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課后習題詳解

1-1 說明圖1-2-1(a)、(b)中:

(1)u、i的參考方向是否關聯?

(2)ui乘積表示什么功率?

(3)如果在圖1-2-1(a)中u>0、i<0,圖1-2-1(b)中u>0、i>0,元件實際發出還是吸收功率?

圖1-2-1

解:(1)當電流的參考方向與元件兩端電壓降落方向一致時,稱u、i參考方向關聯。因此,圖1-2-1(a)中u,i的參考方向關聯;圖1-2-1(b)中u、i的參考方向非關聯。

(2)一個元件或電路在電壓電流是關聯參考方向下,功率是吸收功率;否則,為發出功率。因此,圖1-2-1(a)中ui乘積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圖1-2-1(b)中ui乘積表示元件發出的功率。

(3)在關聯參考方向下,ui>0時,元件實際吸收功率,ui<0時,元件實際發出功率;在非關聯參考方向下,ui>0,元件實際發出功率,ui<0,元件實際吸收功率。圖1-2-1(a)中ui<0,元件實際發出功率;圖1-2-1(b)中ui>0,元件實際發出功率。

1-2 在圖1-2-2(a)與(b)中,試問對于NA與NB,u、i的參考方向是否關聯?此時乘積ui對NA與NB分別意味著什么功率?

圖1-2-2

解:根據關聯參考方向、功率吸收和發出的相關概念可得:

圖1-2-2(a),對于NA,u、i的參考方向非關聯,乘積ui對NA意味著發出功率;對于NB,u,i的參考方向關聯,乘積ui對NB意味著吸收功率。

圖1-2-2(b),對于NA,u、i的參考方向關聯,乘積ui對NA意味著吸收功率;對于NB,u,i的參考方向非關聯,乘積ui對NB意味著發出功率。

1-3 求解電路以后,校核所得結果的方法之一是核對電路中所有元件的功率平衡,即一部分元件發出的總功率應等于其他元件吸收的總功率。試校核圖1-2-3中電路所得解答是否正確。

HWOCRTEMP_ROC20

圖1-2-3

解:A元件的電壓與電流參考方向非關聯,功率為發出功率,其他元件的電壓與電流方向關聯,功率為吸收功率。

總發出功率:PA=60×5=300W;

總吸收功率:PB+PC+PD+PE=60×1+60×2+40×2+20×2=300W;

顯然,總發出功率和總吸收功率是相等的,所以整個電路功率是平衡的。

1-4 在指定的電壓u和電流i的參考方向下,寫出圖1-2-4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約束方程(即VCR)。

圖1-2-4

解:圖1-2-4(a)是電阻元件,u、i參考方向關聯,由歐姆定律可得

u(t)=Ri(t),u=Ri=104i

圖1-2-4(b)是電阻元件,u、i參考方向非關聯

u(t)=-Ri(t),u=-Ri=-10i

圖1-2-4(c),u與電壓源的激勵電壓方向相同,u=10V;

圖1-2-4(d),u與電壓源的激勵電壓方向相反,u=-5V;

圖1-2-4(e),i與電流源的激勵電流方向相同,i=10×103A;

圖1-2-4(f),i與電流源的激勵電流方向相反,i=-10×103A。

1-5 試求圖1-2-5中各電路中電壓源、電流源及電阻的功率(須說明是吸收還是發出)。

圖1-2-5

解:(1)圖1-2-5(a)所示

電壓源u、i參考方向非關聯,發出功率:PU=USI=15×2=30W;

電阻元件吸收功率:PR=I2R=22×5=20W,UR=IR=2×5=10V;

電流源u、i參考方向關聯,吸收功率:PI=UII=(US-UR)I=(15-10)×2=10W。

(2)圖1-2-5(b)所示

IR=UR/R=US/R=15/5=3A,US=UR=UI,IU=IR-IS=3-2=1A

電阻元件吸收功率:PR=IR2R=32×5=45W;

電流源u、i參考方向非關聯,發出功率:PI=ISUI=2×15=30W;

電壓源u、i參考方向非關聯,發出功率:PU=IUUS=1×15=15W。

(3)圖1-2-5(c)所示

US=UR=UI=15V,IS=2A,IR=UR/R=15/5=3A,IU=IS+IR=2+3=5A

電阻吸收功率:PR=IR2R=32×5=45W;

電流源u、i參考方向關聯,吸收功率:PI=ISUI=2×15=30W;

電壓源u、i參考方向非關聯,發出功率:PU=IUUS=5×15=75W。

1-6 以電壓U為縱軸,電流I為橫軸,取適當的電壓、電流標尺,在同一坐標上:畫出以下元件及支路的電壓、電流關系(僅畫第一象限)。

(1)US=10V的電壓源,如圖1-2-6(a)所示;

(2)R=5Ω線性電阻,如圖1-2-6(b)所示;

(3)US、R的串聯組合,如圖1-2-6(c)所示。

圖1-2-6

圖1-2-7

解:(1)理想電壓源的電壓恒定,與電流無關:U=US=10V。

(2)電阻元件的電壓、電流滿足歐姆定律:U=IR=5I。

(3)根據基爾霍夫電壓定律:US=U+UR=U+IR,即U=US-IR=10-5I。

取電壓標尺為4V/cm,電流標尺為1A/cm,各元件及支路的伏安特性如圖1-2-7所示。

1-7 圖1-2-8中各元件的電流I均為2A。

(1)求各圖中支路電壓;

(2)求各圖中電源、電阻及支路的功率,并討論功率平衡關系。

圖1-2-8

解:(1)各圖支路電壓為

Ua=IR+US=2×2+12=16V

Ub=-IR+US=-2×2+12=8V

Uc=IR-US=2×2-12=-8V

Ud=-IR-US=-2×2-12=-16V

(2)圖1-2-8(a),標準電壓源和電阻的u、i參考方向都關聯,都吸收功率

PR=I2R=22×2=8W,PS=USI=12×2=24W

支路吸收功率:P=UaI=16×2=32W;

PR+PS=P,所以功率平衡。

圖1-2-8(b),電阻吸收功率:PR=I2R=8W;

標準電壓源的u、i參考方向非關聯:PS=USI=24W;

支路發出功率:P=UbI=16W;

功率平衡關系:P=PS-PR

圖1-2-8(c),電阻吸收功率:PR=I2R=8W;

標準電壓源u、i參考方向非關聯,發出功率:PS=USI=24W;

支路吸收功率:P=UCI=-16W,即放出功率16W;

功率平衡關系:-P=PS-PR。

圖1-2-8(d),標準電壓源和電阻的u、i參考方向都關聯,都吸收功率

PR=I2R=22×2=8W,PS=USI=12×2=24W

支路放出功率:P=UdI=-32W,即吸收功率32W;

PR+PS=-P,所以功率平衡。

1-8 試求圖1-2-9中各電路的電壓U,并分別討論其功率平衡。

圖1-2-9

解:(1)圖1-2-9(a),IR=8A,U=UR=2×IR=2×8=16V;

所以輸入電路的吸收功率:P=U×I=32W;

電流源發出功率:PI=6×U=6×16=96W;

電阻吸收功率:PR=2×IR2=2×82=128W;

因為P=PR-PI,所以功率平衡。

(2)圖1-2-9(b),IR=6-2=4A,U=UR=2×IR=2×4=8V;

所以輸入電路的發出功率:P=U×I=16W;

電流源發出功率:PI=6×U=6×8=48W;

電阻吸收功率:PR=2×IR2=2×42=32W;

因為P=PI-PR,所以功率平衡。

(3)圖1-2-9(c),IR=2-4=-2A,U=UR=3×IR=3×(-2)=-6V;

所以輸入電路的吸收功率:P=U×I=-12W;

電流源吸收功率:PI=4×(-6)=-24W;

電阻吸收功率:PR=3×IR2=3×(-2)2=12W;

因為P=PI+PR,所以功率平衡。

(4)圖1-2-9(d),IR=5-3=2A,U=UR=4×IR=4×2=8V;

所以輸入電路的吸收功率:P=U×I=40W;

電流源吸收功率:PI=3×U=3×8=24W;

電阻吸收功率:PR=4×IR2=4×(2)2=16W;

因為P=PI+PR,所以功率平衡。

1-9 圖1-2-10中各受控源是否可看為電阻?并求各圖中a、b端口的等效電阻。

圖1-2-10

解:(1)圖1-2-10(a),受控源可看作是電阻,設支路總電流為I,則U=20(I-0.2U),即5U=20I,所以等效電阻為:Rab=U/I=4Ω。

(2)圖1-2-10(b),受控源可看作電阻,U=IR=20I,支路總電流Iab=3I,所以等效電阻為:Rab=Uab/Iab=20/3=6.67Ω。

(3)圖1-2-10(c),由于受控源電壓與電流參考方向非關聯,且受控源電壓為5I,因此CCVS可看做電阻,其阻值為:Req=-5I/I=-5Ω。

所以等效電阻為:Rab=Req+10=-5+10=5Ω。

(4)圖1-2-10(d),受控源可以看成電阻,Uab=10U1+U1=11U1=11×20I=220I,Iab=I,所以等效電阻為:Rab=Uab/Iab=220Ω。

1-10 電路如圖1-2-11所示,試求:

(1)圖(a)中,i1與uab;

(2)圖(b)中,ucb。

圖1-2-11

解:(1)由圖1-2-11(a)可得:0.9i1=10/5=2A,則有:i1=2/0.9≈2.222A;

所以uab=4×iab=4×(i1-0.9i1)=4×0.1×(20/9)≈0.889V。

(2)由圖1-2-11(b)可得:u1=5×2=10V,則有:i=0.05u1=0.5A;

所以Ucb=Uca+Uab=20×(-0.5)-3=-13V。

1-11 我國自葛洲壩水電站至上海的高壓直流輸電線示意圖如圖1-2-12。輸電線每根對地耐壓為500kV,導線容許電流為1kA。每根導線電阻為27Ω(全長1088km)。試問當首端線間電壓U1為1000kV時,可傳輸多少功率到上海?傳輸效率是多少?

圖1-2-12

解:根據題意可知:U2=U1-2IR=1000-2×1×27=946kV=9.46×105V;

所以傳輸功率為:P=U2I=9.46×105×1=9.46×105kW;

傳輸效率為:η=(u2I)/(u1I)=(u2/u1)×100%=(946/1000)×100%=94.6%。

1-12 對圖1-2-13所示電路,若:

(1)R1、R2、R3不定;

(2)R1=R2=R3

在以上兩種情況下,盡可能多地確定各電阻中的未知電流。

圖1-2-13

解:如圖1-2-14電流標注所示。

圖1-2-14

(1)當R1、R2、R3不定時,流過它們的電流也是不定的;i4=3+4-6=1A;i5=i4+2-(-10)=13A。

(2)當R1=R2=R3時,i4=3+4-6=1A,i5=i4+2-(-10)=13A。

對右邊回路和B、C點分別列出KVL、KCL方程

代入R1=R2=R3并整理得

解得:i1=(10/3)A,i2=(1/3)A,i3=(-11/3)A。

1-13 在圖1-2-15所示電路中,已知u12=2V,u23=3V,u25=5V,u37=3V,u67=1V,盡可能多地確定其他各元件的電壓。

HWOCRTEMP_ROC120

圖1-2-15

解:對各回路列出KVL方程

Ua=u15=u12+u25=2+5=7V

Uk=u13=u12+u23=2+3=5V

Uf=u56=u23+u37-u67-u25=3+3-1-5=0V

Ue=u36=u37-u67=3-1=2V

Ui=u57=u56+u67=0+1=1V

所以各元件的電壓為:Ua=7V;Ub=2V;Uc=5V;Ud=3V;Ue=2V;Uf=0V;Ug不定;Uh不定;Ui=1V;Uj=1V;Uk=5V。

1-14 對上題所示電路,指定各支路電流的參考方向,然后列出所有結點處的KCL方程,并說明這些方程中有幾個是獨立的。

解:各支路電流的參考方向指定如圖1-2-16所示。對各結點列出KCL方程:

ia+ib+ik=0

-ib+ic+id=0

-id+ie+ig-ik=0

-ig+ih=0

-ia-ic+if+ii=0

-ie-if+ij=0

-ij-ii-ih=0

以上7個方程相加,可得0=0,所以這7個方程不是相互獨立的,但是其中任意6個是相互獨立的。

12

圖1-2-16

1-15 電路如圖1-2-17所示,該電路可列KVL的回路共有7個。試按給定支路電流的參考方向列出這些KVL方程。并找出其中三組獨立方程(每組中方程應盡可能多)。

圖1-2-17

解:作出電路的圖及各支路參考方向如圖1-2-18(a)所示。取順時針方向,可得到7個不同的回路如圖1-2-18所示。

圖1-2-18

于是可分別列回路KVL方程如下:

l1:R3i3-uS3-R4i4-R2i2=0

l2:R2i2+R5i5-uS5+uS1+R1i1=0

l3:R4i4+R6i6+uS5-R5i5=0

l4:R3i3-uS3-R4i4+R5i5-uS5+uS1+R1i1=0

l5:R3i3-uS3+R6i6+uS5-R5i5-R2i2=0

l6:R2i2+R4i4+R6i6+uS1+R1i1=0

l7:R3i3-uS3+R6i6+uS1+R1i1=0

由這些方程可以看出:l6=l2+l3,l4=l1+l2,l5=l1+l3,l7=l1+l2+l3。顯然這些KVL方程并非相互獨立,獨立回路的數目可由公式l=b-n+1決定,由于本題中支路數b為6,結點數n為4,因此可有3個回路構成獨立回路組。例如:l1,l2,l3;l2,l3,l7;l2,l3,l4等。

1-16 電路如圖1-2-19所示,試求每個元件發出或吸收的功率。

圖1-2-19

解:(1)圖1-2-19(a),由KVL可得:U=IR+2U,解得U=-1V;

電阻吸收功率:PR=I2R=0.52×2=0.5W;

電壓源吸收功率:PU=-UI=-(-1)×0.5=0.5W;

受控源發出功率:P=2UI=2×(-1)×0.5=-1W,發出功率1W。

(2)圖1-2-19(b),設流經1Ω電阻的電流為I2,由KCL可得:I2=I1+2I1=3I1,所以由KVL得:2=2×I1+1×3I1,解得I1=0.4A。

1Ω電阻吸收功率:P1=(I1+2I12R1=(3×0.4)2×1=1.44W;

2Ω電阻吸收功率:P2=I12R2=0.42×2=0.32W;

電壓源發出功率:PU=USI1=2×0.4=0.8W;

受控源發出功率:P=2I1U=2I1U1=2×0.4×1.2=0.96W。

1-17 利用KCL與KVL求圖1-2-20中I(提示:利用KVL將180V電源支路電流用I來表示,然后在結點寫KCL方程求解)。

圖1-2-20

解:設流經20Ω電阻的電流為I1,方向向右,根據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可得:20I1+180=15I,所以I1=(15I-180)/20,列寫節點的KCL方程,得2+I+I1=0,將I1表達式代入其中,解得I=4A。

1-18 (1)已知圖1-2-21(a)中,R=2Ω,i1=1A,求電流i;

(2)已知圖1-2-21(b)中,uS=10V,i1=2A,R1=4.5Ω,R2=1Ω,求i2

圖1-2-21

解:(1)由圖1-2-21(a)可列KVL方程:10+5i1-iR=0。

代入已知條件得:i=7.5A。

(2)由圖1-2-21(b)可列KVL方程

代入已知條件得i2=6A。

1-19 試求圖1-2-22所示電路中控制量I1及電壓U0。

圖1-2-22

解:設R1=1kΩ,R2=6kΩ,流經R2的電流為I2,方向向下,R3=5kΩ,流經的電流為I3,US=20V,列KVL、KCL方程

解得:I1=5mA,I2=2mA,I3=3mA,U0=15V。

1-20 試求圖1-2-23所示電路中控制量u1及電壓u。

圖1-2-23

解:設電路流經電流為I,方向為順時針,建立KVL方程:2=103I+104I+10u1

由圖1-2-23可知:u1=104I+10u1

聯立式得:u1=20V,u=200V。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容城县| 安图县| 淅川县| 万源市| 乌鲁木齐县| 时尚| 章丘市| 盖州市| 浪卡子县| 扶风县| 嵩明县| 高安市| 佛教| 虞城县| 讷河市| 夏河县| 福安市| 高邑县| 方正县| 崇仁县| 乐陵市| 巍山| 上思县| 西和县| 股票| 壤塘县| 禄丰县| 来凤县| 横山县| 大厂| 宿松县| 邛崃市| 蒙阴县| 彭山县| 陈巴尔虎旗| 维西| 中西区| 神农架林区| 瑞丽市| 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