%,而種植面積在66.67公頃以上的農戶的單位面積產量下降了22.1%,如表1-18所示。顯然,隨著農戶種植面積的擴大,由于單位面積年產出量的下降,會引起總產量水平下降。

表1-18 我國北方部分地方6.67公頃以上種糧大戶單位面積年產出量

資料來源:陳潔,羅丹.我國種糧大戶的發展:自身行為、政策扶持與市場邊界[J].改革,2012(12):23

對安徽不同規模種糧戶的調查表明,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畝產糧食水平呈下降趨勢;而剔除復種因素后,隨著種糧規模的擴大,畝產糧食水平則呈現上升趨勢,如表1-19所示。這說明經營規模較大的農戶更注重于提高每一茬種植的單位面積產量。

表1-19 2008年不同規模種植戶的單產情況

資料來源:陳潔,劉銳,張建倫.安徽省種糧大戶調查報告——基于懷寧縣、樅陽縣的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2009(4):3

另有國外的研究表明[9],澳大利亞的大農場比小農場的資金利潤率更高,且兩者間的差距在不斷擴大。同時研究者發現,資金利潤率是農場主擴大規模的主要動力,經營規模擴大的途徑主要依靠購買或租入土地,以及提高現有土地的利用率。但即使如此,2000—2001年農場規模動態數據表明,年內資金利潤率低的農場縮減了經營面積,資金利潤率高的農場擴大了經營面積,另有一些農場經營面積未變。這3類農場種植的小麥總面積不同,然而它們的單位面積產量并不與種植小麥的總面積成正比,如表1-20所示。這一數據依然不能排除種植規模對土地單位面積產生反向影響。

表1-20 2000—2001年澳大利亞農作物種植面積與單產

資料來源:Stephen Hooper, Peter Martin, Graham Love, etc.Fisher: Farm Size and Productivity, australian commodities, September quarter,2002, 9(13):497

因此,農業規模經營由于單一農戶種植糧食面積的擴大,提高了農戶的糧食總產量,在國家糧食保護價格政策的支持下,促進了農戶增收。但可能同時存在著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和復種因素此長彼消的情形,最終不是必定會提高國家的糧食總產量。

四、研究結論與啟示

國內外的事實說明,農戶不同質勞動力利用不一定會影響農業產出效率,就目前我國糧食的生產特點而言,更不一定會影響到糧食總產量的提高。由于機械的廣泛應用和專業化的農業機械服務普遍發展,農業勞動力兼業經營并不一定會降低糧食單產,也就不會影響到糧食總產量。在糧食規模種植模式中,由于單一農戶種植糧食面積的擴大,提高了農戶的糧食總產量,在國家糧食保護價格政策的支持下,促進了農戶增收。但可能同時存在著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和復種指數此長彼消的情形,最終不是必定會提高國家的糧食總產量。由此得到的啟示如下:

(一)我國農產品總產量水平主要由生產技術水平決定

農戶投入的生產要素沒有區別,因為小規模的種植所需要的種子、化肥、水電和機械是農戶所能支付得起的投入;農戶的生產過程沒有區別,比如糧食生產,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采用機械化的生產方式,生產過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要素市場商品化的情況下,農戶采用的各種生產資料來自市場,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農戶農業經營方式注定會影響農戶的收入水平,但對土地生產率并沒造成主要影響。

(二)農業規模經營方式可以讓農戶實現收入最大化,但如忽視單位面積產量,就不利于國家主要農產品安全目標的實現

因為在擴大規??僧a生規模經濟或者規模效益的前提下,農戶就會依靠擴大種植規模實現總收益最大化,年單位面積產量可能會被忽視。這種外延式的規模種植模式雖然有利于農戶增收,但必定不利于國家農產品總產量的提高。

(三)家庭農場制度是世界農業的普遍經營模式,不同的國家家庭農場的規模有著極大的差別

我國家庭農場制度應趨利避害,一方面通過土地流轉形成規模經營方式,提高土地的機會成本,避免土地撂荒;另一方面也要考慮適度經營規模,以免造成規模和復種的相互抵消。

(四)農業規模種植模式可以是多樣化的,不一定要把土地集中于某一大戶

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通過農機、農技、種子、化肥及其他生產要素和生產過程的專業化分工與社會化服務,形成相對規模經營的模式??梢允寝r業專業合作社的農民自我服務形式,也可以是社會化、商品化的專業分工的農機專業大戶、農業技術公益性或有償性的服務形式。用生產要素投入和生產過程服務的技術一致性,抵消弱質勞動力、兼業化勞動力和規模種植戶的要素投入與種植制度選擇的差異性。

參考文獻

[1]弗蘭克·艾利思.農民經濟學——農民家庭農業和農業發展(中譯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世界銀行,著.胡光宇,趙冰,譯.2008年世界發展報告:以農業促發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Jean-Paul Chavas, Michael Aliber.An Analysis of Economic Efficiency in Agriculture: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1993, 18(1):1~16

[4]Yu Sheng, Shiji Zhao, Katarina Nossal.Productivity and farm size in Australian agriculture: reinuvestigating the returns to scale[R].ABARS Conference paper, 2011(6):1~22

[5]許慶,尹榮梁,章輝.規模經濟、規模報酬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J].經濟研究,2011(3):59~71, 94

[6]錢忠好.非農就業是否必然導致農地流轉——基于家庭內部分工的理論分析及其對中國農戶兼業化的解釋[J].中國農村經濟,2008(10):13~21

[7]喬穎麗.非農就業影響農地低流轉和農業高生產率的實證分析——基于農戶經營目標與生產要素特征理論[J].農業經濟管理,2012(5):30~38

[8]Jorge Fernandez-Cornejo,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Ashok Mishra, Richard Nehring, Chad Hendricks, Malaya Southern and Alexandra Gregory.Off-Farm Income,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Farm Economic Performance[R]Economic Research Report Number2007(36):1~46

[9]Stephen Hooper, Peter Martin, Graham Love, etc.Fisher: Farm Size and Productivity, australian commodities,2002, 9(3):495~5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昌黎县| 台中县| 大足县| 应用必备| 石城县| 府谷县| 平远县| 广南县| 手游| 黔西| 牙克石市| 福鼎市| 康马县| 六盘水市| 安宁市| 即墨市| 涪陵区| 常德市| 高唐县| 筠连县| 平江县| 广汉市| 乌苏市| 南澳县| 德惠市| 三都| 福鼎市| 仙桃市| 娱乐| 临沂市| 康乐县| 金沙县| 民权县| 驻马店市| 延津县| 牙克石市| 桐庐县| 安吉县| 洪雅县|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