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zhàn)國春秋:爭鳴與爭雄的時代
- 龔書鐸 劉德麟
- 2778字
- 2020-04-13 16:57:47
02 黃泉相會的母子
時間:春秋早期
鄭莊公放任心懷不軌的弟弟段,使之狂悖,之后抓住時機(jī),使得討逆師出有名;潁考叔曲而進(jìn)諫,并用“人造黃泉”使得莊公母子相見而不違背誓言。解決難題有時候不一定要針鋒相對,婉轉(zhuǎn)的方式也許能達(dá)到更好的效果。
鄭莊公即位
鄭國的國君鄭武公有兩個兒子,都是夫人姜氏所生,長子名寤生,次子名段。寤生出生時難產(chǎn),險些要了姜氏的命,因此姜氏心中有個結(jié),一直排斥這個兒子。小兒子段不但是順產(chǎn),而且從小活潑伶俐,深得姜氏喜愛。姜氏總勸武公廢長立幼,立段為世子。但武公以長幼有序為由沒有答應(yīng),還是立寤生為世子,而將共城(今河南輝縣)賜給段作為食邑,由此段也稱共叔。對此,姜氏很是不滿。

《春秋集注》書影
鄭武公死后,寤生即位,他就是歷史上的鄭莊公。姜氏總向著自己喜愛的小兒子共叔,就對莊公說:“你繼承了你父親的地位,整個鄭國數(shù)百里土地都是你的,可你弟弟只有個小小的共城,你是不是把制邑封給你弟弟?”莊公說:“制邑地勢險要,是軍事重鎮(zhèn),先王有遺命,不許分封。除此之外,其他地方都可以封給弟弟。”姜氏說:“那就把京城(地名,非指國都)封給你弟弟吧。”莊公一聽,低頭不語。姜氏把臉沉了下來:“如果你這也不同意,那就干脆把你弟弟趕到別國去,讓他在別國做官吧。”莊公趕忙連聲說:“不敢,不敢!”
圖謀不軌
第二天,莊公就準(zhǔn)備將京城封給共叔。大夫祭仲勸阻說:“天無二日,民無二君。京城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各方面都和國都不相上下。如果將這么大的封邑給了共叔,國家會后患無窮啊。”

秦·秦公(一號)·春秋
高75.1厘米,1978年寶雞縣太公廟村出土。寶雞市博物館藏。春秋時期秦國的樂器,是從鐘發(fā)展來的形式。鼓部齊平,中起四道飛棱,上飾龍鳳,鐘口平坦。將其懸掛,以槌叩擊而鳴。
但莊公以母命難違為由,還是將京城封給了共叔。
姜氏則私下告訴共叔:“你兄長不念同胞之情,今日封給你京城,也是我再三懇求的結(jié)果。你兄長雖然同意了,但是心里未必高興,你到了京城要招兵買馬,暗中準(zhǔn)備,如果有機(jī)會,我就通知你,你率兵來襲,我作內(nèi)應(yīng),一定可以取代你哥哥當(dāng)上國君,我也就死而無憾了。”
共叔領(lǐng)命,搬到京城居住。由此,鄭國的國人都改了口,稱其為“京城大叔”。從此以后,大叔以狩獵為名,每日招兵買馬,操練軍士,又私自攻占了幾座原屬鄭國的小城,京城儼然成了國中之國。
消息傳到都城,鄭莊公對此不予理睬。上卿公子呂進(jìn)諫道:“如今大叔內(nèi)依太夫人的寵愛,外有京城堅固的城池,日夜練兵講武,以后必然要篡奪國君之位,必須除去。臣愿率軍攻克京城,生擒大叔,以絕后患。”大臣子封也說:“大叔私自攻占城邑,先王的土地怎么能讓臣子私自占有呢?”莊公卻笑著說:“段是太夫人的愛子,寡人的愛弟,寡人寧可失地,也不愿傷兄弟之情,違背母親的意愿。”

龍耳尊·春秋
高38.5厘米,口徑35厘米。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大敞口,折肩,斜腹,圈足較高,形體較大。肩兩側(cè)鑄接有龍形雙耳,使器物更顯得雄偉。肩飾斜角云紋,腹為橫條溝紋,圈足飾雷紋。
欲擒故縱
其實,鄭莊公并非對大叔的所作所為麻木不仁,而是在等待各方面的條件成熟。因此雖然他表面上沒有接受公子呂和子封的意見,私下卻告訴公子呂:“寡人早已考慮過,段雖然有不臣之心,但是尚未有明顯的叛逆。如果我現(xiàn)在就殺了他,太夫人必然從中阻撓,而外人也會認(rèn)為我不仁不孝。如今我表面上對此置之不理,任由段胡作非為,段必然肆無忌憚,待到他造反之時,我再除掉他,也就無人為其鳴冤叫屈了,太夫人也無話可說了。”
公子呂說:“主公遠(yuǎn)見,非臣所及。但這樣日復(fù)一日地下去,大叔羽翼豐滿,到那個時候想除掉他也難了。不如主公對外聲稱要朝見周天子,大叔必然以為都城空虛,率兵來攻打。臣先率一軍埋伏于京城附近,趁其出城,一舉占領(lǐng)京城。主公再從正面攻擊,使其腹背受敵,太叔就插翅難逃了。”
鄭莊公用了公子呂的計策,大叔果然謀反,不幾日就被莊公和公子呂兩軍擊敗,大叔自刎而死。莊公搜出了大叔和姜氏的往來書信,派人送給姜氏,命姜氏搬到潁(今河南登封潁陽)去住,還發(fā)誓說:“不到黃泉,母子永不相見。”
潁考叔巧妙進(jìn)諫
姜氏搬到潁地之后,莊公也開始想念母親,有些后悔。但是君無戲言,莊公又不能輕易反悔,不覺為此憂慮。
鄭國有個叫潁考叔的人,為人正直無私,見莊公將姜氏安置到潁,便抓了幾只鳥,以獻(xiàn)野味為名,來見莊公。莊公問他所獻(xiàn)的是什么鳥,潁考叔說:“此鳥名鶚,小時候母鳥撫育幼鳥,待到幼鳥長大,便將母鳥吃掉,是不孝之鳥,因此抓來吃掉它。”莊公沉默不語,命人設(shè)宴招待潁考叔,將廚師獻(xiàn)上來的蒸羊賜給潁考叔一條羊腿。潁考叔將羊腿上的好肉藏在袖子里。莊公很奇怪,問他緣由,潁考叔回答說:“我家有老母,平日家里從未吃過這樣的美味。國君將羊腿賜給了我,但老母卻無緣品嘗,因此我難以下咽,我把好肉留下,為的是帶回家去進(jìn)獻(xiàn)老母。”
莊公將姜氏與太叔共謀造反,自己將姜氏安置到潁的事說了一遍,嘆道:“你有母親可以盡孝,我雖然有母親,但已經(jīng)立下不到黃泉不相見的誓言,現(xiàn)在后悔也晚了。”
潁考叔說:“太叔已死,如今太夫人只有主公一個兒子,您如果不奉養(yǎng)太夫人,與鶚鳥有什么不同?主公可派人挖掘地道,直到挖出泉水,在水旁建一地室,請姜夫人在里面居住。主公母子在地室中相見,這就是所謂黃泉相見,主公也就不必?fù)?dān)心違背誓言了。”
黃泉下相見
莊公聽了很高興,于是就命潁考叔前去安排。潁考叔帶領(lǐng)了幾百個工人,開始挖掘地道,一直通到姜氏的居室下。地道挖得很深,連地下的水都冒出來了。莊公大喜,急忙動身前往挖掘好的地道,果然在其中與母親相會了。莊公還高興地念道:“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氏和著說:“大隧之中,其樂也泄泄。”意思是說,雖然在黑暗的地道中,但母子得以相會,真是其樂融融。
國君的錯誤如果正面指責(zé),弄不好性命難保,潁考叔旁敲側(cè)擊進(jìn)諫,通過變通的辦法使得莊公母子相見,又不違背鄭莊公立下的誓言。莊公母子從此言歸于好,而進(jìn)諫有方的潁考叔也被莊公拜為了大夫,從此平步青云。
延伸閱讀
《春秋》開始記事
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是《春秋》開始記事的第一年。《春秋》是現(xiàn)存的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它既是魯國史,也是當(dāng)時的國際關(guān)系史,又是編年體史書的始祖。《春秋》記載的年代由前722年至前479年。這種編年史周王朝和諸侯各國都有,雖然內(nèi)容不同,但都稱為“春秋”。現(xiàn)今流傳的魯《春秋》是經(jīng)過孔子修訂的。隨著周室衰落,戰(zhàn)亂迭起,孔子想借《春秋》的謹(jǐn)嚴(yán)書法,表達(dá)他尊王攘夷,維護(hù)周朝的最高統(tǒng)治權(quán)的政治主張。《春秋》用字準(zhǔn)確,選詞嚴(yán)謹(jǐn),雖然記事簡單,看似純客觀的敘述,但實際上暗含褒貶,體現(xiàn)著作者的思想傾向,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影響。于是后世便把這種文筆曲折、微言大義,帶有傾向性的文字表達(dá)方式稱為“春秋筆法”。由于《春秋》記載史事過于簡單,因此后來有三傳加以解釋,一是《左傳》,側(cè)重從史事本末來記載,其他兩傳是《公羊傳》和《谷梁傳》,側(cè)重從義理來闡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