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多恩布什《宏觀經濟學》(第1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作者名: 圣才電子書本章字數: 5617字更新時間: 2021-06-11 09:15:22
第4章 增長與政策
一、名詞解釋
1.人力資本(中山大學2009研;北師大2007研)
答:人力資本指在一國居民的教育與技術上的投資。人力資本的實質是為了提高人力資源的生產率而對其進行的投資。人力資本的增長,特別是教育投資的增長,是過去和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源泉之一。人力資本的投資可以采取各種形式,包括對正規學校教育、電視教育、職前培訓、在職訓練、農業技能推廣、成人識字,基本技能短期培訓、職業市場信息傳播、職業研究、營養衛生以及人口流動等方面的投資。
人力資本與實物資本有相似之處:其關鍵都在于所進行的投資在經濟上是否值得,即收益是否能有足夠的數量超過成本;人力資本與實物資本都要計提折舊等等。另外,人力資本與實物資本也存在不同之處:①人力資本不能出售,因而它不能像實物資本那樣作為擔保品;②個人不能像實物資本的所有者那樣將其風險分散化或多樣化;③與物質資本不同,人力資本是個人自身素質、智力和技能的提高,不可以脫離人身而獨立存在。
2.內生增長理論(首都經貿大學2003研;中山大學2002、1999研)
答:內生增長理論是經濟增長理論中的一種,它用規模收益遞增和內生技術進步來說明一個國家長期經濟增長和各國增長率差異的原因,認為經濟的長期增長依賴于儲蓄率和其他因素,而不僅僅依賴于勞動力數量的增長率。內生增長理論的重要特征就是試圖使增長率內生化。
與新古典增長理論不同的是,內生增長理論堅持“兩個不變”的假設——規模報酬不變和資本邊際報酬不變同時存在。正確理解和把握“兩個不變”同時并存,這里的關鍵在于當單要素(資本K)的數量變動如果能通過某一途徑同時導致其他要素(如勞動生產率A)發生同方向、同比例的數量變動時,即當技術內生化時,所有要素的規模報酬不變性質已經與單要素邊際收益不變性質合而為一了。
根據其依賴的基本假定條件的差異,內生增長理論可分為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內生增長模型和壟斷競爭條件下的內生增長模型。按照完全競爭條件下的內生增長模型,使穩定增長率內生化的兩條基本途徑就是:①將技術進步率內生化;②如果可以被積累的生產要素有固定報酬,那么可以通過某種方式使穩態增長率被要素的積累所影響。
二、簡答題
1.什么是貧困陷阱?如何走出貧困陷阱?(中山大學2012研)
答:(1)貧困陷阱
圖4-1 貧困陷阱
如圖4-1所示,由于人口增長率n不再固定,投資必需線就成為曲線。在相當大的收入范圍內,人口增長本身取決于收入水平,對應的可變的人口增長所必需的投資線[n(y)+d]k緩慢上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然后急劇上升(高人口增長率,低死亡率),并最終成為平直的(低人口增長率,低死亡率)。必需的投資線與儲蓄曲線相交于A、B和C三點。其中,A點是一個有著高人口增長與低收入的貧困陷阱,且是一個穩定均衡。
(2)如何走出貧困陷阱
一個經濟有兩種可能性使其逃脫低收入均衡即貧困陷阱:如果某個國家能安排一個“大推進”,使收入越過B點,經濟自身將完成向高收入的C點移動的其余路程;或者,一國如果將儲蓄曲線上移(提高生產率或提高儲蓄率),或將必需的投資曲線(實施人口控制政策)下移,使它們不在A、B點處相交,就能有效地消除低收入陷阱。
2.內生增長理論主要通過什么途徑來內生化穩態增長率?(中山大學2002研)
答:(1)內生增長理論的含義
內生增長理論是經濟增長理論中的一種。與新古典增長理論不同,內生增長理論用規模收益遞增和內生技術進步來說明一個國家長期經濟增長和各國增長率差異的原因,認為經濟的長期增長依賴于儲蓄率和其他因素,而不僅僅依賴于勞動力的增長率。內生增長理論的重要特征就是試圖使經濟增長率內生化。
(2)內生增長模型的一個簡化分析
假定資本的邊際產出不變,并且資本是惟一的要素,則有:Y=aK。也就是,產出與資本存量成比例,資本的邊際產出保持不變,為常數a。
假定儲蓄率也恒定不變,為常數s,人口沒有增長,資本沒有折舊。于是,所有的儲蓄都用來增加資本存量,則有:?K=sY=saK或:?K/K=sa。
由于產出與資本成比例,產出增長率為:?Y/Y=sa。
在這個例子中,儲蓄率越高,產出增長率越高。
(3)內生化穩態增長率的途徑
與新古典增長理論不同的是,內生增長理論堅持“兩個不變”的假設——規模報酬不變和資本邊際報酬不變同時存在。正確理解和把握“兩個不變”同時并存,這里的關鍵在于當單要素(資本K)的數量變動如果能通過某一途徑同時導致其他要素(如勞動生產率A)發生同方向、同比例的數量變動時,即當技術內生化時,所有要素的規模報酬不變性質已經與單要素邊際收益不變性質合而為一了。
羅默用“資本報酬的外部性”“人力資本”“私人報酬”與“社會報酬”區別的引入對此進行了成功的解釋。他提出,投資不僅產生新機器設備,而且產生新的生產方式。盡管廠商攫取了新機器的生產利益(表現為資本的私人邊際報酬遞減),但由于思想和方法易于復制,要將發明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的好處攫取盡并不讓其他企業獲得好處是非常困難的。這就是資本報酬的外部性。考慮到人力資本的作用,特別是知識投資,與物質資本的復制相比,思想復制需要的耗費很少甚至無需耗費。知識的利益只是部分為創造者所攫取,還存在相當大的外部好處。考慮到其外部性,就可以理解為什么資本的邊際報酬不變而不是遞減,這是站在綜合考慮資本帶給創造者自身和其他人外部好處的角度給出的觀點。經濟學家認為,一般的人力資本投資和具體的研究與開發是理解長期增長的關鍵。
3.說明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和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主要區別。(暨南大學2011研)
答:內生經濟增長理論也稱為新經濟增長理論,是繼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之后的又一經濟增長理論,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與9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羅默、盧卡斯和阿羅等經濟學家。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是美國經濟學家索洛提出的,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與整個60年代。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和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主要區別有以下三個:
(1)假設條件不同。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假設資本邊際收益遞減,而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則假設資本邊際收益不變。這是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和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關鍵區別。另外,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假設技術是外生的,而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則認為技術和資本一樣,是“內生”的。
(2)儲蓄率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儲蓄引起暫時增長,但資本收益遞減最終迫使經濟達到穩定狀態,在這一穩定狀態下經濟增長只取決于外生技術進步。相反,在內生增長模型中,儲蓄和投資可以導致經濟持續增長。
(3)結論不同。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結論是經濟增長率是內生的,即促使經濟增長的因素是模型內決定的,儲蓄和投資會引起經濟的長期增長。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的結論則是經濟增長取決于外生的技術進步,而儲蓄只會導致經濟的暫時增長,資本邊際收益遞減最終使經濟增長只取決于外生技術進步的穩定狀態。
三、計算題
1.設A國的生產函數為柯布—道格拉斯函數:Y=AKαL1-α,Y為實際產出,A為全要素生產率,是現期技術水平的衡量指標,K是資本,L是勞動力。在這個經濟中,資本所有者得到3/4的國民收入,而勞動力得到了1/4。
(1)請定義索洛余量,并根據上述生產函數推算索洛余量。
(2)如果其他條件不變,但是勞動力增加了4%,那么對該國的實際產出和勞動生產率(每個工人的產出)的增長以及索洛剩余分別有什么影響?
(3)如果在第一年中,資本存量為5,勞動投入為4,產出為10。在第二年中,資本的存量為8,勞動投入為6,產出為15。請問在這兩年之間,索洛余量發生了什么變化。(中央財大2015研)
解:(1)索洛剩余又稱索洛殘差,是指不能為投入要素變化所解釋的經濟增長率。具體而言,索洛剩余是指在剝離資本和勞動對經濟增長貢獻后的剩余部分。一般認為剩余部分是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部分。在發達國家制度比較穩定,除去資本和勞動貢獻后確實主要是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而在發展中國家,很大一部分正在經歷了制度變革和經濟自由化的過程,顯然制度進步會對經濟增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這樣計算出來的“索洛剩余”不但包括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包括了經濟制度的改變(改革使市場經濟建立,降低交易費用)對經濟的貢獻。索洛剩余用公式可以表示為:?A/A=?Y/Y-sK(?K/K)-sL(?L/L)。其中,?A/A為索洛剩余,?Y/Y為總產出增長率,?K/K、?L/L分別為資本和勞動的增長率,sK、sL分別為資本和勞動在總產出中的份額。
在本題中,經濟的生產函數為:Y=AK3/4L1/4,對上式取對數求微分,用增長率的形式表達:?Y/Y=?A/A+(3/4)×(?K/K)+(1/4)×(?L/L),即:產出增長=生產率增長的貢獻+資本增長的貢獻+勞動增長的貢獻。全要素生產率無法直接觀測到,要間接的衡量:?A/A=?Y/Y-(3/4)×(?K/K)-(1/4)×(?L/L)。
因此,全要素生產率是作為一個余量計算出來的,即作為考慮了可以直接衡量的增長決定因素后剩余的產出增長率,由于這個原因,?A/A被稱為索洛余量。
(2)根據上式,如果勞動力增長了4%,即?L/L=4%,設初始產出和勞動力分別為Y0、L0,勞動力增長后的產出為Y1則有:
Y0=AK3/4L01/4
Y1=AK3/4[L0(1+4%)]1/4=Y0(1+0.99%)
所以,勞動力增長將引起實際產出增加0.99%。
而y=Y/L=[Y0(1+0.99%)]/[L0(1+4%)]=y0(1-2.9%)。所以,勞動生產率下降2.9%。
而?A/A=0.99%-(1/4)×4%=-0.01%。所以,索洛余量減少0.01%。
(3)根據?A/A=?Y/Y-(3/4)×(?K/K)-(1/4)×(?L/L)可得:?A/A=(15-10)/10-(3/4)×(8-5)/5-(1/4)×(6-4)/4=-7.5%。
這兩年間,索洛余量減少了7.5%。
2.根據經濟增長核算理論回答:
(1)什么是索洛剩余?
(2)將勞動生產率定義為Y/L,從增長核算方程開始,證明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取決于索洛剩余和資本與勞動之比的變動,即:
(3)假定索洛模型所描述的一個經濟處于人口增長n=1.8%,技術進步g=1.8%的穩定狀態,總產出和總資本均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長,產出中資本的份額是1/3,產出的增長為資本、勞動和全要素生產率三個源泉,則每個源泉的產出增長率各是多少?(西南財大2015研)
答:(1)索洛剩余又稱索洛殘差,是指不能為投入要素變化所解釋的經濟增長率。具體而言,索洛剩余是指在剝離資本和勞動對經濟增長貢獻后的剩余部分。一般認為,剩余部分是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部分。索洛剩余用公式可以表示為:?A/A=?Y/Y-α×?K/K-β×?L/L。式中,?Y/Y為總產出增長率,?L/L為勞動的增長率,?K/K為資本的增長率,α和β分別表示資本份額和勞動份額,?A/A為索洛余量。因此,根據公式,當知道了勞動和資本在產出中份額的數據,并且有產出、勞動和資本增長的數據,則經濟中的技術進步可以作為一個余量被計算出來。
(2)根據定義,產出Y等于勞動生產率Y/L乘以L,可得:?Y/Y=?(Y/L)/(Y/L)+?L/L。
重新整理得到:?(Y/L)/(Y/L)=?Y/Y-?L/L。
將?Y/Y代換得到:?(Y/L)/(Y/L)=?A/A+α×?K/K+(1-α)×?L/L-?L/L=?A/A+α(?K/K-?L/L)。
上式可化為:?(Y/L)/(Y/L)=?A/A+α?(K/L)/(K/L)。
因此,勞動生產函數的提高取決于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本—勞動比率的提高。
(3)已知以下數據:
?Y/Y=n+g=3.6%,?K/K=n+g=3.6%,?L/L=n=1.8%,資本比例為α=1/3,勞動比例為1-α=2/3。由索洛剩余公式可得:?A/A=?Y/Y-(1-α)×?L/L-α×?K/K=3.6%-(2/3)×1.8%-(1/3)×3.6%=1.2%。
因此,資本每年的增長率為1.2%,勞動增長率為1.2%,全要素增長率也為1.2%。
四、論述題
什么是內生增長?說明內生增長模型與新古典增長模型有何不同?請闡述內生增長理論能解釋增長率的國際差異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博)
答:(1)內生增長的概念
內生增長是指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不是來源于外部因素,而是由經濟有機體內部因素引起的增長。
(2)內生增長模型與新古典增長模型的區別
新古典增長理論持“外生”說,即認為技術進步是一種外生的力量,在規模收益不變的前提下,當扣除了物質資本要素和勞動增長因素之后,剩余部分便是由外生技術進步帶來的。在新古典增長理論中,經濟增長依賴于外生變量(如人口增長率、技術進步率)。新古典生產理論假定資本收益遞減規律的存在,任何經濟都將逐漸收斂到各自的穩態水平,除非存在外生的技術進步,否則人均產出不可能持續增長。
內生增長模型將資本這一基本要素廣義化,不但用來指物質資本,同時還包括人力資本在內,它通過生產者“知識溢出”和人力資本“外部效應”的作用,使得投資收益遞增,從而避免了資本積累收益遞減傾向。另外,內生增長理論對研究與開發活動更加重視。在技術進步中包含著研究與開發活動的生成機制,并且這些研究與開發出來的產品能夠獲得超額壟斷利潤。因此,市場結構和壟斷地位為技術持續進步提供了動力。
(3)內生增長理論不能完全用來解釋增長的國際差異
內生增長模型存在著爭論,其用到的許多概念無法測度:
①規模效應。內生增長理論一般都包含某種“規模效應”,即人口規模越大(外部性模型),從事人力資本積累或R&D活動的人口比例越高(R&D模型),經濟增長率就越高。瓊斯首先提出了質疑,認為內生增長理論關于“規模效應”的預測與工業化國家的時間序列數據并不一致:二戰以來,盡管各國從事研究開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數量和比例都有了巨大的提高,但經濟增長率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增加。其他一些學者指出,如果確實存在規模效應,那么像印度、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應該具有較快的增長率,但事實上并非如此。
②資本積累。新古典增長理論是以資本積累為核心的,而內生增長理論則將知識積累、人力資本積累或R&D視為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不過,絕大多數的經驗檢驗都表明資本積累與經濟增長具有很強的相關關系。
③R&D。在內生增長理論中,R&D模型是最有前途的分析框架,也符合宏觀經濟理論必須具有微觀基礎的經濟學發展趨勢。不過,多數的經驗檢驗并沒有證實R&D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正相關關系。
④許多內生增長理論模型都用到人力資本,而人力資本是很難測度的。
⑤內生經濟增長理論非常強調知識和技術在長期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可是,對知識的研究還遠不夠深入,知識仍是一個缺乏明晰界定的概念。
-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707新聞傳播史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245二外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MBA、MEM、EMBA、MPA面試高分指導
- 何強《環境學導論》(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羅森《財政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8版)
- 中國海洋大學數學科學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科特勒《市場營銷原理》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第11版)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貨幣銀行學部分)》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模擬試題詳解】
- 陳慶云《公共政策分析》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陳光中《刑事訴訟法》(第6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張尚學《貨幣銀行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王壘《組織管理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陳振明《公共管理學》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