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通史:少年彩圖版.亞歐大變局
- 郭方
- 2848字
- 2020-04-13 15:19:18
查理一世的末路
因為自己的倒行逆施,查理一世由高高在上的君主淪為了階下囚,但是在囚禁中的他仍然策劃著暴亂,希望恢復自己昔日的權威,最終在忍無可忍的英國民眾的呼聲中,他被推上了斷頭臺,標志著英國內戰的終結,也震驚了整個歐洲。
第二次內戰
1646年6月,議會軍攻克了王黨軍隊的大本營牛津,國王查理一世化裝逃跑,跑到了蘇格蘭。不久之后,英國議會與蘇格蘭議會經過討價還價之后達成協議,英格蘭人以40萬英鎊從蘇格蘭人手里買回了查理一世。查理一世成為英國議會的階下囚,被監管在漢普頓宮,但擁有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
查理一世被軟禁之后,議會中產生了分歧,大多數人包括克倫威爾都不想懲治國王,甚至只是想逼迫國王做出某些讓步。但是被軟禁的查理一世不甘心失敗,從1647年10月起查理一世就秘密聯系上了支持他的蘇格蘭人,陰謀聯合蘇格蘭的一些封建貴族恢復他在英國的統治。11月11日夜,查理一世趁著漢普頓宮的防守松懈,逃到了南部的懷特島,在那里得到了蘇格蘭使者的迎接。
查理一世逃跑的消息傳出后,在國內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民眾和下層士兵們紛紛要求追捕國王。克倫威爾最初還因為國王逃脫而暗自慶幸,因為他并不希望與國王鬧得太僵,甚至對查理一世抱有很大的幻想,希望查理一世能夠滿足他們所提出的條件,國王還是國王。但是到了11月21日,克倫威爾的態度卻突然變了,因為這天他截獲了國王給王后的一封密信,從信件的內容來看,查理一世寧愿和蘇格蘭人合作,也不愿意和克倫威爾合作。并承諾成功之后給蘇格蘭人各種各樣的好處,面對殘酷的現實,克倫威爾只好打消了和國王合作的念頭。當11月底國王的使者去找克倫威爾談判的時候,克倫威爾說:“我一向愿意為國王效力,但是我不愿意為了國王自取滅亡。”

克倫威爾像
克倫威爾是英國內戰中叱咤風云的軍事將領,是議會軍戰勝王黨軍隊的關鍵性人物。
1647年12月26日,查理一世與蘇格蘭人簽訂了秘密協議,協議中約定蘇格蘭人派軍隊幫助查理一世恢復王位,解散英國的議會軍和議會,查理一世將答應在全國推行蘇格蘭人信仰的教派。一場新的內戰正在醞釀。
1648年2月,南威爾士的王黨釀造了暴亂,蘇格蘭人應時而動,由原來與英國議會合作,轉而支持查理一世,第二次內戰爆發。此時從倫敦到其他城市的一些王黨成員也紛紛行動起來,就連海軍艦隊也有一部分投到了王黨方面,形勢危急。
面對危急局勢,議會內部消除了分歧,議會軍再次開赴前線,迎戰王黨軍隊。議會軍作戰英勇,加上得到了民眾的大力支持,戰局很快就有利于議會軍。1648年7月上旬,議會軍成功平息了南威爾士王黨的叛亂。8月,王黨的軍隊被徹底擊潰,第二次內戰結束。
圍繞國王的斗爭

保皇黨人亨利·里奇
亨利·里奇是第一位英國荷蘭伯爵,英國內戰爆發之后,他成為英國保皇黨的中堅分子。1648年第二次內戰期間,亨利·里奇戰敗被俘,以叛國罪被處決。
1648年12月,查理一世再次淪為階下囚,被囚禁在溫莎城堡。剛剛住進城堡時,查理一世還有著國王的驕縱,當仆人禮數不周時,他大喊道:“還有什么比蔑視國王的權威更可悲的?”幾個月后他終于知道,還有更大的厄運等待著他。
議會軍再次取得了勝利,但是以克倫威爾為首的一些人仍然無法下定決心懲治國王,也不愿廢除君主制度。但在民眾與士兵的呼聲中,議會也只好組織人討論審判國王的問題,可究竟審不審的問題就翻來覆去拖延了近半個月。直到12月28日,議會下議院才通過決議,把查理一世作為背叛國家、挑起內戰、破壞法律和人民自由的罪犯加以審判。
但是克倫威爾卻將對國王的審判看成是無可奈何之舉,12月底他在議會討論審判國王的問題時發言說:“任何人,無論是誰,如果打算廢黜國王或者剝奪國王子孫的王位繼承權,他就將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叛徒和犯上作亂的人。但是,如今上帝已經把這樣的角色加在我們身上,我們別無他法。”
英國的議會分為上議院和下議院,根據當時的法律規定,審判國王的決議由下議院先通過,下議院通過后要經過上議院的同意才能生效。但是當決議遞交到上議院時,上議院的16位議員一致投了反對票。民眾和士兵對這樣的結果十分不滿,既然上議院不同意,那么就讓下議院享受最高權力。1649年1月4日,在民眾和士兵的推動下,通過了下議院享有最高權力的決議,決議規定:國家的法律來源于人民,代表人民的下議院是最高的權力機關,下議院的決議可以不經過上議院和國王的同意直接生效。
這樣,1月6日,下議院通過了審判國王查理一世的最終決議,成立了由135人組成的特別法庭,這135人中包括法官、議員和高級軍官。
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
對查理一世的審判從1649年的1月20日開始。對查理一世的指控是:國王本來應該為謀求國家的和平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但是查理一世卻一心貪圖權力,橫征暴斂,當議會不滿足他的無理要求時,他挑起了內戰,使無數人喪生,他對人民犯下了深重的罪行。
要懲治國王在高等法院中達成了一致,但是在如何懲治國王上卻產生了很大分歧,高等法院中的一部人提出要判處查理一世死刑,很多人表示反對,曾經能征善戰的議會軍總司令費爾法克斯甚至宣布拒絕出席對國王的判決。但民眾和士兵卻支持處死咎由自取的查理一世。
1月20日,查理一世被帶到了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廳,在這里他將接受審判,他終于要面對自己的厄運了,但是他仍然擺著國王的威風。他甚至不將自己當成是被告,當法官念完了對他的訴訟詞后,查理一世問:“你們憑什么審問我?”的確,在一個王權專制的國家之中,法律上沒有規定如何審問國王,盡管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款可以宣判查理一世,但是法官們援引了羅馬法對查理一世進行判決。
1月27日,在簽署最后判決書時,135位特別法庭成員只有67人出席,在最后的判決書上簽字的只有52人,這說明很多人還是支持王權的。判決書上對查理的判決是:他是暴君、叛徒、殺人犯和善良人民的公敵,判處查理一世死刑,判決將在1月30日執行。
1月30日,天氣晴朗,但是寒風卻十分刺骨,上千名市民圍在白廳廣場周圍,等待著國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這樣的事不僅在英國沒有發生過,甚至震驚了整個歐洲,這些市民就將是這件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者。
查理一世已經被帶到了距離白廳廣場不遠的一個房間里,他正在做著人生落幕前的最后準備。他已經與兩個孩子做了最后的道別,他也向上帝做了最后的禱告。他看見了廣場周圍有無數的人在等待著他被推上斷頭臺的那一刻,但他心里好像并未生出太多的恐懼,他應該為他的倒行逆施付出代價的。這個將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生命代價的國王,此刻竟還保留著國王的尊嚴。他好好整理了一下衣服,這是一個寒冷的冬日,他特意多穿了兩件衣服,為的是不在寒風面前被凍得瑟瑟發抖,以免被人看成是害怕。他被推上了斷頭臺,但是他還在努力表現出國王的氣度和威嚴。他甚至對圍觀的人們說:“我將寬恕將我送上這斷頭臺的人,寬恕是國王的權力。”之后,查理一世進行了默禱,默禱之后他的生命結束了。
查理一世之死激起了歐洲所有封建王朝的憤怒,他們把惡毒的詛咒全部“送給”了敢于處死國王的克倫威爾。這年5月19日,在歐洲各國君主的譴責聲中,議會宣布英國為共和國。

查理一世之死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在白廳廣場前被送上斷頭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