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樺《稅收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6302字
- 2021-06-11 17:54:21
2.3 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一、單項選擇題
1考慮稅收對居民儲蓄的影響時,同時存在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 ?。?。[對外經貿大學2018研]
A.作用方向相同,且收入效應占優
B.作用方向相同,孰強孰弱不確定
C.作用方向相反,且替代效應占優
D.作用方向相反,孰強孰弱不確定
【答案】D
【解析】稅收的收入效應是指征稅后減少了個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為維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而減少或放棄閑暇,增加工作時間;稅收的替代效應是指由于征稅使勞動和閑暇的相對價格發生變化,勞動收入下降,閑暇的相對價格降低,促使人們選擇閑暇以替代工作。即收入效應會提高勞動力的供給,而替代效應會減少勞動力的供給,二者的作用方向相反,而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的強弱取決于現實中的不同經濟情況。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中央財經大學2016研]
A.稅收對儲蓄的影響可體現為收入效應
B.稅收對消費結構的影響通常是通過商品稅的形式間接實現的
C.稅制形式對個人勞動投入不會產生影響
D.稅收對儲蓄的影響可體現為替代效應
【答案】C
【解析】稅收對儲蓄的影響可體現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稅收對消費結構的影響通常是通過商品稅的形式間接實現的,政府對某種商品征稅后,當生產經營者試圖通過提高商品價格的方式將稅負轉嫁給消費者負擔時,這種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就會改變這種商品與未被課稅商品的比價關系,從而影響消費結構。當政府向個人的勞動收入征稅時,會直接減少勞動者的勞動投入獲得的收益,從而影響勞動者在“勞動”與“閑暇”兩種商品之間的選擇。
3政府課稅影響了經濟運行機制,改變了納稅人的經濟決策,稅收的這種效應稱為( )。[中央財經大學2012研]
A.替代效應
B.非中性效應
C.正效應
D.收入效應
【答案】B
【解析】稅收作為國家強制和無償占有社會產品的方式,總會對納稅人的經濟選擇或經濟行為發生影響,從對資源配置和經濟穩定、經濟增長產生作用來看,稅收實際上是“非中性”的。A項,稅收的替代效應是指稅收引起人們經濟行為的調整,即人們為了減少稅收負擔而改變在可供替代的經濟行為之間的選擇;C項,不存在“稅收的正效應”的概念;D項,稅收的收入效應是指稅收引起人們收入的變動,即人們由于納稅而是可支配的實際收入隨之減少。
4稅收的穩定作用機制主要表現在( ?。?。
A.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實現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B.促進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協調
C.起到內在穩定器的作用,緩和經濟波動
D.對個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進行調節
【答案】C
【解析】A項,實現供求平衡體現的是平衡作用;B項,促進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協調體現的是協調作用;C項,內在穩定器體現的是穩定作用;D項,調節收入分配體現的是調節作用。
5政府征稅降低納稅人的可支配收入,從而促使其減少閑暇等方面的享受,從而更加傾向于勤奮地工作,這是稅收對勞動供給的( ?。?。
A.價格效應
B.供給效應
C.替代效應
D.收入效應
【答案】D
【解析】稅收對納稅人在勞動供給方面影響表現為:①收入效應:政府征稅會直接降低納稅人的可支配收入,從而促使其減少閑暇等方面的享受,為維持以往的收入或消費水平而傾向于更加勤奮地工作;②替代效應:政府課稅會降低閑暇相對于勞動的價格,使勞動和閑暇兩者之間的得失抉擇發生變化,從而引起納稅人以閑暇替代勞動。
6替代作用的大小在課征所得稅的情況下由( ?。Q定。
A.累進稅率
B.邊際稅率
C.累退稅率
D.平均稅率
【答案】B
【解析】替代效應的大小,在課征所得稅情況下,由其邊際稅率決定。如在計算總效應時,累進所得稅的邊際稅率大于平均稅率,比例所得稅的邊際稅率等于平均稅率,所以累進所得稅的替代效應大于比例所得稅。
7收入效應的大小取決于( )的水平。
A.累進稅率
B.邊際稅率
C.累退稅率
D.平均稅率
【答案】D
【解析】從稅收角度而言,收入效應是指由于課稅或增稅使納稅主體的收入發生變化,改變總體收入水平,使納稅主體境況變壞的效應。稅收收入效應的大小由平均稅率決定,平均稅率高,稅收負擔重,對納稅主體的收入效應大;反之,則收入效應小。
8依據商品的彈性,征稅對商品需求影響不大的商品是( )。
A.小汽車
B.食鹽
C.名牌手表
D.高級化妝品
【答案】B
【解析】商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越小,征稅引起的價格上漲對其需求的影響越小。B項,食鹽屬于日常需求品,需求彈性小,征稅對其需求影響不大。
9稅收的自動穩定機制是在于稅收制度設計時,采?。ā 。┑乃枚惙绞健?/p>
A.比例稅率
B.累進稅率
C.累退稅率
D.定額稅率
【答案】B
【解析】當所得稅制累進時,稅收對經濟水平的變化反應非常敏感。當經濟高漲時,實際稅負會自動上升,從而產生緊縮的效果;當經濟低落時,則稅負會相應下降,產生擴張性效果。因此累進所得稅制主要通過稅率級次以及收入下降幅度的轉換來實現對經濟的自動調節。
10稅收對生產者行為的影響是通過對( ?。┑母蓴_來實現的。
A.商品的供給
B.商品的需求
C.消費者行為
D.市場價格機制
【答案】D
【解析】稅收對生產者行為的影響,是通過對市場價格機制的干擾來完成的。稅收對市場價格的影響,表現在政府課稅之后會使課稅商品出現兩種價格——消費者支付的價格和生產者實際得到的價格。
11稅收對勞動供給的( ?。┦侵赣捎谡鞫愂箘趧雍烷e暇的相對價格發生變化,勞動收入下降,閑暇的相對價格降低,促使人們選擇閑暇以替代工作。
A.替代效應
B.收入效應
C.價格效應
D.供給效應
【答案】A
【解析】稅收對勞動供給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其中,征稅后減少了個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為維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而減少或放棄閑暇,增加工作時間,是指稅收對勞動供給的收入效應。
二、多項選擇題
1不同的稅收政策手段服務于不同的政策目標,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中央財經大學2017研]
A.“內在穩定器”服務于經濟結構協調的政策目標
B.累進稅率服務于公平分配的政策目標
C.遺產稅與贈予稅服務于經濟增長的政策目標
D.增加稅收服務于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目標
【答案】BD
【解析】A項,“內在穩定器”服務于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的稅收目標。B項,累進稅率通過增加稅率檔次、提高邊際稅率可以有效控制收入分配懸殊的問題,從而促進再分配的公平性。C項,開征遺產稅對財產積聚會形成一種制約,從而促進財富公平分配。D項,增加稅收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稅收政策手段。
2下列屬于稅收宏觀作用機制的是( )。[中央財經大學2010研]
A.平衡作用機制
B.協調作用機制
C.穩定作用機制
D.抑制作用機制
E.轉移性機制
【答案】ABC
【解析】稅收宏觀作用機制包括平衡作用機制、協調作用機制、穩定作用機制、調節作用機制、乘數作用機制。
【說明】稅收微觀作用機制包括稅收對納稅人的勞動供給、儲蓄行為、生產行為、消費行為和私人投資行為產生的影響。
3下列屬于稅法的經濟作用的是( ?。?。
A.取得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保證
B.正確處理稅收分配關系的法律依據
C.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
D.預測和評價的有力工具
【答案】ABC
【解析】稅法的經濟作用包括:①它是取得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保證;②它是正確處理稅收分配關系的法律依據;③它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④它是監督管理的有力武器;⑤它是維護國家權益的重要手段。
4下列屬于稅收宏觀作用機制的是( ?。?。
A.平衡作用機制
B.協調作用機制
C.穩定作用機制
D.乘數作用機制
【答案】ABCD
【解析】稅收的宏觀作用機制包括平衡作用機制、協調作用機制、穩定作用機制、調節作用機制、乘數作用機制。
5稅收所影響的經濟行為包括( ?。?。
A.生產者行為
B.消費者行為
C.勞動投入
D.私人投資
E.儲蓄
【答案】ABCDE
【解析】稅收微觀效應是指征稅對納稅人經濟行為所產生的效應,主要是指稅收對納稅人的勞動供給、儲蓄行為、生產行為、消費行為和私人投資行為產生的影響。
三、判斷題
1稅收可以在促進資源配置合理化,刺激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此不會扭曲資源配置格局,阻礙經濟發展。( ?。?span id="alm7s4q" class="ZhenTiTag">[中央財經大學2011研]
【答案】×
【解析】非中性稅收會扭曲資源配置格局。
2稅收對私人儲蓄的替代效應表現為,政府征稅會減少納稅人的實際利息收入,降低儲蓄對納稅人的吸引力,從而引起納稅人以消費替代儲蓄。也就是說,政府征稅會造成私人儲蓄下降。( ?。?/p>
【答案】√
3稅收的經濟穩定機制即稅收所擁有的自動穩定機制。( )
【答案】×
【解析】稅收的經濟穩定機制包括兩個方面:稅收自動穩定機制和稅收相機抉擇機制。
4稅收的自動穩定機制,具體來說,是指當經濟處于停滯狀態時,稅收會自動減少而使總需求減少;當經濟處于通貨膨脹狀態時,稅收會自動地增加而刺激總需求。( )
【答案】×
【解析】稅收的自動穩定機制具體來說是指當經濟處于停滯狀態時,稅收會自動減少而使總需求增加;當經濟處于通貨膨脹狀態時,稅收會自動地增加而減少總需求。
5政府征稅后,會引起消費者支付的價格上升和生產者實際得到的價格下降。消費者剩余的減少和生產者剩余的減少分別代表消費者和生產者因政府課稅而承受的損失,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損失是指因政府課稅而造成的課稅商品產量的減少。( ?。?/p>
【答案】√
6若稅收制度規定的稅收折舊率等于實際折舊率,則稅收對私人投資的影響表現為中性。( ?。?/p>
【答案】√
【解析】若稅收制度規定的稅收折舊率等于實際折舊率,則私人投資發生的成本均可據實扣除,稅收對私人投資無影響。
四、名詞解釋
1對勞動所得征稅的替代效應[浙江財經大學2012研]
答:稅收的替代效應是指由于征稅改變了一種經濟行為相對于另一種經濟行為的機會成本,從而對納稅人產生的影響。
政府對勞動所得征稅提高了勞動相對于“閑暇”的“價格”,個人將付出更高的代價才能獲得與未征稅時相同的勞動收入。由于勞動與“閑暇”兩種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納稅人在兩種商品中更傾向于選擇“價格”較低的閑暇,而減少對勞動的投入。
替代效應的程度受收入水平和稅制形式兩個因素影響。一般來講,個人現實的收入水平越高,收入的邊際效用就越小,替代效應就越大。個人現實的收入水平越低,替代效應就越小。稅收的累進程度越高,隨著收入的增加,政府對勞動收入征稅會適用更高的稅率,閑暇的相對價格更低,對勞動供給產生的替代效應就大。
2稅收自動穩定器[浙江財經大學2011研]
答:稅收自動穩定器,又稱為“內在穩定器”,是指稅收能夠對經濟活動的過度繁榮和衰退蕭條做出自動反應,從而達到自動減輕經濟波動、穩定經濟目的的一種稅收內在調節機制。這種稅收制度對經濟波動的適應性無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產生調控效應,“熨平”經濟波幅。當經濟處于繁榮時期,稅收隨著人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長,從而壓縮人民的投資與消費能力,自動抑制經濟的進一步擴張;當經濟處于蕭條時期,稅收隨著人民收入的減少而減少,相對增加了人民的可支配收入,能夠阻止經濟的過度衰退。
五、簡答題
1簡述稅收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對外經貿大學2018研]
答:(1)稅收的收入效應是指稅收引起人們收入的變動,即人們由于納稅而使可支配的實際收入減少;稅收的替代效應是指稅收引起人們經濟行為的調整,即人們為了減少納稅負擔而在可供替代的經濟行為之間進行選擇。
(2)相同點:收入效應與替代效應都是政府通過稅種的設置以及稅率的設計向納稅人征稅后,納稅人對其行為作出的反應。
(3)不同點
①兩者概念不同:稅收的收入效應是指稅收引起人們收入的變動;稅收的替代效應是指稅收引起人們經濟行為的調整。
②兩者產生的條件不同:稅收收入效應產生沒有前提條件,而稅收替代效應產生的一個前提條件是政府并非對所有的活動都進行征稅,或者即使對所有的經濟活動都進行征稅,但不同的活動稅收負擔存在著差異。
③兩者產生的時間不同:稅收的收入效應往往產生在納稅人的整體稅收負擔較輕的時候,而稅收的替代效應往往是在稅收負擔較重的情況下發生。
④兩者產生后納稅人的決策不同。
⑤兩者對商品比價關系的影響不同:稅收的收入效應具有中性,而替代效應是非中性的。
⑥兩者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不同:稅收的收入效應會增加勞動力供給,而替代效應會使勞動力的供給減少。
⑦兩者對經濟發展和微觀經濟主體利益的影響不同:稅收的收入效應對經濟的發展以及維護微觀經濟主體的利益來說都是有益的,而替代效應發會使實際的經濟活動減弱,最終減少政府的稅收收入總量。
2簡要分析稅收對居民儲蓄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2013研]
答:稅收具體通過個人所得稅、商品稅和利息稅對儲蓄發生影響。影響儲蓄行為的主要因素取決于個人收入水平和儲蓄利率水平。其中,所得稅對私人儲蓄的效應是激勵還是阻礙,取決于不同納稅人各自的所得數額大小和各自的儲蓄愿望與需要的大小??傮w來說,稅收對儲蓄行為的影響可體現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兩個方面:
(1)首先作出以下假定:
①將時間劃分為現實與未來兩個期間,現實儲蓄全部用于未來消費;
②個人在未來期間只有儲蓄利息收入,而無其他經濟收入來源;
③個人的邊際消費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是固定不變的;
④個人所得稅采用比例稅率形式。
(2)稅收對儲蓄的收入效應
如果僅對個人現實收入征稅,對儲蓄利息收入不征稅,則由于征稅減少了納稅人的可支配收入,又由于邊際消費傾向和邊際儲蓄傾向是固定不變的假設前提,納稅人會隨著可支配收入的減少,等比例地減少現實的消費與儲蓄,從而降低個人的儲蓄水平。而如果對利息收入也征收稅收,或者說將利息收入納入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范圍,由于對利息的征稅減少了個人未來期間的收入,納稅人對未來期間收入的預期下降。為保證未來期間的生活水平,納稅人將減少現實的消費,增加儲蓄。
(3)稅收對儲蓄的替代效應
在對利息收入課稅的情況下,稅收降低了儲蓄的收益水平,使儲蓄相對于現實消費的“相對價格”提高。這時,納稅人在儲蓄與現實消費的選擇中更傾向于增加現實消費,而相應減少儲蓄。一般來講,稅收對儲蓄收入效應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所得稅的平均稅率水平。而替代效應的大小主要取決于所得稅的邊際稅率水平。
六、論述題
論述稅收對生產行為、消費行為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中央財經大學2011研]
答:稅收效應是指國家課稅對消費者的選擇以至生產者決策的影響,也就是稅收對經濟所起的調節作用。稅收對生產行為和消費行為的影響,可以分別從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稅收對生產行為的經濟效應
政府征稅后,會引起消費者支付的價格上升和生產者實際得到的價格下降。消費者剩余的減少和生產者剩余的減少分別代表消費者和生產者因政府課稅而承受的損失,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損失是指因政府課稅而造成的課稅商品產量的減少。
①稅收對生產行為的替代效應:由于生產者所面臨的課稅商品的價格相對下降,造成生產者減少課稅或重稅商品的生產量,增加無稅或輕稅商品的生產量,即以無稅或輕稅商品替代課稅或重稅商品。
②稅收對生產行為的收入效應:由于政府課稅會使生產者可支配的生產要素減少,從而降低了商品的生產能力,使生產處于較低水平。
(2)稅收對消費行為的經濟效應
稅收對消費者選擇何種商品進行消費的影響,即當政府對個別商品征稅后,引起消費者收入預算約束和市場上商品相對價格的變化,進而影響納稅人對其消費行為的調整。稅收對納稅人消費行為的經濟效應是通過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決策來實現的。
①稅收對消費的替代效應:政府對個別商品征稅使得課稅商品的價格相對上升,導致消費者減少對含稅商品的購買量,增加非稅或低稅商品的購買,或者以非稅、低稅商品的購買和消費代替含稅商品的消費。在現實經濟中,還應該考慮商品的需求彈性等制約因素。
②稅收對消費的收入效應:政府征稅導致消費者可支配收入下降,從而減少商品的購買,保持較低水平的消費。一般地,稅收對納稅人消費行為的總效應等于稅收的收入效應與稅收的替代效應之和。
- 王黎欽《機械設計》(第5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全國名校美學理論考研真題及詳解(含北大、北師等)
- 2015年全國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指南
- 劉雄《社會保險通論》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考研復試真題及詳解
- 張康之《公共管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2015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邏輯分冊
- 朱新蓉《貨幣金融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專項突破·英語翻譯與寫作一本通關(5周秒殺寫譯大全)(第5版)
-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812翻譯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良《公共管理學》(第2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7年考研英語短文寫作及英漢翻譯
- 華東理工大學821管理學原理歷年真題及詳解
- (2017)考研政治核心考點分析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