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導 論

1.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考點難點歸納】

考點一:行政管理與行政管理學

1行政管理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

行政管理主要是指各級政府部門在執行法定職能及其具體運作的過程中,對所經歷的程序、環節,以及所處理的事項和解決的問題等的管理活動。

(1)行政管理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社會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并發揮著正面或負面的巨大作用,同時也對社會發展產生促進或促退的影響,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狀況和生命財產安全等各方面。

(2)行政管理在各種管理之中,是涉及面最廣和最具有權威性的管理。一個國家的一個朝代或一屆政府,乃至一個地區的行政管理,都與國家和地區的盛衰成敗息息相關,也同時決定著其給人民帶來的吉兇禍福。

(3)行政管理的實踐和改革推動了行政管理學的產生、發展和創新。

2行政管理學的創立及其發展狀況 ★

(1)行政管理學科的創建

行政管理學真正作為一門新興獨立學科的創建,發生在美國,其原因如下:

美國立國較晚,歷史不長,較少受舊傳統的約束和影響,容易在新學科建設方面發揮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優越于封建社會的創新、進取精神。此外,美國還在市政研究運動中積累了大量經驗,為行政管理學科的創建奠定了基礎。

美國作為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相比,科學技術和工商業十分發達,經濟發展強烈呼喚行政管理改革。由于科學管理首先用于工商管理,因此也間接促進和加速了行政管理學這門新學科的建立。

美國依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的學說建國,在實際運作中,強總統制較為突出,行政權力作用不可低估,通常較易集中注意力于行政方面。

美國政治學和法學領域有一批重量級學者,在醞釀和創立行政管理學的早期起了決定性的積極作用,如威爾遜、古德諾、懷特等。

(2)行政管理學科發展要注意的有關情況

學科的綜合性要求吸收臨近、邊緣、相關、交叉、滲透學科,如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領導學、財政學和新科技等知識。這是學科發展的需要。

在管理類學科中,尤其是管理科學和企業管理許多新的理論觀點和實踐經驗頗有相通之處,應對其發展動態密切留意,從而受到啟發。

學科的國際化使我們眼界大開,看到各國學者的意見和經驗,大可參考借鑒。

學科的應用性決定了必須貫徹“學以致用”的原則,從實際出發,在弄清國情的基礎上建設和發展這門學科。

3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對象、內容和方法 ★★

(1)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對象

作為國家權力的執行機關,國務院和各級人民政府是行政管理的主體。

國家和社會的法定公共事務和政府內部事務是行政管理的客體。

公共管理必須共同遵守民主法治這一根本原則,行政管理更要率先示范。

行政管理關系國計民生,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2)行政管理學研究的內容

四要素循環說。從管理的過程來看,最原始或最簡單的環節或要素至少有兩個,即決定和執行。隨之而來的有檢查和相應舉措,于是形成了古典的P(Planning,計劃)、D(Doing,執行)、C(Checking,核驗)和A(Acting,行動,指核驗后舉措)四要素循環說。

古立克的POSDCORB七要素說。即P(Planning,計劃)、O(Organization,組織)、S(Staffing,人員)、D(Directing,指揮或領導)、CO(Coordinating,協調)、R(Reporting,報告,含檢查督促)和B(Budgeting,預算即財務)。

懷特的《行政學導論》將其研究內容分為組織原理、人事行政、財務行政和行政法規四個部分。

現代行政管理諸要素。包括:環境(形勢)、目標、預測、計劃、謀略、決策、組織(職能)、人力資源、培訓、領導、授權、執行、協調、公共關系、監控、財務、后勤、法規、文化(道德)、心理、信息、溝通、咨詢、服務對象、宣傳教育、辦公室(電子政務)、改革與發展、創新、效率、標準、方法、評估、知識管理、研究、總結、應急等。

(3)行政管理學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堅持理論結合實際的原則,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和實事求是。

面對眾多的研究方法,我們需要根據問題的性質和要求,精心選擇和創造。同時,研究方法不應獨沽一味,可以交叉并舉。尤其是較新的研究方法,不妨一試。

方法更新的前提是觀念更新。觀念更新又同知識更新的關系非常密切,有時后者為前者準備了基礎,有時兩者幾乎是同步的。更新有利于改革和發展。

考點二:行政管理學在中國 ★

120世紀30年代即已引進的行政學

(1)關于“治國平天下”之類的討論在中國古已有之,但正式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行政學則是從國外引進的,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即高校安排教學和研究。

(2)學會組織的成立

“中國行政學會”,于1943年春成立,學員多為政府機關高級行政人員,注重行政實務的研究。

“中國行政學學會”,于1944年夏成立,會員限定為大學教授,為純粹的學術研究團體。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行政組織與管理”及其中斷

將行政學改名為“行政組織與管理”,行政法改為“政策法令”,市政學未改稱。原來所屬的政治學系被撤銷,行政組織與管理被完全和長期否定。

3改革開放以來的行政管理學

改革開放后,行政管理學作為一門學科在教育培訓、教學研究、學術討論、國際交流、書刊出版、學會組織等方面都有了空前的發展。

考點三: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學 ★★

1行政管理學本土化的必要性

歷史經驗表明,無論何人、何時、何地,對待什么問題,處理什么事情,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便能顯示理論的生機活力和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而理論脫離實際即缺乏具體針對性的,總是徒勞無功,以失敗告終。因此,行政管理學研究必須本土化。

2行政管理應為實現戰略目標服務

行政管理在中國,行的是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政,為的是對這一偉大共同事業作應有貢獻,因而要敬業、樂業,保持勤政、廉政,充分發揮行政管理的積極作用。

為實現國家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服務的行政管理,必須強調要嚴格按實現戰略目標的要求去做。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實行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和科學行政。

3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設和發展行政管理學

要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必須了解它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而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1)以人為本

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對于行政管理工作和學科研究,這點尤其重要。

(2)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沒有全面協調,必然影響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實際工作者和研究工作者面對發展大局,通力合作、共享其成。

(3)統籌兼顧

統籌兼顧是做到和做好全面協調的不二法門。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各種重大關系有正確認識和做出妥善處理。

(4)要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

善于從國際形勢發展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以及在工作中有點有面、點面結合、突破重點、推動全面等。

(5)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應當毫不動搖地把它們集中統一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當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监利县| 宁波市| 邢台市| 德保县| 岢岚县| 南澳县| 志丹县| 临安市| 桂东县| 荥经县| 班戈县| 涡阳县| 大埔县| 丰原市| 威海市| 慈利县| 麻阳| 尚志市| 孟津县| 昌邑市| 阿拉善盟| 宁陵县| 都匀市| 南华县| 闸北区| 新巴尔虎左旗| 永善县| 开江县| 东海县| 武功县| 万源市| 江山市| 宽甸| 茌平县| 青海省| 宁河县| 尖扎县| 确山县| 阿图什市| 靖远县|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