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炎帝和黃帝

傳說時代

關鍵詞:涿鹿之戰

在中國的古代典籍中,“五帝”的說法有很多版本。《世本》《大戴禮》《史記·五帝本紀》以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為五帝;《易·系辭下》以伏羲(太昊)、神農(炎帝)、黃帝、帝堯、帝舜為五帝……上古神話經過后世的加工,逐漸向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演化:一個方向是徹底神化,把原本半人半神的英雄人物描繪成無所不能的天神;另一個方向是盡量向自以為真實的歷史靠攏,將野蠻時代的英雄們變為仁德兼備的楷模君主。然而無論是哪一個版本更接近真實的歷史,炎帝和黃帝都是中華民族尊崇的先祖。

神話與史實

炎帝不僅是南方天帝,同時也是太陽神,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都是他的子孫。此外,他還生了幾個女兒,其中最小的名叫女娃。女娃某一次前往東海游玩,不幸被風浪卷走,葬身海底,靈魂化為一只小鳥,名叫精衛。為了報仇,精衛不辭辛勞地銜來西山的石子、樹枝,想要填平東海——這就是“精衛填海”的故事。大詩人陶淵明曾經贊嘆說:“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東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長在!”在詩中和精衛并稱的刑天,據說是一位英勇的戰士,因為反抗天帝的統治而被砍下腦袋。但他絲毫不肯退縮,沒有了頭顱,就以雙乳為眼,以肚臍為口,依舊手持盾牌(干)和斧子(戚),高呼酣戰。

再拉回來說統治南方的天帝炎帝,炎帝曾一度遭到惡神蚩尤的進攻,節節敗退,被迫向中央天帝黃帝求救。黃帝也寫作“皇帝”,就是皇天上帝的意思,是最尊貴的天神。據說他長著四張面孔,可以同時看到四方萬里以外。他居住在昆侖山上華麗的宮殿中,有各種相貌奇特的神靈或者神獸做他的護衛。在得到炎帝求援的信息后,黃帝就召集麾下各方神靈,前往討伐蚩尤,雙方在涿鹿展開了大戰。

《太平御覽》上說,蚩尤有兄弟81人,全都是獸身人語,銅頭鐵額,吃的是泥沙,善于打造兵器。《述異記》上說,蚩尤本人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但這還不算可怕,可怕的是他統率了大批猛獸和魑魅魍魎等善于蠱惑人心的妖魔鬼怪。身為南方天帝的炎帝就是在這些鬼怪面前戰敗而逃的,中央天帝黃帝一開始也因為輕敵,吃了一個大敗仗。

蚩尤造了一場大霧,把黃帝的軍隊全都籠罩進去,三天三夜都找不到出來的道路。幸虧黃帝手下有個臣子名叫風后,足智多謀,他臨時造了一輛指南車,不管朝什么方向前進,車上的小木人永遠手指南方,這才把大軍從迷霧中引領出來。這種傳說中的指南車,后世有許多學者都復制或重新創造過,它和今天的指南針不同,并非利用磁力,而只靠齒輪傳動,充分體現了華夏先民的偉大智慧。

黃帝領兵殺出濃霧以后,就喚來神獸應龍(有翼的神龍),興起大風雨,趕跑了魑魅魍魎。可是蚩尤隨即請來主管風雨的大神風伯和雨師,應龍小巫見大巫,黃帝又吃了一個大敗仗。黃帝沒有辦法,只得叫來他的女兒“魃”助戰。魃是干旱之神,所過之處云收雨散,土地干裂,風伯、雨師不敵敗走。

黃帝為了鼓舞士氣,剝下一足怪獸“夔”的皮,并抽出隱居在雷澤中雷神的骨頭,做成巨大的戰鼓和鼓槌。鼓聲隆隆,士氣振奮,黃帝大軍漫山遍野地掩殺過終于敗下陣來,只得去請巨人夸父一族助戰。危急時刻,天上突然降下一位名叫“玄女”的天神,傳授給黃帝兵法,幫助他最終擊敗了蚩尤。戰后,一種說法是,黃帝立刻砍下了蚩尤的頭,把沾染血跡的鐐銬拋在原野上,鐐銬就變成了一片楓林。另外一種說法是,蚩尤戰敗逃到冀州,又和黃帝打了一仗才被擒獲,黃帝將其斬為兩段,所以當地就被稱作“解”(今山西解州附近),解就是分解的意思。

然而黃帝和蚩尤的戰爭,按照后世圣王化的神話體系來描述,卻又是另外一種面貌。在這種神話中,黃帝被稱為有熊氏或軒轅氏(因為傳說他發明了車輛),是統治黃河流域西部的圣王。炎帝是神農氏的后裔,被稱為烈山氏(或許說明那是個刀耕火種的氏族),是統治黃河中下游的圣王。蚩尤是炎帝南方的氏族首領,曾一度臣服于炎帝(另一種說法是他本身就是炎帝的侄子),但后來聯絡了更南方的九黎氏族,向年老體衰的炎帝發起猛烈進攻。

蚩尤像

此像位于山東省陽谷縣的蚩尤陵。純銅制作,蚩尤頭飾牛角,手持大圭,腰掛火鐮石,高大威猛,棱角分明,展現了五千年前部落首領的風采。

所謂“獸身人語”,或許說明蚩尤的士兵都身穿皮甲;“銅頭鐵額”,或許說明他們頭戴金屬頭盔;“食沙”,或許是指農業較為發達,都吃粟米。面對擁有如此精良的裝備和后勤補給的蚩尤部族,還處于玉兵時代(“玉兵”是指玉制的工具,有學者認為中國在石器時代到銅器時代之間曾有過一段玉兵時代)的炎帝氏族當然不是對手。《逸周書·嘗麥篇》說:“蚩尤乃逐帝,爭于涿鹿之阿。”這是第一次涿鹿之戰,結果炎帝大敗,“九隅無遺”,連一寸土地都沒有了,被迫逃到西方,向黃帝氏族求救。

黃帝氏族和炎帝氏族聯合起來,費了好大的力氣,終于在涿鹿打敗了蚩尤。古史記載說這場仗打得非常慘烈,“血流漂櫓”。關于蚩尤的下場,在這一神話體系中也有很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是蚩尤被殺,九黎氏族的殘余向南逃入深山,逐漸繁衍成為現今西南少數民族。另外也有說法認為蚩尤并沒有被殺死,而是歸順了黃帝,成為黃帝手下掌管軍隊的重臣。而最能體現蚩尤武力與威望的說法是:蚩尤兵敗被殺之后,原先歸附他的小部族紛起造反。黃帝就命人畫了蚩尤的畫像,讓人拿著巡游天下,告訴那些小部族的人,說蚩尤沒有死,結果那些造反的部族馬上就乖乖降伏,再也不敢造反了。

軒轅問道圖·明·石銳

石銳,字以明,明宣德年間的宮廷畫家。此圖描繪黃帝軒轅氏至崆峒山向廣成子問道的故事。在古松掩映下,黃帝與廣成子對坐論道。二人身后侍者十八人,或持杖而立,或端茶相侍,或為小吃而忙,場面緊張宏大,氣氛肅穆,構圖疏朗。

黃帝打敗蚩尤而入主中原以后,就留下不走了,最終和炎帝產生矛盾,雙方又打了一場大仗,就是第三次涿鹿大戰。但是也有一種說法,說當初蚩尤趕走炎帝,就篡奪了炎帝的稱號,所以黃炎之戰其實就是第二次涿鹿大戰。總之,最終黃、炎兩個氏族通過戰爭終于聯合起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黃帝的傳聞

黃帝在歷史上的地位非常尊貴,許許多多的發明創造都被認為是他一個人完成的。在黃帝之前,人們只能在樹上或者山洞中作巢,黃帝發明了房屋,讓人們有了溫暖舒適的居住地。他還發明了衣裳、車船、陶器等。此外在軍事上,黃帝還創制了兵器和陣法。

黃帝的妻子和由他任命的臣子們也對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正妻嫘祖發明了養蠶和繅絲,并將蠶絲織成綢緞。大臣倉頡發明文字以代替結繩記事;雍父制造臼杵用來舂米;大撓(或說為容成)制定干支歷法以利農時;伶倫發明樂器,制定音律;共鼓、貨狄發明造船術;揮、牟發明弓箭;隸首發明算術……神話體系中許多天神,在圣王化以后,也都被稱為黃帝的后裔,最著名的有少昊、顓頊、帝嚳等。

少昊又稱窮桑氏或金天氏,據說曾在東方海外建國,以百鳥為官,比如鳳凰是總管,鵓鴣掌管教育,鷲鳥掌管軍事,布谷鳥掌管建筑,老鷹掌管刑法,斑鳩掌管言論,等等。后來少昊回到中原,代替伏羲(某些神話體系中稱為太昊氏)出任東方天帝,或說就任西方天帝。從窮桑氏的名稱和崇拜鳳凰的習俗來看,專家普遍認為少昊所指代的應該是古代居住在山東半島一帶的東夷族。圣王化的神話體系中,少昊是黃帝之子,或者是伏羲的外甥。

顓頊又稱高陽氏,原本為北方天帝,后來繼承黃帝的中央天帝之位,派了大臣重和黎測量大地的寬度,并且隔斷天與地的通途,使天神和人類不再互相往來。在圣王化的神話體系中,顓頊被認為是黃帝的孫子。《史記·五帝本紀》說他是個沉靜、博識、有謀略的人,能夠根據不同地域條件發展生產,又能夠觀測天象,按日月運行而定歷法,稱《顓頊歷》。此外,他還制定出各種祭祀和禮儀制度來教化人民。

顓頊像·清

顓頊在位時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絕地天通”——將巫師手中進行占卜的權力禁斷,杜絕民間占卜以通人神的活動,而將祭祀上天的活動收歸帝王所有,這樣一來,政教歸一,是文明史上的重大進步。

因為傳說中顓頊也曾擔任過火神,所以某些神話把他和火神祝融混同起來,說他和水神共工在不周山前展開了那場幾乎毀滅世界的大戰,那樣一來,女媧補天就變成黃帝和蚩尤大戰以后的事情了。

帝嚳又稱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顓頊是他的伯父。據說他也生于窮桑,少小聰明好學,15歲起輔佐顓頊,30歲得到帝位,遷都亳邑(今河南偃師西),是炎黃聯盟的重要首領。傳說他能操縱星辰,掌握觀察時間和節氣的方法,以指導生產。帝嚳有4個妻子,分別是姜嫄、簡狄、慶節和常儀。姜嫄生了棄(即后稷),是周朝的祖先;簡狄吞下燕卵而懷孕,生了契,是商朝的祖先;慶節生下堯;常儀生下摯。有專家認為,常儀就是古代傳說中的月神,和嫦娥是同音異體字。

歷史斷面

河姆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遺址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發現的一個完整的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遺址。根據碳14測定,河姆渡文化年代大約為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300年左右,最具特色的發現是當時已經有水稻種植。大汶口文化遺址是中國山東地區一個著名的旱作物文化遺址,最早發現于20世紀50年代,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經過多年的發掘與整理,人們共發現大汶口文化類型的遺址達百余處,生活年代大約為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屬于典型的農業文明遺址,主要的農作物是耐旱植物——粟,飼養家畜,同時漁獵經濟也是重要的生產部門。在距今大約4500年以后,中原地區開始呈現出匯聚南北區域文化的先進因素并領先發展的態勢,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一體多元化格局也逐漸孕育與形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堆龙德庆县| 彭水| 崇州市| 深州市| 古蔺县| 花莲市| 佛教| 民和| 定边县| 扶风县| 东乌| 津市市| 定南县| 铜川市| 浦北县| 大田县| 兴化市| 福海县| 绥棱县| 博客| 平度市| 星座| 芦溪县| 江华| 安徽省| 夏河县| 庆云县| 林周县| 囊谦县| 靖安县| 门源| 哈尔滨市| 长寿区| 葫芦岛市| 兴宁市| 洛川县| 红桥区| 健康| 肇州县| 绥宁县| 甘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