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是人都懂——百善孝為先。

養育之恩,給了子女無限的愛、無條件的付出,只求兒女幸福。

親情之愛,是人性向善的開端,是人類一切美好情愛的源泉。

父母,更是人性之初的啟蒙老師,解惑傳道,延綿終身。

與友情、愛情等人之常情相比,親情,總是人發自根始本源的最真摯深厚的心靈感應。2010年5月9日,美國貴賓通訊公司研究顯示:母親節這天的國際電話通話量比新年多8%,比情人節多11%,比萬圣節多62%。

一個人的成長,歸根結底是心智的成長,所以對父母之情的感受和理解,也必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熟的:

8歲挨了媽媽打,會哭;18歲挨了媽媽打,會火;28歲挨了媽媽打,會忍;38歲挨了媽媽打,會笑;48歲挨了媽媽打,會哭。……

8歲時因無知而哭,18歲時因不解而怒,28歲時因知曉而忍,38歲時因深知而微笑,48歲時因感恩而哭泣。

50歲以后能再挨媽媽的打,那是莫大的福!

到了60歲、70歲時,可能我們只能在回憶中去追尋曾經溫柔的觸感了。

淚流滿面。

孝是中國人情之本,漢朝的東、西兩代,西漢15帝,東漢14帝,除了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其他皇帝的謚號中都必定有一個“孝”字。唐朝,則從李淵開始,謚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接下來27位皇帝除了最后一位哀帝,每一位皇帝的謚號中也都加了“孝”字。這也正是漢唐成就偉業的要素之一。

之后,北、南兩個宋朝如此,明、清兩朝亦是如此。貴為皇帝,人之楷模,都是孝字當先,以孝治國,可見“孝”義在中國文化中的至高無上。

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為了強化戰斗力,從未帶兵打仗的曾國藩深知,以農民為主體的湘軍,要打敗飽經殺陣、氣勢如虹的太平天國軍,必須有嚴格的思想教育,他就把《四書》《孝經》等經典書籍,下發到每一個士兵手中,輔之以密集的精神訓話,始終強調。于是,十多萬的湘軍逐漸被塑造成了一支紀律嚴明、勇猛無敵的戰斗部隊。

孝,是讓人向善,更是讓人向上的力量。

可去搜索歷史,卻發現許多向善和向上的偉人,都根本沒能來得及盡孝,他們的至親父母,是那樣過早地離開了他們。

佛祖釋迦牟尼:出生七天喪母,由姨母養大。

基督耶穌:15歲(一說19歲)喪父。

先知穆罕默德:遺腹子,6歲喪母,由叔父養大。

至圣先師孔子:2歲喪父,17歲喪母。

偉大詩人但丁:6歲喪母,18歲喪父。

科學巨匠牛頓:遺腹子,由外祖母撫養成人。

現代音樂之父巴赫:9歲喪母,10歲喪父。

大文豪托爾斯泰:2歲喪母,9歲喪父。

智慧象征諸葛亮:3歲喪母,7歲喪父。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孤兒,由兄嫂撫養。

唐僧陳玄奘:5歲喪母,10歲喪父。

女皇武則天:12歲喪父。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自幼父母兄長均喪于瘟疫。

大清康熙皇帝:8歲喪父,10歲喪母。

毛澤東:16歲喪母,17歲喪父。

周恩來:幼失養父,9歲喪母。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2歲喪父。

日本文豪川端康成:2歲喪父,3歲喪母,7歲喪祖母,10歲喪姐,15歲喪祖父,成為人間孤兒。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12歲喪父,19歲喪母。

還有很多,很多。與這些偉人的驚世偉業、曠世成就相比,不能不說“未能盡孝”是他們的心靈之苦,是終生的最大遺憾。

這些偉大人物的父母們,都沒能來得及享受孩子的孝敬,留給孩子的,在那一刻是巨大的生存壓力,興許,就是因為這壓力的足夠巨大,“天降大任于斯人”,才造就出偉大事業的英雄,亦證明了中國的古話“千金難買少年貧”。

有一種說法,說這些偉人的父母雖然在世時未享子女之孝,可卻能含笑天國。我倒是覺得,子女與其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不如在父母健在時奉獻更多的貼心關懷、舒心照顧,讓看得見的父母們心滿意足,哪怕是最簡單的“常回家看看”。

如今,錢讓人們忘記和放棄很多,啃老族簡直太多,拼爹坑爹的也大有其人,花點小錢也就可以“孝敬爸媽腦白金”了,或者“送長輩黃金酒”……可世風日下的感嘆中,能讓一切商業頭腦疑惑的,是父母們對所謂忙碌的子女們,依然那樣寬容體貼,那樣逆來順受,那樣無私地、無償地、無悔地始終奉獻著。一位又一位普通平凡的父母,持續地、執著地感動著中國,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新新人類。

淚流滿面。

《禮記》說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論語·為政》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愛不能等待,要趁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都市| 盐源县| 长葛市| 乐业县| 仁寿县| 沙湾县| 花莲县| 衡阳市| 当阳市| 怀化市| 潍坊市| 鄢陵县| 浮山县| 麟游县| 攀枝花市| 吉水县| 微山县| 东阳市| 贡觉县| 麻栗坡县| 于都县| 高台县| 稻城县| 宁化县| 东阿县| 壤塘县| 潞城市| 临朐县| 九龙县| 墨脱县| 津南区| 泰和县| 桃源县| 晋宁县| 铁岭市| 兴安盟| 平和县| 驻马店市| 瓮安县| 富平县|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