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山東、安徽、江西
- 張妙弟
- 1727字
- 2020-04-13 15:41:08
地貌
山東省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最高峰是中部的泰山玉皇頂,海拔1524米,突起在華北平原東部。東邊呈丘陵性半島伸入黃海與渤海之間。山地與丘陵面積約占全省的35%,平原約占55%,河湖與洼地約占10%。全省地形可分為膠東丘陵、膠萊平原、魯中南山地、魯西部與北部平原等四部分。全省以平原低地為主,而山地丘陵一般低緩開闊,雖然面積較大,但起伏平緩,適于林果業的發展。

山東半島
山東半島是中國三大半島之一。位于山東省東部,突出于黃海、渤海之間。因地處膠萊河以東,又稱膠東半島。島上的山地丘陵間有桃村地塹盆地、萊陽斷陷盆地和膠萊凹陷平原等。山東半島海岸蜿蜒曲折,港灣岬角交錯,島嶼羅列,是華北沿海良港的集中地區。膠州灣的青島、芝罘灣的煙臺、威海灣的威海、石島灣的石島和龍口均為中國著名港口。半島沙嘴、沙灘發育。沙洲發育之地,島陸相連形成陸連島。山東半島經濟開發較早,春秋時代,漁鹽業已逐步發展。戰國時代的冶鐵業和絲麻紡織業就已具有較高水平。青島和煙臺現正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
膠東丘陵
膠東丘陵位于沂沭斷裂帶以東的山東半島上,是古老巖石經長期侵蝕呈現出的低丘廣谷形態,海拔多在400米以下,嶗山、大澤山北峰頂、艾山、昆崳山泰薄頂等少數孤峰,海拔800米~1100米。膠東丘陵雖以緩慢上升為主,但在高度上大大低于魯中南山地丘陵,只有在抗風化能力較強的地段,形成突兀的山峰。主要類型有:中度切割的剝蝕中低山地丘陵、弱切割構造剝蝕低山丘陵、構造剝蝕丘陵地形和剝蝕堆積盆地。盆地主要有諸城盆地、膠萊盆地、萊陽盆地等。堆積、剝蝕平原多分布在山前與沿海地帶,這類平原剝蝕作用較強,而堆積物較薄。

航拍膠東丘陵
魯中南山地
魯中南山地是一個中部凸起的斷塊山,北側的沂山、魯山、泰山較高大、完整,南側的蒙山等較破碎。各山峰海拔1000米~1100米,唯有泰山拔出群峰。這里有很多巖溶中低山地,巖溶地貌發育良好,主要有溶溝、溶槽、溶洞等,還有許多剝蝕堆積平原盆地,如肥城盆地、大汶口——汶陽盆地等。此外,魯中南山地還有侵蝕堆積谷地。

魯山風光
魯山是山東四大高山之一,位于山東的中心,是淄、汶、彌、沂四河的發源地,主峰觀云峰海拔1108.3米,為魯中最高峰。坐落于牛郎織女的故鄉,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是國家級森林公園。
萊州灣
萊州灣是中國渤海三大海灣之一,為山東省重要的漁鹽生產基地,位于渤海南部。萊州灣是受郯(城)-廬(江)大斷裂帶控制、由斷塊凹陷而形成的北北東向的海灣。灣岸屬淤泥質平原海岸,岸線順直,多沙土淺灘。由于膠萊河、濰河、白浪河、彌河,特別是黃河泥沙的大量攜入,海底堆積迅速,淺灘變寬,海水漸淺,灣口距離不斷縮短。萊州灣灘涂遼闊,河流攜帶來的有機物質豐富,盛產蟹、蛤、毛蝦及海鹽等。沿岸工農業發展迅速。龍口港、羊角溝港為山東省重要港口。

萊州灣海蝦養殖
蒙山
蒙山是山東省中部名山,又稱東山,屏峙于平邑、費縣和蒙陰三縣間。山脈作西北—東南走向,山嶺多呈平行的帶狀分布。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為省內第二高峰。蒙山屬單面山型,南麓有蒙山大斷裂,山勢陡峻;北側雖也有斷裂,但坡度較緩。山體由太古界斜長角閃片麻巖及花崗巖組成,北坡主要為寒武、奧陶紀灰巖及頁巖。溝谷水流分向南北,南部屬沂河流域,北部為大汶河、泗河流經之地,各河支流多呈直角交匯,形成方格狀水系。蒙山與沂山合稱為沂蒙山區,為抗日戰爭期間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沂蒙山區金剛石原生礦總儲量為2240千克,居中國第一位。

平邑蒙山鷹窩峰
該峰叢于深壑峽谷之中拔地而起,直刺蒼穹,奇峰東側絕壁千仞如削,峻巖森森,草木不生;南側峭壁罅隙,奇松橫偃,或倒立下垂,或凌空欲飛,或如蛟蟠龍欲撕云吞日,千姿百態,瑰瑋萬狀。因只有蒼鷹盤旋其伴,筑巢其上,而得名“鷹窩峰”。山峰景色奇絕,實乃山水之畫屏,天壤之奧區。
昆崳山
昆崳山又名姑余山,為山東半島東部的名山。延伸在文登市、牟平區兩地間,略作東北—西南走向,長約150千米,主峰泰薄頂(俗稱太婆頂)海拔923米,為山東半島第二高峰。山體主要由元古界花崗巖組成,節理發育,斷層較多。流水以主峰為分水嶺,呈放射狀流向四周。昆崳山土層深厚,氣候濕潤,植被生長良好。昆崳山北麓有龍泉溫泉(俗稱龍泉湯),常年湯沸泉涌,云霧蒸騰。泉水最高溫度達52℃,含有氟、硫等多種成分,可以治療多種疾病。

昆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