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薦代表人考試《投資銀行業務》輔導教材
- 圣才電子書
- 10388字
- 2021-06-11 09:19:15
第八節 長期股權投資與企業合并
【大綱要求】
掌握企業合并的概念、方式及類型劃分;掌握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和計量;掌握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判斷標準及會計處理;熟悉共同經營的會計處理;熟悉在其他權益主體中的披露。
【要點詳解】
一、基本概念(掌握)
長期股權投資,是指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又稱控股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對子公司投資)、重大影響的權益性投資,以及對其合營企業的權益性投資。
1.聯營企業投資
聯營企業投資,是指投資方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的股權投資。重大影響,是指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生產經營政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并不能控制或與其他方一起控制這些決策的制定。
2.合營企業投資
合營企業投資,是指投資方持有的對構成合營企業的合營安排的投資。
合營安排是指一項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參與方共同控制的安排。合營安排分為共同經營和合營企業。共同經營,是指合營方享有該安排相關資產且承擔該安排相關負債的合營安排;合營企業,是指合營方僅對該安排的凈資產享有權利的合營安排。合營方應當根據其在合營安排的正常經營中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來確定合營安排的分類。共同經營和合營企業的一些普遍特征的比較包括但不限于表2-8-1所列。
表2-8-1 共同經營和合營企業對比表
【例題·組合選擇】關于合營企業,下列條款或特征中,屬于合營企業的有( )。[2017年6月真題]
Ⅰ.參與方對合營安排的相關資產享有權利并對相關負債承擔義務
Ⅱ.資產屬于合營安排,參與方并不對資產享有權利
Ⅲ.參與方按照約定的比例分擔合營安排的成本、費用、負債及義務,第三方對該安排提出索賠要求,參與方作為義務人承擔
Ⅳ.各參與方按照約定的份額比率享有合營安排產生的凈損益
A.Ⅱ
B.Ⅰ、Ⅲ
C.Ⅱ、Ⅳ
D.Ⅱ、Ⅲ、Ⅳ
E.Ⅰ、Ⅱ、Ⅲ、Ⅳ
【答案】C
【解析】Ⅰ、Ⅲ兩項屬于共同經營的特征。
3.對子公司投資
(1)企業合并的概念
企業合并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
企業合并的結果通常是一個企業取得了對一個或多個業務的控制權。如果一個企業取得了對另一個或多個企業的控制權,而被購買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構成業務,則該交易或事項不形成企業合并。
從企業合并的定義看,是否形成企業合并,除要看取得的企業是否構成業務之外,關鍵還要看有關交易或事項發生前后,是否引起報告主體的變化。報告主體的變化產生于控制權的變化。
業務指企業內部某些生產經營活動或資產負債的組合,該組合具有投入、加工處理過程和產出能力,能夠獨立計算其成本費用或所產生的收入,但一般不構成一個企業,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
(2)企業合并的方式
企業合并從合并方式劃分,包括控股合并(A+B=A+B)、吸收合并(A+B=A)和新設合并(A+B=C)。
(3)合并的類型劃分
我國的企業合并準則中將企業合并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與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①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參與合并的企業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并非暫時性的。“一方”通常指企業集團的母公司;“相同的多方”是指根據合同或協議的約定,擁有最終決定參與合并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并從中獲取利益的投資者群體;實施控制的時間性要求,具體是指在企業合并之前,參與合并各方在最終控制方的控制時間一般在一年以上(含一年),企業合并后所形成的報告主體在最終控制方的控制時間也應達到一年以上(含一年)。
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指參與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的合并交易,即除判斷屬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情況以外其他的企業合并。
【例題·組合選擇】以下事項中,構成企業合并的有( )。[2011年真題]
Ⅰ.甲公司發行股份購買控股股東乙的辦公樓
Ⅱ.購買子公司的少數股權
Ⅲ.甲公司與乙公司共同出資丙公司,各占50%股份,共同控制丙公司
Ⅳ.企業A和B構成業務,企業A支付現金自B公司原股東處取得B公司全部股權,B公司仍持續經營
Ⅴ.企業A和B構成業務,企業A發行股份取得B公司全部資產和負債,B公司注銷
A.Ⅰ、Ⅱ
B.Ⅳ、Ⅴ
C.Ⅲ、Ⅳ
D.Ⅰ、Ⅳ、Ⅴ
E.Ⅰ、Ⅱ、Ⅲ、Ⅳ、Ⅴ
【答案】B
【解析】構成企業合并至少包括兩個條件:一是取得對另一個或多個企業(或業務)的控制權;二是所合并的企業必須構成業務。Ⅰ項僅購買資產,不構成業務,從而不屬于企業合并;Ⅱ、Ⅲ兩項均沒有取得控制權,報告主體沒有發生變化,不構成企業合并;Ⅳ項屬于控股合并;Ⅴ項屬于吸收合并。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與初始計量(掌握)
1.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
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是指投資方能夠在自身賬簿和報表中確認對被投資單位股權投資的時點。對子公司投資應當在企業合并的合并日(或購買日)確認。實務中,對于聯營企業、合營企業等投資的持有,一般會參照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條件進行。
合并日(或購買日)是購買方獲得對被購買方控制權的日期。
同時滿足了以下條件時,一般可認為實現了控制權的轉移,即形成合并日(或購買日),有關的條件包括:
(1)企業合并合同或協議已獲股東大會等內部權力機構通過。
(2)按照規定,合并事項需要經過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審批的,已獲得相關部門的批準。
(3)參與合并各方已辦理了必要的財產權交接手續。
(4)合并方或購買方已支付了購買價款的大部分(一般應超過50%),并且有能力、有計劃支付剩余款項。
(5)合并方或購買方實際上已經控制了被購買方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享有相應的收益并承擔相應的風險。
2.對聯營企業、合營企業投資的初始計量
(1)以支付現金取得
初始投資成本以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含購買過程中支付的手續費等,不含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來確定。
(2)以發行權益性證券方式取得
初始投資成本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不含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來確定。
(3)以債務重組、非貨幣資產交換等方式取得
初始投資成本按照《債務重組》《非貨幣資產交換》的規定確定。
3.形成控股合并的長期股權投資(對子公司投資的初始計量)
(1)形成控股合并的長期股權投資
①形成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長期股權投資
a.初始投資成本=合并日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總額×持股比例;
b.初始投資成本與所支付合并對價的賬面價值(或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的差額,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c.合并方發生的審計、法律服務、評估咨詢等中介費用以及其他相關管理費用,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
②形成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長期股權投資
a.購買方應當按照確定的企業合并成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企業合并成本包括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之和。為進行企業合并發生的審計、法律服務、評估咨詢等費用,應當于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這一點與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處理相同。
b.所支付的非現金資產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與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作為合并對價的,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其他綜合收益一并轉入投資收益。
c.在合并合同或協議中對可能影響合并成本的未來事項做出約定的,購買日如果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并且對合并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購買方應當將其計入合并成本,借記“其他綜合收益”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d.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取得股權最終形成控股合并的,在個別財務報表中,應當以購買日之前所持被購買方的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購買日新增投資成本之和,作為該項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購買日之前因權益法形成的其他綜合收益或其他資本公積暫時不作處理,待到處置該項投資時將與其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或者其他資本公積再按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進行處理。形成控股合并前對長期股權投資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如,原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股權投資),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涉及其他綜合收益的,轉入當期投資收益。
(2)不形成控股合并的長期股權投資
①以支付現金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購買過程中支付的手續費等必要支出,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不構成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
②以發行權益性證券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成本為所發行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但不包括應自被投資單位收取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
【總結】與投資有關的相關費用會計處理總結如表2-8-2所示。
表2-8-2 與投資有關的相關費用會計處理總結
【例題·單選】甲公司同一控制下取得乙公司60%股權,乙公司本身也有子公司。乙公司個別報表的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3000萬元、公允價值3200萬元,合并報表所有者權益合計3300萬元,公允價值3500萬元,問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為( )萬元。[2013年6月真題]
A.1800
B.1920
C.1980
D.2100
【答案】C
【解析】確定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時,如果被合并方本身編制合并財務報表,被合并方的賬面所有者權益價值應當以其合并財務報表為基礎確定。則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3300×60%=1980(萬元)。
4.反向購買的處理
(1)反向購買的會計處理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交換股權的方式進行的,通常發行權益性證券的一方為購買方。但某些企業合并中,發行權益性證券的一方因其生產經營決策在合并后被參與合并的另一方所控制的,發行權益性證券的一方雖然為法律上的母公司,但其為會計上的被收購方,該類企業合并通常稱為“反向購買”。
①企業合并成本
反向購買中,企業合并成本是指法律上的子公司(會計上的購買方)如果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的方式為獲取在合并后報告主體的股權比例,應向法律上母公司(會計上的被購買方)的股東發行的權益性證券數量與其公允價值計算的結果。
②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a.合并財務報表中,法律上子公司的資產、負債應以其在合并前的賬面價值進行確認和計量;
b.合并財務報表中的留存收益和其他權益余額應當反映的是法律上子公司在合并前的留存收益和其他權益余額;
c.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權益性工具的金額應當反映法律上子公司合并前發行在外的股份面值以及假定在確定該項企業合并成本過程中新發行的權益性工具的金額;
d.法律上母公司的有關可辨認資產、負債在并入合并財務報表時,應以其在購買日確定的公允價值進行合并,企業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法律上母公司(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體現為商譽,小于合并中取得的法律上母公司(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確認為合并當期損益;
e.合并財務報表的比較信息應當是法律上子公司的比較信息;
f.法律上子公司的有關股東在合并過程中未將其持有的股份轉換為法律上母公司股份的,該部分股東享有的權益份額在合并財務報表中應作為少數股東權益列示。
③每股收益的計算
發生反向購買當期,用于計算每股收益的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為:
a.自當期期初至購買日,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量應假定為在該項合并中法律上母公司向法律上子公司股東發行的普通股數量;
b.自購買日至期末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量為法律上母公司實際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2)非上市公司購買上市公司股權實現間接上市的會計處理
①交易發生時,上市公司未持有任何資產、負債或僅持有現金、交易性金融資產等不構成業務的資產或負債的,上市公司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購買企業應按照權益性交易的原則進行處理,不得確認商譽或確認計入當期損益。
②交易發生時,上市公司保留的資產、負債構成業務的,對于形成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的,企業合并成本與取得的上市公司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當確認為商譽或是計入當期損益。
三、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掌握)
1.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法
(1)成本法的定義及其適用范圍
定義:成本法指投資按成本計價的方法。
適用范圍:企業持有的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
(2)成本法的核算
①初始投資或追加投資時,按照初始投資或追加投資時的成本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②除取得投資時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外,投資企業應當按照享有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投資收益,不管有關利潤分配是屬于對取得投資前還是取得投資后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的分配。
③子公司將未分配利潤或盈余公積轉增股本(實收資本),且未向投資方提供等值現金股利或利潤的選擇權時,投資方并沒有獲得收取現金或者利潤的權力,該項交易通常屬于子公司自身權益結構的重分類,投資方不應確認相關的投資收益。
2.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法
(1)權益法的定義及其適用范圍
定義:權益法是指投資以初始投資成本計量后,在投資持有期間,根據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投資企業按應享有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調整其投資賬面價值的方法。
適用范圍: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即對合營企業投資和聯營企業投資,應當采用權益法核算。
(2)權益法的核算
①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
初始投資成本大于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該部分差額不要求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進行調整。
初始投資成本小于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兩者之間的差額體現為雙方在交易作價過程中轉讓方的讓步,該部分經濟利益流入應作為收益處理,計入取得投資當期的營業外收入,同時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②投資損益的確認
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應當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或發生凈虧損的份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并確認為當期投資損益。
③取得現金股利或利潤的處理
投資企業自被投資單位取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應抵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④超額虧損的確認
投資企業確認應分擔被投資單位發生的損失,原則上應以長期股權投資及其他實質上構成對被投資單位凈投資的長期權益減記至零為限,投資企業負有承擔額外損失義務的除外。
⑤其他綜合收益的處理
被投資單位其他綜合收益發生變動的,投資方應當按照歸屬于本企業的部分,相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增加或減少其他綜合收益。
⑥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其他變動的處理
在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應按照持股比例與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中歸屬于本企業的部分,相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增加或減少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⑦關于股票股利的處理
被投資單位發放股票股利的,投資方不做會計處理,但應于除權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數,以反映股份的變動情況。
【例題·單選】甲上市公司2013年1月1日持有乙公司30%的股權,對乙公司有重大影響,采用權益法核算此項投資。取得投資時,乙公司一項固定資產公允價值為1000萬元,賬面價值600萬元,尚可使用年限為10年,凈殘值為0,按平均年限法計提折舊。一項無形資產公允價值為600萬元,賬面價值為400萬元,預計尚可使用年限為5年按直線法攤銷。除此之外,乙公司其他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相等。2013年5月甲公司將一批存貨銷售給乙公司,售價為400萬元,成本200萬元。截止2013年年末,乙公司將該批存貨的40%銷售給獨立第三方乙公司,2013年度實現凈利潤為1200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均影響損益。2013年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 )萬元。[2015年9月真題]
A.300
B.312
C.276
D.336
【答案】A
【解析】2013年甲公司應確認的投資收益=[1200-(1000-600)/10-(600-400)/5-(400-200)×(1-40%)]×30%=(1200-40-40-120)×30%=300(萬元)。
【例題·組合選擇】甲企業以1300萬元收購無關聯乙企業30%的股權,乙企業2013年1月1日的凈資產賬面價值6000萬元,公允價值5000萬元,公允價值的下降是由于乙企業存貨賬面價值3000萬元,發生了跌價,其公允價值為2000萬元。2013年,乙企業全年實現利潤2000萬元,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2500萬元。不考慮其他情況,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2014年12月真題]
Ⅰ.2013年1月31日,甲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1500萬元
Ⅱ.因向乙投資,2013年甲企業應確認投資收益300萬元
Ⅲ.因向乙投資,2013年甲企業應確認投資收益600萬元
Ⅳ.因向乙投資,2013年甲企業應確認投資收益900萬元
A.Ⅱ
B.Ⅰ、Ⅱ
C.Ⅰ、Ⅲ
D.Ⅰ、Ⅳ
【答案】C
【解析】甲企業的賬務處理如下:
①2013年1月1日購入乙企業30%股權
同時根據享有的被投資的單位所有者權益公允價值的份額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調整(5000×30%=1500)。
②2013年乙企業實現凈利潤2000萬元
權益法核算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應沖減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不確認投資收益。
3.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判斷標準及會計處理
(1)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判斷標準
長期股權投資在按照規定進行核算確定其賬面價值的基礎上,如果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按照相關準則的規定計提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準備在提取以后,不允許轉回。
(2)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會計處理
企業應對長期投資的賬面價值定期地逐項進行檢查。如果由于市價持續下跌或被投資單位經營狀況變化等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于投資的賬面價值,應將可收回金額低于長期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科目。
四、共同經營的會計處理(熟悉)
共同控制經營,是指企業使用本企業的資產或其他經濟資源與其他合營方共同進行某項經濟活動,并且按照合同或協議約定對該經濟活動實施共同控制。在共同經營中,合營方享有該安排相關資產且承擔該安排相關負債。共同控制經營與合營、聯營等經營方式的不同點,則是經濟活動不構成獨立的會計主體。為了共同生產一項產品,各合營方分別運用自己的資產并且相應發生自身的費用。在共同控制經營情況下,每一合營方歸集本企業發生的相應成本費用,同時按照合營合同或協議約定分享合營產生的收入。
1.一般會計處理原則
合營方應當確認其與共同經營中利益份額相關的下列項目,并按照相關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一是確認單獨所持有的資產,以及按其份額確認共同持有的資產;二是確認單獨所承擔的負債,以及按其份額確認共同承擔的負債;三是確認出售其享有的共同經營產出份額所產生的收入;四是按其份額確認共同經營因出售產出所產生的收入;五是確認單獨所發生的費用,以及按其份額確認共同經營發生的費用。
2.合營方向共同經營投出或者出售不構成業務的資產的會計處理
合營方向共同經營投出或出售資產等(該資產構成業務的除外),在共同經營將相關資產出售給第三方或相關資產消耗之前,應當僅確認歸屬于共同經營其他參與方的利得或損失。如果投出或出售的資產發生符合資產減值規定的資產減值損失的,合營方應當全額確認該損失。
3.合營方自共同經營購買不構成業務的資產的會計處理
合營方自共同經營購買資產等(該資產構成業務的除外),在將該資產等出售給第三方之前,不應當確認因該交易產生的損益中該合營方應享有的部分。即,此時應當僅確認因該交易產生的損益中歸屬于共同經營其他參與方的部分。
4.合營方取得構成業務的共同經營的利益份額的會計處理
合營方取得共同經營中的利益份額,且該共同經營構成業務時,應當按照企業合并準則等相關準則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但其他相關準則的規定不能與本準則的規定相沖突。
5.對共同經營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的會計處理原則
對共同經營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參與方(非合營方),如果享有該共同經營相關資產且承擔該共同經營相關負債的,比照合營方進行會計處理。否則,應當按照相關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對其利益份額進行會計處理。
五、在其他權益主體中的披露(熟悉)
1.重大判斷和假設的披露
企業應當披露對其他主體實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重大判斷和假設,以及這些判斷和假設變更的情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各項:
(1)企業持有其他主體半數或以下的表決權但仍控制該主體的判斷和假設,或者持有其他主體半數以上的表決權但并不控制該主體的判斷和假設。
(2)企業持有其他主體20%以下的表決權但對該主體具有重大影響的判斷和假設,或者持有其他主體20%或以上的表決權但對該主體不具有重大影響的判斷和假設。
(3)企業通過單獨主體達成合營安排的,確定該合營安排是共同經營還是合營企業的判斷和假設。
(4)確定企業是代理人還是委托人的判斷和假設。
2.在子公司中權益的披露
(1)企業應當在合并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企業集團的構成,包括子公司的名稱、主要經營地及注冊地、業務性質、企業的持股比例(或類似權益比例,下同)等。
子公司少數股東持有的權益對企業集團重要的,企業還應當在合并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
①子公司少數股東的持股比例。
②當期歸屬于子公司少數股東的損益以及向少數股東支付的股利。
③子公司在當期期末累計的少數股東權益余額。
④子公司的主要財務信息。
(2)使用企業集團資產和清償企業集團債務存在重大限制的,企業應當在合并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
①該限制的內容。
②子公司少數股東享有保護性權利、并且該保護性權利對企業使用企業集團資產或清償企業集團負債的能力存在重大限制的,該限制的性質和程度。
③該限制涉及的資產和負債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金額。
(3)企業存在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的,應當在合并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下列信息:
①合同約定企業或其子公司向該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的,應當披露提供財務支持的合同條款,包括可能導致企業承擔損失的事項或情況。
②在沒有合同約定的情況下,企業或其子公司當期向該結構化主體提供了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應當披露所提供支持的類型、金額及原因,包括幫助該結構化主體獲得財務支持的情況。
③企業存在向該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圖的,應當披露該意圖,包括幫助該結構化主體獲得財務支持的意圖。
(4)企業在其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份額發生變化且該變化未導致企業喪失對子公司控制權的,應當在合并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該變化對本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影響。
(5)企業是投資性主體且存在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子公司、并對該子公司權益按照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應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對該情況予以說明。同時,對于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子公司,企業應當披露下列信息:
①子公司的名稱、主要經營地及注冊地。
②企業對子公司的持股比例。
(6)企業是投資性主體的,對其在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子公司中的權益,應當披露與該權益相關的風險信息:
①該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子公司以發放現金股利、歸還貸款或墊款等形式向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存在重大限制的,企業應當披露該限制的性質和程度。
②企業存在向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子公司提供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承諾或意圖的,企業應當披露該承諾或意圖,包括幫助該子公司獲得財務支持的承諾或意圖。
③合同約定企業或其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子公司向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但受企業控制的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的,企業應當披露相關合同條款,以及可能導致企業承擔損失的事項或情況。在沒有合同約定的情況下,企業或其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子公司當期向原先不受企業控制且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并且所提供的支持導致企業控制該結構化主體的,企業應當披露決定提供上述支持的相關因素。
3.在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中權益的披露
(1)存在重要的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的,企業應當披露下列信息:
①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的名稱、主要經營地及注冊地。
②企業與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的關系的性質,包括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活動的性質,以及合營安排或聯營企業對企業活動是否具有戰略性等。
③企業的持股比例。持股比例不同于企業持有的表決權比例的,企業還應當披露該表決權比例。
(2)對于重要的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企業還應當披露對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投資的會計處理方法,從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收到的股利,以及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在其自身財務報表中的主要財務信息。
(3)企業在單個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中的權益不重要的,應當分別就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兩類披露下列信息:
①按照權益法進行會計處理的對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投資的賬面價值合計數。
②對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的凈利潤、終止經營的凈利潤、其他綜合收益、綜合收益等項目,企業按照其持股比例計算的金額的合計數。
(4)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以發放現金股利、歸還貸款或墊款等形式向企業轉移資金的能力存在重大限制的,企業應當披露該限制的性質和程度。
(5)企業對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投資采用權益法進行會計處理,被投資方發生超額虧損且投資方不再確認其應分擔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損失份額的,應當披露未確認的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損失份額,包括當期份額和累積份額。
(6)企業應當單獨披露與其對合營企業投資相關的未確認承諾,以及與其對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投資相關的或有負債。
4.在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
(1)對于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企業應當披露下列信息:
①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的性質、目的、規模、活動及融資方式。
②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與企業在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中權益相關的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及其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列報項目。
③在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中權益的最大損失敞口及其確定方法。
④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與企業在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中權益相關的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最大損失敞口的比較。
(2)企業應當披露其向未納入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的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圖,包括幫助該結構化主體獲得財務支持的意圖。在沒有合同約定的情況下,企業當期向結構化主體(包括企業前期或當期持有權益的結構化主體)提供財務支持或其他支持的,還應當披露提供支持的類型、金額及原因,包括幫助該結構化主體獲得財務支持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