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檜林《中國現代史(下冊)》(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2091字
- 2021-06-04 11:29:04
第2章 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一、單項選擇題
11954年,全國政協二屆一次會議選舉的主席是( )。[2014年統考真題]
A.毛澤東
B.朱德
C.劉少奇
D.周恩來
【答案】D
【解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于1954年12月21日至12月25日在北京召開,共有委員559人,出席會議的委員有541人。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已于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已經頒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基本內容已經列入憲法,這個共同綱領已經為憲法所代替。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任務已結束。但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作為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仍然需要存在。會議推舉了毛澤東為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名譽主席,選舉周恩來為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宋慶齡等16人為副主席。
220世紀60年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西方國家是( )。[2013年統考真題]
A.英國
B.聯邦德國
C.瑞典
D.法國
【答案】D
【解析】1972年,中國分別與英國、聯邦德國建交,中國與瑞典建交時間為1950年,與法國建交時間為1964年。戴高樂將軍于1959年1月再主愛麗舍宮后,推行戴高樂主義,與美國相抗衡。20世紀60年代,中法的角色類似:一個是在全球范圍向美國霸權挑戰的不馴服的盟國;一個是不聽從指揮棒直至公開脫離蘇聯軌道的“大家庭成員”。這正是促成中法建交的基本因素。可以說獨立自主是中法之間基本共同點,也是中法建交最重要的政治基礎。
二、名詞解釋
“四清”運動[2013年首都師范大學研]
答:“四清”運動,又稱“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是1963年至1966年先后在農村和少數城市工礦企業及學校等單位開展的一次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的運動。該運動對解決干部作風和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過分重視階級斗爭,使不少基層干部受到打擊。1965年1月,黨中央對“四清”運動中的某些“左”的偏向作了糾正,卻又錯誤地提出運動的重點是整頓所謂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這些觀點和口號,成為文革把矛頭指向黨和國家各級領導的理論根據。
三、論述題
論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條件。[2014年首都師范大學研]
答:(1)政治原因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的重要因素。生產力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在人類歷史的發展只在本質意義上、最終意義上體現,在歷史的某一點上可能其他因素更具決定意義。20世紀50年代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正處在中國歷史發展的特殊點上。當時社會主義生機勃勃,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還沒有從它的種種危機、諸多社會矛盾以及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歷史上慘遭各個帝國主義侵略的中國人民不會贊成在中國搞資本主義,而對社會主義具有高度的熱情、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突出成就,又極大地增強了廣大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既然確立了走社會主義道路,又認定搞資本主義沒有前途,加上西方國家封鎖禁運,社會主義國家大力援助,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既有外在的壓力,也有內在的動力,是大勢所趨。
從現實情況看,新中國的政權基礎很不鞏固,國際上西方國家虎視眈眈,國內在土地改革后的兩極分化已經出現,城鄉資本主義勢力有日益擴大之勢,危及新生共和國政權的基礎。中國共產黨不得不把鞏固新生政權的任務放在突出的位置,必然對危及政權統治基礎的私有制進行限制甚至消滅。因此,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就不能從純經濟的角度考慮,必須從政治的角度思考。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環境與蘇俄相比具有某些相似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們可以把它稱為中國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2)實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推行計劃經濟的必然要求。國名解放初期,由于受國際局勢的影響,經濟建設環境相對封閉,物資嚴重匱乏,形成短缺經濟時代,國家必須大量投資搞建設。同時,國民經濟生活比較簡單,推行計劃經濟,有利于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統籌規劃,進行大規模的國民經濟建設,從理論上來說,計劃經濟與工業化時代是相適應的。事實上,計劃經濟在國也產生了奇效。50年代國仿效蘇聯模式推行計劃經濟,鞏固了新生的共和國政權,壯大了國營經濟的基礎,這是所有問題的核心。而推行計劃經濟必然要求把私營經濟納入計劃經濟的軌道。對私營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是當時整體經濟環境的客觀要求。
(3)趕超西方國家的強烈愿望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的主觀動因。1840年以后處于全面衰退的中國,又慘遭西方列強的侵略,連年戰爭,賠款割地,人民生活已窮困不堪。剛剛獲得解放的中國人民,對改變貧窮的面貌、建設強大國家的渴望更加強烈。為了迅速地壯大國家的經濟實力,趕超西方發達國家,必然要求確立“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而其制度保障就是計劃經濟,其可行途徑就是對私營企業的改造,使其能迅速地為國家的大規模經濟建設服務。
總之,從鞏固政權的客觀需要,到國家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都具有歷史的必然性。中國人民趕超西方國家、建設強大祖國的主觀意志,必然要做出對私營經濟進行改造的正確選擇。
- 馮博琴《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變態心理學分冊(專碩版)
-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臨床醫學綜合能力臨床醫學人文精神考點歸納與典型題詳解
- 郭小聰《行政管理學》(第3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樂黛云《比較文學簡明教程》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新聞與傳播碩士《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名校考研真題及詳解(含復旦、武大等)
- 孟昭蘭《普通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教育碩士《教育綜合》各師范類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曲新久《刑法學》(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黃達《金融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程恩富《現代政治經濟學新編》配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 羅斯《公司理財》(第9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秦曾煌《電工學·電工技術》(第7版)(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
-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817英語語言學與文學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增訂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