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簡史(套裝共3冊)
- 郭方
- 4812字
- 2020-04-14 10:22:26
大獨裁者愷撒
公元前100年~公元前44年
關鍵詞:獨裁者
英雄是這樣一種人物,雄韜偉略又才華出眾,戰績卓著又殺人如麻,做派強硬又不失虛與委蛇,而英雄的結局也總是帶有一些悲劇色彩。愷撒,便是英雄中的英雄。盡管如此,他的豐功偉績仍受世人景仰,羅馬人尊稱他為“祖國之父”。
非同一般的愷撒

愷撒塑像
愷撒被一些歷史學家視為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王,甚至有歷史學家將他視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以他就任終身獨裁官的日子為羅馬帝國的誕生日。
公元前2世紀下半葉,隨著羅馬經濟的發展,軍事力量的壯大,羅馬共和國原有的城邦共和制度已經不再適應新的歷史形勢,政治危機與社會矛盾凸顯,加強國家機器成了勢在必行的歷史趨勢。從公元前2世紀30年代起,就不斷有人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種種改革方案,但都因為觸犯了共和貴族的利益,因而受到元老院中一小撮所謂貴族共和派的反對。愷撒正是出生于這樣一個時代。
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另一說法為公元前102年7月12日),愷撒出生于古羅馬一個古老而高貴的家族,他的父親先后擔任過財政官、大法官以及小亞細亞的總督等,母親則來自權勢很大的奧萊利·科塔家族。他的姑母茱莉婭嫁給了羅馬赫赫有名的執政官、元老院民眾派領袖馬略。總之,這樣顯赫的身世也注定了愷撒將來必定會有非凡的成就。
愷撒接受的是羅馬貴族式的傳統教育,7歲時便進入了專門培養貴族子弟的學校。他頭腦靈敏,勤奮好學,哲學、歷史、地理、法律無不涉獵,尤其喜歡希臘文學。除了師從雄辯術教師學習演講辯論技巧外,他還接受了軍事技術方面的教育,包括閱讀各種歷史、攻城術和戰術等方面的著作,參加各種軍事和體育訓練。愷撒的文治武修均十分出色,不僅能寫一手好文章,同時精通劍術、騎馬等。少年時代的愷撒具有浪漫文人的氣息。他把自己的家譜追溯到很遠,利用詞源學硬是把愛神與特洛伊英雄安基西斯的兒子埃涅阿斯之子攸里利昂與自己的家族扯上了關系,而他就成了愛神的后裔,也是羅馬城締造者羅慕路斯的傳人。這個說法雖然有些牽強,但對愷撒后來的獨裁統治似乎起到了一定幫助。
15歲那年,按照古羅馬的習俗,愷撒穿上了象征成年人的白色長袍。17歲時,愷撒迎娶元老院民眾派的秦納的女兒科涅莉亞為妻。由于他與馬略和秦納的親緣關系,青年愷撒一直得到元老院民眾派成員的支持,同時也受到貴族共和派的排擠,這使他從一開始就只能站在民眾派一邊,并逐漸成為民眾派的領袖。公元前86年和公元前84年,馬略和秦納先后去世,愷撒一下子失去了兩個保護人。公元前82年,馬略的舊部蘇拉在內戰中取勝,他開始以鐵血方式清除民眾派成員。蘇拉要求愷撒與科涅莉亞離婚,但遭到了愷撒的拒絕。愷撒不得不離開羅馬,也因此險些被蘇拉殺害。據說蘇拉在同意寬恕愷撒時,曾向為愷撒說情的屬下說道:“你們要知道,這個年輕人將比馬略可怕百倍!”
初出茅廬
離開羅馬后,愷撒避難于東方。公元前81年,他謀得小亞細亞行省總督侍從的職位。其間,他被總督塞姆斯派往比提尼亞招募船只——初出茅廬的他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顯示出出色的外交才華。次年,愷撒在米提勒納一戰中又立下戰功,充分表現了他軍事作戰的天分。為此,他獲得了總督授予的市民花環的獎勵。蘇拉去世后,愷撒回到了闊別數年的羅馬。其間,他處事低調,極少關心政治。公元前75年,愷撒再次來到東方的羅德島,拜師于米隆之子、雄辯大師阿波洛尼奧斯的門下,學習雄辯術。次年,他返回羅馬并繼承了舅舅奧利烏斯·科塔的祭司職位。兩年后,愷撒獲得了第一個通過選舉產生的低級職位——軍事保民官(羅馬官職體系中最低的一級)。26歲的愷撒從此步入政壇,擎起了民眾派大旗,為恢復保民官權威而搖旗吶喊。

愷撒與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的第一次見面
公元前48年,愷撒追擊龐培來到埃及。克婁巴特拉為了在爭奪埃及王位中獲得愷撒的支持,乘船于夜間潛入亞歷山大里亞,以毛毯裹身,由人抬到愷撒房門前。她以勇氣、智慧和美貌深深打動了愷撒的心,成了這名羅馬當權者的情婦。
此時,他的雄辯之才發揮了作用,在大庭廣眾面前呼風喚雨、鼓動人心的演說本領爐火純青,除了西塞羅,無人可與之匹敵。在撤銷對雷必達運動參與人員的控告中,他巧借普羅提烏斯所提法案之東風,成功召回妻兄盧基烏斯·秦納及其同人。
公元前70年,32歲的愷撒順利當選財務官,這是古羅馬官職體系中第一個正式官職,任期一年,獲勝者將自動獲得元老院議員的資格。愷撒于次年前往西班牙作為總督的副手主管財政。有一天,在赫庫利斯神廟中,愷撒看到了亞歷山大大帝的塑像,想到亞歷山大在自己這個年齡就已征服世界,而自己還無所作為,不禁感慨萬千,隨即請求解除職務,離開了西班牙。

克婁巴特拉再上埃及王座
現藏于法國里昂博物館。愷撒進入埃及后,將當時被逐出的克婁巴特拉七世迎接回來,恢復了她的女王地位。
公元前65年,愷撒當選為市政官。次年,愷撒被推舉為審理謀殺案件的法官。兩年后,愷撒再獲大法官職銜,地位僅次于共和國最高長官——執政官。這時,愷撒在羅馬的權勢地位已經非往昔可比。然而,愷撒想要的并不僅僅是這些。
公元前61年,愷撒被委以西班牙總督之職。剛一抵達伊比利亞,愷撒就發動了對獨立部落的討伐。他屢屢用兵,所向披靡,收繳戰利品無數。愷撒將收繳的錢財交予國庫,在元老院一時傳為佳話。通過數年來的積累,愷撒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因而,他提出的“為其舉辦凱旋式和競選執政官”的要求也得以通過。愷撒不等總督繼任者前來,便馬不停蹄地趕回羅馬。由于時間緊迫,愷撒放棄了凱旋式,以普通公民的身份進城,積極備選執政官。
前三頭同盟與高盧之戰
公元前60年,愷撒在森都利亞大會上被推選為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42歲的愷撒從此成為羅馬最高行政長官。但此時的他除了在街頭的游民階層中擁有巨大的號召力以外,沒有別的政治資本。而元老院的貴族共和派馬爾庫斯·畢布路斯在賄選的情形下,獲選了另一執政官職位。為此,愷撒十分需要組建自己的政治同盟,以穩固其執政地位。
那時,在軍隊中擁有極大勢力的克耐猶斯·龐培,在元老院爭取安置他的退伍老兵的土地時遭到失敗;代表富豪即騎士階層的羅馬首富馬古斯·克拉蘇也正在為獲得對抗帕提亞所需的軍隊控制權而犯愁。執政官愷撒則正好需要龐培的聲望和克拉蘇的金錢。三人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團,都因為同樣受到了把持元老院的貴族共和派的排擠,最終聯合在了一起。三人由此結成一個穩固的鐵三角——訂立盟約之時,即明確其目的是“使這個國家的任何一項措施都不得違反他們三人之一的意愿”(蘇維托尼烏斯語)。歷史學家將這個聯盟稱為“前三頭政治(聯盟)”。為了鞏固這一政治聯盟,50歲的龐培還娶了愷撒年僅14歲的獨女茱莉婭。三人結盟后,勢力大增,令元老院貴族共和派大驚失色。畢布路斯在愷撒獨攬大權的情形下,退出了所有的政治活動。

公元前52年,高盧首領維辛格托里克斯與愷撒的羅馬軍團在高盧的阿萊西亞展開戰斗。最后,維辛格托里克斯不敵愷撒,開城投降。
動蕩的局勢令愷撒清醒地意識到武裝力量的重要性,只有利用武力,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在執政官任期屆滿之后,愷撒竭力爭取到高盧行省去擔任行省長官,目的是想在那里訓練起一支自己的軍隊,作為政治上的后盾。公元前58年,愷撒揮師北上前往高盧。當時高盧正處于社會動亂之中。不穩定的政治環境加上日耳曼人跨過萊茵河逼近高盧造成的壓力,給愷撒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在高盧的第一年,愷撒便阻止了海爾維基人旨在進入羅馬行省的遷徙,命令他們回到故土,又趕走了日耳曼人,占據了高盧中部。公元前57年,迎戰比利時人諸部于北高盧。第三年,橫掃大西洋沿岸。年底,基本上吞并整個高盧。羅馬軍隊所到之處,大肆掠奪,戰利品堆積如山,成千上萬的戰俘被賣為奴隸。公元前56年,高盧終于被元老院劃為羅馬的一個軍政區。兩年后,愷撒出其不意地攻入不列顛。在得到不列顛統治者納貢的承諾后,愷撒才班師回到高盧。公元前53年春,高盧部落的首領維辛格托里克斯聯合其他各部,組成統一陣線,高呼“為獨立而戰”,誓將愷撒趕出高盧。這一次,愷撒幾乎陷入絕境,幸而在第二年冬天,憑借軍事策略將起義者圍困,最終迫使其投降。起義首領被處死,士兵淪為愷撒軍團的奴隸。阿萊西亞城一戰,高盧軍隊近25萬之眾,竟敗在愷撒僅6萬的軍隊手下。至此,愷撒的威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9年里,他為羅馬擴充了相當于兩個意大利的疆域,給意大利和地中海一帶帶來了長達4個世紀的安定,給高盧這片土地帶來了羅馬古典文明。當然,后者無意之間也成了古羅馬文明的傳播者、法蘭西文明的締造者。

公元前48年,逃亡途中的龐培被托勒密朝臣殺害。此畫為埃及人將龐培的頭顱獻給愷撒。
羅馬的獨裁者
高盧之戰的勝利使愷撒在民眾聲望上漸漸超出“前三頭政治(聯盟)”中的其他兩人——龐培和克拉蘇。他借高盧作為練兵場所,訓練起一支當時共和國最能征善戰的部隊,而且是一支只知有愷撒,不知有國家的部隊。
愷撒的成功刺激了克拉蘇,他在公元前53年發動了“安息之戰”。不料在戰役中全軍覆沒,安息人用熔化的黃金灌進他的喉嚨,將其殺死。這就使得原來鼎足而立的“三人同盟”,只剩下愷撒和龐培并立。三角政治不穩,元老院順勢拉攏龐培。最終龐培與愷撒關系破裂。
公元前49年1月1日,元老院命令愷撒回到羅馬,愷撒回信表示希望延長高盧總督任期。元老院不但拒絕,還發出元老院最終勸告,表示如果愷撒不立刻回到羅馬,將視其為國敵。1月10日,愷撒帶軍隊來到國境線盧比孔河。按照羅馬法律規定,任何指揮官皆不可帶著軍隊渡過盧比孔河,否則就是背叛羅馬。愷撒思索半天后說:“渡河之后,將是人世間的悲劇;不渡河,則是我自身的毀滅。”
愷撒兵不血刃地進入了羅馬城,要求元老院議員選舉他為獨裁官。愷撒大膽的舉動超出了元老院共和派的想象。18日,龐培率領一批元老和兩名執政官急忙帶著家當逃離意大利半島。奪得羅馬政權后,愷撒對政敵實行寬大的政策,贏得了一部分元老貴族和騎士的好感。
當年秋天,他出兵西班牙,最終迫使龐培的兩員部將投降,鞏固了自己的后方。公元前48年6月,愷撒又在法薩羅打敗龐培,龐培逃到埃及后被殺。愷撒借追擊龐培之機進兵埃及,把依附于他但當時被逐出埃及的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扶上臺。兩年后,愷撒又平定了阿非利加支持龐培的力量,并鎮壓了其子在西班牙的反抗。
歷史斷面
愷撒之死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愷撒被一群共和派反對者刺死在龐培議事廳,為首的是共和派分子布魯圖和卡西烏。據傳布魯圖是愷撒的私生子——愷撒對共和派的布魯圖十分寬容,而布魯圖卻從來不把自己看作愷撒的兒子,他聲稱“我們的祖先教我們不該忍受暴君的存在,即便他是我們的父親”。
在龐培議事廳,當愷撒宣讀手里的紙條時,謀殺者們一擁而上。而其中就有他的私生子布魯圖。愷撒見此情景,說:“孩子,你也這樣!”之后,便扯起衣袍裹住頭,不再抵抗。其實,那天正是由他勸說愷撒參加元老院會議的。
公元前46年秋,愷撒從阿非利加戰場歸來。羅馬人爭相涌上街頭,參加元老院為愷撒舉辦的凱旋式。公元前44年,愷撒被推舉為終身獨裁官。他擁有了執政官、保民官、大祭司等職權;控制著國庫以及元老院議員的選舉和罷黜權;唯一留有表決權的議會,也被操縱在愷撒的副官安東尼和多拉貝拉手里。羅馬大權終歸愷撒獨掌,但他始終不肯接受帝王之名。

愷撒被刺
愷撒是位集軍事、行政、司法、宗教各項大權于一身的無冕之王,這引起了元老院貴族的嫉恨和反對。公元前44年,愷撒終于被他們刺殺身亡。但刺殺者幾乎沒有誰在他死后活過了3年,所有人都被判有罪,并以不同方式死于非命。
愷撒忙著制訂他的一系列改革計劃和宏偉目標。僅幾個月時間,愷撒便將那個傷痕累累、社會混亂、矛盾激化的羅馬帶進了一個自由平等、思想開明、繁榮昌盛的發展時期。不過,愷撒最終因觸犯貴族利益而于當年3月15日被陰謀者暗殺,死時年僅58歲。他的遺囑指定自己姐姐的孫子屋大維為第一繼承人,屋大維后來在愷撒奠定的基礎上,徹底完成了締造羅馬帝國的任務。
愷撒鑄造了一座永垂不朽的豐碑,人們把他列入眾神行列,稱其為“神圣的尤利烏斯”,歷史學家更習慣稱呼他為“愷撒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