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城鎮體系規劃類規劃項目

試題一

下圖為某市域城鎮體系規劃。M為中心城市,C為以煤炭、大宗散貨為主的港口(5~10萬噸級),B為10~20萬噸泊位的港口,以集裝箱為主。A為漁業港區,E為臨港中華工業園區,D為機場附近布置的以建材機械制造為主的工業園區,N為區域水廠取水口。在島嶼上布置了一個紡織工業園區。其中,機場、取水口等重大基礎設施不在規劃區劃定范圍內。[2009年真題]

圖1-3-1 某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示意圖

【問題】

試說明該項目在產業布局、規劃區劃定、交通、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參考答案】

試說明該項目在產業布局、規劃區劃定、交通、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答:該項目在產業布局、規劃區劃定、交通、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

(1)規劃區劃定不合理。《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第30條第六款規定,根據城市建設、發展和資源管理的需要劃定城市規劃區,因此,該項目應將機場、取水口等重大基礎設施劃入規劃區范圍。

(2)A港區布置工業園區,可能會污染環境,影響A港區漁業生產,布局不合理。

(3)沿岸(海岸)布置大量E(中華工業園區),工業園區統籌不夠,布局過于分散。

(4)島嶼上布置紡織工業,污染水體,影響區域性水廠取水口環境,布局不合理。

(5)交通和環境方面,鐵路與港口C、高速公路與港口B沒有很好地聯系,使港口運輸不便(也可以說港口B、C交通聯系不暢,缺少鐵路、高速公路等連接)。

(6)機場附近布置建材、機械制造業等,與機場功能不協調。

【考點解析】

產業布局和規劃區劃定方面,劃定城鄉規劃區,要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的原則。根據城鄉發展的需要與可能,深入研究城鎮化和城鎮空間拓展的歷史規律,科學預測城鎮未來空間拓展的方向和目標,充分考慮城市與周邊鎮、鄉、村統籌發展的要求,充分考慮對水源地、生態控制區廊道、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廊道等城鄉發展的保障條件的保護要求,充分考慮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依法實施城鄉規劃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綜合確定規劃區范圍。故應將機場、取水口等重大基礎設施劃入規劃區范圍。A港區布置工業園區,污染環境,影響A港區漁業生產,布局不合理。沿岸(海岸)布置大量E(中華工業園區),工業園區統籌不夠,布局過于分散。島嶼上布置紡織工業,污染水體,影響區城性水廠取水口環境,布局不合理。

交通和環境方面,鐵路與港口C、高速公路與港口B沒有很好的聯系,使港口運輸不便。而圖中機場附近布置建材、機械制造業等,與機場功能不協調。

試題二

下圖為某縣級市城市用地發展布局和省道改線的兩個規劃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該市西距人口65萬的地級市40km,東距5萬人口的縣城30km。用地條件較好,西部為山丘坡地,東部較為平坦,水資源充沛,雖現狀人口不足10萬,但近些年國家鐵路通車后,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省域城鎮體系規劃中已確定其為重點發展城市。[2004年真題]

圖1-3-2 某市城市用地發展及省道改線規劃示意圖

【問題】

試評析,哪一個方案對城市今后的發展更有利?為什么?(注:不考慮人口規模預測及各項用地比例)

【參考答案】

試評析,哪一個方案對城市今后的發展更有利?為什么?(注:不考慮人口規模預測及各項用地比例)

答:方案二對城市今后的發展更有利,理由如下:

(1)城市布局:主要用地布局合理,有利于城市發展。方案一工業倉儲用地布置在城市東部(上游),限制城市向東發展(同時對風景區有影響);方案二工業倉儲用地沿鐵路、省道條形布置,交通便利,易于運輸,且為城市向東發展預留了空間。

(2)少占良田。西部為丘陵及有少量農田,方案二在整體規劃布局上相較方案一向西進行了遷移,占用了更少量的農田。

(3)城市向西發展有利于接受大城市的輻射作用。

(4)省道改線在兩個方案中對西部發展用地影響較大。方案一采用與城市路網斜交,形成不規則用地,用地面積較小,限制城市向西發展;方案二的省道的改線方式既能使城市的長遠發展用地完整,又便于組織城市路網,即采用與城市路網平行的布置,用地面積較大,能為城市向西發展提供有效的空間。

試題三

我國西南地區某地級市,其南部為丘陵,北部為山區,山區經濟以農林為主。受地形條件影響,城鎮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帶,市域城鎮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內現有大城市一個,縣城6個,其他建制鎮34個。規劃為求市域內城鎮均衡發展,在北部地區新設3個鎮,市域交通規劃基本符合發展要求。[2004年真題]

圖1-3-3 某市市域城鎮體系現狀示意圖

圖1-3-4 某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示意圖(2004~2020)

【問題】

試結合該市現狀和規劃示意圖,指出在該城鎮等級布局和主要交通線路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試結合該市現狀和規劃示意圖,指出在該城鎮等級布局和主要交通線路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簡要說明理由。

答:在該城鎮等級布局和主要交通線路規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重點鎮應既能向上承接縣城,又能向下輻射一般鎮,因此應有較好的交通條件,靠近主要交通線。5號鎮和34號鎮不靠近主要交通線,而且北部為山地,34號鎮因地形影響發展會受到限制,規劃為重點鎮明顯脫離實際。

(2)現有34個鎮,為求均衡發展而新增設的35號、36號兩個鎮不合理。

(3)重點鎮設置過多,發展重點反而不明確。

(4)南北向高速公路與中心城市的聯系不便,市域交通設施規劃應考慮服務對象,重點聯系市域內的高等級城鎮,增加通達性。

(5)布局:縣城B距中心城市(地級市)過近,地域直接受中心城市輻射力度大,將無法發揮地域中心作用,應并入中心城區;縣城D、E位置靠近(北部山區,所轄城鎮少),應合并形成北部副中心城。

(6)對外交通:高速公路橫向選線不合理,與產業空間布局矛盾,造成基礎設施浪費,建議取消;高速公路出入口距中心城市及縣城D、E太遠,造成區域中心利用率低;鐵路穿越縣城E,造成城市分隔;公路穿越中心城市,分隔城市。

試題四

圖1-3-5所示為某地級市的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示意圖。該市北部為山區,中部為山前平原,南部為濱海平原。有兩條國道呈十字交叉形在市域內通過。

1.該市沿海有N、D、W三個縣城。東部海岸為沙質岸線,沙軟潮平,水質清澈,附近有海島;中部主要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處水深可達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積的鹽田。規劃擬在W城建大型區域電廠(裝機容量480萬千瓦)和焦化廠;在D城建深水碼頭,用進口鐵礦石并結合當地的煤炭資源,建大型鋼鐵基地及發展相關的產業;N城擬建鹽化工基地。

2.該市區由3個組團構成,相距均在20km左右。Z組團為中心組團,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70萬。G是以煤炭開采為主的礦區,人口25萬。F為新型工業區,是全市的副中心,人口30萬。

Z與G、Z與F、Z與N有國道連接,N與D有公路連接。規劃還擬分別從Z城、G城建高等級公路與W連接。

3.為保護環境,中心城市各組團都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見圖1-3-5)。F城與G城之間有一水庫,這個水庫是城市水源。[2003年真題]

圖1-3-5 某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示意圖

【問題】

指出該規劃在工業布局、公路建設及城市基礎設施規劃中的不合理之處,說明理由并提出改進意見。

【參考答案】

指出該規劃在工業布局、公路建設及城市基礎設施規劃中的不合理之處,說明理由并提出改進意見。

答:(1)工業布局:

W城不具備作為工業城的條件,因為一是會破壞海岸自然環境,二是公路運輸不便,其布置污染大的電廠、焦化廠不合理。

建議:W城應發展旅游業;D城位置居中,并有深水港,可發展區域電廠及建設焦化廠;工業區可在Z城南發展或在N和D城發展。

(2)公路建設:

從Z城到W城和從G城到W城分別設置高等級公路不太合理,應規劃為一條。

W城與D城沒有公路不合理,應有公路連接。

G城與N城具有高速公路不合理,應設置公路。

D城結合深水港作為公路交通樞紐城市。

(3)城市基礎設施規劃:

污水處理廠設置不合理,N城和D城無污水處理廠,F城污水處理廠過于接近水庫保護區,對水庫有污染。

建議:F城污水處理廠移至西河或不建,N城和D城共建污水處理廠。

試題五

某市位于我國南部沿海丘陵地區,盛產水果、海產品,風景旅游資源豐富,部分地區列入國家自然保護區。東灣為水產資源保護區,沿海分布大量紅樹林、濕地、沙灘和礁石。

外商根據東、西兩個海灣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條件和場、區位等其他因素的綜合考慮,計劃在該市投巨資興建大型石油項目。據此,該市編制了以發展石油化工業和旅游業為主的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其要點如下。

1.等級結構:分A、B、C、D四級。A為市域中心城市;B為市域副中心城市;C為重點發展城鎮;D為一般城鎮。

2.職能結構:C1、C2、C3、C4、C5以發展石化工業為主要職能;D13、D14、D15以發展旅游業為主要職能;其余均為綜合職能。

3.交通:考慮到東灣已有的基礎設施和城鎮依托條件較好,擬在東灣進行局部填海,建設深水港碼頭。為促進市域協調發展,規劃建設環狀高速公路網和若干條一、二級公路,以加強各城鎮之間的聯系。

該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示意圖如圖1-3-6所示。[2002年真題]

圖1-3-6 某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示意圖

【問題】

根據以上說明及規劃示意圖,指出港口選址、石化工業布局及高速公路選線存在什么問題,并說明主要理由和提出改進意見。

【參考答案】

根據以上說明及規劃示意圖,指出港口選址、石化工業布局及高速公路選線存在什么問題,并說明主要理由和提出改進意見。

答:港口選址、石化工業布局及高速公路選線存在的問題及意見包括:

(1)深水港不適宜設置在東灣,應該設置在西灣。

因為東灣是水產資源保護區,應以旅游開發為主,不適宜建立港口。而把港口設置在西灣靠近C4城,有利于實現鐵路水運聯運。

(2)石化工業不適宜設置在C2城、C3城、C5城,且布局分散。

因為C2城四面環山易造成污染,且過于接近自然保護區,適宜發展山區旅游業;C3城、C5城靠近海,適宜發展沿海旅游業。主要石化基地宜設置在C4城,它有鐵路及深水港口,而且靠近100km外某大城市,能接受輻射并可建成為物流基地;石化工業應適當集中。

(3)高速公路布置偏多,環線高速公路應當取消。

因高速公路不適宜穿過山體及自然保護區,環線選線沒有和產業很好結合。D11城與B城只需建一條二級公路連接即可。

試題六

我國東部地區濱江某縣城面積為400km2,地勢較平坦,呈南北狹長的帶狀,經濟發展水平較為均衡。規劃縣域總人口約為5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約30萬人。規劃期末縣城城市人口10萬人,重點鎮3萬人,一般鎮約1萬人。縣域向南北有較強的經濟和交通輻射需求。如圖1-3-7所示。

圖1-3-7 某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示意圖

【問題】

對該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評析。

【參考答案】

對該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評析。

答:對該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如下評析:

(1)等級結構:城鎮發展力度不均衡,縣域南部地區缺少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規模的城鎮,難以帶動相應地區的經濟發展。建議在縣域南部增加1至2個重點鎮,成為城鎮體系等級結構中的二級中心。

(2)空間結構:縣域為南北狹長的平原地區,城鎮體系空間結構應著重強調南北向的城鎮發展軸,特別是沿江地段的南北貫通和對外的交通軸線。

(3)交通體系:縣域交通系統不完善,東部地區應打通貫穿南北的沿江道路,使城鎮之間的交通聯系更為便利和順暢。

(4)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應協調統一,不重復建設。污水處理廠應建在水廠的上游。

試題七

某城鎮西部為低丘陵地貌,南部鄰海,東部與內陸某省接壤,鄰海岸線有一段沙灘海岸,沙質細軟、干凈,每年大部分時間風和日麗、風平浪靜,另有一段礁石海岸,其余大部分海岸水文條件良好,適宜作深水碼頭。

該城鎮體系內有多個城鎮,其中A城為中心城市,人口約100萬,C城為大型化工城市,D城建有大型碼頭。各城鎮之間有公路、鐵路相連,并且規劃在B城與D城、A城與D城之間修建2條高速公路。城市A、C、D建有污水處理廠,城市A、B、E、G、H建有供水廠。該城鎮體系規劃圖如圖1-3-8所示。

圖1-3-8 某城鎮體系規劃圖

【問題】

對該城鎮體系中的沿海城鎮功能、各城鎮之間交通及大型基礎設施規劃進行分析,并指出問題及調整建議。

【參考答案】

對該城鎮體系中的沿海城鎮功能、各城鎮之間交通及大型基礎設施規劃進行分析,并指出問題及調整建議。

答:該城鎮體系規劃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及調整建議為:

(1)C城為化工城市,而C城鄰近沙灘海岸,根據題中所述,該岸線是良好的天然沙灘海岸,適宜作沙灘浴場,發展旅游,應建旅游城市。而化工城市將嚴重污染環境,選址不當,功能不合理。

(2)D城雖鄰近海岸且海岸大部分適宜作深水碼頭,但D城所處段是礁石岸段,顯然不宜做碼頭港口,應另選址建港口城市。

(3)從該城鎮體系看,A城為中心城鎮,D城為一般城鎮,但D城卻規劃了兩條高速公路,A城只有一條高速公路,顯然城市間交通基礎設施的分布與城鎮地位和職能不協調。一般情況下,連接中心城鎮的高速公路會多于一般城鎮。

(4)A、C、D城有污水處理廠,其他城市沒有,應增建。

(5)除A、B、E、G、H城以外,其他城市也應建供水廠。

(6)A城污水處理廠不應建在河流上游,對水體有污染。應建在下游,而水廠應建在河流上游。

(7)E城缺少公路與其他城市相連,應建一條公路連接A城或向北連接國道。

試題八

A市位于我國東南部沿海丘陵地區。北部為山區,中部為山前平原,南部為濱海平原。在周邊城鎮群中定位為濱海旅游城市。

區域概況:該市周邊分布有甲、乙、丙三個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側,距A市約200km,為我國東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國際機場一座;乙市在A市北側,距A市約140km,是我國重要的加工業產業基地;丙市為港口城市,距A市約160km。

自然條件:該市自然生態環境較好,風景旅游資源豐富,其中北部山體列入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4A級風景旅游區;沿海地區中部海岸為約2km的平坦的沙質岸線,沙軟潮平,水質清澈,附近有海島;西部主要為礁石海岸,但水深較淺;東部沿海為我國著名的紅樹林及海洋生物保護區。

為充分發揮地域區位優勢,進一步推動A市經濟發展,根據A市在城鎮群內濱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結合A市城市發展現狀,該市編制了以產業發展為主的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如下圖所示。主要內容如下:

(1)等級結構分為A、B、C、D四級。A為市域中心城市;C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來城市發展區域;B為重點發展城鎮;D為一般城鎮。

(2)職能結構及產業定位

A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C市為現狀縣城,擬作為未來城市的副中心,為未來城市發展方向,定位為縣級市,建設新型工業區,并布局大型區域電廠(裝機容量480×104kW)一座。

B1、B2、B3為現狀縣城,擬作為重點發展市域副中心城市,其中B1定位工業型城市,并擬建設大型深水碼頭;B2定位商貿城市;B3擬建設為東南地區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

D1為重點旅游城鎮,為旅游集散中心,D2、D3、D4、D5重點發展工業。

(3)交通規劃

為把該市建設成重要的港口城市,擬在B1進行建設深水港碼頭。

考慮到A市現狀基礎設施和城鎮依托條件較好,擬定于市域西側建設機場。

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規劃完善道路交通體系網,擬加快環形公路網建設,重點建設L1、L2、L3三條道路,其中L1為連接B1、A及D1的高速公路,L2為B2、A及C的高速公路,L3為連接甲、B1及C的濱海道路,以加強各城鎮之間的聯系。

圖1-3-9 某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示意圖

【問題】

請指出該規劃在區域協調發展、城鎮及產業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處,簡要提出改進意見。

【參考答案】

請指出該規劃在區域協調發展、城鎮及產業布局、交通等方面中的不合理之處,簡要提出改進意見。

答:(1)該規劃在區域協調發展、城鎮及產業布局、交通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包括:

C市及B1、B2、B3產業定位工業城市,與A市在區域城鎮群內濱海旅游城市性質的定位不符;B3的城市性質與乙市重疊。

C市電廠規模過大,且會對海洋動物保護區和紅樹林造成較大的環境影響。

該市海域較淺不適合建設深水碼頭。建設深水碼頭及機場與甲市已有基礎設施重復,造成浪費。

規劃L1的北段穿越山脊,在工程上不合理;L2等級過高;A市與甲市、丙市聯系不便;L3穿過紅樹林保護區及海域生物保護區,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

(2)簡要修改意見包括:

將C市定位為依托A市及周邊區域資源優勢,發展濱海旅游業。

將B1定位為濱海旅游城市,B2定位為海陸聯運和交通樞紐,B3不設置重要產業職能。

L1北段應向東繞過山體;以L2串聯A市、甲市、丙市;L3道路選線應沿海灣繞行。

取消新建機場及深水碼頭的計劃,加強區域基礎設施協調共享。

試題九

某縣城,西部為丘陵山區,北部為風景名勝區,南部、東部均為平原。規劃高速公路從西北穿越縣城,順著水源地(北江)直至東南方向緊靠縣域的區域中心城市甲。縣域共設置5個重點鎮,10個一般鎮,一般鎮的人口、規模都均衡。重點鎮A位于西部,山區中間,有一條公路與外界連接,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重點鎮B位于西北部,有高速公路環繞,重點發展商貿和旅游,周邊有2個一般鎮,距離較近,B鎮上方還建有水庫2,臨靠水源地;重點鎮C位于北部,風景名勝區范圍內,重點發展建材、旅游,風景名勝區周邊有水庫1;重點鎮D位于南部,有一條公路與縣城聯系,重點發展商貿;重點鎮E在東部,緊靠高速公路和北江,臨近區域中心城市甲,重點發展化工和物流。2009年,城鎮化率32%,規劃2020年,總規劃人口80萬,城鎮人口30萬,還有重點鎮鎮域人口2.6萬1個,一般鎮0.9萬人口1個。

圖1-3-10 某城鎮體系規劃示意圖

【問題】

請指出該城鎮體系規劃的不當之處及其理由。

【參考答案】

請指出該城鎮體系規劃的不當之處及其理由。

答:該城鎮體系規劃的不當之處及其理由包括:

(1)2009年城鎮化率32%,根據現有數據判斷,該縣2020年規劃的城鎮化水平65%偏高,不符合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近年數據調查研究顯示,城鎮化率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

(2)城鎮體系結構不合理。城鎮體系等級結構的確定應本著集約節約使用土地的發展原則,統籌研究確定。縣級城市規模有限,本城鎮體系中重點鎮和一般鎮數目較多,人口規模較小,容易導致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和浪費,不利于發揮產業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不利于重點鎮的發展。

(3)城鎮體系規劃應堅持區域空間整體協調發展的原則。本空間布局松散,縣城、重點鎮、一般鎮的整體性不強,交通聯系不夠緊密,不利于基礎設施共享,難以發揮重點鎮對于縣城的分工協作,相互促進的作用。

(4)重點鎮的確定應考慮用地自然條件和對外交通聯系。重點鎮A位于西部山區中間,用地條件局促,且僅有一條公路與外界連接,交通條件較差,故不宜將A規劃為重點鎮。重點鎮C位于北江北部,與縣城隔江而望,交通聯系不便,隔江發展,經濟成本較高,故不宜將C規劃為重點鎮。B和周邊2個小鎮距離較近,應整合規劃。

(5)重點鎮的功能定位應結合城市人口、資源、環境,本著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確定。重點鎮C位于風景名勝區范圍內,規劃重點是發展建材,將造成環境污染,難以滿足水庫對于環境的具體要求和風景名勝區的保護,故不合理。

(6)重點鎮D位于南部,僅有一條公路與縣城聯系,如重點發展商貿,則需要較好的交通條件,最好能臨近高速公路或水運交通,故重點鎮D功能定位不合理。

(7)E的石化產業臨北江,下游是城市甲,污染水源。

(8)高速公路布局不合理,應有利于縣城和重點鎮的交通聯系,并應兼顧一般鎮的交通組織,同時水庫與高速公路作為區域重要的基礎設施,其空間布置保證必要的安全距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寨县| 同仁县| 宽城| 柯坪县| 泽州县| 绥芬河市| 上林县| 桐城市| 澄迈县| 景宁| 忻城县| 巴里| 蒙阴县| 涞源县| 肃北| 敦煌市| 罗江县| 莆田市| 灵台县| 桑植县| 庄河市| 罗城| 绥宁县| 盖州市| 惠东县| 河西区| 年辖:市辖区| 开远市| 烟台市| 浪卡子县| 铜川市| 闸北区| 会泽县| 博白县| 台中市| 杭锦旗| 金华市| 栖霞市| 临清市| 浏阳市| 雷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