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Tianjin

·靜水幽城
古老的天津衛(wèi),一座懂得享受優(yōu)哉的日子的城市。它從來不張揚,卻在循序漸進中走進人們的視野,地位之固,堅不可摧。它是內(nèi)斂的、古樸的,同時又是愜意的、牛氣的,幾個段子就逗得人們前仰后合,幾個包子就饞得人們垂涎欲滴,幾個泥人就引得人們愛不釋手……一遭之后,人們便再也忘不掉它。
海河Haihe River
靜夜思
這里也許沒有黃浦江的浩瀚,也許沒有珠江的蜿蜒,也許沒有牡丹江的娟秀,可是游走其畔的時候,總能一下便體會出它的獨到之處。望著夜色中的海河,伴著對往昔的追憶,重新書寫,一首令自己滿意的詩篇就這樣呈現(xiàn)在眼前。
行走在天津的街道,很容易不知不覺中陷入無限遐思。看著它靜靜地流過,仿佛載著舊日的時光,連傷感也一同被帶走。流淌著的海河為整個天津平添了幾許嫵媚,幾許靈氣。白天河面的波光粼粼,夜晚河邊的燈火闌珊,映襯著岸上高大的澳式建筑,隱隱透出當年的氣派。蛻去歷史的外衣,那接近日耳曼風格、意大利風格的建筑,與馬可波羅廣場交相輝映,廣場中央的標志性建筑——和平女神雕像,似乎在昭示著古老的天津衛(wèi)那份單純的欲望。
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其干流西起天津金剛橋,東至大沽口入海,全長有70多千米,橫貫整個天津鬧市。時至今日,海河早已經(jīng)從歷史中蛻變,現(xiàn)在,它作為消暑度假的勝地,為人們提供了幾許休閑的樂趣。

海河的長樂橋,像一個摩天輪。

海河美麗的夜景
夜游海河,在仲夏如火的空氣里感受那抹清新的涼意,悉心體會河面上的涼風習習,這樣的體驗,美哉樂哉。夜幕下的海河,似銀河行走于天際。皓月星空之下,海河顯得格外多姿多彩。來到塘沽海河外灘公園,踏上即將開航的豪華游船,耳邊充斥著游人們的歡聲笑語。繼而汽笛聲劃破長夜,一段奇妙的旅程就此開始演繹。
彩色激光伴著水上噴泉,26種水球和巨大火球一下涌入人們的視線。一剎那,岸上的一切都變得迷離起來。“師夷長技以自強”,這片土地,曾經(jīng)是清代洋務運動建立的輪船招商局碼頭和法德租界,如今,卻成了人們戲水的休閑勝地,令人不得不感慨萬千。民族的昌盛注定了今日的繁華,從歷史向后看,我們前進的腳步正是足音鏗鏘。塘沽車站,1888年修建的中國第一條標準軌鐵路的車站,就屹立在海河岸邊,往來如梭的車燈照耀著它斑駁的身影,130年的歷史使得它成為人們永遠的記憶。再往前,天津港內(nèi)碼頭一片繁榮的景象,這里,曾承載著厚重的歷史。
游船航行的過程,其實是人們不斷豐富自我內(nèi)心的過程。在整個行走的過程中,往事歷歷在目。浪花中泛起的點點波光,似乎承載著記憶中的一隅,在與今天相互比較的過程中,逐漸眉頭舒展,嘴角上揚。

海河的雕塑,存留西方的感覺。
大沽炮臺Dagu Fort Ruins
威立著的百年滄桑
在歷史上,大沽口被譽為“津門之屏”,明代,大沽口開始設置防御,清代修建炮臺,之后設施不斷完善,遂形成了以“威,鎮(zhèn),海,門,高”為主體的防御體系。在近代,因為遭受侵略,這里更是成為北方的軍事要地。“南有虎門,北有大沽”,它在歷史中的地位不言自明。
老天津人一直津津樂道于天津的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今日的它們,也許已經(jīng)隨著歲月的風塵逐漸被人們遺忘,可是歷史,卻深刻而清晰地呈現(xiàn)著它們與天津衛(wèi)的淵源。
大沽炮臺之上,一門門古銅色的土炮,堅實而厚重地佇立,體積龐大的主炮如同獅群傲然挺立,面朝東方的那片海域。相對于主炮,其他土炮群體積略小,炮身彈痕累累,卻依然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凝視整個炮臺,這不起眼的場景其實正是人們來到這里的真正緣由。埋藏在炮臺歷史之中的,是那一段堅決抵抗外國侵略的愛國史,那段記憶,從不因歲月的流逝而褪色。
極目遠眺之時,仿佛四周頓起火光,濃煙滾滾。堅守陣地的士兵,將愛國熱情融入炮彈,面對敵人的殘酷,毫無懼色,且更加勇猛……
山河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大沽炮臺就是如此一扇門,將士們叩開自己愛國之心的真切,更叩出中華民族永垂不朽的靈魂。

古老的大炮已經(jīng)不再威風凜凜,但依然如昨日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