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zhàn)國春秋:爭鳴與爭雄的時代
- 龔書鐸 劉德麟
- 1612字
- 2020-04-13 16:57:48
03
葛之戰(zhàn)
時間:春秋早期
周鄭葛之戰(zhàn),是周與諸侯的第一次直接軍事沖突,周王的權(quán)威受到公然挑戰(zhàn)。此戰(zhàn)以周軍的大敗告終,從此,周王威信掃地,再也沒有能力駕馭各國。
周鄭交惡
周平王時,鄭國的國君鄭武公有保駕之功,與衛(wèi)武公同為周朝卿士。衛(wèi)武公死后,鄭武公便獨攬了周的朝政。鄭武公死后,鄭莊公繼位,繼續(xù)輔佐周平王。
周平王在位51年后去世,周桓王繼位。周桓王覺得指揮不動鄭莊公,就想解除鄭莊公的卿士職務(wù)。一天,周桓王對鄭莊公說:“您是先王的老臣,我對您很敬重,不敢總勞您的大駕,您以后不必兩邊奔波了。”鄭莊公見周桓王這么說,知道他不再重用自己,就回國了。然而,莊公心里對周桓王很不滿,不再朝拜周桓王。因宋國此前曾和衛(wèi)等國侵伐過鄭國,鄭莊公就打著周桓王的旗號,聯(lián)合其他國家伐宋。
周桓王聽說鄭莊公打著自己的旗號討伐宋國,十分生氣,就下令免去鄭莊公的卿士職位。鄭莊公心里更生氣,就不再向周朝納貢。
葛交戰(zhàn)
周雖然已非昔日可比,但仍然是各國名義上的共主,各國都有向周納貢的義務(wù)。
鄭莊公不向周王納貢,周桓王非常生氣,就親自率領(lǐng)蔡、衛(wèi)、陳三國的軍隊去討伐鄭國,軍隊到達葛,扎下營寨。鄭莊公與手下商議,決定率軍抵抗,于是兵分三路,直抵葛。
周桓王以為自己的大軍一到,鄭莊公就會賠罪認錯,沒想到現(xiàn)在鄭莊公居然敢欺君犯上,更加怒不可遏,一定要親自出戰(zhàn)。事前,桓王還準備了一篇長長的誓詞,打算在開戰(zhàn)前痛斥鄭莊公一頓,沒想到莊公根本就沒有露面,只是命令軍隊擺好陣勢,等待迎戰(zhàn)。
這一下,周桓王可更惱怒了,派人叫罵挑戰(zhàn)。可是無論怎樣挑釁,莊公就是不露面,也并不發(fā)起進攻。雙方一直對峙到午后,鄭莊公看周的士兵已經(jīng)有些倦意,隊形開始渙散,正是進攻的好時機,便命令部下?lián)艄臎_鋒。
鄭國的軍隊突然像潮水一般鋪天蓋地地沖殺過來,陳、蔡、衛(wèi)三國的軍隊本來就不想打這場仗,現(xiàn)在見到鄭軍來勢洶洶,不禁嚇得手腳發(fā)軟,掉頭就跑,絲毫也不顧周天子的軍隊了,只剩下周軍在孤軍奮戰(zhàn)。鄭軍如入無人之境,直殺得周軍人仰馬翻,潰不成軍。
箭射周天子
這時候,鄭國的將軍祝聃遙遙望見了周桓王,就拉弓搭箭,一箭射中了桓王。幸好距離太遠,箭只射中了左肩,但卻已經(jīng)讓桓王魂飛魄散了。祝聃眼見射中桓王,趕著戰(zhàn)車想要追過來擒拿,突然聽到自己陣營那邊已經(jīng)響起了收兵的鳴金號令,只好悻悻地停住了。
祝聃收兵之后去見鄭莊公,不滿地說:“天子被我射了一箭,已經(jīng)嚇破膽了,我正要活捉他,您為什么要下令收兵呢?”莊公說:“無論如何,對方畢竟是周天子。我們與天子開戰(zhàn),實在是不得已。兵刃加于天子,可是禮法中的不赦之罪。要是不小心殺了天子,會為別人落下口實的;就算不殺他,你把他捉來了,我們又該拿他怎么辦呢?現(xiàn)在天子已經(jīng)知道了我們的厲害,點到為止也就行了。”
一旁的大臣祭仲聽了,也點頭稱是說:“主公說得太對了,這下天子已經(jīng)知道我們的厲害了。我們自保的目的既然已經(jīng)達到,也該借這個機會挽回一下天子的面子。趕緊派人去慰問他,讓他知難而退,盡早收兵吧。”鄭莊公聽了,覺得有理,便把這個任務(wù)派給了祭仲。
祭仲請罪
祭仲當晚就動身,帶著不少禮物趕到了周桓王的兵營。剛一見面,祭仲就跪在地上,連連磕頭說:“我們主公無心得罪了天子,勞得天子親自出征討伐。主公本來只是想自保,卻沒約束好手下的兵士,以致有人大膽冒犯了天子,實在是死罪!現(xiàn)在主公特命我來請罪,請?zhí)熳影l(fā)落。”
周桓王本來懷著滿腔怒火無處發(fā)泄,見到鄭國使者這樣低聲下氣地前來請罪,雖然仍是怒氣難平,但也不好再說什么。周桓王覺得自己的面子多少也保全了些,就表示寬容了莊公。
葛之戰(zhàn)就這樣收場了。周桓王發(fā)動的這次戰(zhàn)役,可以說是場極其錯誤的戰(zhàn)斗,身為號令四方的天子,不利用謀略和外交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反而在并無取勝把握的情況下貿(mào)然出兵,結(jié)果一敗涂地。箭射天子,在周的禮制中本是不赦之罪,而傷害天子的人也并未因此獲罪,這場戰(zhàn)役使得周王室名譽掃地,從此再無號令諸侯的威信,周桓王也成了諸侯眼中的笑柄。

銅鏃·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