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2 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一、名詞解釋

五德終始[浙江大學2018年研;北京師范大學2017年研]

答:五德終始是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拔宓隆笔侵肝逍小?、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德”的周而復始的循環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王朝興衰作解釋。他認為虞(舜)、夏、殷、周的歷史是一個勝負轉化的發展過程。它按照土、木、金、火、水依次相勝而具有階段性,又循環往復而具有周期性,矛盾運動推動著“五德轉移”,又決定著“并世(當世)盛衰”。在每一發展階段都存在著陰陽兩種勢力的矛盾和斗爭。兩者交爭,歷史屬于斗爭中的勝利者。這種五德相勝又是被機械的周期律預先決定的,王朝的興起必有天意符瑞作為象征和驗證。五德終始說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簡答題

談談《易傳》的人性論與修養論的特點。

答:(1)《易傳》的人性論特點

《易傳》繼承了儒家“修人道以證天道”和“明天道以弘人道”的傳統,統一天道與人道。“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性存存,道義之門?!保ā断缔o上》)

天地陰陽之氣使得萬物得以生長,人承接天地之氣,繼承“道”而參贊天地萬物,即為善,成就天道的事業恰恰是人之本性。

將天地之善道存之又存,道義正是從這里出來的。

在人性論上,這表明人的善性源自天道和宇宙生生之德,同時還強調了人的后天努力,有效法天道和擴充善性的雙重涵義。

(2)《易傳》的修養論特點

《易傳》主張君子應當效仿天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與天地之德相匹配。

《易傳》強調人要在活動之中崇德廣業和進德修業。“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

《易傳》贊同與促進人間的事業,重視“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意思是說要順應客觀規律,把握契機,適當加以裁斷,或修訂、改變定制,使之合宜,加以會通,將這些政策和成果用于百姓,這便成為事業。

這都充分表明了儒家努力提高德行、智慧,積極有為地開創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業的思想。所以,《易傳》的修養論是開拓式的,是德業雙修的理路。

三、論述題

1試論《易傳》的辯證法思想。

答:《易傳》中體現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

(1)“變”

《易傳》認為“變”是“易”的一個基本觀念,“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意即《易》卦所講的原則和規律是經常變化的,不固定的,它體現在六爻位置的變化之中,沒有固定的上下地位,剛柔互相變異,所以沒有一種不變的標準,適應變化才是唯一的標準。

(2)變革

《易傳》充分肯定變革的作用?!陡铩ゅ鑲鳌分杏涊d有:“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革”是指變化,天地發生變革,才有一年四季的形成;湯武革命(商取代夏,周取代商)也皆是合乎天道與順應人心的。由此可見,變革作用之偉大。

(3)一陰一陽之謂道

《易傳》認為,陰陽、剛柔、動靜這些對立面的消長、交感、摩蕩引發一切事物的形成與變化。萬物的產生與變化都是兩個對立面交配、交合和交接的結果。故《系辭上》總結為“一陰一陽之謂道”“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4)對立面相互轉化的規律

《易傳》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對立面相互轉化的規律。在解釋剝卦和復卦的關系時說:“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笔挛锊豢赡芏紕兟鋬舯M,達到一定程度就會“上反下”,反方向發展,最終回復原本的狀態?!缎蜇詡鳌穼α呢灾袃蓛上鄬Φ呢韵螅笾露甲髁祟愃频恼f明。尤其在解釋最后兩卦既濟與未濟時,揭露了事物發展不可窮盡的辯證思想?!凹葷笔侵敢呀浲瓿?,“未濟”是指尚未完成?!缎蜇詡鳌氛J為,由于“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一卦是“未濟”。

(5)“見幾”“知幾”

《易傳》尤為重視“見幾”“知幾”,即強調事物的細微變化。因為事物的變化都始于微小的變化,因此吉兇的先兆就體現在微小的變化。知幾的人,應時刻關注對立雙方的轉化,“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系辭下》)。這些說法皆體現了深刻的辯證法思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灵川县| 林口县| 温泉县| 广灵县| 南陵县| 桂阳县| 合川市| 潞西市| 兰坪| 裕民县| 思茅市| 安丘市| 惠安县| 瓦房店市| 哈尔滨市| 洞口县| 莲花县| 会同县| 河曲县| 镇沅| 六盘水市| 桂东县| 元氏县| 自贡市| 洞头县| 南投县| 鄂托克旗| 洛宁县| 麻栗坡县| 新闻| 乌兰察布市| 措美县| 浠水县| 和平县| 揭阳市| 青神县| 昭苏县| 门源| 峨山| 卓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