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君里《信號與系統》(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5375字
- 2021-06-04 11:21:56
1.2 課后習題詳解
1-1 分別判斷圖1-2-1所示各波形是連續時間信號還是離散時間信號,若是離散時間信號是否為數字信號?
(a)
(b)
(c)
(d)
(e)
(f)
圖1-2-1
解:(a)連續時間信號(模擬信號);(b)連續時間信號(量化信號);(c)離散時間信號(數字信號);(d)離散時間信號(抽樣信號);(e)離散時間信號(數字信號);(f)離散時間信號(數字信號)。
1-2 分別判斷下列各函數式屬于何種信號。(重復習題1-1題所問。)
(1)e-αtsin(ωt);
(2)e-nT;
(3)cos(nπ);
(4)sin(nω0)(ω0為任意值);
(5)(1/2)n。
以上各式中n為正整數。
解:(1)e-αtsin(ωt)時間、幅值均連續取值,故為連續時間信號(模擬信號);
(2)e-nT時間離散、幅值連續,故為離散時間信號(抽樣信號);
(3)cos(nπ)時間、幅值均離散,故為離散時間信號(數字信號);
(4)sin(nω0)時間離散、幅值連續,故為離散時間信號(抽樣信號);
(5)(1/2)n時間離散、幅值連續,故為離散時間信號(抽樣信號)。
1-3 分別求下列各周期信號的周期T。
(1)cos(10t)-cos(30t);
(2)ej10t;
(3)[5sin(8t)]2;
(4)
解:(1)分量cos(10t)的周期T1=2π/10=π/5,分量cos(30t)的周期T2=π/15,兩者的最小公倍數是π/5,所以此信號的周期T=π/5。
(2)因為ej10t=cos(10t)+jsin(10t),所以此信號周期為T=2π/10=π/5。
(3)因為[5sin(8t)]2=25sin2(8t)=25×{[1-cos(16t)]/2}=12.5-12.5cos(16t),所以此信號的周期為T=2π/16=π/8。
(4)原式可整理為
其中n為正整數。所以此信號的周期為2T。
1-4 對于教材例1-1所示信號,由f(t)求f(-3t-2),但改變運算順序,先求f(3t)或先求f(-t),討論所得結果是否與原例之結果一致。
解法一:f(t)→f(3t)→f(-3t)→f(-3t-2)
圖1-2-2
解法二:f(t)→f(-t)→f(-3t)→f(-3t-2)
圖1-2-3
所得結果一致。
1-5 已知f(t),為求f(t0-at)應按下列哪種運算求得正確結果(式中t0,a都為正值)?
(1)f(-at)左移t0;
(2)f(at)右移t0;
(3)f(at)左移t0/a;
(4)f(-at)右移t0/a。
解:正確答案是(4)。
(1)
(2)
(3)
(4)
1-6 繪出下列各信號的波形:
(1)[1+sin(Ωt)/2] sin(8Ωt);
(2)[1+sin(Ωt)]sin(8Ωt)。
解:(1)高頻信號sin(8Ωt)的周期T=2π/(8Ω),與其相乘的信號作為信號包絡,波形如圖1-2-4(a)所示。
(2)高頻信號的周期T=2π/(8Ω),波形如圖1-2-4(b)所示。
圖1-2-4
1-7 繪出下列各信號的波形。
(1)[u(t)-u(t-T)]sin(4πt/T);
(2)[u(t)-2u(t-T)+u(t-2T)]sin(4πt/T)。
解:(1)由于
而信號sin(4πt/T)的周期為T/2,故只需畫出信號sin(4πt/T)在區間[0,T]上的波形如圖1-2-5(a)所示。
(2)原式={u(t)-u(t-T)-[u(t-T)-u(t-2T)]}sin(4πt/T),信號sin(4πt/T)的周期為T/2,截取信號sin(4πt/T)在區間[0,T]上的波形,在區間[T,2T]上將其反相,所得波形如圖1-2-5(b)所示。
(a)
(b)
圖1-2-5
1-8 試將描述圖1-2-6所示波形的教材表達式(1-16)和(1-17)改用階躍信號表示。
圖1-2-6
解:(1)表達式(1-16)為
改用階躍函數可表示為
(2)表達式(1-17)為
改用階躍信號可表示為
1-9 粗略繪出下列各函數式的波形圖。
(1)f(t)=(2-e-t)u(t);
(2)f(t)=(3e-t+6e-2t)u(t);
(3)f(t)=(5e-t-5e-3t)u(t);
(4)f(t)=e-tcos(10πt)[u(t-1)-u(t-2)]。
解:題(1)、(2)、(3)、(4)信號波形,分別如圖1-2-7(a)、(b)、(c)、(d)所示。
(a)
(b)
(c)
(d)
圖1-2-7
1-10 寫出圖1-2-8(a)、(b)、(c)所示各波形的函數式。
(a)
(b)
(c)
圖1-2-8
解:(1)由圖1-2-8(a)可得
(2)由圖1-2-8(b)可得
(3)由圖1-2-8(c)可得
1-11 繪出下列各時間函數的波形圖。
(1)te-tu(t);
(2)e-(t-1)[u(t-1)-u(t-2)];
(3)[1+cos(πt)][u(t)-u(t-2)];
(4)[u(t)-2u(t-1)+u(t-2)];
(5)
(6)d[e-t(sint)u(t)]/dt。
解:各時間函數的波形圖如圖1-2-9(a)~(f)所示。
(a)
(b)
(c)
(d)
(e)
(f)
圖1-2-9
1-12 繪出下列各時間函數的波形圖,注意它們的區別。
(1)t[u(t)-u(t-1)];
(2)tu(t-1);
(3)t[u(t)-u(t-1)]+u(t-1);
(4)(t-1)u(t-1);
(5)-(t-1)[u(t)-u(t-1)];
(6)t[u(t-2)-u(t-3)];
(7)(t-2)[u(t-2)-u(t-3)]。
解:信號的波形分別為圖1-2-10(a)、(b)、(c)、(d)、(e)、(f)、(g)所示。
圖1-2-10
1-13 繪出下列各時間函數的波形圖,注意它們的區別。
(1)f1(t)=sin(ωt)·u(t);
(2)f2(t)=sin[ω(t-t0)]·u(t);
(3)f3(t)=sin(ωt)·u(t-t0);
(4)f4(t)=sin[ω(t-t0)]·u(t-t0)。
解:信號波形分別為圖1-2-11(a)、(b)、(c)、(d)所示。
圖1-2-11
1-14 應用沖激信號的抽樣特性,求下列表示式的函數值。
(1)
(2)
(3)
(4)
(5)
(6)
(7)
解:利用性質
得:
(1)
(2)
(3)
(4)
(5)
(6)
(7)
1-15 電容C1與C2串聯,以階躍電壓源v(t)=Eu(t)串聯接入,試分別寫出回路中的電流i(t)、每個電容兩端電壓vC1(t)、vC2(t)的表示式。
解:根據題意可知,電容C1、C2和電壓源v(t)串聯,可得回路電流
則電容兩端電壓vC1(t)、vC2(t)分別為
1-16 電感L1與L2并聯,以階躍電流源i(t)=Iu(t)并聯接入,試分別寫出電感兩端電壓v(t)、每個電感支路電流iL1(t)、iL2(t)的表示式。
解:根據題意可知,電感L1、L2和電流源i(t)并聯,可得電感兩端電壓
則電感支路電流iL1(t)、iL2(t)分別為
1-17 分別指出下列各波形的直流分量等于多少,
(1)全波整流f(t)=|sin(ωt)|;
(2)f(t)=sin2(ωt);
(3)f(t)=cos(ωt)+sin(ωt);
(4)升余弦f(t)=K[1+cos(ωt)]。
解:(1)信號sin(ωt)的周期為2π/ω,則信號|sin(ωt)|的周期為T=π/ω,所以直流分量
(2)由f(t)=sin2(ωt)=[1-cos(2ωt)]/2可知,周期T=π/ω。
因為cos(2ωt)在一個周期內的平均值為零,所以直流分量
(3)f(t)的周期T=2π/ω,而在[0,2π/ω]內cos(ωt)和sin(ωt)的積分均為零,所以fD=0。
(4)f(t)的周期T=2π/ω,在[0,2π/ω]內cos(ωt)積分為零,所以fD=K。
1-18 粗略繪出圖1-2-12所示各波形的偶分量和奇分量。
圖1-2-12
解:信號的偶分量fe(t)=[f(t)+f(-t)]/2,奇分量fo(t)=[f(t)-f(-t)]/2。
(a)由圖1-2-12(a)可知,fe(t)和fo(t)的波形如圖1-2-13(a)所示。
圖1-2-13(a)
(b)由圖1-2-12(b)可知,信號f(t)為偶函數,即f(t)=f(-t),所以其fe(t)=f(t),fo(t)=0,即偶分量為其本身,奇分量為0,fe(t)的波形如圖1-2-13(b)所示。
圖1-2-13(b)
(c)先作出f(-t)的波形如圖1-2-13(c1)所示。
圖1-2-13(c1)
則可得fe(t)和fo(t)的波形如圖1-2-13(c2)所示。
圖1-2-13(c2)
(d)先作出f(-t)的波形如圖1-2-13(d1)所示。
圖1-2-13(d1)
則可得fe(t)和fo(t)的波形如圖1-2-13(d2)所示。
圖1-2-13(d2)
1-19 繪出下列系統的仿真框圖。
(1)d[r(t)]/dt+a0r(t)=b0e(t)+b1{d[e(t)]/dt};
(2)d2[r(t)]/dt2+a1{d[r(t)]/dt}+a0r(t)=b0e(t)+b1{d[e(t)]/dt}。
解:(1)取中間變量q(t),使:d[q(t)]/dt+a0q(t)=e(t)①
激勵信號e(t)與中間變量q(t)的關系,如圖1-2-14所示。
圖1-2-14
將①代入原方程,得
②
對比等式兩邊,可知r(t)=b0q(t)+b1{d[q(t)]/dt}
從而得到系統仿真框圖,如圖1-2-15所示。
圖1-2-15
(2)取中間變量q(t),使:d2[q(t)]/dt2+a1{d[q(t)]/dt}+a0q(t)=e(t)①
激勵信號e(t)與中間變量q(t)的關系,如圖1-2-16所示。
圖1-2-16
將式①代入原方程,可得r(t)=b0q(t)+b1{d[q(t)]/dt}。
從而得到系統仿真框圖,如圖1-2-17所示。
圖1-2-17
1-20 判斷下列系統是否為線性的、時不變的、因果的。
(1)r(t)=d[e(t)]/dt;
(2)r(t)=e(t)u(t);
(3)r(t)=sin[e(t)]u(t);
(4)r(t)=e(1-t);
(5)r(t)=e(2t);
(6)r(t)=e2(t);
(7)
(8)
解:(1)令r1(t)=d[e1(t)]/dt,r2(t)=d[e2(t)]/dt,則
系統滿足線性關系。
又
滿足時不變性。
由r(t)=d[e(t)]/dt可知,系統在t0時刻的響應與t>t0時的輸入無關,因此系統滿足因果性。
綜上,系統是線性、時不變、因果的。
(2)令r1(t)=e1(t)u(t),r2(t)=e2(t)u(t),則c1r1(t)+c2r2(t)=c1e1(t)u(t)+c2e2(t)u(t)=[c1e1(t)+c2e2(t)]u(t),系統滿足線性關系。
又r(t-t0)=e(t-t0)u(t-t0)≠e(t-t0)u(t),故系統時變。
由r(t)=e(t)u(t)知,系統響應只與當前激勵有關,因此系統滿足因果性。
綜上,系統是線性、時變、因果的。
(3)令r1(t)=sin[e1(t)]u(t),r2(t)=sin[e2(t)]u(t),則c1r1(t)+c2r2(t)=c1sin[e1(t)]u(t)+c2sin[e2(t)]u(t)≠sin[c1e1(t)+c2e2(t)]u(t)。
系統不滿足線性關系。
又r(t-t0)=sin[e(t-t0)]u(t-t0)≠sin[e(t-t0)]u(t),故系統時變。
由r(t)=sin[e(t)]u(t)可知,系統響應只與當前激勵有關,因此系統滿足因果性。
綜上,系統是非線性、時變、因果的。
(4)令r1(t)=e1(1-t),r2(t)=e2(1-t),則c1r1(t)+c2r2(t)=c1e1(1-t)+c2e2(1-t),系統滿足線性關系。
由r(t)=e(1-t)知,激勵信號e(t)反褶后再右移1個單位可得響應信號r(t)。
因為
故系統時變。
當t=0時,r(0)=e(1-0)=e(1),0時刻的響應取決于將來輸入,故系統不滿足因果條件。
綜上,系統是線性、時變、非因果的。
(5)令r1(t)=e1(2t),r2(t)=e2(2t),則c1r1(t)+c2r2(t)=c1e1(2t)+c2 e2(2t),系統滿足線性關系。
又r(t-t0)=e[2(t-t0)]≠f[e(t-t0)]=e(2t-t0),故系統時變。
因為t=1時,r(1)=e(2),響應取決于將來值,不滿足因果要求,所以系統為非因果系統。
綜上,系統是線性、時變、非因果的。
(6)令r1(t)=e12(t),r2(t)=e22(t),則:c1r1(t)+c2r2(t)=c1e21(t)+c2e22(t)≠[c1e1(t)+c2 e2(t)]2
系統不滿足線性關系。
又r(t-t0)=e2(t-t0),故系統為時不變系統。
因為響應r(t)=e2(t)只與輸入的當前值有關,所以系統是因果的。
綜上,系統是非線性、時不變、因果的。
(7)令
則
系統滿足線性關系。
作替換有
則
故系統滿足時不變特性。
由知,響應只與當前及以前的輸入有關,故系統滿足因果性。
綜上,系統是線性、時不變、因果的。
(8)令
則
系統滿足線性關系。
又
故系統時變。
當t=1時
響應與未來輸入有關,因此系統不滿足因果特性。
綜上,系統是線性、時變、非因果的。
1-21 判斷下列系統是否是可逆的。若可逆,給出它的逆系統;若不可逆,指出使該系統產生相同輸出的兩個輸入信號。
(1)r(t)=e(t-5);
(2)r(t)=d[e(t)]/dt;
(3);
(4)r(t)=e(2t)。
解:若系統在不同激勵信號作用下產生不同的響應,則該系統可逆。
(1)可逆,逆系統為r(t)=e(t+5);
(2)不可逆,因為若e1(t)=t+1,e2(t)=t,則r(t)=d[e1(t)]/dt=d[e2(t)]/dt=1,不同激勵產生相同的響應,系統不可逆;
(3)可逆,逆系統為r(t)=d[e(t)]/dt;
(4)可逆,逆系統為r(t)=e(t/2)。
1-22 若輸入信號為cos(ω0t),為使輸出信號中分別包含以下頻率成分:
(1)cos(2ω0t);
(2)cos(3ω0t);
(3)直流。
請你分別設計相應的系統(盡可能簡單)滿足此要求,給出系統輸出與輸入的約束關系式。討論這三種要求有何共同性、相應的系統有何共同性。
解:(1)系統模型為:r(t)=e(2t);
(2)系統模型為:r(t)=e(3t);
(3)系統模型為:r(t)=e(t)+c(c為非零常數)。
三個要求的共性是:輸入信號經過系統后,有新的頻率分量產生。
三個系統的共性是:都可以改變輸入信號的頻率或增加新的頻率分量。
1-23 有一線性時不變系統,當激勵e1(t)=u(t)時,響應r1(t)=e-atu(t),試求當激勵e2(t)=δ(t)時,響應r2(t)的表示式(假定起始時刻系統無儲能)。
解:由于該系統為線性時不變系統,起始時刻系統無儲能,故系統的響應為零狀態響應。又因為
利用線性時不變系統的微分特性知
1-24 證明δ函數的尺度運算特性滿足δ(at)=δ(t)/|a|。(提示:利用教材圖1-28,當以t為自變量時脈沖底寬為τ,而改以at為自變量時底寬變成τ/a,借此關系以及偶函數特性即可求出以上結果。)
證明:首先以t為橫軸,脈沖底寬為τ,高度為1/τ,作δ(t)的矩形逼近圖形,如圖1-2-18所示。
圖1-2-18
再以at(假設a>0)為橫軸作相同的圖形時,底寬變成τ/a,但是要保證矩形的高度保持不變,則有矩形的面積變為原來的1/a倍,即δ(at)=δ(t)/a。因為δ(t)是偶函數,所以當a<0時有δ(at)=δ(-at)=-δ(t)/a。即從作用效果上來講:δ(at)=δ(t)/|a|。命題得證。
- 邵志擇《新聞學概論》(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周友梅《資產評估學基礎》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2版)
- 最新英語專業考研MTI(翻譯碩士)高分一本全
- 中國傳媒大學817綜合考試[藝術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新蓉《貨幣金融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莊起善《世界經濟新論》(第2版)章節專項練習及詳解
- 中國人民大學802經濟學綜合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17小時高清視頻】
- 全國名校出版碩士《335出版綜合素質與能力》[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含武大、中傳等)
- 周友梅《資產評估學基礎》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3版)
- 天津大學物理化學教研室《物理化學》(第5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考研政治命題規律總結與歷年真題詳解
- 沈悅《金融市場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朱維之《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課后習題詳解(第6版)
- 2017年考研英語新教程
-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834法語語言文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