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 張妙弟
- 1246字
- 2020-04-13 15:41:53
自然資源
四川省河川徑流量和水力資源分別占全國的12.9%和21.2%,均居全國第二位。植物總數逾萬種,僅次于云南省,裸子植物總數則名列全國第一位。資源植物超過4000種,為中國資源植物豐富的省區之一。森林覆蓋率達35.75%,森林蓄積量占全國14.2%,僅次于西藏自治區、黑龍江省和云南省。動物總數居全國第二位,其中脊椎動物1100多種,占全國總數的40%左右。鳥類和獸類均占全國的一半,兩棲類則占38%。四川礦種多,儲量大,已發現的礦種有125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81種,名列全國前三位的有鈦、釩、鍶、硫鐵礦、芒硝、天然氣、碘、鎘、水泥石灰巖、熔劑石灰巖、光學螢石、熔煉水晶及鐵、鈹、鋰、云母、石棉等24種。
皺皮杜鵑
皺皮杜鵑屬于杜鵑花科,是中國特有種。為常綠灌木,高2米~3米。葉厚革質,倒披針形,上面葉脈深陷呈泡狀粗皺,下面葉脈隆起而且密被淡棕色星狀毛。花冠白色至紅色,內側有紅色斑點。僅分布于四川西部,生長在海拔2200米~3300米處的灌叢之中。

皺皮杜鵑
小熊貓
小熊貓別名小貓熊、九節狼、金狗,雖然名字與著名的大熊貓只有一字之差,卻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小熊貓屬于浣熊科,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于四川、陜西、青海、甘肅、云南以及西藏的部分地區。小熊貓體型肥圓、似貓非貓,體重5千克左右,體長40厘米~65厘米。體背紅棕色,眼眶和兩頰有白斑,連嘴周圍及胡須也是白色的。蓬松而長長的尾巴有棕色與白色相間的九節環紋。通常棲息于海拔2000米~3000米有竹林分布的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內,晨昏外出活動覓食,白天則隱匿在石洞或樹洞中休息。常組成小群體進行活動,有較固定的活動區域。小熊貓性情比較溫順,善于攀緣,往往能爬到高而細的樹枝上休息或躲避敵害。喜歡吃箭竹筍、嫩葉、竹葉及各種野果和苔蘚,還捕食小鳥、鳥卵和昆蟲等,更喜歡吃帶有甜味的東西。

小熊貓
大熊貓
大熊貓別名竹熊、花熊,屬于哺乳綱,食肉目,熊貓科,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僅分布于四川、陜西、甘肅的局部地區。野生數量極為稀少,截至2013年底,中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1864只,比第三次調查增長16.8%,其中四川省1387只,占野生大熊貓總數的74.4%。大熊貓體長120厘米~180厘米,尾長10厘米~20厘米,體重60千克~110千克。頭圓而大,前掌除了5個帶爪的趾外,還有一個第六趾。軀干和尾巴為白色,兩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為淡棕色或灰黑色。大熊貓主要棲息在海拔2000米~3000米的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帶的山地竹林內。沒有固定巢穴,邊走邊吃,喜歡單獨活動。常在大樹下或竹林內臥睡。視覺較差,行動緩慢,但能快速而靈活地爬上高大的樹木,并能泅渡湍急的河溪。主要以竹類的竹筍、竹葉為食,偶爾也捕食小動物。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它曾廣泛分布于中國東部,后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并保持了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有“活化石”之稱,對于研究生物進化、古地理、古氣候等具有很大的學術價值。

吃竹子的大熊貓
古代大熊貓以食肉為主,而現代大熊貓卻主要以竹類為食。它必須不停地大量進食,以保證身體對能量的需求。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里飼養的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