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羅耀拉的“入世”精神——耶穌會

在新教進行轟轟烈烈的改教運動的時候,羅馬天主教內部感到了危機,他們意識到天主教一統歐洲的光景已經成為過去,為了順應潮流,不得不做出一些改革以應對新教的擴張。

天主教的改革

16世紀是新教蓬勃興起的時代,天主教在歐洲各地居于退卻的狀態。面對新教運動蓬勃的發展,教皇必須面對三個主要問題:一要為新教徒反對的天主教義進行辯護;二要整頓教會腐化;三要向新教反攻收復失地。實際上,羅馬天主教內部并不麻木,在路德改教之前,羅馬天主教內部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了革新的嘗試,他們一掃天主教昔日奢靡之風,給衰頹的教會,吹去了一股清新的空氣。

在利奧十世時期,羅馬天主教已經有一群神父和教友在羅馬團結起來,發動教會革新運動。他們組成了神愛會,以勤領圣事、學習愛德、樹立善表來刷新自己的內修生活。神愛會的會員,加耶坦和伽拉法創立了提阿亭修道會,要求加入修道會的神父發三愿,即清貧、貞潔、服從,努力做一個標準的神父。提阿亭修道會的會員熱情蓬勃,有兩百多位主教在他們的教區內提倡革新活動。不過,無論是神愛會還是提阿亭修道會,其發展都未超出意大利以外。羅馬天主教內部小范圍的革新運動并不能阻止外面世界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路德發動宗教改革之初,天主教并未意識到這一股小小的火焰會燃燒到歐洲各地,除西班牙外,其他天主教國家對此均未有足夠的重視,以致新教勢力迅速發展。當時,克雷芒七世(1523~1534年在位)亦是美第奇家族的一分子,對政治和藝術的喜愛遠大于對宗教事務的熱忱,保羅三世(1534~1549年在位)則寄希望于彌合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的紛爭,結束宗教的分裂,然而,一切努力皆宣告失敗。在他領導天主教期間,天主教內出現了一個振興式的人物——羅耀拉。

羅耀拉

羅耀拉是羅馬天主教在宗教改革運動期間,致力于振興教會的重要人物。1491年,圣依納爵·羅耀拉出生于西班牙北部吉普斯夸省羅耀拉城一個低階的貴族家庭。在西班牙正統的天主教熏陶下成長,立志長大后要當一名天主教士。14歲那年,羅耀拉父母雙亡,還未成年就已經接受了教會的剪發禮,開始學習成為教士的預備課程。成年之后,他參加了西班牙軍隊,渴望在戰場上獲得戰功,成為顯赫的騎士。1521年,一發戰場上的炮彈擊中了他的右腿,使他落下了終身殘疾,也粉碎了他的功名夢。在養傷期間,他心中非常煩悶,開始專心研讀《耶穌傳》和《圣徒言行》等書籍,受到很大的思想震動。傷好后,他來到蒙塞拉特本篤會隱修院進行三天的懺悔,將他的劍放在童貞女的圣壇上,隨后按騎士方式徹夜守衛在圣母像前。在那三天里,他仿佛感到了圣靈的召喚,之后決心為宣揚天主教而獻身。

1522年,羅耀拉開始實踐他到耶路撒冷朝圣的夢想,他一路游歷、禱告、靈修和默想,尋求獻身天主的道路。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行程遙遠,身上一文不名,無家可歸,但他的心靈有一個愿望在催迫著他,那就是聽從神的指引,“與基督在一起”并“事奉基督”。羅耀拉稱自己為“朝圣者”,以此來形容他追求天主旨意的熱情。為了加強在神學方面的修煉,1524年至1526年間,他在巴塞羅那學習文學,后進入亞爾卡拉大學修習哲學和神學。此時的羅耀拉已經在神學和語言學方面有深厚的造詣。然而,他仍不滿足。兩年后,他來到巴黎大學繼續深造神學,在目睹了天主教黑暗的一面之后,心中十分沉重,認為社會的弊端在于人心向惡,提出用宗教修養來培養高尚的品德,以改變社會風氣。是以,羅耀拉提出“人若獲得全世界而喪失自己的靈魂,又有什么好處”的觀點。1535年,他完成《心靈的操練》一書。該書指導天主教徒在行動中默觀,在一切事物中找到天主。在巴黎期間,羅耀拉認識了圣方濟·沙勿略等志同道合的好友,后來成為一起致力于振興天主教的骨干力量。1534年,他們本著傳教的愿望成立了一個小小的組織——耶穌會。而羅耀拉的《心靈的操練》則成為后來的《耶穌會憲章》被加以推廣。

羅耀拉當過職業軍人,組織力強,領導力強,將軍隊的組織運用到耶穌會的組成方式中,并且宣誓絕對服從教宗。將軍人、神秘主義及修道主義融于一體,并且又有一本操練手冊《心靈的操練》。

耶穌會的成立及傳播

1537年,保羅三世召見羅耀拉,升任他為威尼斯神父。在教皇的許可下,羅耀拉和他的好友準備前往耶路撒冷朝圣,一路傳教,希望使當地的穆斯林改信天主教。可是,由于當時土耳其和威尼斯正在打仗,令通向圣城的道路完全中斷,他們不得不停止前行。羅耀拉決定把耶穌會的組織擴大,以便到歐洲和世界各地進行傳教工作。此時,教皇保羅三世正面臨新教勢力不斷擴大的困擾,羅耀拉的耶穌會正好可以應對和約束新教勢力。1540年,教皇批準了他們的組織,耶穌會正式成立,由羅耀拉任會長。

耶穌會的宗旨就是要重振羅馬教會,重樹教皇的絕對權威。會內仿照軍隊的紀律,組織嚴密,紀律森嚴。知識豐富是加入耶穌會的重要條件,其會士必須經過12~19年的訓練,長年聚在一起研習《圣經》以及其他學問。這些會士在入會之時,除一般修會規定的服從、貞潔、清貧三個誓愿外,還要發第四愿,即絕對效忠教皇。服從是耶穌會的特色之一。在耶穌會組織中,每個會士必須絕對服從上級,正如羅耀拉所說:“耶穌會士應把自己的上級視做基督本身。”總會長為終身制,常駐羅馬,他對各地會士擁有絕對的管理權,故有“黑衣教皇”之稱。羅耀拉任首任總會長。其次,“入世精神”是耶穌會的另一特色,耶穌會修士的生活與衣著與一般人沒有兩樣,不必住在修道院靜修,而是要深入社會各階層,在世界各地參加各種活動,積極傳教,同時也賑濟貧苦。耶穌會會士的一切時間都貢獻給所從事的傳教牧靈工作、教育工作、讀書和祈禱。他們就像一支軍隊,隨時待命,應召去為教會服務。這個新型的修會,常以入世的精神,隨時可以動員出發,與近代教會的需要相符合。此外,耶穌會士廣交各國宮廷、上流社會,作為君主及上層人士的懺悔神父,其影響力很快滲透到各國高層,為天主教遏制新教勢力起到了一定作用。

耶穌會十分注重思想語言的作用。為了擴大天主教的思想影響,耶穌會特別重視興辦文化教育事業,在西歐各國開辦耶穌會大學、神學院和其他學校;同時還成立許多印刷出版機構,出版神學書刊等。耶穌會學校的學生入學資格非常高,大部分學生都來自貴族或富商家庭,這些學生在成年之后經常在政治和社會事務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為了擴大天主教的影響,耶穌會積極向海外傳教。在派傳教士到各地傳教時,羅耀拉向他們說:“去吧,把世界點燃起來!”羅耀拉的好友之一沙勿略于1541年在印度和遠東一帶傳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還有一些傳教士則到了南美的巴西和非洲剛果等地。在羅耀拉的努力下,全世界設有77個教省,各設省會長,其下按地區分設會長和院長。省會長要求下屬定期作“信仰匯報”,各省會長又定期向總會長報告。至16世紀下半期,比利時、萊茵河流域、巴伐利亞、奧地利和波蘭的新教勢力在天主教的影響下受到嚴重影響。

羅耀拉塑像

羅耀拉是西班牙人,是羅馬天主教耶穌會的創始人。他在羅馬天主教內進行改革,以對抗由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

1556年,羅耀拉逝世于羅馬,其思想和創辦的耶穌會對天主教影響甚大。天主教會于1622年列羅耀拉為圣人。至21世紀初,耶穌會的活動范圍遍及亞、非、拉美,為天主教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國際性修會組織。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县| 谢通门县| 靖远县| 中方县| 巴塘县| 施秉县| 定结县| 巧家县| 武穴市| 辉县市| 潜山县| 克拉玛依市| 敖汉旗| 屯昌县| 昌邑市| 津南区| 老河口市| 南康市| 大埔区| 武胜县| 巢湖市| 连平县| 建平县| 天等县| 石楼县| 鄢陵县| 彰武县| 政和县| 巴林右旗| 海伦市| 平武县| 屯门区| 固原市| 开化县| 浦北县| 浪卡子县| 正宁县| 阜城县| 柳林县| 乐东| 翼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