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部分 課后習題

第1章 社會心理學導論

1怎樣理解社會心理學知識與常識的關系?

答:(1)社會心理學的界定

J.L.Freedman

從行為主義的思路出發,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系統研究社會行為的科學。他認為,社會心理學研究人們如何認識他人,如何對別人做出反應,別人如何對人們做出反應,以及人們怎樣受所處社會環境影響等問題,社會心理學所研究的問題涵蓋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所有領域,包括與社會現象直接相關的各種行為。

D.Myers

從社會認知的思路出發,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研究人們怎樣想、怎樣相互影響以及怎樣與別人相聯系的科學。他從社會認知和社會影響角度對社會心理學的重新界定,使得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范疇更為廣泛。

吳江霖

結合他對心理學框架的看法,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或若干個體在特定社會生活條件下心理活動的變化發展的科學。他的定義明顯是以個體為主,盡管也提到了“若干個體”,但“若干個體”并不等于集體。

沈德燦

對國內眾多學者的社會心理學的定義進行分析整合后,認為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社會行為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這個定義也是人們認為最全面的。

(2)常識的界定

常識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經驗,對事物的認識等。

(3)社會心理學的知識與常識的關系

社會心理學的知識與常識有著緊密的聯系,社會心理學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常識說明,但是常識未必就是正確的。

社會心理學之所以與常識不同,與人類行為的非理性特征有著緊密的聯系。社會心理學與常識的不同還表現在意識形態對社會心理學的影響上。盡管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似乎不帶有意識形態的成分,但是由于社會心理學家所研究的問題的特殊性,還是或多或少會受到價值觀和信念意識形態的影響。

2從社會心理學的研究領域,談談社會心理學對人類生活的廣泛影響。

答: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基礎分支之一,社會心理學不僅關注個體本身的特性,還把個體與社會的種種關系加以考慮,它的目的在于了解各種社會因素對個體及群體行為的影響。社會心理學研究常被分為三個領域,這三個領域涵蓋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問題,研究這些領域對人類生活的有廣泛的影響。

(1)個體過程

個體過程主要涉及與個體有關的心理與行為研究,到目前為止這個領域的主要研究課題包括:成就行為與個體的工作績效、態度以及態度改變、歸因問題、認知過程與認知失調、個人知覺與自我意識、個體的人格與社會發展、應激和情緒問題等。

該領域的研究有助于人類認識自己與生活的價值。對自我的研究是社會心理學的核心內容之一,社會心理學家對自我的分類以及對自我概念的測量,使得人們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社會心理學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深入地探討了人類生活的價值。從個人的角度來講,要想理解生活的意義,首先就必須知道人們最需要什么。Kennon M.Sheldon等人發現,自主、能力、關系和自尊是人們最需要的品質。

(2)人際過程

這個領域涵蓋了人與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領域,研究的課題主要包括:侵犯和助人行為、人際吸引與愛情、從眾和服從、社會交換與社會影響、非言語的交流、性別角色和性別差異等。

該領域的研究有助于人類認識他人。生活中人們時時刻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盡管不同的人的行為差異很大,但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人們對他人的認識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從對方的人格特點出發,知道對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從情境出發,知道他人在什么樣的情境之下會有什么樣的表現。

社會心理學非常強調從第二個方面去認識他人,主流的社會心理學家曾經把這一規律看作是社會心理學的第一公理:在人和情境之間,外部情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大于內在個人特點的影響。

(3)群體過程

從宏觀環境與群體的角度研究人類心理與行為問題,這個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跨文化的比較研究、環境心理學、團體過程與組織行為、種族偏見與倫理問題、健康心理學社等。

該領域的研究有助于人類認識社會。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人們生活的社會的形態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常常決定著個人的行為選擇。通過學習社會心理學,人們能夠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的特性,以及在這樣的社會中個人的可能反應,從而有助于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

3精神分析、行為主義和人本主義是怎樣看待個體與社會因素在個體發展中的作用?

答:學派時期是心理學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其中最有影響的流派有三個:精神分析學派、行為主義學派和人本主義學派。

(1)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社會觀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論

a.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創立了古典精神分析理論,從內在動力的思路對人類的人格與心理發展加以分析,影響廣泛。

b.古典精神分析理論最致命的弱點是它忽視了外在的社會因素對人格發展的影響,從而把人格的發展看成是一個可以獨立于外部世界的封閉體系。

c.弗洛伊德對性因素過分強調。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a.阿德勒反對弗洛伊德把人格發展歸于性的因素,認為在成長過程中的自卑感才是推動人格發展的動力。

b.他用補償作用、權力意志、生活風格和社會興趣等外部社會因素解釋人格的成長與發展。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

a.榮格強調廣泛社會因素對人格發展的影響,他把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看成是一種普遍的生命力,而不僅僅是性能量。

b.榮格認為無意識還可以分為個體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

第一,個體無意識指的是個體與生俱來的本能和生命早期被壓抑的欲望;

第二,集體無意識是指在種族發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一些特性,它從核心的層次上決定人類的行為與心理特征。可以看出,榮格的集體無意識實際上是強調社會文化積淀對個體的作用。

自我心理學

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對弗洛伊德理論加以發展,她用自我發展的觀點替代了其父的性因素說。她的學生H.Hartmann和Erikson則進一步提出了各自的自我心理學,強調自我發展對人的意義。

社會文化學派

在新精神分析學派中,社會文化學派的觀點更是明確地指出社會文化對人格發展的影響:

a.K.Horney認為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決定人格,性因素不是行為錯亂的原因,西方社會的競爭制度才是罪魁禍首。

b.H.S.Sullivan則從人際關系與人際交往的角度看待人格發展,他認為人格的形成與社會影響有著緊密的聯系,人格就是那些經常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模式。

c.A.Kardiner用人類的文化材料說明人格的形成,他指出,文化與社會的變化為檢驗和發展人格理論提供了背景。

(2)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與社會

行為主義實際上是最強調外部環境對人類行為影響的學派:

華生的觀點

1913年華生在《心理學評論》上發表了《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一文,揭開了行為主義時代的序幕。華生宣稱在行為主義心理學框架之內,心理內容并不是其方法論中的必需成分,預測并控制行為才是心理學的真正目的。

斯金納的觀點

在斯金納看來,人們所做的任何事情和人們本身都是由獎勵和懲罰的歷史來決定的。斯金納用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原理解釋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系列復雜概念,如自由、尊嚴、價值和文化等,他指出尊嚴乃是對一個人行為所給予的肯定,認為人類要想獲得幸福,就必須用積極強化來控制人類的行為,這種強化比由社會環境任意控制更為有效。

行為主義所強調的因素并不是廣泛的社會因素,再加上缺乏靈魂和思想,所以行為主義在20世紀50~60年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3)人本主義心理學與人的自我實現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馬斯洛和羅杰斯在批評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的基礎上,借鑒了現象學和存在主義哲學而創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與精神分析強調內部因素和行為主義注重外部因素相比,人本主義更強調人的整體性,認為人的價值、尊嚴以及自我實現才是心理學研究的終極目的。

在所有的人本主義理論中,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自我實現理論是影響最廣泛的理論。需要層次理論中,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被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從低到高排成了一個階梯,只有當低級需要得到滿足或部分滿足之后,高級需要才會產生;自我實現理論中,自我實現就是一個人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從而成為自己所渴望成為的人物。但是馬斯洛指出,在所有的人中只有1%的人能夠達到自我實現,大部分的人停留在其他需要層次上。

人本主義的思想對社會心理學的影響是巨大的,21世紀的積極心理學運動就是人本主義的延續。

4西方社會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答:(1)產生階段(1895~1934)

社會心理學真正建立是1908年兩本以社會心理學為題的書出版:

麥獨孤撰寫的《社會心理學緒論》。麥獨孤的書以個體作為研究的重點,用本能論的觀點解釋人類個體的行為,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由本能決定的,本能決定著個體的動機和行為傾向。

羅斯撰寫的《社會心理學》。羅斯則從人際過程,比如模仿和暗示來理解社會影響對人類行為的作用,它認為社會心理學應該研究的是團體而不是個體的心理與行為。

然而社會心理學真正開始引起人們注意是在1924年,這一年F.Allport出版了社會心理學歷史上第三本教科書,在這本中他證明了實驗方法能夠為理解人類的社會行為提供重要的手段,社會心理學也必將成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2)起步階段(1935~1945)

美國的經濟大蕭條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社會心理學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1936年,美國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社會問題的組織——社會問題的心理學研究協會(SPSSI),該研究會對包括政治、社會運動等社會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同時種族主義在德國的興起也引起了心理學家的關注,像F.Heider,M.Sherif,K.Lewin和T.Adorno等人開始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去理解人類的行為。

(3)發展階段(1946~1969)

社會心理學的發展是從二戰后開始的。在二戰中,大批心理學家從歐洲移居到美國,從而對美國心理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除了繼承格式塔心理學的傳統,即重視認知過程在人們解釋社會行為的作用之外,也開始關注文化等因素對人的影響。

心理學家把研究的重點從對個體的分析轉入了對人際過程的分析,例如,利他行為、侵犯行為、人際吸引和愛情等問題。

(4)危機階段(70年代)

二戰以后社會心理學的迅速發展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但是許多問題依然無法解決。人類的自信產生了危機,促使心理學家開始從更廣泛的思路去分析人類的文化和社會環境等對行為的影響。

(5)繁榮階段(80年代之后)

從80年代開始,社會心理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社會心理學開始關注諸如環境、性別、偏見與政治生活、健康、司法心理學和犯罪心理學以及市場、消費、營銷等所有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

今天,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文化的影響開始受到全世界社會心理學家的重視,各種各樣的理論也應運而生,在與其他文化的對比中分析自己、取長補短將是今后社會心理學在全球發展的最重要的成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疏勒县| 麟游县| 宁远县| 漳州市| 仁寿县| 丰都县| 宜君县| 庆阳市| 广平县| 五峰| 乌拉特后旗| 东兰县| 元阳县| 福海县| 岫岩| 平泉县| 巧家县| 花垣县| 伊春市| 任丘市| 九江县| 左权县| 天全县| 衡阳县| 长丰县| 安国市| 定结县| 龙海市| 伊宁县| 忻城县| 大城县| 武定县| 安达市| 彰化县| 永泰县| 保定市| 云霄县| 峨眉山市| 上饶市| 竹北市| 淄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