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說天下·全球通史系列殖民爭霸
- 郭方
- 2940字
- 2020-03-30 15:46:34
拿破侖之死
拿破侖并不是被世人征服的。他比我們所有人都偉大。但上帝之所以懲罰他是因為他只相信自己的才智,把他那部龐大的戰爭機器用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然而凡事物極必反,古今概莫能外。
——法國元帥貝爾納多特

圣赫勒拿島上的拿破侖
在圣赫勒拿島上,我們只看到拿破侖的背影,他在想什么,他在看什么,我們無從得知,英雄末路,在寂寞中這般消沉,這般無奈!
駛向圣赫勒拿島
空闊的南大西洋上零星地散布著一些小火山巖島,圣赫勒拿島就是其中之一。1502年,葡萄牙人首次登上這座小島,165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將它變成了英國的財產。圣赫勒拿島方圓僅有121平方千米,在浩瀚的洋面上,微渺如一滴水珠。從這里向北距離非洲1750英里,向西航行1800英里才能看到南美洲大陸,而距離英國更是遠達4000英里。然而,就是這座孤寂荒蕪的小島,即將迎來并且埋葬掉一位偉大的人物——拿破侖。
1815年6月,從滑鐵盧返回巴黎的拿破侖皇帝身心疲憊,他的雄心壯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可是更令他痛苦的是,3個月前法國國會還把歸來的他視為救世主,而在他鎩羽滑鐵盧之后,國會立刻換了一張臉孔,嘟嘟囔囔地抱怨他為巴黎招來了災難。6月22日,疲倦的拿破侖皇帝再次宣布退位,距3月19日重新恢復帝位僅僅103天,短暫的“百日王朝”更像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回光返照,最后的光輝熄滅后,輝煌一時的帝國永遠失去了色彩。
皇帝的威嚴不允許他做出潛逃的猥瑣行動,經過鄭重的思考,他決定向打敗的英國申請居留,他以為英國政府會具備容納戰敗的對手的騎士風度。但是,拿破侖再次判斷錯了。7月31日上午,英國海軍部官員亨利·邦伯里爵士和普利茅斯海軍基地司令長官基思勛爵給拿破侖帶來了英國政府的決定書:“英國政府如果給予波拿巴將軍再次攪亂歐洲和平的機會,將不合乎對英國及其盟國所負有的責任。因而必須限制其自由……”實際上這是一份對拿破侖宣布的放逐書,放逐的目的地就是遙遠的圣赫勒拿島。

戰場上的拿破侖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并非拿破侖的特色,他更喜歡將自己的戰略在自己的眼前實現,戰場上的勝利必須由他親自體驗。
8月7日,無可奈何的被流放者帶領27名隨行人員登上“諾桑伯蘭”號,駛向圣赫勒拿。
最后的歲月
兩個月又一個星期的航行之后,圣赫勒拿島陰森森的峭壁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在拿破侖的隨從馬爾商的眼里,那里就猶如一座墳墓。拿破侖在甲板上沉默地眺望了一會兒,一言不發地返回了船艙中。
島上的居民熱情好客,對拿破侖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在這個海島上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因為這位曾震蕩了整個歐洲的法國前皇帝的到來而顯得有趣起來。乍一登岸,專門等候他到來的居民們就聚攏過來,因為天黑,他們甚至打起燈籠來,希望一睹拿破侖的風采。擠在人群中的有歐洲的白色面孔、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甚至還有中國人和印度水手。
拿破侖最初在一所叫“荊園”的小別墅里居住了一個多月。周圍的人們經常看到與他們想象中可怕的征服者相去甚遠的拿破侖,上午坐在窗前或者陽光下向他的隨從口授回憶錄;下午時鄰居巴爾科姆家的兩個小姑娘會過來與他嬉戲玩耍;晚上拿破侖則會接受邀請到鄰居家共進晚餐,消磨漫長的時光。他們交談,或者打一種叫“惠斯特”的紙牌,孩子們偶爾會問他一些天真的問題,引得拿破侖哈哈大笑。

拿破侖遺像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拿破侖的事業。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這是拿破侖的寫照。在圣赫勒拿的蝸居中,拿破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歷程,安詳地回歸天國。
一個月后,拿破侖搬到了新住宅“長村”。這里海拔高1730英尺,濕潤的海風帶來新鮮的空氣,環境清幽。桉樹叢的那邊還有一片長約一英里半的跑馬場。拿破侖在限定的范圍內可以自由行動,不論散步或者騎馬都無人約束。在大西洋宜人的季風吹拂下,蔥翠的草木和藍天白云,構成了一幅田園牧歌般的美好景象。
英雄末路
但是,對一個流放者來說,真實的生活能夠如此詩情畫意嗎?
第二次被黯然流放的拿破侖已經徹底淪為了囚徒。在厄爾巴島時,他還享有人身的自由,擁有2000多軍隊供他指揮,而且還能夠在島上修建堡壘,儼然是厄爾巴島的主宰。然而,有了前車之鑒,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島的拿破侖被謹小慎微的英國政府嚴密地監控起來。
為了加強對拿破侖的監督,防止他再次逃走或者被搭救,英國增派了2000名專門看守他的部隊,加上島上原有的1000名將士,將拿破侖日夜置于監控之下。拿破侖被規定只能在圍繞樹林12英里的范圍內活動,后來這個范圍又被縮小到8英里,一旦越界,就會被荷槍實彈的士兵送回。晚上9點一過,房屋周圍就會布滿哨兵,每隔50步就有一個哨崗,隨后設崗的時間就向前提到了日落以后。夜里一旦拿破侖離開房屋,就立刻有兩名士兵與他如影隨形。而他來往的信件也必然先由總督仔細地審查過后才會交到他的手中。
憤怒的拿破侖經常大發雷霆,發出令人恐懼的咆哮,可對他的嚴密監禁卻依然在繼續。漸漸地,猶如被久困于牢籠中的獅子,這頭來自科西嘉的雄獅的銳氣也逐漸被消磨殆盡。拿破侖不再經常外出,整日待在室內,或者繼續口述他的一生、戰爭打發時光,或者干脆呆呆地看著他妻子的畫像、兒子的石膏像,長時間默默無語。
多雨潮濕的天氣使圣赫勒拿顯得陰暗凄涼,拿破侖的臉孔日益蒼白抑郁起來。長期拘束在室內缺乏運動,以及內心的苦悶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他經常向他的醫生訴說身體的不適:胃部劇烈疼痛、“如火燒一般”、發冷、惡心、沒有食欲。1818年,拿破侖的健康逐漸惡化,某種重病侵蝕著他的身體。1820年底,虛弱的拿破侖只能吃一些流質食物,蔬菜或者肉類令他難以忍受。
1821年5月5日,曾經叱咤風云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侖的生命漸漸走到了盡頭,他的意識開始模糊,混亂地說著“約瑟芬”或者“我的兒子”之類含混的囈語。下午5點49分,拿破侖·波拿巴停止了呼吸,年僅52歲。5月9日,經過解剖檢查后,穿著他生前最喜愛的法蘭西帝國輕騎兵制服,拿破侖的遺體被放入四層棺槨中埋葬在圣赫勒拿島上的山谷中。直到19年后,路易·菲利浦派太子將拿破侖的遺骸接回法國,最后安葬在圣路易大教堂。
身后紛紜
滑鐵盧之后,拿破侖漸漸消沉在遙遠的大西洋上,人們也漸漸淡忘了那位幾乎顛覆了整個歐洲的“科西嘉怪物”。直到他的死訊傳來,人們在驚詫中再次回憶起那曾經如火如荼的歐洲,也對那段歷史的創造者再次關注起來。但人們談論得最多的不是拿破侖的財產或者遺囑,而是他的死因。曾經如雄獅一樣精力充沛的龐大帝國締造者52歲便溘然長逝,顯得突兀而可疑。
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拿破侖死于慢性中毒,證據是英國哈威爾的核化驗室檢驗了被帶回歐洲的拿破侖的頭發,發現頭發中的砷含量超過正常值的20倍。砷是一種劇毒化學元素,它的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就是劇烈的毒藥砒霜。因此,有人猜測在拿破侖生前有人偷偷在他的食物中下毒。
但這種懷疑受到了另外一些人的質疑,因為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拿破侖1804年的頭發中砷的含量和1821年的相差不多。那時人們流行用砒霜保存頭發。不過,19年后,為了將拿破侖的尸骨移回法國,人們打開棺木卻發現本應該成為白骨的尸體卻幾乎完好無損,而這正是因為尸體中含有大量砷所致。新一輪下毒陰謀說又被吵得沸沸揚揚。
但是,不論是哪一種原因,總之這位歷史上幾乎婦孺皆知的名人、偉人,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幕后,永遠地隱退在了黑暗之中。

圣路易大教堂的拿破侖棺槨
一抔黃土雖掩將歲月遺痕,千古功名必彪炳史冊。功耶罪耶,任由后人雌黃,名耶利耶,且看漁樵互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