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侯玉波《社會心理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作者名: 圣才電子書本章字數: 10字更新時間: 2021-06-24 17:51:55
第一部分 名??佳姓骖}
一、單項選擇題
1人們認為自己深藏的東西被泄露出來,并被其他人輕易讀懂,屬于( ?。?。[北京師范大學2018年研]
A.透明度幻覺
B.觀眾幻覺
C.聚光燈幻覺
D.聚焦幻覺
【答案】A
【解析】A項,透明度幻覺是指認為自己的表情會清楚地表現出自己的情緒,并會被在場的其他人注意(認為別人看穿了自己)的錯覺。B項,觀眾幻覺不屬于社會心理學的相關范疇。C項,聚光燈幻覺是指有時候人們總是不經意地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無限大,當他們出丑時總以為人家會注意到自己的錯覺。D項,聚焦幻覺是指當過于關注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導致對其預測錯誤或評估失準的錯覺。
2社會促進被定義為( ?。┑膬A向。[中山大學2017年研]
A.由于有很強的社會和諧愿望而忽視了批判思維
B.當有他人在場時操作熟練的任務時效率更高
C.在群體情境中失去自我約束
D.由于前面順從了他人一個小的請求,進而順從他人更大的請求
【答案】B
【解析】社會促進是指人們在有他人旁觀的情況下工作表現比自己單獨進行時更好的現象。A項,屬于團體極化現象,團體極化是指通過團體討論使得成員的決策傾向更趨極端的現象,當個體在保守的團隊中討論,討論結果將更加保守,個體為了使自己更融入集體或受到肯定而忽視了批判思維。C項,屬于去個體化現象,去個體化是指個體喪失了抵制從事與自己內在準則相矛盾行為的自我認同,從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會做出的反社會行為。D項,屬于登門檻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的現象。
3根據沙赫特(S.Schachter)的實驗研究,使人的合群行為傾向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統考2017年研]
A.利他
B.權力
C.憂慮
D.恐懼
【答案】D
【解析】沙赫特研究表明影響合群行為的因素包括:①情境因素,群體在面臨外界壓力的情境中,其成員會產生親合的需要;②情緒因素,從親合產生的心理背景看,親合與人的情緒狀態有密切的關系;③出生順序,出生順序是影響親合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沙赫特等人的研究發現,長子、長女恐懼時的合群傾向要比他們的弟妹們更明顯。同一家庭中,這種合群傾向會按出生順序遞減。
4依據阿希的從眾實驗,在每一次觀察中,對被試的安排是( ?。?span id="lyee26d" class="ZhenTiTag">[統考2017年研]
A.均為真被試
B.真被試多于假被試
C.真被試與假被試一樣多
D.真被試少于假被試
【答案】D
【解析】心理學家阿希關于線條判斷的從眾實驗最為著名。典型的實驗材料是18套卡片,每套兩張,一張畫有標準線段,另一張畫有比較線條。被試7人一組,其中6人是實驗助手(即假被試),第7人是真正的被試。被試的任務是,在每呈現一套卡片時,判斷a,b,c三條線段中哪一條與標準線段x等長。
5先提出一個小要求,對方接受后不久,再提出一個大要求,此時大要求被滿足的可能性會增加。這種策略是( ?。?span id="rpjv98f" class="ZhenTiTag">[統考2017年研]
A.折扣策略
B.登門檻策略
C.留面子策略
D.滾雪球策略
【答案】B
【解析】A項,折扣策略,是指對基本價格做出一定的讓步,直接或間接降低價格,以爭取顧客,擴大銷量。其中,直接折扣的形式有數量折扣、現金折扣、功能折扣、手節折扣,間接折扣的形式有回扣和津貼。B項,登門檻策略,是指一個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本題中就是從小要求到大要求,故是登門檻策略。C項,留面子策略,與登門檻策略相反,留面子策略是指人們拒絕了一個較大的要求后,對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現象。D項,滾雪球策略,這種策略以某一個目標為“根據地”和“大本營”,進行精耕細作,把“根據地”和“大本營”做大、做強、做深、做透,并成為將來進一步提出的目標為基礎和后盾。
6最早的社會心理學實驗是( )。[統考2016年研]
A.社會比較
B.監獄模擬
C.從眾
D.社會助長
【答案】D
【解析】早在1897年,特里普利特進行了有關他人在場對個人行為影響的最早的社會心理學實驗。他研究了人們騎自行車的速度,發現個人單獨騎自行車的速度要比一群人一起騎自行車的速度慢20%。后來,他又以一群10~12歲的兒童作為實驗對象,實驗內容是卷線,發現團體卷線比單獨工作的效率高10%。后者被認為是最早的社會心理學實驗室研究。
7一般情況下,去個性化狀態很可能會使個體的侵犯性( )。[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研]
A.增加
B.不變
C.減少
D.不確定
【答案】A
【解析】去個性化是指個體喪失了抵制從事與自己內在準則相矛盾的行為的自我認同,從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會做出的反社會行為,它是個體的自我認同被團體認同所取代的直接結果。因為去個體化的匿名性、自我意識降低以及責任擴散能引發人們釋放邪惡的沖動,使得個體的侵犯性增加。
8人們常常認為,一種虛假的、一般的人格描述,能正確地解釋自己的特性,這被稱為( ?。?span id="dmtgibv" class="ZhenTiTag">[西南大學2014年研]
A.虛假一致性偏差
B.自我中心偏差
C.寬大效應
D.巴納姆效應
【答案】D
【解析】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特性,描述的正是巴納姆效應。A項,虛假一致性偏差,又稱“虛假同感偏差”,是指人們常常會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的傾向。B項,自我中心偏差是指人們常??浯笞约涸谀撤N事物中的作用的傾向。C項,寬大效應是指個體在評價他人時,往往更多地對他人做出積極的、肯定的評價,即評價他人時總有一種特別寬大的傾向。
9當親密關系面臨破裂的時候,人們采取的主動破壞性策略是( )。[統考2014年研]
A.忽視(neglect)
B.表達(voice)
C.忠誠(loyalty)
D.退出(exit)
【答案】D
【解析】退出是當人們認為沒有必要挽回這種關系的時候會采用的一種主動的破壞性的策略。表達是一種主動的建設性的策略;忽略是很多男性會采用的一種消極策略;忠誠表現為被動地去彌補出現的裂痕。
10下列情緒理論中,強調對生理喚醒進行認知解釋的是( )。[統考2014年研]
A.沙赫特-辛格的情緒理論
B.詹姆斯-蘭格的情緒理論
C.阿諾德的情緒理論
D.伊扎德的情緒理論
【答案】A
【解析】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情緒理論(也稱情緒喚醒模型)認為,對特定情緒來說,有三個因素是必不可少的:①個體必須體驗到高度的生理喚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縮、呼吸急促等;②個體必須對生理狀態的變化進行認知性的喚醒;③相應的環境因素。
11在阿希的從眾實驗中,要求被試完成的任務是( )。[統考2014年研]
A.深度知覺判斷
B.運動知覺判斷
C.顏色知覺判斷
D.線段知覺判斷
【答案】D
【解析】阿希的從眾實驗過程是:實驗者依次呈現給被試50套兩張一組的卡片,卡片上,一張畫有一條標準真線,另一張畫有三條直線,其中一條同標準線一樣長。被試的任務,是在每呈現一套卡片時,判斷三條編號依次為1、2、3的比較線中,哪一條與標準線一樣長。
12他人在場減少了人們在緊急情況下采取干預的可能性,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統考2013年研]
A.從眾
B.社會比較
C.社會學習
D.責任分散
【答案】D
【解析】責任擴散即當能提供幫助的他人在場時,人們傾向于認為他們自己的責任小了。研究表明,在場的人數越多,越少有人提供幫助。責任擴散就是把責任分給了眾人,這樣一來自己的責任就輕了。別人不采取行動便認為自己也沒有采取行動的必要了。
13下列幾種群體中,容易出現群體思維的是( ?。?span id="l0ftpmh" class="ZhenTiTag">[統考2013年研]
A.高凝聚力的群體
B.低凝聚力的群體
C.民主的群體
D.放任的群體
【答案】A
【解析】群體思維是指群體迫于從眾的壓力,使群體對不尋常的、少數人的或不受歡迎的觀點得不出客觀的評價,即當人們對與尋求一致的需要超過了合理評價備選方案需要時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模式。高凝聚力的群體在進行決策時,人們的思維會高度傾向于要求一致,以至于對其他可行方案的現實性評價受到壓制。
14以囚徒困境為基礎的研究發現,雙方如果合作,各自的獲益最大,但合作的基礎是( ?。?。[統考2013年研]
A.熟悉
B.理解
C.競爭
D.信任
【答案】D
【解析】“囚徒困境”指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于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十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于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在典型的囚犯兩難困境中,最佳選擇取決于對于對方的信任。
15群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得到加強,一種觀點加強到具有支配性地位即( ?。?span id="0mqz61o" class="ZhenTiTag">[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研]
A.群體思維
B.群體極化
C.社會助長
D.社會懈怠
【答案】B
【解析】B項,群體極化,指群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態度從原來的群體平均水平,加強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現象。A項,群體思維是指群體決策時的傾向性思維方式,高凝聚力的群體在進行決策時,人們的思維會高度傾向于要求一致,以至于對其他可行方案的現實性評價受到壓制的現象。C項,社會助長是指個人由對他人的意識(包括他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所帶來的行為效率的提高的現象。D項,社會懈怠是指個體作為群體中的一員進行群體活動時,會降低自己的努力和表現水平,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現象。
16人常??浯笞约涸谀撤N事物中的作用即( ?。?span id="16zdgbp" class="ZhenTiTag">[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研]
A.證實偏差
B.自我中心偏差
C.基本歸因偏差
D.自我服務偏差
【答案】B
【解析】B項,自我中心偏差是指人們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種事物中的作用的傾向。有時人們通過言語或行為表達出這種偏差,而有時雖不公開表露,心里卻認為自己在合作中的地位更重要。A項,證實偏差是指人們往往有選擇地去解釋并記憶某些能夠證實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圖式的信息。C項,基本歸因錯誤是指人們經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于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視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D項,自我服務偏差是指人將們肯定的結果歸于內部原因,而將否定的結果歸于外部原因的傾向。
17在意向上表現為追求智慧、能力的發展和追求理想、信仰的自我意識屬于( ?。?。[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研]
A.生理自我
B.物質自我
C.社會自我
D.心理自我
【答案】D
【解析】G·W·奧爾波特提出了一系列關于自我意識的概念,認為自我狀態是逐漸發展的,從生理的自我到社會的自我,最后發展到心理的自我。A項,生理自我是個人對自己身軀的認識。C項,社會自我是個體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擔任的各種社會角色的知覺。D項,心理自我是指個體對自己心理屬性的意識、情感和評價。從時間看,心理自我可分為過去的我、現在的我和理想的我。理想的我是個體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認為自己將來應當成為的哪種人,是個體行動的動力和參照。
18社會心理學意義上的自我覺知指的是( ?。?span id="hx5s7dz" class="ZhenTiTag">[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研]
A.發動并維持自我意識活動過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狀態
B.個體對自身狀況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斷
C.影響自我意識形成、方向或目標的心理加工過程
D.對自己身心狀況、人-我關系的認知、情感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意向
【答案】D
【解析】自我覺知,是指個體對自己的生理屬性、社會屬性和心理屬性及其狀態的認識和了解。具體包括對自己的身高、形體、容貌,在社會關系中的角色、地位、權利、義務,自己的感知、記憶、思維、智力、性格、氣質、需要、價值觀等方面的覺知或意識。社會心理學中的自我覺知不僅包括對自己身心狀況的覺知,也包括對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的覺知。
19在歸因過程中,我們通常認為機遇是( ?。?。[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研]
A.內在的穩定的因素
B.外在的穩定的因素
C.內在的不穩定的因素
D.外在的不穩定的因素
【答案】D
【解析】韋納認為,對于成敗的歸因應包括兩個維度:①觀察者必須決定成敗是由于內在的因素還是外在的因素;②觀察者還必須決定成敗是經常發生的(即穩定)還是偶然發生的(即不穩定)。通過這兩個維度才能做出總結性的歸因。穩定的內在因素是指個人的能力,穩定的外在因素是指任務的難度,不穩定的內在因素是指個人的努力,不穩定的外在因素是指個人的運氣(機遇)。
20父母訓斥自己孩子的行為是( )。[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研]
A.親社會的侵犯行為
B.反社會的侵犯行為
C.被認可的侵犯行為
D.不是侵犯行為
【答案】A
【解析】A項,親社會的侵犯行為是指符合社會道德標準的侵犯行為。例如,司法人員的執法行為,教師或父母對兒童的適當的懲罰等。這些作為雖然具有潛在傷害性,但是合乎社會要求,在一定意義上是積極的,其目的不是傷害,所以是親社會的,稱之為親社會侵犯行為。
21個體根據有關信息、線索對行為原因進行推測與判斷的過程是( )。[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研]
A.社會動機
B.社會態度
C.歸因
D.社會行為
【答案】C
【解析】C項,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推論過程。具體地說,就是觀察者對他人的行動過程或自己的行為過程所進行的因果解釋和推論。人們這樣做的目的在于能預測、評價人們的行為,以便對環境和行為加以控制。
22個體在群體壓力下在認知、判斷、信息與行為等方面自愿與群體中多數人保持一致的現象稱為( )。[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研]
A.從眾
B.歸因
C.溝通
D.角色
【答案】A
【解析】A項,從眾是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日常生活中的從眾,可以表現為在臨時的特定情境中對占優勢的行為方式的采納,如助人情境中跟隨大家旁觀,暴亂中跟隨大家一起破壞等;又如開會形成決議時進行舉手表決,少數人由于多數人舉手的壓力而最終贊成多數人的意見。
23“望梅止渴”屬于暗示,具體屬于( ?。?。[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研]
A.直接暗示
B.反暗示
C.間接暗示
D.自我暗示
【答案】A
【解析】A項,直接暗示,即暗示者直接地把事物的意義提供給受暗示者,使其迅速地不假思索地接受。B項,反暗示是指暗示者發出的刺激引起受暗示者相反的反應。C項,間接暗示,即暗示者通過其他事物或行為的中介,把事物的意義間接地提供給受暗示者,使其心理和行為受到影響。D項,自我暗示,即依靠思想、語言向自己發出刺激,以影響自己的認識、情緒、意志等心理活動或要求按某一方式行動。
24對目標達成后可能獲得之利益對自己的重要性程度的估計稱為( ?。?。[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研]
A.期望值
B.效價
C.工具性
D.預期
【答案】D
【解析】A項,期望值是指人們對某一行為導致的預期目標或結果之可能性大小的判斷,其數值變化范圍在0~1之間。B項,效價指行為目標對于滿足個體需要的價值,即個體對行為結果的重視程度。C項,工具性是指個體對一旦完成任務就可以獲得報酬的信念。D項,預期是指對目標達成后可能獲得之利益對自己的重要性程度的估計。
- 陳敏恒《化工原理》(第4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李景寧《有機化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張雷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分冊(統考版)
- 伍勝健《數學分析》(第2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王炳照《簡明中國教育史》(第4版)課后習題詳解
-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820經濟學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曲新久《刑法學》(第4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微觀經濟學考研專題考題精編及詳解
- 華民《國際經濟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2016年考研政治速背15天
- 青島大學外語學院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政治學原理(含政治學基礎)考研題庫【名??佳姓骖}+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李坤望《國際經濟學》(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244英語(二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