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國家地理百科全書:亞洲2
- 王越主編
- 3050字
- 2020-03-30 15:48:38
柬埔寨 Cambodia
國名:柬埔寨王國
面積:18.1萬平方千米
首都:金邊
人口:1440萬(2012年)
民族:高棉族占全國人口的80%,其他主要有占族、普農族、老族、泰族、斯丁族等20多個民族
語言:高棉語為通用語言
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島南部,湄公河下游,東部和東南部與越南接壤,北面和老撾毗鄰,西北面是泰國。西南瀕臨泰國灣。國土的90%是平原,北、東北和西南面為山地圍繞,地形三面高,中間低。北部邊境為扁擔山脈,呈東西走向,山崖陡峭,窄長如同扁擔形狀,長300余千米,是同泰國天然的國界。西南面是豆蔻山和象山,豆蔻山主峰奧拉峰海拔1813米,為全國最高峰;東部為傾斜平緩的高原,由玄武巖構成,經風化后形成肥沃的紅土,適宜栽種橡膠和耐旱作物。中部是一片廣闊的平原,平原中心地勢低洼,有洞里薩湖。湄公河流經柬埔寨中部地區,長507千米。

首都金邊有著迷人的亞熱帶風光。椰林、芭蕉和四處攀爬的藤蔓四季常綠,金碧輝煌的寺廟和王宮與綠色交相輝映,如同給整座城市鑲嵌了一道“金邊”。

洞里薩湖是柬埔寨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著名的“魚湖”,同時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淡水湖。它通過洞里薩河與湄公河溝通,湄公河水和泥沙在洞里薩湖區的沉淀為沿湖的農業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洞里薩湖
洞里薩湖又叫金邊湖,是中南半島第一大湖泊,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位于柬埔寨中部平原的中心,它通過柬埔寨第二大河洞里薩河與湄公河溝通起來。湖的面積和深度隨著旱季雨季的交替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在旱季,湄公河與洞里薩河進入枯水期,湖水回流進洞里薩河以及湄公河,湖面大為縮小,水深下降到兩米左右;等到雨季來臨,湄公河進入漲水期,河水涌入洞里薩湖,湖面急劇擴大到1萬平方千米,水深達到10米。這樣洞里薩湖便成為天然的調節水庫,為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許多便利,同時也大大減輕了湄公河下游的洪水威脅。特別是在旱季,使湄公河能保持較高的水位,供航運和農業灌溉之用。洞里薩湖分為3個區域,大湖、小湖和沼澤區,沼澤區分布有許多小島,是極好的游覽去處。
柬埔寨全國只有2條鐵路:金邊—波貝,可通曼谷;金邊—西哈努克市,是交通運輸的大動脈。但鐵路年久失修,運輸能力很低。
柬埔寨有東南亞最大淡水魚場——洞里薩湖區。
柬埔寨是東南亞人均占有牲畜最多的國家,牲畜以牛為主,其次是豬。
柬埔寨生長有一種100多萬年前遺留下的樹種,這種樹干寄生著一種像吊蘭一樣的植物,開花時非常好看,人們稱之為“寄生蘭”。
吳哥古跡
吳哥古跡位于柬埔寨暹粒省洞里薩湖北面,距首都金邊240千米。吳哥古跡與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萬里長城和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并稱為“東方四大奇跡”,它在面積約45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中,分散有各種建筑遺跡600多處,主要包括吳哥窟、吳哥城和附近一些廟宇。這是一組巨大的石建筑群,主要由大量宏偉的石塔、石屋和許多精美玲瓏的石刻浮雕組成。全部結構幾乎都用很大的石塊堆砌而成。吳哥古跡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塊石頭都是經過精雕細刻的,每一個浮雕都顯得想像力格外豐富、驚人,簡直到了讓人難以相信的地步。
建于12世紀~13世紀的吳哥窟幾乎全部用砂巖石重疊砌成,吳哥窟的全貌,像一座方形石城,城池內還有一座方形石城,層層回廊一個套一個的正方形。寺內有三層臺基,第二層臺基四角各有一尖塔,第三層臺基中央矗立一尖塔,高達42米。五塔排列和諧,結構緊湊,狀若芙蓉,氣象甚是宏偉。如果按照婆羅門教的習俗坐西朝東的話,吳哥窟就會背對五城大道,面臨暹粒河那滾滾不息的河水。這樣,就沒有舉行各種盛大典禮的開闊廣場。于是,出于舉行盛大宗教活動的目的,吳哥窟就成了吳哥古跡建筑群中唯一一座坐東朝西的建筑。吳哥窟的另一個特征是龍的浮雕回廊。驛塔的三層臺基,每層都有回廊環繞。最低一層的回廊壁大約高2米。吳哥窟的偉大寶藏之一便是長達800米的浮雕回廊,題材大都取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中的神話故事,也有一部分是反映當時高棉人戰爭場面的情景,以及表現人民生活的生動場面。雕刻技法的嫻熟、構思的精巧、含義的深遠,令人贊嘆不已。吳哥古跡不僅顯示了古代高棉國王的財富和權勢,而且反映出其國民精湛的技術和藝術才能,可惜的是,吳哥古跡歷盡滄桑,瀕于滅絕,已部分倒塌,而今已經領略不到當年的風采了。

吳哥窟是世界著名奇跡之一,是吳哥建筑群的精華,同時也是吳哥乃至柬埔寨的代名詞。

吳哥城的城墻上,一尊尊四面佛凝視著四方,對任何可能對吳哥城構成威脅的人保持著時刻的警惕。
世界上最大的地雷場
越南戰爭期間,柬埔寨曾一直試圖保持中立,但最終還是遭到美軍轟炸而被卷入戰爭。20世紀70年代初,柬埔寨又爆發了激烈的內戰。戰爭期間埋設的300多萬枚地雷遍布全國各地,盡管有專職掃雷人員在積極排雷,但仍有許多人不慎踩上地雷。因而有“世界上最大地雷場”之稱。據統計,至今已有20萬人因此喪生或致殘。
纏線拜堂的結婚儀式
柬埔寨人的婚禮都在女方家進行,一般要舉行3天。第一天是“入棚日”,由新娘家為迎親的人蓋起3個棚,其中一個是新郎棚,新郎一到就住進去。在新郎棚兩側再蓋起一個迎賓棚和一個炊事棚;第二天為“正日”,舉行纏線儀式,新娘、新郎席地盤坐,雙手合十。雙方親人將線纏在新婚夫婦的手腕上,表示新婚夫婦兩家之間血緣關系緊緊相連。第三天為“拜堂日”,而后婚禮才告結束。

吳哥城內的廟宇、寶塔、王宮等建筑鱗次櫛比,雄偉莊嚴。

身著傳統服飾的柬埔寨少女在虔誠地跪拜。現代的柬埔寨人很少穿這樣的傳統服飾,但仍保留男人紋身、女人戴首飾,男女都涂香料的習俗。

柬埔寨以佛教為國教,宗教節日隆重而多彩,孩子們的舞蹈給節日增添了另一番色彩。
洞里薩明珠——金邊
金邊位于洞里薩河與湄公河的交匯處,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經濟、交通、工商業中心。東邊是老城區,西邊是新城區,終年青翠,風光明媚,景色宜人。金邊是一座文化古城,市內名勝古跡眾多,而且集中在老城區,有王城宮殿、佛教寺院和尖塔、西歐城、唐人街、塔山公園等著名景點。金邊還設有國家圖書館和博物館。博物館陳列著高棉歷代的珍貴古物和雕像。還建有數量相當多的電影院和大型醫院。金邊作為國家的經濟中心,全國最重要的工商企業幾乎都集中在這里,主要工業有船舶、汽車修理、紡織、碾米、制糖、釀酒等。金邊作為交通樞紐,有2條鐵路和7條公路聯系全國,西南郊有波成東國際機場。
傳統的農業國
柬埔寨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長期的殖民統治和戰爭破壞使其經濟十分落后,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農業是柬埔寨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農產品一向是對外貿易的主要物資。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85%,占勞動總人口的77%。可耕地面積680萬公頃,其中可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16%。柬埔寨地處熱帶,農業生產具有非常優越的條件,農作物終年可以生長。主要農產品有稻谷、玉米、谷類、薯類等。稻谷是柬埔寨最主要的總作物,其種植面積達480萬公頃。柬埔寨高原上分布著大面積風化的的火山熔巖,它們形成肥沃的紅土,為橡膠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而橡膠成為柬埔寨的主要經濟作物。全國有橡膠園10萬公頃,年產橡膠5萬噸。
旅游業
柬埔寨的國土美麗而富饒,神奇的吳哥古跡令人向往,綿延的豆蔻山脈和扁擔山脈令人流連忘返,絢麗多彩、千姿百態的熱帶原始森林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2000年,政府大力推行“開放天空”政策,支持、鼓勵外國航空公司直飛金邊和吳哥游覽區。2002年,政府加大對旅游業的資金投入,加緊修復古跡,開發新景點,改善旅游環境。2012年,赴柬埔寨的外國游客達358萬人次。客源主要來自美國、中國、法國、中國臺灣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夜晚,五彩燈光閃耀下的首都金邊,景色也同白晝一樣絢麗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