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 張妙弟
- 1817字
- 2020-04-13 15:41:54
經濟
四川省工業原來以輕工業為重,現在發展成以重工業為主體,初步形成了部門較齊全、布局日趨合理的綜合性工業體系,成為西南地區工業最發達的省區和中國新興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之一。工業中鋼鐵、機械、電子、天然氣、化工、森林、絲紡織、造紙、食品等部門在中國占據重要地位。四川農業比較發達,基本以種植業為主,畜牧業地位也很顯著,農副產品豐富多樣。四川交通原來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之說,現在已初步形成與全國交通網相連的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綜合發展的立體交通體系。

農業
四川省耕地面積居全國第五位,是中國主要農區之一,種植業是四川農業的主要部門。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薯類為主。其中,水稻總產量居全國各省區第二位,以盆西平原和盆南長江沿岸及岷、沱、嘉陵諸江下游淺丘地帶為集中產區。四川是中國五大小麥產區之一,主要分布于盆地底部,尤以盆地北部和西部最為集中。全省糧食總量居全國第六位。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少,故省內糧食基本自給。經濟作物以油、棉、蔗、麻、煙為主。四川盆地為中國最大的油菜籽生產基地。甘蔗生產僅次于廣東、廣西、云南、福建和海南,主要分布在沱江流域和安寧河谷。四川又是中國苧麻、曬煙的主要產區之一。苧麻絕大部分集中在達州市。曬煙以成都平原北部產量最大,煙質最好,為中國著名的商品曬煙產區。園藝作物中,桑蠶、茶葉具有全國意義,素稱“蠶繭之國”。茶葉生產僅次于浙、湘兩省,以盆地西、南緣山區為邊茶生產基地和內銷綠茶、外銷紅茶的重要產區。四川是中國三大林區和主要木材生產基地之一。四川畜牧業發達。西部地區特別是川西高原有廣闊草場,東部四川盆地及其邊緣山地有相當數量的草山草坡和林間草地,是發展畜牧業的有利條件。全省大牲畜以牛為主,馬、驢、騾很少。小牲畜以豬為主,羊為次。其中,豬的存欄數居全國首位,黃牛、水牛居全國第二位,山羊、綿羊和馬在南方各省區中也名列前茅。生豬、豬鬃、皮張、腸衣、羊毛等則是四川傳統的輸出商品。

天寶洞
天寶洞和地寶洞位于郎酒原產地四川省古藺縣二郎鎮蜈蚣崖五老峰,原是兩個形成于侏羅紀的巨大石灰巖溶洞,它們上下相迭,直線距離不過40余米,尾部相通,迂回宛轉,猶如一個巨大的迷宮。20世紀70年代,郎酒人把這兩個洞開辟為貯存新釀郎酒的重要洞庫,總面積達1.42萬平方米。洞內有貯存郎酒的陶壇萬余只,有的陶壇已有百年貯酒歷史,陶壇和溶洞壁生長了厚厚的菌苔,系20世紀初當地釀制傳統“回沙郎酒”的重要釀酒設施。
工業
四川工業主要分布于東部盆地農業發達且交通便利的地區,以成都市最為集中。食品工業是四川發達的工業部門之一,以糧食、肉類、制鹽、釀酒、卷煙為主。冶金工業也是四川重要的工業部門。攀枝花是中國重要的鋼鐵基地之一,江油等地建有生產特種鋼的鋼鐵企業,松潘等地主產沙金。機械工業是省內發展最快、種類最多的工業部門,其中機械制造、軍工機械、電子儀表、動力設備等部門在中國占有重要地位。化學工業以基本化工、化肥、化學藥品為主體。此外還有棉紡工業、造紙工業、以天然氣為主的能源工業等。

瀘州老窖國寶窖池
國寶窖池位于四川省瀘州市城區下營溝,建于明代萬歷年間,迄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瀘州老窖,酒質特好,為中國濃香型大曲酒的發源地。瀘州大曲老窖池是中國建造最早、保存最好、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酒窖池,其生產仍保持了傳統工藝,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被稱為中國第一窖。1996年1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成鐵路
寶成鐵路是一條連接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的交通動脈,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也是新中國第一條工程艱巨的鐵路。這條鐵路的建成,改變了“蜀道難”的局面,為發展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創造了重要條件。
交通
鐵路運輸是四川省內外交通的骨干,已形成以成都為中心樞紐的鐵路運輸網,有成渝、成昆、寶成等鐵路干線。四川的內河航運比較便利,長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等航道廣布于東部地區,構成四川盆地發達的內河航運網。四川的公路運輸也較為發達,主要的交通樞紐有成都、內江、綿陽等,重要的交通干線有川藏、成阿、東巴、成萬等40多條。航空運輸發展很快,成都是聯系省內外最重要的航空港。成都雙流機場是中國現代化的大型機場之一,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航空樞紐,與北京、上海、武漢、廣州、西安、昆明、貴陽、拉薩、香港等地均有直達定期班機。西昌、南充、達州等地也有省內的地方航空線。管道運輸隨天然氣的開采利用,已于20世紀80年代初步建成成都、威遠、瀘州、隆昌間的天然氣管道運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