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簡史(套裝共3冊)
- 郭方
- 3038字
- 2020-04-14 10:22:26
專題 亞歷山大里亞城的智慧
⊙亞歷山大里亞博物院 ⊙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為輝煌的東征。他在被征服的廣袤土地上修建了十余座亞歷山大里亞。而今,那些城市大都湮滅在了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可是,埃及的那座亞歷山大里亞城卻依然屹立在尼羅河口,眺望著遠方,似乎在等待著他的主人東征歸來。
智慧之都的誕生
公元前332年11月,亞歷山大攻入埃及。當時,波斯駐埃及總督馬札西斯手里沒有軍隊。于是,亞歷山大在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開入了埃及首府孟菲斯。之后他又乘船從孟菲斯順流而下,向大海駛去。在尼羅河的入海口,亞歷山大以其敏銳的眼光發現了此地的價值,并決定在此建立一座城市,取名亞歷山大里亞。此后,亞歷山大懷著對這座新城的無限期望,匆匆離開了埃及,但有生之年再也沒能回來。

亞歷山大里亞城
它是一個建筑上極完美的港口城市,亞歷山大建此城主要是為了給長期征戰的部隊提供補給。
公元前305年,托勒密在埃及自立為王,定都亞歷山大里亞,自此翻開了亞歷山大里亞城新的篇章。
托勒密王國時代,亞歷山大里亞成了東西文化交流的中心。這里聚集著數量眾多的哲學家、醫生、工程師、詩人、地理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僅僅將亞歷山大里亞所擁有的主要學者的名字羅列出來就足以見證這座城市在那個時代的偉大。來自敘拉古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阿基米德,來自雅典的數學家歐幾里得,來自查爾希頓的醫學家赫勒菲拉斯,來自昔蘭加尼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哲學家和詩人埃拉托色尼,來自拜占庭的劇作家阿里斯托芬,來自高斯的醫學家埃拉西斯特拉圖斯,來自薩摩色雷斯島的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庫斯,等等。

亞歷山大大帝指揮建造亞歷山大城。
亞歷山大里亞的光輝早已被2000多年的歷史洪流沖刷殆盡,我們只能從殘留的史書中了解過去的輝煌,勾勒出那個時代的智慧之都。2000多年前的亞歷山大里亞擁有那個時代最為著名的博物院和最為偉大的圖書館——亞歷山大里亞博物院和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造就了亞歷山大里亞在那個時代無可匹敵的文明成果。
人類智慧的結晶
亞歷山大里亞博物院設有4個部門:文學、數學、天文和醫學。
公元前3世紀初期,天文學家、日心說理論的鼻祖阿里斯塔庫斯來到亞歷山大里亞,參與對一年日期的進一步精確定位。研究結果在公元前238年公布:一年有365又1/4天,每4年的1/4天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閏日。
來自敘拉古的阿基米德將物理學從哲學的一個分支發展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他發現了杠桿原理、浮力定律等。數學家歐幾里得的著作《幾何原本》就是在亞歷山大里亞完成的,這本書直到近代仍被作為教科書使用。
一直使用到17世紀的托勒密地圖是亞歷山大里亞博物院的又一重要貢獻。亞歷山大時代就有人去巡查熱帶雨林地區,而托勒密王國早期也曾派人考察獵象國和紅海海岸,他們帶回了一些地區精確的緯度測定。這些測定為埃拉托色尼的地圖提供了基礎,而托勒密地圖就是根據前者發展而來。
在醫學上,托勒密王朝將赫勒菲拉斯和埃拉西斯特拉圖斯招攬到亞歷山大里亞。他們無疑是那個時代最為偉大的醫學家。
亞歷山大里亞博物院對新航路的開辟也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埃拉托色尼把日晷分放在亞歷山大里亞和阿斯旺之間幾百千米的土地上,用以測量地球子午線(地球的周長),其誤差在322千米以內。他相信向西航行可以到達印度。歐多敘斯曾嘗試環非洲航行。這些探索與嘗試在接下來的1700年中無人問津,直到16世紀,新航路的先驅者才將它們從故紙堆中翻了出來。
人類文明的寶藏
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的藏書曾達70多萬卷。所藏圖書由多種文字組成,主要是希臘文圖書。圖書館還負責書稿的整理和翻譯工作,現今流傳于世的希臘古典作品大都是在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整理完成的。從眾多的摘抄本中還原《荷馬史詩》的原稿,同樣是在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完成的。由70名學者組成的翻譯小組,用了72天時間將《舊約圣經》翻譯成了希臘文。而這一翻譯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居住在亞歷山大里亞的眾多猶太居民,早在公元前3世紀末就已經全部希臘化了。
在托勒密王朝時代,每一艘在亞歷山大里亞停靠的船只都要由海關人員檢查,發現圖書后立即送往圖書館,由圖書館來確定圖書的價值與去留。如果圖書館方面認為其有價值留在這里,那么國家會給書籍原主一定的補償。托勒密三世也曾以不光彩的欺騙手段搞到一些珍貴的圖書——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的原始書稿都收藏在雅典國家檔案館,不能外借。相傳托勒密三世說服了雅典總督,將高達15塔蘭特(重約390千克)的銀幣抵押在雅典,將手稿借出復制,之后將復制品送還雅典,將手稿原件留在了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類似的故事有很多,描述的都是托勒密王朝的國王們怎樣處心積慮地搜集圖書。其實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的圖書大多購自雅典和羅德,因為這兩地是當時最大的圖書市場。亞歷山大里亞與他的圖書館維持了將近兩個世紀的輝煌。當托勒密王國拜倒在羅馬帝國面前時,就注定了這兩者的悲劇命運。
文明之火的熄滅
公元前49年,古羅馬統帥龐培在與愷撒爭奪羅馬權力的內戰中,失敗后逃往古埃及。愷撒緊隨其后追至亞歷山大里亞,而龐培已被托勒密王朝的廷臣殺害。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正和她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在埃及展開另一場內戰。愷撒為克婁巴特拉七世的美色所傾倒,代表羅馬站在克婁巴特拉的一邊。而小國王托勒密十三世也毫不示弱,率領埃及軍隊迅速向亞歷山大里亞開進。此時,愷撒在亞歷山大里亞的駐軍實在太少。他一面派人前往亞洲求援,一面命令部下在城內做好巷戰準備。

亞歷山大里亞港灣
圖片出自1804年《埃及風光》一書,描繪了公元前48年,亞歷山大里亞城被愷撒放火燒毀后的景象。
古埃及人派重兵向港口方向推進,因為那里停泊著70余艘大型戰艦。如果他們能夠奪取港口,無疑就切斷了愷撒與即將到來的援軍之間的聯系,同時還可以用軍艦封鎖港口。愷撒同樣知道港口對于他的重要性,于是派兵將港口停泊的戰艦統統燒掉了。但是大火不僅燒毀了港口和戰船,也蔓延到了亞歷山大里亞城內,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的40多萬冊圖書被焚毀。
港口附近的皇家圖書館被焚毀之后,位于薩拉貝姆的子圖書館就成了該城的主要圖書館。災難降臨于391年,這一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下令摧毀帝國內的異教信仰和異教神廟。一場洗劫之后,薩拉貝姆除了地基外,所有東西都被哄搶一空,而地基之所以逃過一劫,是因為地基的石塊巨大,無人能夠搬動。這一次浩劫幾乎讓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然而災難還遠沒有結束。641年,阿拉伯人占領埃及,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的滅頂之災也即將來臨。學者阿布法拉吉烏斯對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的最后時刻有著詳細的記述。語法學家菲洛波努斯請求阿拉伯占領軍司令阿姆魯將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贈給他。當時亞歷山大里亞城已被阿拉伯人洗劫一空,唯一無人問津的就是這些在阿拉伯人看來一文不值的圖書。雖然阿姆魯與菲洛波努斯私交很好,阿姆魯也很想滿足這位學者的小小心愿,但是他對哈里發的忠誠不允許他在沒有請示哈里發之前私分任何東西。而哈里發歐麥爾一世的答復也伴隨著《羅馬衰亡史》傳世千年。“如果那些作品的內容和真主的經書一致,那它們便沒有用,也不必保存;而如果不一致,那便是有害的東西,理應加以消滅。”凝結了人類幾千年智慧的結晶就這樣被草率地決定了命運。
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的所有圖書被分給了城內4000余家澡堂當燃料,因為其數量巨大,以至于這些人類歷史上最昂貴的燃料在4000余家澡堂中足足燒了6個月。
其實當托勒密王朝走向沒落時,亞歷山大里亞就已經走到了輝煌之路的盡頭。但亞歷山大里亞作為智慧之都并沒有白白存在過。它的歷史價值將成為人類研究世界史不可多得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