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山東、安徽、江西
- 張妙弟
- 1530字
- 2020-04-13 15:41:07
行政區劃
山東省簡稱“魯”,因處于太行山之東而稱山東。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東臨黃海,北濱渤海,全省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東部山東半島突出于黃海和渤海之間,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陸地部分自北而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毗鄰。地理位置處于東經114°50`~122°50`、北緯34°30`~38°15`之間。全省總面積15萬多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全省海岸線3000多千米,約占全國大陸海岸線的1/6,僅次于廣東省,位居全國第二。沿海灘涂面積約3000平方千米,近海海域面積達17萬平方千米。現轄2個副省級市、15個地級市、58個縣、28個縣級市、51個市轄區。省會濟南市。
山東省行政區劃簡表

濟南市
濟南市又名“泉城”,為山東省省會,位于山東省中部、泰山山脈北緣、黃河南岸,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面積8177.21平方千米,現轄6區1市3縣,全市總人口694.96萬。濟南素有齊魯雄都、海右名城之稱,是中華民族文明歷史的窗口,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濟南在新石器時代就是龍山黑陶文化的發祥地。宋政和六年設濟南府,1929年析歷縣城、商埠及其四郊正式設濟南市。20世紀50年代以來初步建成以機械、紡織、食品、電子等部門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市內有高等院校10多所,還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各種涌泉。1990年濟南被列入中國沿海經濟開放區。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濟南泉城廣場
泉城廣場是山東省會濟南的中心廣場,坐落于濟南市中心繁華地帶。它南屏千佛山,北依大明湖,西臨趵突泉,東眺解放閣。廣場東西長790米,南北寬280米,占地面積330畝,約22萬平方米,主體面積270畝。地上綠化面積8萬平方米,水面面積約2萬平方米,地面鋪裝達12萬平方米。
青島市
青島市位于山東省東部。南濱黃海,西臨膠州灣,是膠濟鐵路的終點,中國的優良海港之一。全市面積11282平方千米,現轄6區,代管4市。青島原為一漁村,昔稱膠澳,1891年清廷議決設防,為建置開始。1929年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青島市。青島是山東省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和港口。1984年辟為對外開放城市。工業有紡織、機械、化工、石油化工、鋼鐵、橡膠、榨油、面粉、卷煙等。港口可泊萬噸輪。青島夏季涼爽,是全國聞名的旅游及療養城市。海濱有海產博物館和海水浴場。名勝有魯迅公園、中山公園、前海棧橋、嶗山風景區等。

青島八大關
青島八大關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太平角匯泉岬拱衛左右,湛山、太平山屏列于北部,占地150萬平方米。“八大關景區”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太平角匯泉東部,是中國著名的風景療養區。面積70余公頃,十條幽靜清涼的大路縱橫其間,其主要大路因以中國八大著名關隘命名,故統稱為“八大關”。同時,八大關有眾多以各國風格建筑的別墅區,集中了表現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丹麥式、希臘式、西班牙式、瑞士式、日本式等20多個國家的建筑風格。因而也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
煙臺市
煙臺市是山東省轄市,國家沿海14個開放城市之一。位于省境東北部,面積13745.95平方千米,轄4區1縣、7個縣級市,人口653萬,以漢族為多,還有回、滿、朝鮮、蒙古等20多個少數民族。煙臺古為東方青州隅夷地,秦為膠東郡,1983年設煙臺市。煙臺市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主要河流有五龍河、大沽夾河、界河。工業主要有冶金、電力、化工、食品等門類。農業主產小麥、玉米。有煙臺大花生、蘋果、大櫻桃、萊陽梨、葡萄等。沿海有廣闊的漁場,盛產對蝦、海參、鮑魚、扇貝等海珍品。地下礦藏豐富,有金、銅、鋅、菱鎂、石墨等70多種。已探明的黃金儲量居全國第一位。煙臺市擁有眾多名勝古跡,如人間仙境蓬萊閣、秦始皇東巡三登芝罘島的射魚臺遺址等。

煙臺海濱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