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國家地理百科全書:歐洲1
- 王越主編
- 4837字
- 2020-03-30 15:55:28
挪威 Norway
國名:挪威王國
面積:38.515萬平方千米(包括斯瓦爾巴群島,揚馬延島等屬地)
首都:奧斯陸
人口:516萬(2014年)
民族:挪威人占90%,薩米族3萬人,外籍人口占9.9%
語言:官方語言為挪威語,英語為通用語言
挪威是北歐重要的國家之一。傳說中古代北歐人來往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一條沿半島北部海岸的路,因此,挪威的原意是“通往北方之路”。挪威位于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西瀕挪威海,東鄰瑞典,東北與芬蘭和俄羅斯接壤,南邊與丹麥隔斯卡格拉克海峽相望。海岸線長近2.12萬千米(包括峽灣)。挪威雖地處高緯,但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挪威位于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境內河流湖泊眾多,起伏不平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挪威全境。
縱貫全境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
挪威是歐洲山地最多的國家之一,全國有700多條現代冰川。高原、山地、冰川占國土面積的75%。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是構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形的主軸。山脈的西坡比較陡峭,許多地方形成峭聳的懸崖。東坡比較平緩,成階梯狀經丘陵臺地過渡到波羅的海沿岸平原。該山脈最高峰是挪威境內的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第四紀冰期時,斯堪的那維亞半島是歐洲冰川的主要發源地,冰厚曾經達到2000米,直到距今12000年~8000年時,大陸冰川才最后消退,但是目前山地上仍然保留了總面積約5000平方千米的冰原。

挪威的綿延山脈。
挪威多山,山地約占領土的2/3,海拔不足150米的面積僅占1/5。
挪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平均每千人有小轎車454輛,移動電話用占總人口93%,90%的居民使用因特網。
河烏是挪威的國鳥,挪威人非常愛這種鳥,政府規定不準捕捉或損害河烏。
挪威受陽光照射時間很短,一年中只有7月和8月為享受陽光的黃金季節,所以一般情況下應盡量避免在這兩個月內找挪威人談生意。
與眾不同的海岸
挪威的海岸線漫長,達21192千米。這里的峽灣很多。從北部的瓦朗厄爾峽灣到南部的奧斯陸峽灣為止,峽灣一個接一個,連綿不斷。因此,挪威也獲得了“峽灣國家”的稱呼。挪威境內多冰川槽谷,在海水日積月累的侵蝕之下,形成了狹長而曲折的海灣,在峽灣的兩岸多斷崖絕壁,地勢十分險要,成為世界上獨特的自然景觀之一。

挪威的峽灣。

挪威造船工業歷史悠久,工藝水平較高。從圖中的船舶博物館可以看出挪威人對造船業的重視。

挪威的遠山、靜湖和輪船。
北角
多年以來,人們一直把位于挪威北部的北角當成是歐洲大陸的最北端,實際上,位于北角以東70多千米處的諾爾辰角比北角的位置還要略偏北。盡管如此,北角在地理上的意義依然很重要。它與斯瓦爾巴群島之間的連線,是挪威海和巴倫支海之間的分界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曾經多次經過這里將大批物資運到摩爾曼斯克。同時,北角還是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北端起點。
北歐首位的水力資源
挪威的財富應該說是“水源”帶來的。因為除了靠商船和漁船所帶來的財富之外,供給該國能源的河川及瀑布也具有很大的功勞。由于分水嶺過于接近海岸,因此河川都很短促,瀑布落差較大,世界10條落差最大的瀑布中,挪威就有3條:居第四位的奧爾默利,落差563米;第五位的蒂賽,落差為533米。挪威境內還有很多冰川和湖泊,由冰河溶解的水量豐富,最適合水力發電,水力資源極為豐富,聞名歐洲,可開發的水電資源巨大。
歷史文化
挪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8世紀的時候。那時侯,居住在今天挪威的日耳曼人就形成了20多個部落。和許多北歐國家一樣,挪威的歷史上也存在著戰亂頻繁的“海盜時期”。在以后漫長的中世紀時期,挪威曾經兩度處于外國的統治之下,堅強勇敢的挪威人民進行了堅苦卓絕的斗爭,終于取得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挪威人在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古代藝術寶庫—比格島
比格島位于挪威首都奧斯陸的西南方向,與市中心一水之隔。島上有一座“民俗博物館”,人們習慣稱之為“人民公園”。在這座富有特色的露天博物館里陳列著150多座古老的木屋和教堂。這些建筑都是從挪威各個地方“移植”到這里的。整座博物館的模樣就像一個個中世紀的古代村莊,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和建筑藝術。

比格島的特色建筑。

奧爾內斯木板教堂外觀的裝飾物既有基督教的十字架,又有根據北歐神化傳說創作的獸頭形屋檐頂尖。
奧爾內斯木板教堂
奧爾內斯木板教堂位于松恩—菲尤拉訥郡的奧爾內斯,是當前挪威28座木板教堂中最宏偉的一座,建于12世紀。其背后是長滿林木的山麓,前面有石塊筑成的圍墻。該教堂共有3層,全部用木材建筑而成。每層都有陡峭的披檐,上面有尖頂,外形很像東方式古廟。教堂里的圣臺、布道壇、邊座、唱詩班的屏飾和壁畫等都是1700年前的物品,至今仍保存完好,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這里參觀。該教堂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挪威有許多古老的大教堂,阿頓教堂內的靠背長椅古老而真實,偶而可以感受到中古時代的氣息。

漁業一直是挪威主要的傳統經濟部門,挪威的捕魚量十分巨大,捕鯨業居世界第一,卑爾根的魚博物館聞名遐邇。
滑雪運動的發源地
4000多年前的原始滑雪圖畫證明,那時候的挪威人就已經會滑雪了。冬季到挪威,在奧斯陸的公園里到處都可以看到滑雪的孩子們。挪威的兒童往往從兩三歲就開始學習滑雪,政府也鼓勵他們滑雪上學,而不是乘坐公共汽車。在歷次國際滑雪大賽中,挪威的選手總是獨占鰲頭,成為在冰雪項目中獲得金牌總數最多的國家。

挪威豐富而優越的雪資源。
社交禮儀
挪威是個不提倡吸煙的國家,在許多公共場合是禁止吸煙的。挪威人以好客而聞名,只要客人光臨,他們總以滿腔熱情招待客人。在飯店里,餐館的賬單一般都包括小費,如不包括,付飯費的10%~15%即可。如果你對旅館服務很滿意,可給點小費在床頭。挪威人不愿他人過問自己的工作、工資、社會地位等情況,認為這些事都屬于個人私事。

干凈的挪威小鎮。
歐洲戲劇的創始人——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是著名的戲劇家、詩人,也是第一個享有世界聲譽的挪威作家。他以其出色的戲劇創作成為近代歐洲戲劇的創始人。其主要貢獻在于1877年以后創作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劇”,代表作是《玩偶之家》。他的社會問題劇總共有26部,這些作品廣泛地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存在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開創了歐洲戲劇創作的一代先風,代表了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
現行憲法規定挪威實行世襲君主立憲制。國王為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統帥,并提名首相人選,但無權解散議會。
挪威人在飲酒、敬酒時有一套復雜的注目儀式:舉起杯子,凝視對方的眼睛,然后說干杯,互相碰一下玻璃杯,再一次凝視對方的眼睛,之后等對方先干杯后再飲盡。
北極極地科學考察的先驅——南森
北極一直是人類眼中的神秘地帶,直到19世紀末,挪威人南森的科學考察才第一次證實了北極地區海尖的存在,從而揭開了人類對這一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序幕。1882年,他從事海上航行,研究高緯度海區海洋動物的生活特性。1896年,他完成了長達3年多的北極探險,成為極地科學考察的先驅。以后,他又對大西洋和北冰洋進行了4次探測,搜集了大量有關北冰洋洋流、浮冰、水文、氣溫和海洋生物等方面的寶貴資料。1897年,著名的《穿越北冰洋》出版,使他成為全世界的知名人物。同時,他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特羅姆瑟太陽日
特羅姆瑟是挪威北部北極圈內最大的城市,號稱“北極之門”。這里從每年的11月25日開始便陷于極夜的黑暗之中,直到次年的1月21日,太陽才從地平線上升起,幾分鐘之后,又沉落到地平線以下。然而對于經過了56天漫長等待的人們來說,這珍貴的幾分鐘竟帶來了無窮的希望。人們欣喜若狂地唱起太陽頌歌,開始大規模的慶祝游行、歌舞、音樂會。這就是特羅姆瑟獨特的太陽日。在北角一帶的島鎮瓦爾德居民還用18世紀造的大炮鳴炮一響,從而鳴響了太陽歸來的號角。
大事年表

城市和地區
受地形、氣候和經濟的影響,挪威的主要城市都靠近海邊。挪威內地大多是山區,荒蕪而寒冷,而沿海一帶卻比較舒適宜人。全國有3/4的人口生活在離海岸不到15千米的沿海地帶。同時,挪威的城市規模都不大,首都奧斯陸人口也不過60萬左右。而地球最北端的城市——朗伊爾城,人口僅1800人左右。

奧斯陸的“維格蘭雕塑公園”又稱“人生公園”,這根高17.3米,直徑3.5米,重270噸的圓形石柱聳立在橢圓形平臺的中央,柱上密密麻麻交疊著雕有121個神情不同、首尾相接向上盤旋、競求光明、奮力抗爭的裸體人體浮雕像,四周烘托著36組花崗石人體像,以表現塵世的悲歡而與天堂對照。因此也稱作“人生柱”。

卑爾根在挪威語中是“山中牧場”“山城”之意,這是因為卑爾根位于高山與峽灣之間,有7座高山散落市區周圍。城市靠山面海,地勢險要。
首都奧斯陸
奧斯陸位于奧斯陸峽灣北端,三面被群山、叢林和原野環抱。因此,在奧斯陸,人們既可以欣賞到海濱城市旖旎的風光,又可以看到高山密林的雄渾氣勢。900多年前,奧斯陸只不過是一個不到3000人的小商埠,但是現在,人口已超60萬。奧斯陸市內有各種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等,可以說是一個博物館城市。這里較著名的博物館有國家展覽館、國立美術館、航海博物館等。奧斯陸還被稱做“雕塑之城”,有一座面積達455畝的“雕塑公園”,其中散布著大大小小150組群雕像。這些雕塑所反映的都是一個主題——人生,因此被人們稱為“人生公園”。
第二大城市——卑爾根
卑爾根位于瓦根和普迪峽灣之間,瀕臨大西洋,面積465平方千米。在挪威語中,卑爾根是“山中牧場”“山城”的意思,城市周圍有7座高山。這些山以纜車相連,游客可以乘登纜車往來穿梭于群山之間。卑爾根城中至今還保存著許多中世紀的紀念物,其中最有名的是卑爾根胡斯城堡,城中有建于1261年的哈康大會堂,傳說是挪威海盜王的王宮。
地球最北端的城市——朗伊爾城
朗伊爾城坐落在斯瓦爾巴群島中西部,距北極極點只有1300千米。這里全年平均氣溫為零下7℃,最低溫度為零下40℃~50℃,一年中有116天的極夜。因為挪威海有一股暖流從群島西岸流過所帶來的熱量大大提高了周圍的氣溫,因此,比起同緯度的地區來,這里要溫暖得多。在向陽的山坡和谷地綠草茵茵,130多種植物競相開放,令人目不暇接。這里也有100多天的極晝天氣,是人們工作和游玩的大好時節。這時候,小城擠滿了前來觀光的南方游客。而冬天來臨的時候,大部分人們開始離去,只留下千余名常住居民堅持在這里生活和生產。

挪威的海岸線異常曲折,形成了許多天然良港,若將彎曲部分拉成直線的話,海岸線總長度約等于地球圓周的一半。
經濟
挪威是擁有現代化工業的發達國家。20世紀70年代經濟發展速度較快,80年代有起有落,90年代初因取消石油生產限額,收入劇增,外貿順差大幅度增加。2001年受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消極影響,挪威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失業率略有上升,但石油收入比較穩定。挪威經濟依然存在過分依賴石油收入和福利開支過大等結構性問題,高科技產業投入與產出不足。

挪威人對魚情有獨鐘。
漁業王國
挪威雖然約有1/3的領土深入北極圈內,但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挪威近海有寒流與暖流相匯合,適合浮游生物的生存,使挪威海與北海成為世界上最優良的漁場之一。漁業一直是挪威主要的傳統經濟部門。挪威是世界上產魚最多的國家之一,有“漁業王國”的稱號。19世紀70年代,挪威人發明了捕鯨炮,建立了龐大的捕鯨船隊,在世界廣大的水域內從事捕鯨作業,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漁業以近海捕撈為主,漁業生產的主要品種有毛鱗魚、鱈魚、比目魚等。

美麗的挪威暮色。
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石油工業
挪威人被稱為“北方藍眼睛的阿拉伯人”,挪威有“北方科威特”之稱。石油和天然氣給挪威帶來了滾滾財富,其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強。1975年,挪威做到了石油自給有余,成為西歐第一個石油凈出口的國家。挪威石油工業的迅速發展為其他工業部門和本國的財政經濟帶來了活力,同時,也增加了挪威的就業機會。
歷史悠久的造船工業
挪威是世界上較大的造船國之一,造船工業歷史悠久,工藝先進。早在8世紀就有頭尾翹起很高的海盜船稱霸于世?,F在挪威可以生產多種用途的船舶,如可以抵達南北極的探險船,精巧堅固;三人劃的“索林”帆船,以其輕質而受到奧運會選手的歡迎;世界各國港口采用的滾裝船;世界上最大的捕鯨船和容積大、設計新、技術管理先進的大型海輪等?,F在,挪威全國共有造船廠2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