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廣東、廣西、海南、重慶
- 張妙弟
- 2433字
- 2020-04-13 15:40:29
經濟
自1989年起,廣東國內生產總值在中國30個省市中,連續占據第一位。廣東省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占全國的1/8,并超越香港和臺灣,成為中國經濟規模最大,經濟綜合競爭力、金融實力最強省份。廣東省是商品性農業發展較早,輕工業基礎較好,商業較繁榮的省份。1979年以來,深圳、珠海、汕頭設立了經濟特區,廣州、湛江和珠江三角洲被列為開放城市或地區,工農業生產發展速度高于全國平均遞增水平。工業主要有食品、家用電器、塑料制品、服裝、卷煙、陶瓷、紡織、絲綢、機械、電子、電力、煤炭、石油、造船、汽車、化工、醫藥、建材、冶金等門類。已形成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電子工業的門類及產值居全國前列。農業向外向型發展,是全國的水稻、蔬菜和水果生產基地,茂名是最大的水果產地,湛江是最大的劍麻基地。珠江三角洲是糧食、水果和甘蔗生產基地,雷州半島是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交通發達,已構成以廣州為中心的交通運輸網。有港口100多個,民航機場8個,有京九、京廣、廣梅汕、三茂等鐵路干線,還有廣深準高速客車直通九龍。公路四通八達,等級較高,橋梁眾多。
農業
廣東的耕作業中,糧食、經濟作物和熱帶作物生產并重。在全省253.2萬多公頃耕地中,水田和旱田約占3/4。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一年二熟,南部可三熟,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90%左右,是全國重要的雙季稻種植區。水稻種植遍及全省,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是主要高產穩產區。前者總產量最大,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后者單位面積產量最高,名列中國前茅。漠陽江、鑒江及各河流沿岸平原和谷地也是水稻的重要產區,耕作多實行水稻連作和雙季稻加冬薯的一年三熟制。經濟作物以甘蔗、花生、蠶桑、黃紅麻、水果為主,廣東是中國最大的商品化甘蔗產區,也是中國以橡膠生產為主的熱帶作物重要生產基地之一,主要出產橡膠、劍麻、香茅和胡椒等。全省熱帶和亞熱帶水果達400多種,經濟栽培水果有40多種,四季不絕,素有“水果王國”之稱。柑橘、香蕉、菠蘿、荔枝為四大名果,有“嶺南佳果”的美譽。潮州蜜柑、新會及羅崗甜橙、新會大紅柑、增城掛綠荔枝、東莞和高州香蕉等馳名中外。經濟林主要是竹,其次為油茶、油桐、板栗和紫膠。重要山林特產有松香、香菇、藥材和筍干。畜牧業以養豬和養雞、鴨、鵝等家禽為主。禽肉產量居全國首位。廣東漁業生產基礎好,海洋捕撈和淡水養殖并重。珠江三角洲為全國著名淡水漁業基地。

雷州香蕉
基塘農業生態系統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是富有特色的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資源,形成農、牧、副、漁相結合、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環人工生態系統。適應珠江三角洲熱帶季風氣候光熱、雨量資源豐富的特點,農民筑堤取土挖坑修魚塘。池塘養魚,塘泥培基肥地,基上種植作物,搞飼養業。基塘始于14世紀中后期(元末明初),早期以果基為主,17世紀盛行桑基,種桑養蠶。蠶沙作魚餌,蠶繭繅絲。20世紀又改為蔗基。現部分改為菜基、花基,不斷適應市場需求,成為紡織、制糖工業和外貿產品基地。現該生態系統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推廣到北歐和南美的一些低澇地區。

汕尾紅海灣鮮魚交易
廣東汕尾紅海灣,碧海藍天,風和日麗,漁民清晨出海打魚,滿載而歸,漁船停靠岸邊,收獲頗豐的漁民將一筐筐鮮魚擺攤交易,熱火朝天。
工業
廣東省的輕工業歷史悠久,門類齊全,主要有制糖、造紙、制鹽、罐頭、自行車、鐘表、服裝和制茶等部門。甘蔗制糖業是廣東最重要的輕工業部門。除生產蔗糖外,以蔗渣為原料還可生產紙、酒精、人造纖維、糖醛、塑料溶劑和蔗蠟等大量產品。水果食品罐頭是廣東罐頭工業的特色,產量在全國占絕對優勢。廣州、汕頭、湛江、惠州、珠海是主要的罐頭生產基地。紡織、造紙和制鹽也是廣東重要輕工業部門。絲、棉紡織工業集中在廣州、佛山、汕頭等市。麻紡織工業集中于廣州,有設備先進的大型麻袋廠和苧麻紡織廠。廣州還擁有中國設備最好、規模最大的新聞紙廠。廣東手工業歷史悠久,“京廣雜貨”久負盛名。著名傳統產品有佛山陶瓷,汕頭抽紗,潮繡,新會葵扇,東莞煙花和爆竹,廣州牙雕、玉雕、貝雕和廣繡,肇慶端硯等。石油化工是廣東發展中的重要工業部門。茂名、廣州是主要的石油化工和煉油中心,擁有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并帶動尿素、成品油、合成纖維、塑料、橡膠、農藥等多種產品生產。茂名還是全國最大的人造石油化工產地之一。廣東硫酸和水泥生產在中國也占有突出地位,分別居全國第3位和第1位。機械工業以造船、制糖機械、汽車制造、礦山機械和農業機械為主。廣州、湛江為廣東省造船工業中心,廣州造船廠可生產萬噸輪和中型內河輪船,是中國南方最大的造船中心。廣州又是全國輕工機械設備的制造中心,制糖機械生產居全國首位。同時也是全國重要的動力機械制造中心。

深圳電子展
交通
廣東全省3/4的市鎮可依賴內河航道與海洋溝通。內河通航里程達1萬多千米,其中枯水航道水深1米以上,可通駁船的近5000千米。珠江干流西江為聯系廣東、廣西的交通動脈。北江坡度較大,險灘多,航行季節性明顯。廣州、湛江、汕頭是海運中心和對外貿易港口。黃埔、湛江、赤灣、蛇口、鹽田、澳頭、水東、新沙等港口均建有萬噸級碼頭。汕頭、中山等港也很重要。全省公路總通車里程居全國前列,共有高速公路6280千米,每百平方千米有公路118千米。全省以廣州為中心的公路干線有:廣汕(頭)、廣湛(江)、廣梅(州)、廣懷(集)、廣羅(定)、廣海(安)線6條,共長8000多千米。105國道、107國道南北縱貫,與上述公路干線一起,溝通了省內各地和鄰近的閩、桂、湘、贛的聯系。京廣鐵路縱貫中部南北,在省境內長333千米,為南北交通大動脈。黎湛鐵路建成于1955年,起自湘桂線上的黎塘站,以湛江為終點,是溝通粵桂和西南地區的要道,有利于進出口物資的運輸。廣九鐵路全長182千米,是廣州和香港間的重要交通線。廣茂線橫貫粵西,全長322千米。航空運輸以廣州為中心,與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及省內的汕頭、湛江、珠海等地均有航班通航。廣州白云機場是中國三大機場之一,也是若干國際航線的中繼站。開辟有通往新加坡、雅加達等國外城市的國際航線。此外廣東省還有現代化的深圳機場。

白云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