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世界各國的稅制結構格局分析

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稅制結構狀況

經濟決定稅收,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其稅制結構也大體相近。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在稅制結構上呈現出不同的特征。

1.發達國家的稅制結構狀況

從總體上看,發達國家的稅制結構明顯地表現為以直接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在稅收總收入中,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社會保障稅等直接稅的比重占到至少2/3以上,其中主要是個人所得稅和社會保障稅。發達國家總體稅制結構及分國別稅制結構情況如表2-3所示。

表2-3  經合組織成員國主要稅種收入占稅收總收入比例(%,2006)

資料來源:《稅收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

2.發展中國家的稅制結構特點

從總體上看,發展中國家的稅制結構表現為以間接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商品勞務稅一般占其稅收總收入的一半以上。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處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國家,其稅制結構也存在差異。

低收入國家商品勞務稅占全部稅收的比重平均達到70%。所得稅與商品勞務稅相比所占比重過低,只有26%。其中主要依賴公司所得稅,尚未開征社會保障稅,其他稅所占比重也微乎其微。這些國家包括印度、緬甸、肯尼亞、盧旺達、埃塞俄比亞等。

中等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包括巴西、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墨西哥等)的大多數雖也是以間接稅為主的稅制結構,但商品勞務稅占全部稅收的比重比低收入國家要低,所得稅和其他稅所占比重明顯提高。不僅如此,隨著規范化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一些國家已開征了社會保障稅。部分發展中國家的稅制結構情況如表2-4所示。

表2-4  部分發展中國家主要稅種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例(%)

注:上述數據中,馬來西亞為2003年;印度尼西亞、越南、阿根廷、羅馬尼亞和摩洛哥為2004年;委內瑞拉為2005年;其余國家為2006年。

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委內瑞拉和埃及為中央政府稅收;其他為全國稅收。

資料來源:《稅收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第2版)

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稅制結構的原因分析

1.發達國家實行以個人所得稅(含社會保險稅)為主體稅制結構的原因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戰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發達國家的生產力進一步發展,所得稅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的主體稅種。之所以個人所得稅和社會保險稅成為主體稅種,主要是因為發達國家具備了以下客觀條件。

(1)市場經濟發達,人均收入水平較高,經濟商品化、貨幣化、社會化程度很高。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純收入征稅,市場經濟發達情況下人均收入水平高,而且隨著社會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大部分人口在公司企業工作,有利于有效地進行個人收入水平的查核和各項費用的扣除,以及便于采用源泉扣繳方法。此外,由于經濟貨幣化程度很高,個人所得主要表現為貨幣所得,非貨幣所得占比較小,有利于較準確地計算個人所得,在個人所得稅普遍征收的前提下實現稅收公平。

(2)誠信、法治和民主的社會文化和社會治理方式。這不僅有利于保證個人申報和披露的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還有利于個人所得稅的有效管理。

(3)先進的管理手段。發達國家在經濟管理、會計核算、稅收征管上比較先進,有可能在保證效率情況下對眾多的納稅申報表進行處理。

2.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低收入國家)實行流轉稅為主體稅制結構的原因分析

(1)從總體上看,低收入國家人均收入水平低,甚至還難以維持基本生活需要。即使以很低的起征點普遍征收個人所得稅,財政利益不大且征稅成本很高,而且會引起人民的反感甚至反抗。

(2)經濟的商品化、社會化、貨幣化程度很低。在自給自足、實物經濟中,貨幣所得并不是主要所得,這樣個人所得稅就不能做到按能力負擔,公平征稅。此外,公司企業的就業人口不占主要比重,大部分人口從事個體或小規模經營,所得難以查實,無法實施源泉扣繳制度,偷逃稅十分容易。

(3)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發展本國經濟的歷史任務,需要雄厚的財力作后盾。個人所得稅無法普遍征收,因而就不可能通過征收個人所得稅達到財政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囊县| 广南县| 岫岩| 岳普湖县| 浮梁县| 剑河县| 土默特右旗| 商洛市| 和林格尔县| 大冶市| 盐边县| 永登县| 喀喇| 象州县| 五指山市| 云龙县| 宜州市| 绥宁县| 文成县| 宝兴县| 内江市| 阳谷县| 孟津县| 沛县| 基隆市| 广西| 镇雄县| 方城县| 任丘市| 乌鲁木齐县| 东乌| 许昌县| 镇巴县| 海林市| 万载县| 子长县| 菏泽市| 扎囊县| 太谷县| 新野县| 炎陵县|